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下)语文月考试卷2010.5.doc_第1页
高一年级(下)语文月考试卷2010.5.doc_第2页
高一年级(下)语文月考试卷2010.5.doc_第3页
高一年级(下)语文月考试卷2010.5.doc_第4页
高一年级(下)语文月考试卷2010.5.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年级(下)语文月考试卷2010.5 一、基础知识(本题有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拙(zhu)劣 憎(zn)恨 犄(j)角 白雪皑皑(i) B扎(z)染 恫吓(h) 刽(u)子手 半身不遂(su) C凝噎(y) 缄(jin)默 炽(ch)热 一哄(hn)而散D颛(zhun)臾 崔嵬(wi) 菲(fi)薄 惘(wn)然若失2下列各项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亲睐 编纂 一炷香 流芳百世 B陷阱 融洽 发帖子 诤诤誓言 C辨驳 暮霭 记念册 金榜提名 D锤炼 冒然 渡难关 白头偕老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我们有责任在语言交流中正确使用母语,抵制一切污染、亵渎母语的不良倾向,尤其在写作时应当自觉抵制故意用错别字、 成语以及乱造词语一类的做法。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表示,因剧情主线是毛泽东青年时期的故事,影片所描写的领导人彼时不到30岁,故建党大业将全面 年轻的创作班底及青年演员。 自蜗居播出以来始终处于大热状态,有网友表示剧中人物影射了某市官员及房产商,而海藻的 则是东方卫视的某女主持人。A曲解 起用 原型 B误解 起用 原形 C误解 启用 原形 D曲解 启用 原型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针对日本媒体炒作中国调查船“入侵”钓鱼岛一事,外交部表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海监船在中国管辖海域正常巡航是无可非议的。B富贵闲愁让人沉闷,可有钱让生活花样百出,时尚游戏首当其冲。AA制、情人节玫瑰、诗意的栖居时尚的车轮滚滚向前,简直让人眼花缭乱。C也许我的家乡比起北平来很不显眼,纯属凤毛麟角,可是它却有小桥流水的灵巧,有枕水人家的温婉,有菊韵稻香的风雅。D在桐乡市体育馆内举行的世乒赛热身赛上,国乒队小将许昕对球迷的震天呐喊充耳不闻,一举发力,扭转前两局的被动局面,以3:2险胜马琳。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嫦娥工程总指挥兼总设计师日前透露,我国至少已研制出了十几架月球车,一种能够在月球表面移动,并完成探测、采集和分析样品等复杂任务的机器人。B造成我国注册的中小企业有4000万家左右但平均寿命仅2.9岁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中小企业缺乏:一员工素质不高,二创新能力不强,三开拓市场手段缺失。C高峰论坛将于10月底在上海世博会园区内的世博中心举行,届时会上发布的上海宣言,将建立在各参展方对全球城市发展问题共识基础上的一份意愿性宣言。D“钓鱼”的说法因2009年10月上海的一起查“黑车”事件而引起关注并流行,成为执法人通过“钓钩”别有用心地诱人从事违法活动,然后实施执法行为的比喻说法。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她们搞不明白,辛德勒和那些男人呢,那些名单又在哪儿。她们颤抖着,是恐惧,还是寒冷?谁也说不清楚。B正因为这样,马克思最遭嫉恨。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派都纷纷争先恐后地诽谤他。C文字是无声的,却能够生动地刻画有生的音乐,如琵琶行中的“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就是最好的写照。D杨利伟这样的偶像有两方面的效应一是成为一个民族实力和精神的标志,让国人扬眉吐气;二是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投身科技,为中国的未来积蓄力量。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现代人出门旅行讲究效率和舒适, , 。 。 , , 。如此交替往复,再没有工夫和心思看一眼车窗外的风景了。那么,现代人搭乘的这趟列车就好像是在工作车厢里拼命干活和挣钱既然如此,又何必出门旅行呢舒适到如同住在自己家里最好能快速到把旅程减为零然后又在娱乐车厢里拼命享受和把钱花掉如果把人生比做长途旅行A B C D8.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所守或匪亲 B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C予三十年前主唱之三民主义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9.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开国何茫然(广远辽阔的样子) B青泥何盘盘(曲折回旋的样子) C扪参历井仰胁息(敛气,屏住呼吸) D念去去(越去越远,表示行程遥远)10.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既来之,则安之/填然鼓之 B移其粟于河内/ 修我戈矛,从王于师 C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斯固百世之遇也 D请以战喻 / 以五十步笑百步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全都相同一项是( )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砯崖转石万壑雷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侧身西望长咨嗟 养生丧死无憾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昨夜西风凋碧树 七十者衣帛食肉 相如前进缶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A B C D 12.下列各组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B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C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非我也,岁也 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树之以桑 1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现代剧作家曹禺的主要作品为现实主义戏剧,代表作有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其中处女作四幕正剧雷雨的发表和演出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该剧创作基本运用了古典主义戏剧的艺术法则“三一律”。B雨果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家,代表作有悲惨世界九三年等,贯穿其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和以爱制恶,巴黎圣母院运用了美丑对照原则的创作主张,通过塑造爱斯梅拉达、伽西莫多等对比鲜明的形象体现了这一思想。C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律诗是近体诗的代表,登高是七律。乐府诗是古体诗的一种,形式自由,句法灵活,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及杂言。一般汉魏以下常题名为 “歌”“行”“引”“吟”“曲”等。蜀道难是旧题乐府诗。 D写词时依据的乐调叫做“词调”,依据乐调繁简而形成长短不一的诗篇,一般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北宋前期词调仍以小令为主,至柳永开乐调形式之先风,采用流行乐曲,大力发展慢词,扩大了词的容量。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南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A词的上阕,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少年时代,涉世不深,对 “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阕的核心。B“而今”二字,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C词的下阕,着重写自己现在知愁。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D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反衬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二、语段阅读(本题有11小题,共32分)(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5-18题。(每小题2分,共6分) “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但它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 目前的主流看法是,导致气候变化的过量碳排放是在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笔者以为,“低碳生活”理念主旨可以概括为“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若用中国传统文化来解释这一理念的主要内涵,还可简化为“勤、俭”二字。“低碳生活”理念着眼于人类未来。近几百年来,以大量矿石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为标志的工业化过程让发达国家在碳排放上遥遥领先于发展中国家。虽然这一工业化过程使发达国家在科技上领先于其他国家,但也令其生产与生活方式长期习惯于“高碳”模式,并形成了全球的“样板”,最终导致自身和全世界被“高碳”绑架。在首次石油危机、继而在气候变化成为问题以后,发达国家才对高耗能的生产消费模式和“低碳生活”理念幡然觉悟。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持不同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会渐渐被世界各国接受。但世界是由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组成,我们必须在这一理念上达成共识,各自做出努力,共同行动。目前,我们还必须在全面、公正、有区别的原则下处理如下难题:短期与长远利益的协调,国家与全球利益的冲突与共赢,行业经济与整体经济利益的博弈与调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共享与互助等。由此可见,要将“低碳生活”理念真正转化为现实,会带来怎样的挑战。 “低碳生活”最根本的挑战是,要求人类改变自工业化以来形成的生产消费理念,特别是那种消费至上的消费文化。当前世界的主流经济理论基本建立在消费至上、竞争优先的基础上,它提高了社会生产的高效率,却也一度导致了生产与消费领域不受控制的高碳排放。在“低碳生活”理念看来,它就是牺牲人类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短视行为。所以,选择“低碳生活”理念,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拿出足够的政治勇气来进行一次资源和利益的再协调和再分配,而且我们还必须要有足够的能力,并准备相应的行动手段来审视我们的消费习惯。(节选自“低碳生活”创新生活)15下列有关“低碳生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低碳生活”新理念的主要内涵就是“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 B“低碳生活”理念的实质是约束人们的消费生产活动,倡导“勤、俭”的中国传统文化。 C“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防患未然”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 D“低碳生活”理念着眼于未来,虽是新概念,反映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 16下列对“低碳生活”理念带来的挑战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改变生产消费理念,以相应行动手段来审视我们的消费习惯。 B要避免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的冲突,实现国家与全球利益的共赢。 C要以低碳为目标调整行业经济,使整体经济得以健康发展。 D要借助发达国家的优质资源来遏制发展中国家的高碳生活。 17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当前世界的主流经济理论,提高了社会生产的效率,却促成了大量损害人类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短视行为。 B在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过量碳排放导致气候变化,发达国家对高耗能的生产消费模式幡然醒悟。 C在现阶段全面、公正、有区别地处理好许多难题,就能使人们接受低碳生活理念,就能解决世界气候问题。 D工业化过程使发达国家在碳排放上遥遥领先于发展中国家,也使发达国家在科技上领先于其他国家。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821题。(本题有4小题,共11分,选择题每题2分)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河内凶 收成不好,荒年 B数罟不入洿池 细,密 C勿夺其时 夺取 D王无罪岁 怪罪,归罪于19. 下面的加点词语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2分)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B寡人之民不加多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C或五十步而后止 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 D谷不可胜食也 刑人如恐不胜20下列各项对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文章围绕梁惠王提出的“民不加多”问题展开。梁惠王先陈述政绩,后列举“移民移粟”的治国措施,证明自己治国已经尽心了,接着提出问题。孟子借题发挥论述自己的治国之道。B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时,孟子采用了“欲擒故纵”的论辩手法,用 “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引诱梁惠王说出“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从而说明“移民移粟”的治国方法与邻国的不用心没有本质区别。C第4段,孟子从正面阐释治国之道,宣讲“民本、仁政”的思想。先陈述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养民、富民与教民,后指出统治者行“王道”应持的正确态度“无罪岁”,并回答了梁惠王“民不加多”的疑问。D孟子善喻,本文就运用了“非我也,兵也”“狗彘食人食”“涂有饿莩”等比喻,把抽象道理分析得具体形象,使说理生动而精辟。孟子又长于雄辩,多用排比句式论辩,使得文章气势恢宏,步步推进,环环相扣。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5分)(1)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2分)(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分)(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22-24题。(共15分)鲁侍萍 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眼泪要涌出)老爷,您那雨衣,我怎么说?周朴园 你去告诉四凤,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衣也检出来。鲁侍萍 旧衬衣?周朴园 你告诉她在我那顶老的箱子里,纺绸的衬衣,没有领子的。鲁侍萍 老爷那种绸衬衣不是一共有五件?您要哪一件?周朴园 要哪一件?鲁侍萍 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周朴园 (惊愕)梅花?鲁侍萍 还有一件绸衬衣,左袖襟也绣着一朵梅花,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还有一件,周朴园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鲁侍萍 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周朴园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鲁侍萍 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鲁侍萍 (愤怨)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周朴园 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22下列对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3分)A处从鲁侍萍的神态动作中可以看出她的内心十分复杂,有悔恨有悲愤也有幻想,说明她还是希望周朴园能够认出自己,对自己还抱有真情。B处的问话和动作鲜明地显示了周朴园的疑惧和紧张心理,因为鲁侍萍说出了绸衬衣上的“梅花”和“萍”字使他更加怀疑并感到大祸临头。C处“低声”说明周朴园虽然难以接受鲁妈就是侍萍的现实,但他对侍萍还是旧情难忘,不禁回忆起30年前的美好时光, 一时陷入到往昔的爱恋甜蜜里。 D称呼和人称的变化反应鲁侍萍内心的激动,她仿佛一下子回到了30年前相恋的时光,是感情的自然流露,说明她对周朴园存在单纯的幻想,希望对方也真情流露。23当证实面前的鲁妈就是当年被自己抛弃的梅侍萍时,周朴园的态度为什么突然改变?请结合选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