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史9:清朝.doc_第1页
法制史9:清朝.doc_第2页
法制史9:清朝.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清会典:清代的基本行政法典,为规范行政活动,提高行政效率,自康熙开始修订大清会典,于康熙29年第一部钦定大清会典修订完成,史称康熙会典。此后,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四朝均修会典,五朝的会典共称“五朝会典”,又叫大清会典。集历代封建王朝行政立法之大成,我国封建时代最为完备的行政法典,被称为清帝国的宪法。大清律例:清朝入关后,参照明律,历经数度修订,编制大清律例,此后立法只是定期修例。乾隆时,其名正式公布。从乾隆11年开始确定“条例五年一小修,十年一大修”的定期编例制度,是乾隆朝以后清代的基本法,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以刑为主、诸法合体的封建法典。条例:例的一种,一般条例专指刑事单行法规,大部分编入大清律例,附于某一门律文之后。文字狱:明末清初兴起的启蒙思潮和反满思潮,动摇了满清专制统治的基础,清统治者为加强满洲贵族的君主专制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尊崇孔孟之道,把程朱理学作为“正学”,其他与儒家正统相违背的学说皆为“异端”,严厉打击具有启蒙思想和反满思潮的知识分子,兴起文字狱。禁海令:顺治年间,为镇压在台湾的抗清力量,颁布禁海令,违禁者以通敌论处。此后,顺治、康熙朝又多次颁布迁海令,强制东南沿海居民内迁。后来演变成为严禁人民私自出洋经商及移居外洋海岛的规定。摊丁入亩:以省为单位,将已固定的丁银数额平摊至田赋银上,使丁银成为田赋的附加税。丁银的征收和田赋的征收完全合一,总称“地丁银”,又称为“地丁合一”。评价:清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其主要内容为废除人头税,此后中国人口迅速增长,客观上是对最底层农民人身控制的放松。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和其他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的进步。秋审:源于朝审,顺治十年率先恢复京师的朝审,于霜降后十日举行。后推行全国,由各省督扶将省内所有斩、绞监候案件会同布政使、按察使进行复审,提出处理意见,将卷宗上报刑部,囚犯一般集中至省会关押。由三法司和九卿、詹事、科道、大学士、军机大臣等主要官员,在每年秋后八月上旬在天安门金水桥旁定期会审和复核各省督抚定拟的死刑监侯案件,再报皇帝批准。朝审:是历代录囚的发展,明英宗天顺三年正式确立,规定每年在霜降后,三法司同公、候、伯会审重囚。从此成为法定的每年必行的制度。朝审的对象限定为在京所押的罪囚,重点是查核平反冤狱。由三法司和九卿、詹事、科道、大学士、军机大臣等主要官员,在每年霜降后十日定期会审和复核刑部判决京城地区的死刑监侯案件。热审:是每年定期由大理寺左右二寺官员,会同各道御史及刑部承办司(又称小三司)审理发生在京师的笞、杖刑案件,因时值夏季,故称热审。清律的哪些内容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法制的特点?答:立法上,体例僵化,内容日趋严酷,法律形式日趋复杂化。清代立法在体例上基本是承袭明代,没有太多的突破;内容上为维护腐朽的封建制度,扩大了法律的调整范围;法律形式方面,除继续沿用律、令、格、式等之外,例的地位突出,显示出皇权的加强。在刑事法律方面,加重对谋反、谋大逆、谋叛、强盗等罪的处罚。为控制社会启蒙思想和反满思潮,大兴文字狱,加强对社会思想文化的控制。启蒙思想和反满思潮,不仅动摇了满清的统治,而且直接冲击着封建正统思想,威胁到封建制度。清代自顺治时起屡兴文字狱,充分体现了封建社会的垂危现状。为维护腐朽的封建经济制度,打击与海外的商业往来,通过经济立法,厉行禁榷制度,限制民间商业资本的发展,并直接扼制商品商产,限制和摧残资本主义萌芽的生长和发展。继续维护封建的“三纲五常”等礼教秩序。礼教秩序是封建社会社会关系的基础,清代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关系的萌芽,这直接冲击着封建社会的根基,为此,清代通过一系列严苛的法律加强对违反礼教秩序的调整和处罚。司法权力日趋集中,中央司法权力不断扩大,实际上是专制皇权的极端发展的表现。民族统一融合的日趋加强,清代的民族立法相对发达。试述清朝的民族立法。答:清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适用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单行法规:蒙古族蒙古律;宁夏、青海、甘肃等地区少数民族西宁青海番夷成例及回律等;藏族禁约十二事酌定西藏善后章程藏内善后章程;西南苗族地区苗律等。在肯定大清律例的指导之下,结合当地少数民族的习惯,具有特定的适用性和针对性。试述清律维护满族人特权的主要规定。答:为巩固满族的特权地位,坚持“首崇满州”原则,以法律形式确认和保护满族贵族和旗人的优越地位和特权。确保满洲贵族的政治优越地位。清朝的官职制度在形式上宣扬满汉一体,中央六部设满、汉复职,但实权操纵在满洲贵族手中。理藩院、宗人府及掌握钱粮府库、为药库等重要机构的职官全为满官缺,各省驻防将军、都统、参赞大臣等也均为满官缺。规定凡满官缺不许汉官补任。在刑法方面,满汉异刑,满洲旗人犯罪可享换刑、减等特权。大清律例是清朝的基本法,可是对满人和汉人却不一体适用。满人在触犯法律、例时可不像汉人依据大清律例来处罚,享有减等、换刑的特权。在民事方面,旗地旗房及旗人财产继承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对于旗地旗房的规定:清朝法律肯定满洲入关后强制圈占土地和奴仆的所有权;为防止旗地旗房失散而削弱清王朝的统治基础,清朝法律多次申令禁止汉人典卖旗地,并对有无典卖旗地之事进行清查。在缉捕传讯及刑罚执行方面,清朝宗室和旗人享有各种优势。大清会典规定:满清宗室贵族犯罪,不可随意传讯到庭,只能行文询问;必须传讯或锁拿的,须上奏皇帝批准。规定旗人犯罪由步军统领、都统将军或内务府慎行司等特殊机构审理,皇族由宗人府审理。清朝采取的哪些措施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答:清政府为打击日益活跃的商品经济,通过一系列立法从商品生产到商品流通来限制和摧残资本主义萌芽的生长和发展。厉行禁榷制度,限制民间商业资本的发展。清沿用明的禁榷制度,扩大禁榷范围。除盐、铁、茶以外,把金、铁、银、铜、锡、硝、硫磺等重要商品都垄断在封建国家手中。清律不仅袭明律的盐法专条,还增订许多严厉惩治走私禁榷商品的条例。清朝的禁榷,范围之广,处罚之严,是历史上少有的。直接扼制商品生产。除前述商业立法、对外贸易立法阻塞国内外商品交换,在流通领域肆意摧残资本主义萌芽外,清统治者还把暴力伸向商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具体表现是:维护官营手工业,清政府利用行政手段维护官营手工业,将重要商品生产权垄断,把技术最好的工匠征为官有工匠;清朝政府直接以法律手段抑制民间手工业的发展;遏制商业性农业的发展。多次颁布禁海令,除限制沿海地区的经济贸易外,还禁止与外洋进行经商贸易往来。清朝对少数民族地区司法管辖的深入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清政府通过一系列的立法,加强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律控制,在司法方面也进一步深入控制少数民族。通过立法加强对少数民族的司法管辖。如蒙古律回律西宁番夷治罪成例西藏禁约十二事以及适用于苗族的苗律等。这些法律体现少数民族风俗,有因族、因俗、因地制宜的特点。在清朝制定的单行民族法规中,除照顾少数民族生活习惯的一面以外,更着眼于加强中央政府的统辖权。以适用于藏族地区的禁约十二事为例,其基本内容是加强中央政府对藏族地区的管辖。如:朝见进贡有期限、不准自称盟长等。除刑事法律外,进一步加强统一行政管理。专门设置管理蒙、藏、回部等民族聚居地区的衙门理藩院。理藩院的职掌主要“外藩之政令,正其刑罚”和审查少数民族的死刑案件,使得中央直接参与和决定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律纠纷,从而加强了司法管辖。试比较清朝的秋审和朝审制度。答:不同点:审理对象不同:秋审:复核各省督抚定拟的死刑监侯案件;朝审:复核刑部判决京城地区的死刑监侯案件。会审时间不同:秋审:在每年秋后八月上旬;朝审:在每年霜降后十日。会审方式不同:秋审:书面审核;朝审:将在押囚犯解至当场审录。相同点:会审组成人员相同。会审结果相同且都须奏请皇帝裁决,才具有法律效力:情实:罪情属实,罪名恰当,适用法律正确,应予处决的案件。缓决:案情属实但危害性较小,可留待下次秋审、朝审再审,一般可获得减等处罚。这类案件属于戏杀、误杀、擅杀等案件。可矜:案情属实,但情节不严重,可免于处死,一般可减为流刑或徒刑。适用于情有可原者或因义愤杀人的案件。留养承祀:情况属实,情节较重,因父母、祖父母年老患病,无人奉养、而且本人为单丁者,可免于死刑。仅适用于非“十恶”案件。评价:体现了封建统治者的“慎刑恤刑”思想,有助于封建法律的统一适用;强化了中央对司法审判活动的监督;中央各级行政机关参与司法审判活动,说明行政干预司法的现象愈加严重,是封建专制皇权极端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一节:清朝立法概述:立法思想。清朝入关后,确立了“详译明律,参以国制”的立法思想。立法活动:大清律例、大清会典、制定适用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单行法规。第二节:清朝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刑罚制度的变化:笞杖的变化:用竹板执行;又重改轻。迁徙、充军、发遣(清朝新增刑)变为法定刑。死刑的变化:立决(斩立决和绞立决)和监候(斩监侯和绞监侯)。刑法原则的变化:对一切外国侨民犯罪依大清律处治,采取属地原则;鼓励自首;处置共犯与明律基本相同;实行“数罪并罚”“二罪俱发以重论”。维护满人特权,具有浓厚民族压迫色彩。实行政治、思想高压政策,大兴文字狱。限制资本主义萌芽。经济立法:商业立法;赋役制度:“摊丁入亩”。第三节:司法制度:司法机关:中央三法司:刑部:执掌全国“法律刑名”,是皇帝掌握下的最高司法审判机关,号称“刑名总汇”。主持全国最高级别的审判和管理全国性质的司法执行政事务。具体:核拟全国死刑案件,办理秋审、朝审事宜,审理京师地区“现审案件”,批结全国军、流、遣罪案件,主持修订律例,司法行政事务等六个方面。大理寺:中央复核死刑案件,平反冤狱慎刑机关。都察院:清朝监察机关,监督司法机关的审判活动,接受诉讼,审理有关案件。地方四审级:州县:有权决定笞、杖、徒刑案件。府:负责复审上报刑事案件,提出定罪意见,后上报省。省按察司:复核上报刑事案件,并审讯军人流刑、死刑案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