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 (2).doc_第1页
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 (2).doc_第2页
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 (2).doc_第3页
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 (2).doc_第4页
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 (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中学2014-201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分值:100分 时间:60分钟一、 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隋朝就其历史地位而言,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a.以关中为中心统治全国 b.开凿了大运河c开创了为后世沿用的制度 d.为统治者提供了教训2、隋朝时,一位商人从今天的杭州由水路到洛阳做生意,他先后要经过( )a、永济渠、江南河、邗沟b、通济渠、会通河、江南河c、江南河、邗沟、通济渠d、通惠河、江南河、邗沟3、隋唐时期,最有利于知识分子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途径是( )a.建立军功 b.努力耕织 c.参加科举考试 d.依靠门第出身4、中共中央发布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历史上曾有“戒奢从简”的帝王,其典范是( )a.汉武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d.忽必烈5、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利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利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废分封,置郡县 b.建立法律体系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实行科举制6、唐太宗时,长孙无忌等人撰写了唐律疏议,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该法典在颁布前审批时需要通过 ( )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皇帝a. b. c. d. 7、下图为章怀太子墓室的壁画礼宾图,反映的是唐朝官员接待外国来宾的外事活动。从中可以得到与唐朝相关的历史信息有( ) 国家统一,吏治清正廉明 国力强盛,影响远播海外交通发达,对外政策开放 绘画传神,艺术水平高超a. b. c. d. 8、唐太宗吸取“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闭口不说话),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的教训,他注重( )a虚心纳谏 b轻徭薄赋 c科举选才 d微服私访9、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 ( )a.唐太宗统治前期b.唐太宗统治后期c.唐玄宗统治前期d.唐玄宗统治后期10、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有( )战争 设机构管辖 和亲 会盟a b c d11、“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的是()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艺品和医药、生产技术等书籍 令玄奘西游天竺命东突厥首领管理旧部,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鉴真东渡日本a bc d12、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这一情况透露出唐朝( )a农业生产发达 b对外交流繁荣c经济重心南移 d民族关系融洽13、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鲜明,下列佳句最能体现唐代文学特色的是( )a“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 b“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c“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4、郭靖和杨康是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两个重要人物。你知道他们的名字与以下哪一事件有直接的联系( ) a.西夏建立b.金灭北宋c.澶渊之盟d.元朝建立15、常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在当地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的原因是( )a.北宋臣服于辽 b. 北宋不予接纳北上之人c. 汉人“既来之则安之” d.辽革除北宋赋税政策的弊端16、归纳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同类历史知识点的归纳比较,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知识,纲目并举,有利于识记掌握同类的知识点。对宋辽、宋夏之间“议和”归纳比较学习后,下列哪一项不是他们的共同点( )a.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17、图1图4中,反映“澶渊之盟”订立双方政权对峙的是( )a图1 b图2 c图3 d图418、岳飞诗曰:“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在这里,“匈奴”是指( )a.女真人 b.契丹人 c.党项人d.匈奴人19、我国从东汉末年以来,经济重心就开始向南方转移,而真正转移到南方是在( ) a. 北魏 b. 南宋 c. 唐朝 d.明朝20、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下列描述中能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西汉时(江南)地广人稀,人们没有积蓄,大多很贫困“苏湖熟,天下足”“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a b c d21、下列历史史实最能体现宋朝商业繁荣的是( )a.开始使用牛耕 b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c棉花在两广、福建开始种植 d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22、某班级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技术成就”图片展览。下列图片应入选“盛唐篇”的是( ) a. b. c. d.23、 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一材料反映了宋代( )a. 社会分工完成 b. 市民生活丰富 c. 民间艺术精湛 d. 边境贸易繁荣24、2011年4月底,古沉船“南海一号”完成第二次试挖掘,它对研究宋代海外贸易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a. 西域都护 b. 市舶司 c. 行省 d. 宣政院25、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南宋临安城,你最不可能看到的情况( )a国内外的客商往来不绝 b店铺一律在夜间关门c流动商贩走街串巷叫卖 d市场上出现会子、关子等纸币二、非选择题(26题17分、27题17分、28题16分,共50分)26、唐、宋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其对外交往的特点也不断变化,从汉代的以陆路为主到唐朝的海陆并举,再到宋代以海路为主。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一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材料二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大多在南方,主要的对外贸易海港有政府在这里设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1)材料一中数字所表示的国家是与唐朝交流比较频繁的国家,它们分别是哪两个国家?分别是_;_;(2分)唐朝对周边国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请你说说这是为什么?(1分)(2)请用与国家相关的史实说明中外的友好交往。(4分)这些史实反映了唐朝对外交往有什么特点?(2分)(3)材料二中的“专门机构”是什么?(2分)写出当时的两个闻名世界的大海港。(2分)(4)材料一、二反映的对外交往,在作用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一科举制度是各封建王朝设立科目,通过统一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因分科取士而得名。科举制是一种重要的文教制度,它通过选士的途径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了解科举制的社会影响,这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起着一定的借鉴作用。材料二科举制度是中国人的政治智慧的表现。也有学者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科举制度的影响是广泛的。对外而言,现代西方国家的文官考试制度就是对中国科举制度的借鉴和发展。美国汉学家卜德在中国思想西入考一书中认为科举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1)科举制度最早开始创立是在什么时候?(2分)并依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的基本特征和选官原则分别是什么?(4分)(2)科举制度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2分)并指出在唐朝时期,对完善科举制起着关键作用的几位皇帝。(3分)(3)结合“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请你说说如何评价科举制度?(2分)这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起着怎样的借鉴作用。(2分)(4)结合材料二说一说科举制为什么被称为“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2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 摘自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面对上述变化,商鞅在变法时采取了怎样的措施?(4分)材料二(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采集植物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没有非常富裕的人。材料三(据史书记载,南朝时)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供天下人享用)。(2)材料二、三中描述的江南有很大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材料四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3)举例说明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的表现。(4分)(4)通过阅读上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能够促进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4分) 初一年级历史答案客观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bccbcacac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bbbdcdabc题号2122232425答案dabbb主观题答案26、(17分)(1)天竺;日本。(2分)原因: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政策开放、文化先进(答一点即可)(1分)(2)史实:天竺:玄奘西游天竺。日本:鉴真东渡,传播唐文化;(4分)特点:双向交流,对外开放。(2分)(3)市舶司。(2分)广州、泉州。(2分)(4)加强了同海外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或对外开放与交流,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强盛)。(言之有理即可)(2分)启示:言之有理即可。(2分)27、(17分)(1)隋朝。(2分)分科考试、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4分)(2)明经和进士。(2分)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3分)(3)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人可以进入政府机关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也促进了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2分)我们现在仍然要不断的革新考试制度,以适应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2分)(4)因为现代西方国家的文官考试制度就是对中国科举制度的借鉴和发展。(2分)28、(16分)(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