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应用效果验收报告.doc_第1页
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应用效果验收报告.doc_第2页
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应用效果验收报告.doc_第3页
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应用效果验收报告.doc_第4页
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应用效果验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0kV顾家店 变电站工程“标准工艺”应用效果验收报告湖北鄂电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220kV顾家店输变电工程监理项目部2012年2月批准: 年月日 审核: 年月日 编写: 年月日目 次一、工程概况31.工程规模32.组织机构错误!未定义书签。3.“标准工艺”应用目标及要求34.工程进度3二、验收组4三、应用管理情况41.“标准工艺”应用策划(含设计)42.“标准工艺”应用实施43.“标准工艺”应用控制54.“标准工艺”监督管理5四、“标准工艺”应用效果5五、“标准工艺”应用差异5六、存在不足5七、创新“施工工艺”研究及应用5八、验收结论10九、意见和建议10一、工程概况1.工程规模主变压器终期3180MVA,本期为两台容量为2180MVA主变,采用三相三绕组SSZ10180000/220/110/10型有载调压变压器;220kv出线六回,本期2回。110kv出线终期10回,本期3回。10kv出线终期24回,本期16回。电气主接线: 220kv终期双母线接方式,本期双母线。 110kv终期双母线接方式,本期双母线。 10kv终期采用单母线四分段方式,本期上-段母线。无功补偿装置:终期3(37200)kvar,本期上2(37200)kvar。本站按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运行方式设计,将全站控制保护、测量、远动综合考虑,设置一套综合自动化系统。2 监理项目部的人员配备序号监理项目部名称:鄂电监理公司220kV顾家店输变电工程监理项目部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安全监理工程师监理员信息资料人员线路土建电气1220kV输变电工程变电 徐应昌贾德安 董玉祥 徐应昌(兼)苑静3.“标准工艺”应用目标及要求 全面应用“标准工艺库”,积极应用“典型施工方法”,促进“标准工艺”的推广应用,提高“标准工艺”应用率,提升施工工艺水平和工程质量水平,实现成品应用效果良好,工艺美观,无修补,“标准工艺”应用率90%。观感率90%。4.工程进度 本工程已施工完成,并已投产送电。二、验收组 组长:张国富 副组长:徐应昌 组员:张忠、邱劲、杨智、李同斌、何炼炼、马可、贾德安 三、应用管理情况1.“标准工艺”应用策划(含设计)监理单位:(1)在“工程创优监理实施细则”中,按照业主项目部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已明确“标准工艺”的应用范围、关键环节,制定有针对性的工艺质量控制措施、检查方法;(2)已对监理人员进行了“标准工艺”的宣贯和培训;(3)已运用方案审查、见证、旁站、巡视、平行检验、监理初检等方式,控制“标准工艺”及创新施工工艺的应用;(4)已在施工图会检纪要中明确“标准工艺”应用的相关内容;(5)定期组织召开“标准工艺”应用与创新施工工艺的分析会,及时纠偏,跟踪整改设计单位:(1)在开工前,已组织开展设计创新和技术创新,促进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以下简称“四新”)的推广应用;(2)已对设计人员进行了“标准工艺”的宣贯和培训;(3)已对“四新”应用进行专项设计交底。(4)在“设计创优实施细则”中已补充“标准工艺”应用和“四新”的内容;(5)在施工图中已明确应用“标准工艺”的名称、部位及控制要点;(6)施工图卷册总说明,已明确“标准工艺”应用清单,内容应包括标准工艺的名称、编号、使用部位、采用数量及应用率。施工单位:(1)在“工程创优施工实施细则”中,已落实业主项目部提出的“标准工艺”应用目标和要求;(2)已按专业明确应用“标准工艺”的名称、数量等内容;(3)已制定“标准工艺”应用的技术措施、控制要点;(4)已对施工图中的“标准工艺”应用组织内部会检,结合“四新”应用,积极开展创新施工工艺,提出书面会检意见;(5)已根据施工不同阶段组织开展“标准工艺”培训及交底;(6)定期召开“标准工艺”应用专题会,分析、纠偏、跟踪整改。(7)已在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中优先采用典型施工方法,明确“标准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2.“标准工艺”应用实施施工单位应用工艺名称:变电土建工程:(1)灰土、砂和砂石地基施工工艺(2)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工艺 (3)构筑物基础工程施工工艺 (4)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工艺(5)砌筑工程施工工艺 (6)墙面抹灰工程施工工艺 (7)门窗安装施工工艺 (8)屋面防水施工工艺 (9)地面及楼面层板材施工工艺 (10)墙面面砖施工工艺 (11)墙面涂刷施工工艺 (12)室内给水工程施工工艺 (13)室内排水工程施工工艺 (14)室外给排水工程施工工艺 (15)建筑电气、防雷与接地工程施工工艺 (16)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工艺 (17)变电站大门及其标识墙施工工艺变电电气工程:(1)变压器安装施工工艺 (2)GIS施工工艺 (3)电容器组安装施工工艺 (4)屏柜安装施工工艺 (5)电缆敷设施工工艺 (6)电缆二次接线施工工艺 (7)直流装置与蓄电池组施工工艺 (8)通信装置施工工艺 (9)计算机监控装置施工工艺3.“标准工艺”应用控制(1)已根据施工不同阶段组织开展“标准工艺”培训及交底;(2)定期召开“标准工艺”应用专题会,分析、纠偏、跟踪整改。(3)已在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中优先采用典型施工方法,明确“标准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4.“标准工艺”监督管理运用方案审查、见证、旁站、巡视、平行检验、监理初检等方式,控制“标准工艺”及创新施工工艺的应用。四、“标准工艺”应用效果通过使用“标准工艺”,施工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应用效果较好。五、“标准工艺”应用差异无六、存在不足无七、创新“施工工艺”研究及应用 1 构支架及设备基础1.1 构支架及柱底保护帽钢横梁、钢构架的连接均采用螺栓连接,减少现场施焊工作量。构架基础不外露,柱脚设六角形保护帽,保护帽设R20圆角,详图见图1.1图1.2。图1.1 直立柱混凝土保护帽详图图1.2 直立柱混凝土保护帽构架柱采用直缝圆形钢管柱,爬梯与构架柱连接采用抱箍,避免现场焊接。构架二次灌浆混凝土采用微膨胀水泥。2 上下接地2.1设备与支架封顶板连接采用螺栓连接,封顶板设计时考虑上接地扁钢穿板缺口。封顶板详图及效果图见2.1。图2.1 设备支架封顶板效果图下接地中心距离场地标高0.80m。安装方向统一垂直站区主环道,采用外敷,效果图见图2.2。图2.2 下接地埋件效果图2.2 设备基础外露基础包括断路器基础、隔离开关基础、主变基础、端子箱基础、电容器基础等。断路器、隔离开关基础与电气配合尽量高出地面统一,高出地面的基础采用钢模统一成型,并设R20圆角。效果图见图2.3。图2.3 断路器基础圆角2.3主变基础采用混凝土结构,外露角均做圆角,油池壁采用素混凝土浇筑。图2.4 主变压器基础圆角3 沉降观测点、水准点1)建筑物沉降观测点。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统一离室外场地0.80m,采用不锈钢材料或钢筋镀镍防腐。施工期间做好保护,位置与落水管错开,与水管间距不小于100mm。沉降观测点详图见图3.1。图3.1 建筑物沉降观测点2)场地水准点变电站场地上的场地水准点做法应统一,材料同建筑物观测点,在各电压等级配电场地区各设置12个,每台主变区及电容器组各设置1个,详图及效果图见图3.2和图3.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