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知识宣传.doc_第1页
糖尿病知识宣传.doc_第2页
糖尿病知识宣传.doc_第3页
糖尿病知识宣传.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糖尿病知识宣传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代谢异常综合征。其特点为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和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引起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电解质和水的代谢紊乱。临床将糖尿病分三型,即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特异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糖尿病的病因糖尿病是复杂的,经常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发病。一、遗传在部分糖尿病人中明确有遗传因素影响发病,例如在双胎中一例发生糖尿病,另一例有50的机会发病。如为单卵双胎,则多在同时发病。据统计,假如父或母患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子女发病的危险率约为105,如父母均患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则子女的发病危险率更高。如一兄弟发生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则其他兄弟的发病危险率为1015。但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的子女中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并不高于一般人群。二、病毒感染许多糖尿病发生于病毒感染后,例如风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可能与病毒性胰岛炎有关。三、自家免疫部分糖尿病人血清中发现抗胰岛细胞抗体,给实验动物注射抗胰岛细胞抗体可以引起糖耐量异常,病理检查也可看到胰岛中有淋巴细胞和嗜酸细胞的浸润等现象。也有报导在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病早期用免疫抑制治疗可得到良好效果,甚至“痊愈”。四、继发性糖尿病如破坏了大部分胰岛组织的胰腺为和胰腺纤维束性变,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功能性垂体腺瘤,嗜铬细胞瘤等均可引起继发性糖尿病,即症状性糖尿病。长期服用双氢克尿塞、皮质激素、肾上腺能药物等均可能导致或促使糖尿病加重。某些遗传性疾病如下Turner综合征等也容易合并糖尿病。五、其它诱因(一)饮食习惯与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无明显关系,而与食物组成相有关,如精制食品及蔗糖可使糖尿病的发病率高。由流行病学分析,高蛋白饮食与高脂饮食可能是更重要的危险因素。(二)肥胖主要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肥胖是食物的热量超过机体的需要所致。过量进食可引起高胰岛素血症,而且肥胖者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可能诱发糖尿病。糖尿病的症状 糖尿病典型的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然而,由于病情轻重或发病方式的不同,并不是每个病人都具有这些症状。(l)多尿:尿量增多,每昼夜尿量达30005000毫升,最高可达10000毫升以上。排尿次数也增多,一二个小时就可能小便1次,有的病人甚至每昼夜可达30余次。糖尿病人血糖浓度增高,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特别是肾小球滤出而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出现多尿。血糖越高,排出的尿糖越多,尿量也越多。 (2)多饮: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出现烦渴多饮,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多,以此补充水分。排尿越多,饮水也越多,形成正比关系。(3)多食:由于大量尿糖丢失,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需要补充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同时又因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病人易产生饥饿感,食欲亢进,老有吃不饱的感觉,甚至每天吃五六次饭,主食达115公斤,副食也比正常人明显增多,还不能满足食欲。(4)消瘦: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来补充能量和热量。其结果使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耗,再加上水分的丢失,病人体重减轻、形体消瘦,严重者体重可下降数十斤,以致疲乏无力,精神不振。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暂行标准血糖值mmol/L(mg/dl)静脉全血静脉血浆糖尿病空腹6.7(120)7.8(140)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10.0(180)11.1(00)葡萄糖耐量异常空腹6.7(120)7.8(140)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6.7(120010.0(180)7.8(140)50岁的对象尤其是前述高危对象每年做一次餐后2小时的血糖筛选检查使无症状的患者尽多尽早得到确诊和防治(二)饮食治疗适当节制饮食可减轻细胞负担对于年长体胖而无症状或少症状的轻型病例尤其是血浆胰岛素空腹时及餐后不低者往往为治疗本病的主要疗法对于重症或幼年型(型)或脆性型病者除药物治疗外更宜严格控制饮食饮食中必须含有足够营养料及适当的糖蛋白质和脂肪的分配比例(三)运动锻炼参加适当的文娱活动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可促进糖的利用减轻胰岛负担为本病有效疗法之一除非病人有酮症酸中毒活动性肺结核严重心血管病等并发症否则糖尿病患者不必过多休息对型肥胖病人尤宜鼓励运动与适当体力劳动但须避免过度疲劳和神经紧张的体育比赛以免兴奋交感神经及胰岛细胞等引起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导致血糖升高 (四)药物治疗口服抗糖尿病药物近年来有迅速的发展从原有磺酰脲类(sulfonylurea)及双胍类(biguanide)外已有第3类-葡糖苷酶抑制剂(-glucosidase inhibitor)供临床应用第4类胰岛素增敏剂(insulin sensitizer)不久也将引入国内至于第5类胰升糖素抑制剂(insulin antagonist inhibitor)和第6类糖异生作用抑制剂(gluconeogenesis inhibitor)则尚在实验和小量临床试用阶段本节从略胰岛素注射 胰岛素可防治急性并发症纠正代谢紊乱提高抵抗力防止各种感染改善营养促进小儿生长等;如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严格控制高血糖症对在微血管和大血管基础上发生的多种慢性并发症也有肯定的防治效果如前述DCCT结果注射胰岛素的几项注意: 一、胰岛素笔不该放冰箱, 胰岛素在没开封的情况下,最好的储藏方式是2摄氏度8摄氏度冰箱冷藏,在这种情况下瓶装胰岛素和笔芯胰岛素都可以保存两年半。因此,临床上遇到不少患者是将胰岛素和注射笔统统放在冰箱中保存,其实已经在胰岛素笔中使用的胰岛素是不主张放入冰箱的,因为这样会对胰岛素笔有一些影响。因此胰岛素笔和里面的胰岛素应放在冰箱外保存,在室温25摄氏度的胰岛素也可以保存46周,而笔中的胰岛素会很快用完,因此患者不必担心胰岛素笔中的胰岛素变质。如果气温确实超过30摄氏度,可以使用保温袋保存。 二、 注射部位选择有讲究 不同注射部位对胰岛素的吸收速度不同,因而药物起效时间也会又所不同。吸收速度由快至慢分别为:腹部、手臂上及外侧、大腿前及外侧、臀部。所以应根据不同规格胰岛素起效时间的快慢选择部位,如注射短效胰岛素推荐选择在腹部;而注射中效胰岛素推荐选择注射在大腿外侧。另外,由于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可能会产生硬结,所以应该有规则地轮换注射部位和区域(每次注射间距应在2.5厘米以上),可按照左右对称轮换的原则。 同样的道理,胰岛素的注射时间、起效时间都直接关系到血糖的平稳控制,因而选择恰当的注射时间很关键。注射胰岛素后需半小时,胰岛素才发挥降糖作用,所以一般是用餐前1520分钟注射。注射后应定时定量进餐。胰岛素类似物,如“诺和锐”,发挥作用的时间较快,所以使用者可在注射后立刻进餐。糖尿病患者最常出现的问题之一是“低血糖”,其原因主要是胰岛素或降糖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早或吃饭太迟、忘记吃饭或进食量不足、活动量大没有及时加餐或调整药物剂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