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贵阳清镇北大培文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2018年9月27日上午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孔子家的马厩失火,孔子退朝回家,问人是否受伤,而不问马。此事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 克己复礼C. 仁者爱人D. 民贵君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可以得出明确的信息,孔子首先关心人的安危而不是自己的财产,反映的是他对他人的仁爱之心,而A项是墨家的主张,克己复礼意思是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民贵君轻是阐述君臣关系,强调人民比君主更重要,这是民本思想,但这两项和题干事件没有关系,此题答案为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孔子 【名师点睛】此题难度不大,题干事件很容易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其本质的理解,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2.先秦诸子常用寓言来说明哲理,熔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炉。某思想家用“守株待兔”故事,以反讽的形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他的观点是A.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B. 兼相爱、交相利C.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D. 弱者道之用【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结合所学知识,A是法家思想,B是墨家思想,C是儒家思想,D是道家思想。“守株待兔”比喻不想努力,而希望通过侥幸获得成功。典故出自法家代表人的著作韩非子五蠧,因此A正确。其它选项错误。3.“看破生死界,识得天地心,梦里迷蝶知忘我;学来养生法,去做逍遥游,濠上观鱼能齐物。”这段话评述的是A. 老子B. 孟子C. 庄子D. 墨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梦里迷蝶知忘我”“ 逍遥游”判断出这段话评述的是道家的庄子,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4.司马炎论六家要旨:“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愍(怜悯)学者之不达其意而师悖,乃论六家之要旨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材料认为六家共同的目标是A. 达到天下太平治世B. 维护等级秩序C. 为统治者出谋划策D. 实现君民共治【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乃论六家之要旨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予以分析。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意思是六家思想各不相同,但为了达到“天下一致”,即达到天下太平治世。法家主张君主专制,故D不正确。墨家代表小生产者利益,反对等级差别,故B、C不正确。5.董仲舒说:“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故日: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他的这一思想主张A. 揉合了法家的法治思想B. 强调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C. 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D. 意在约束君主的政治行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的意思为统治者如果不勤政爱民,上天就会降灾难,以谴告他,如果不悔改就会出现怪异,如果还不知道改,就会导致国家败亡,反映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所以选D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天人感应6.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据此可看出当时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派别儒家(六艺)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支派103372110761220篇数31239933692173686107403A. 儒学地位明显提高B. “百家争鸣”趋于结束C. 活字印刷术广泛采用D. 科举制度逐渐完善【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从表格来看,明显儒家思想的支派比其他派别的支派多,作品篇数也比其他派别多,儒学地位明显提高,故选A;“百家争鸣”在秦朝时已经结束,秦朝“焚书坑儒”,实行思想专制,故B项错误;雕版印刷术出现于唐朝,故C项错误;科举制出现于隋朝,故D项错误。7.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于是从武帝以后,汉代的做官人渐渐变成都是读书出身了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以下的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A. 法家思想的确立B. 黄老之学被推崇C.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D. 程朱理学的盛行【答案】C【解析】【详解】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被确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汉武帝为了提高儒学的地位,重用儒生参政,导致“士人政府”的出现,故C项正确;西汉时期重视儒家思想,不是法家思想,故A项错误;黄老之学被推崇是西汉初期盛行,故B项错误;程朱理学是宋代时期实行,故D项错误。8. 一位大学者的诗日:“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生意”的根源,也就是“天地生物之心”,藉以识“理”。与此思想观点最为接近的是( )A. 格物致知B. 致良知C. 心即理也D. 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答案】A【解析】材料中“急穿芒履去登临”一句说明该学者是积极地接触客观事物,去感知“造化心”的,属于程朱理学的修养方式,答案为A。B、C两项属于陆王心学的观点;D项是李贽的观点。9.“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只因他的心全是天理而没有掺杂人欲,并不是因他无所不知。所以,只是从知识与才能上学圣人,只知道钻研书本,考索名物,比拟形迹,结果是知识愈广,人欲愈滋,才能愈多,天理愈蔽。”下列持此观点的学者是A. 朱熹B. 程颐C. 程颢D. 王阳明【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只因他的心全是天理而没有搀杂人欲”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的观点是心就是理,这是陆王学派的观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BC项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排除;D项是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符合题意。【点睛】“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只因他的心全是天理而没有搀杂人欲”是解题的关键。10.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A.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 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C. 知和行都产生于心D. 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和知和行都产生于心均是王阳明的个人主张,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只是朱熹的个人主张,并不是王阳明和朱熹的共同主张,所以,他们的共识只能是 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阳明与朱熹的共识11.“他们竭力思索、探究前朝悲剧性的结局,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支柱的新儒家程朱学派将这群学者冠名为启蒙哲人是完全合理的。”下列学者中可以被冠名为“启蒙哲人”的是A. 朱熹B. 程颐C. 王阳明D. 黄宗羲【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通过题干材料的描述可知这位学者出现的时间是明末清初,通过“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可知该学者反对君主专制,且其思想又有启蒙的作用,所以应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而四个选项中只有D符合。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12. 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 制天命而用之C.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答案】D【解析】选项D是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具有民主启蒙色彩。13.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A. 强调社会责任感B. 提倡知行合一C. 构建新儒学体系D. 重建伦理秩序【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知,二者都强调社会责任感,故A正确;提倡知行合一的是明代心学大家-王守仁,故B不符合题意,排除;构建新儒学体系指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使儒学焕发生机,二者的主张都没有体现这方面的内容,故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中二者均强调社会责任感,都没有体现伦理秩序的内容,故D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本题关键信息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联系所学儒家思想的内容、影响分析解答。14.“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以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这说明顾炎武主张A. 学以致用B. 反对封建专制C. 男女平等D. 反对宋明理学【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顾炎武认为“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从自身到国家大事都应该学习研究,学习是为了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即“经世致用”,故A项正确;BCD项都不符合题意。15.随着社会的变迁,儒家文化自身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发展,下列各项能够体现儒家思想与时俱进精神内涵的是汉代董仲舒将“春秋大一统”融入儒家思想宋代儒学家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明清时期的儒学家将儒学神圣化当今为建立和谐社会充分发掘儒家思想的深层内涵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儒学的发展变化。汉代的时候,适应大一统的需要,董仲舒将儒学发展到新阶段,提出“春秋大一统”的思想;宋代的时候,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儒学家吸收道佛思想,将儒学发展到理学的阶段;儒家的“和为贵”的思想符合当今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对儒学进行批判,提出了一些进步思想。故错误,符合题意,所以应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的发展儒学的发展变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6题16分,17题14分,18题10分,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洪映萱另一种声音等理学观念的反思材料三: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四:“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张有何影响?为此,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2)据材料二,指出朱熹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提出了怎样的认识论?(3)据材料三,归纳黄宗羲的主要思想?(4)据材料四,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答案】(1)影响: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措施:政治上重用儒生;教育上设置太学及地方教育系统;思想上重视。(2)核心:“存天理,灭人欲”;认识论:“格物致知”(3)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提倡“工商皆本”(4)学风:经世致用(或崇实质用)。时代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设问董仲舒的主张有何影响和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材料“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反映了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影响;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政治上重用儒生;教育上设置太学及地方教育系统;思想上重视儒家思想。(2)本题材料“存天理,灭人欲”就是朱熹核心思想,至于认识论,材料提到,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也可以答出“格物致知”。(3)本题材料“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反映了黄宗羲的主要思想,直接作答: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提倡“工商皆本”。(4)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材料“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反映了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直接作答即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黄宗羲顾炎武思想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材料二:王省刑罚,薄赋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父兄,出以事其长。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孟子梁惠王上材料三: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材料四: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深刻地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那时的思想学术,无论是南派、北派,都富有独创精神。”(1)史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老子、孟子、韩非子的什么治国理念?(2)你怎样理解史料二提到“社会的转变”?【答案】(1)老子:顺应自然,清静无为,知足寡欲,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孟子:实行仁政。韩非子:把君主权力提高到极点,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2)“社会的转变”包括:井田制的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私学兴起;士阶层活跃,受到诸侯国重用。【解析】【详解】(1)老子:根据“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可得出顺应自然,清静无为,知足寡欲,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孟子:根据“省刑罚,薄赋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实行仁政。韩非子:根据“要在中央”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把君主权力提高到极点,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2)根据材料“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并结合所学可知,“社会的转变”主要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根据所学内容从经济方面概括可得出井田制的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从政治方面概括可得出王室衰微,诸侯崛起;从教育方面概括可得出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私学兴起;从阶级方面概括可得出士阶层活跃,受到诸侯国重用。1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入世是指步入社会和投身社会。著名教授樊和平先生认为,人生的安身立命,需要一种良好的人文素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血缘、情理、入世”三大基本要素,构成传统文化与现代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思想到伦理思想,乃至人生哲学,无不体现着一种积极的入世精神。中国古代士人都是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下成长起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招商盛典发言稿
- 化学巅峰对决课件
- 二零二五年酒店客房预订协议价格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夜间守护工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制造定向增发股份认购协议书
- 2025版生物质发电厂钢筋工施工承包协议
- 二零二五年出口货物航空运输保险条款及投保单
- 二零二五年度保洁设备采购与清洁环保服务合同
- 2025版汽车新能源技术研究与应用加盟合同范本
- 高三试卷:浙江省台州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评估(全科)台州一模数学试卷及答案
- 高级西点师习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 口才与演讲训练教程(第四版)课件2-2普通话训练
- 新教师三年职业成长规划
- 2025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附解析
- 2025版劳务公司挂靠合作服务合同模板下载
- 肾结石合并脓毒症护理查房记录
- 《关于暂停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定级工作的通知》解读培训
- 理化检测员考试题及答案
- 模具数据管理办法
- 北京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集团系统招聘考试真题2024
- 2025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全册重点知识点早背晚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