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作业.doc_第1页
考古学作业.doc_第2页
考古学作业.doc_第3页
考古学作业.doc_第4页
考古学作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业一1.什么是考古学?答:考古学是一门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的人文科学。2.简述考古学目标对象和范围。答: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实物。主要是物质的遗存,或者说是遗物与遗迹。而这些遗存是一定时间以前的古代人类的活动遗留下来的,包括过去文化所遗留下来的各种资料。考古学研究范围一般限于“古代”, 中国的一般是以明朝的灭亡(1644年)为下限,随着考古学的发展, 下限时间都会自然地向后推移。作业二1谈谈科学考古学的诞生背景。19世纪中期欧洲人对古典的希腊、罗马时期与近东早期历史的强烈兴趣;人文主义思潮;人类迅速扩张的知识和情感;社会上浓厚的科学探索风气;与灭绝动物共存的旧石器时代遗存的不断发现;因地质地层学的进步对年代学的自信;动植物分类学的发展;进化论思潮的渐渐普及。在良好的社会和历史背景科学考古学诞生了。2谈谈科学考古学迅速中国化的原因、背景与历程。原因:1.中国是一个具有数千年文明史的国家,从旧石器时代直到文明社会,各时期文化连续发展,自成体系,特别是中国文明是世界上惟一的从诞生以来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古老文明,这不能不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观,也是中国考古学存在与继续发展的最坚实的基础;2.从形态完善、发展成熟的夏商周三代文明上溯,直到仰韶文化和前仰韶文化, 中原等华夏文明的主要地区近万年的文化演变过程已基本清楚,但是其中很多细节都蒙着神秘的面纱,拥有者无限的魅力,吸引着人们探索的脚步。这些都注定了只要机会合适,考古学必定会迅速中国化。背景:古代:中国的官僚贵族和文人、士大夫阶层很早就有收集、鉴赏古代文物的传统。北宋时就形成了发达的金石学,结合文物铭文研究古代历史。这样的风气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打下了极好的基础;近代:十九世纪初中国考古学已经开始萌芽,但长期的战火阻碍了它的发展。到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才结束了长期的战乱环境,为中国考古学走向成熟开辟了广阔的发展道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考古学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考古调查和发掘的主力军更加年轻化,他们受过系统的发掘与科学研究训练,为中国考古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也带来新的观念和工作方式。同时,中央与各地一些相关的学术机构与管理机构陆续建立,考古工作不断的开展深入,考古方法不断改进更新。另外,考古学更加关注与社会和大众的关系注重宣传考古发掘的重要性和考古知识的普及,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至此,我国考古学已进入高潮期。历程:1、萌芽期(18951928)2、初创期(19281949)3、成熟发展期(19491972)4、兴盛期(19721990)5、更新期(1990至今)。3中国考古学史上有哪些里程碑性的事件.中国考古里程碑如下:1.仰韶村的发掘; 2.后冈三叠层的发现;3.斗鸡台沟东区墓葬、瓦鬲的研究出版;4.西安半坡遗址的发掘; 5.第一批14C测年数据公布; 6.区系类型理论的确立; 7.班村多学科综合发掘; 8.夏商周断代工程。 作业三1、考古学有哪些最基本的方法论?其基本原理是什么?答:地层学和类型学是考古研究中常见的两种基本理论和方法。地层学主要应用于研究和说明以下两方面的问题:1.弄清楚遗址或墓地的范围以及不同层位的遗存性质和分布位置、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等等。如果种种基础性研究工作出现缺陷或失误甚至不符合科学要求,在此情况下去进行阐述和复原遗址或墓地的面貌,甚至侈谈什么“聚落形态”、“家族墓埋葬定制”、“墓葬组合形式并进一步推定当时社会的婚姻、家庭乃至社会组织形式”等方面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而且在学术上还人为地制造不必要的麻烦。2.遗存分期断代。其原理是凡属未经扰乱过的文化堆积在地层上产生叠压现象,便说明二者在废弃和埋葬时间上有早、晚的区别,下层早,上层晚。至于二者的时间差是否具有考古分期的意义,则要根据二者的文化内涵主要是陶器群是否存在差异而定。若上、下层出土的陶器群相同,说明二者的时间差无考古分期的意义。如果上下层包含的陶器有区别,尤其是同类器在形制上有明显的演化轨迹和承传联系,就说明二者的时间差具有考古分期的意义。这种考古分期的立说证据确凿,符合科学研究程序和认识论原则,是完全可靠和可信的,所以它在学术上具有典型性和标尺性的作用和意义。类型学研究对象是事物的性质及形态的分类、分型、分式及其相关问题。考古研究的对象是实物,而各种实物都是具有形态特征的,所以类型学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几乎方方面面的问题都需要通过类型学研究来加以介绍和说明。例如:(1)整理资料和编写报告的时候,要对遗迹和遗物进行分类、分型和分式的研究,来加以介绍和说明。(2)通过对遗存的分类、分型和分式的研究,去阐述和说明一种文化的面貌特征及其遗存的文化归属。(3)通过对不同遗存的文化因素分析和比较研究,去探讨和说明同一谱系文化的传承、演化过程及其特点。(4)确认各种不同文化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影响、交流和融合现象,也需要通过对遗存的文化因素分析和比较研究,来加以探讨和具体说明。(5)前述确认遗存地层叠压的时间差是否具有考古编年的意义,也需要通过类型学原理即对上、下层包含物的形制比较研究来解决。(6)年代不清楚的器物,往往也需要根据年代明确的同类标本来推定其相对年代。但这种立说是一种逻辑推理即属于可能性而不是绝对准确无误的定论。原因是事物往往有产生、发展和衰亡的演化过程,各种器物的情况也不会例外。也就是说,分别处于产生、发展的衰亡诸阶段制作的同类同式器物标本,在年代上是不同的,所以器物形制相似和相同是一码事,具体标本的年代是否相同又是另一码事,二者是不同含义和不同科学概念的两个问题。至于各式器物的沿用年代以及在不同阶段制作的同类同式标本的差年是否达到考古分期年数,则需要通过地层学研究来探讨和解决的。使用类型学研究法即器形比较方法是无法解决上述难题的。(7)利用考古材料补史或复原被人遗忘的历史,往往也需要通过描述实物的形态特征去阐明有关问题。等等。2、结合您所学专业,谈谈如何进行环境考古研究。答:我的专业是环境科学。环境考古,是揭示人类及其文化形成的环境和人类与自然界相互影响的考古学分支学科,是环境科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产物。通过本专业的学习,我想可以从生态学的角度去诠释环境考古学:人类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同自然界的其它生物和无生命的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关系,自然的生态环境发生的任何变化,都可能对人类及其文化产生影响。但人类并非像动植物一样只是被动地适应和利用环境,人类能够通过文化来主动地改造环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在这一适应、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技术、社会组织等文化方面的因素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任何复原史前环境的尝试,都不仅要考察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因素,而且也要考虑人类文化对自然环境的积极反作用力。通过以上的理解和我的专业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人对环境的影响,对各种环境问题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推测出当时人类的文化形态及社会行为。另外,环境考古学的研究手段也可以运用一些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方法,对遗留的土壤、植被进行实验分析,从而得到一些历史变迁和人类生活方式的证据。总之,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思想是环境考古学研究的基石。3、您认为考古学理论还有那些需要完善之处?答;我觉得考古学的理论在某些概念上还应该明确统一,比如史前考古学和历史时期的考古学的时间概念有些混淆,应该加以区分;考古学概念的提出和命名要建立一定的程序和原则,避免一些不成熟的概念的提出及概念的混乱;考古学的理论应该更有层次感和时代感,适当借鉴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不断创新和深化。考古学作业四1、如何理解“发掘报告就是考古遗址的死亡诊断书”这种说法?答:这是由考古学这门学科的特殊的自身性质决定的:考古学是一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学科,对于同样的遗址,同样的考古学现象,不同的考古学家可能有不同的见解。考古学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人们对于逝去的文化的遐想,而一份发掘报告将人们的想象扼杀了,对于遗址过去的理解变得千篇一律,毫无生气。所以说:考古发掘实际上同时也是对古代遗存的彻底的破坏。日本学者佐原真曾经说过,一份发掘报告实际上也就是一个考古遗址的“死亡诊断书”,此话虽然有些过火,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正是考古发掘的残酷性的写照。2、如何进行考古学区域研究?答:区域研究即是对区域中各地区的综合性研究。要进行好区域研究主要要把握好下面两点:(1)综合性:区域研究一定要着眼于区域内的总体特点,如果只是对区域内某些单个现象展开讨论,一般说来不足以称为区域研究应该说综合性不仅是区域研究,也是一切研究做深做大的内在要求,从更泛的意义上讲,它反映了传统所谓的博与精的关系。视野不开阔,见解是不可能很深刻的,现在只不过区域研究明确将综合性提出来而已。(2)区域性:必须有区域的意识。在具体操作中,不要求每项研究都提出一个分区系统,但某一现象的空间范围、某区域与外区域之间的差异,这些基本观念是不可或缺的。否则,便只是地方性的研究而不是区域研究。我们平常所谓的区域其实有多种不同的性质。其中至少有两种,一种是地理事象本身空间分布差异而形成的区域,如气候区、地貌区、风俗区、某某文化景观区;另一种则是研究者选取的观察区域。前者是客观的,内在的,后者是主观的,甚至可以讲是随意的。从理论上讲,区域研究应该以事象客观分布的区域为单元,但在实际操作中,那种区域往往不可能先验而存在,因而在研究过程中只能尽量向目标靠拢,即选取有某种依据的区域,并随时准备调整空间范围。具体的说,考古学的区域研究一定要把握好在这个区域里文物和考古现象的综合性,用整体的眼光来研究它们的共性,同时也要着眼于它们和区域外的考古现象的区别。做好比较,研究区域中考古现象的个性。 3、假如您从事考古学研究,您可以在哪些领域为考古学理论或方法做出新的贡献?答;我会采用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挖掘地区和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使得挖掘工作更加顺利。另外,我可以利用地质学的知识,对岩石、地层进行分析,建立一套考古学探索的新方法. 考古学作业五试述考古年代学的主要方法。考古年代学是考古学研究中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求证或检测古代遗迹和遗物年代的科学。考古学中的年代包括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前者指不同的考古学文化和遗存在时间上相对早晚关系,但具体早(或晚)多少年并不清楚,如仰韶文化早于龙山文化。后者则以确切的纪年给出时间顺序,如某某文化距今多少年。确定考古发现物的年代,是考古学研究的基础环节。一,相对年代的确定:1考古地层学。它是确定相对年代的最直接证据及科学地获取考古资料的基础。其原理来自地质学中的层位学。即因人类活动(如居住)而形成的不同时期的文化层和遗迹单位(如房址),是按时间先后,自下而上依次堆积而成的,故下部层位中的出土物要早于上部层位中的出土物。在考古发掘中,依据层位,收集出土物,便不会造成年代的混乱。2考古类型学。它是判断相对年代的另一种方法。它汲取生物学中的分类原理,在考古学中又称为标型学或器物形态学。它按照外部形态研究考古遗迹遗物的演化顺序 。其方法是 将遗迹和遗物按用途 、制法和形制归类,根据形态的差异程度,排列出各自的发展序列,确定出土物的相对年代关系 。对不同文化的遗迹 、遗 物类型进行比较,还可以判定文化之间的承继或相互影响关系。考古类型学是科学地归纳、分析考古资料的方法论。3考古分期。它是运用地层学和类型学,对考古文化遗存进行发展阶段划分的考古研究方法。作法是,在地层划分的基础上,对早晚不同的典型出土物进行类型排比,如不同层位的主要遗迹遗物显示出阶段性变化 ,便可将这 些层位的遗存划分为不同的“期”。通常以早、中、晚或序数对各期加以区分 ,如早期 、中期、晚期,一期、二期、三期。考古分期具有不同的层次,可对某一遗址分期,对某一墓地分期,也可对某一考古学文化分期,对某一类器物分期。二,绝对年代的确定:1 对于历史时代的考古学,主要依赖文献记载,或具有明确纪年的考古实物资料 ,如器物上的纪年铭文及墓志 、碑碣 、简牍、帛书等。2 对于无任何文字记载的史前考古,需要借助一系列的自然科学方法检测出绝对年代方法如碳-14断代 树木年轮断代 热释光断代 钾-氩法断代 古地磁断代 裂变径迹法断代 氨基酸外消旋法断代 黑岩水合法断代 铀系法断代 电子自旋共振断代等。其中有的也适用于历史考古学领域。运用最广的方法有:碳-14断代 。又称放射性碳素断代。其原理是,地球生物均汲取碳水化合物为养料,一般体内含有浓度与大气中相同的放射性同位素碳-14 。生物体死亡后 ,体内积淀的碳-14便以每隔约573040年减少一半的速度递减。只要测出有机物(如木炭、骨骼、贝壳)中残存的碳-14比度,便可推知其死亡年代 ,从而得到有机物所在地层和遗迹单位的年代 。因大气中碳-14浓度实际上是起伏的,所测年代与真实年代会有差距,需经树轮年代对比校正才能使用。通常说的距今多少年,按国际通例,统一以公元1950年为起点。该方法适用范围在5万年以内 。它几乎不受任何地理条件、气候和文化因素的影响,有利于作广泛的比较研究。其出现被誉为“考古年代学的一场革命”。20世纪70年代末又发明了串级加速器高能质谱技术,它比常规的碳-14方法耗费时间短,所需样品少,是碳-14断代研究的新发展。热释光断代。利用绝缘结晶固体的热释光现象进行断代,主要适用于考古出土的陶器和其他用火烧过的粘土样品。所得到的年代是标本停止焙烧的年代。测定的年代范围可达数十万年。古地磁断代。包括考古地磁断代和沉积磁性断代。前者利用某些古代遗物的热剩磁性进行断代,可用于经火烧过的窑、炉灶、砖、瓦、陶瓷等的检测。后者利用地层沉积磁性随地磁极性倒转而倒转的现象测年,可据沉积岩石中剩余磁性所反映的地磁场方向推出年代,用于旧石器时代遗址的断代 。钾-氩法断代 。利用岩石中钾40衰变成氩40的原理进行断代。在考古上主要用于测定年代久远的旧石器遗址和古人类化石的年代。树木年轮断代。利用树木年轮的生成规律测定年代的技术。树木年轮的宽窄与气候有关;旱年窄而温暖多雨年份宽。故在同一气候区内,树木年轮有相近的变化 。如把确 知 砍伐年代的树木的年轮变化,在坐标纸上绘成曲线,再依次同生长期部分交错的树木的年轮变化曲线相连接,便可得出一个地区树木年轮演变的主序列,并一直上溯至史前时代。将同一地区考古发现的木头标本,与此年轮序列相对照,即可判知标本的年代。此方法精确度很高,发明于20世纪 。通常在考古学中用来校正碳-14断代法测出的年代。考古学第六次作业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说明为什么考古学研究要和现代科技同步?1利用现代科技可以准确的测得考古资料的年代 判断田野发掘中所获考古资料的年代,是开展考古学研究的基础。考古学中所说的“年代”,包括相对年代与绝对年代两个范畴。相对年代指各种遗迹、遗物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绝对年代指遗迹、遗物的距今时间。相对年代主要依靠考古地层学及器物类型学方法获得,而绝对年代主要利用现代科学手段测得。其中,14C测年法及加速器质谱测年法、释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