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重点整理.doc_第1页
经济学重点整理.doc_第2页
经济学重点整理.doc_第3页
经济学重点整理.doc_第4页
经济学重点整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学重点整理第一章 导言1.稀缺与效率:经济学的双重主题经济学(economics)的定义: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人。1)稀缺性:经济品、自由物品社会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稀缺性”规律是一切经济问题产生的根源,寻求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这一基本矛盾的途径和办法是经济学产生和存在的全部理由所在“稀缺性”规律: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社会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不仅是一切社会共有的经济问题,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日益突出在稀缺性的世界中选择一种东西意味着要放弃其他东西。一项选择的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也就是所放弃的物品或劳务的价值2)效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在资源配置的优化基础上所实现的经济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福利的增长正是解决人类欲望无限性与经济资源稀缺性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所追求的基本目标资源配置的机制:四种机制计划、市场、传统或习俗和本能(经济制度)2.亚当.斯密&国富论微观经济学、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人类经济活动主要的动机,就是谋求个人的利益,谋求私利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经济人假设)*看不见的两只手:自由竞争的市场制度国富论道德的约束道德情操论3.投入和产出投入/生产要素: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商品和劳务。(土地、劳动、资本)产出:生产过程汇总创造的各种有用物品和劳动创新:将原始生产要素重新排列组合为新的生产方式,以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一个经济过程。4.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市场、企业、家庭等单个实体的行为。P7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因为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作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宏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整个经济社会中有关经济总量是如何决定及其相互关系,也称总量分析或总体分析。P8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比较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中心内容价格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研究对象个别经济主体整体国民经济活动5.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描述经济社会的事实规范经济学:提出价值判断2)均衡分析均衡:经济个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稳定性结果。局部均衡分析(马歇尔):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只分析经济系统中与其他部分不相联系的某个特定部分的均衡。一般均衡分析(瓦尔拉斯):把整个经济体系看成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从各个经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中考察各个部分是怎样同时形成均衡的。3)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静态分析:研究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时所需的条件,而不考虑形成均衡状态的过程和所需时间。比较静态分析:分析在已知条件发生变化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并对经济现象有关经济变量一次变动的前后进行比较。动态分析:探讨一定条件下,经济变量的变化和调整过程。6.总结:现代经济学是一门兼具知识性、说教性和工具性的学科经济学的几个关键词前提:稀缺性对象:选择行为目标:资源有效利用性质:一门科学定义:经济学是这样一门学问,它研究人们和社会如何作出抉择,在现在或将来,使用具有两种以上可供选择的用途的稀缺性资源来生产各种商品,并将其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经济学研究主要涉及资源稀缺性约束条件下的人的行为经济学研究涉及所有社会领域中稀缺资源的配置问题经济学研究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道德影响的人文性质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导言 本章介绍供给和需求的概念,并说明它们在单个商品竞争市场上如何运作。需求供给需求与供给的均衡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一需求与供给1.需求需求量: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种物品的不同价格,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种物品的数量。需求量是消费者愿意或者希望购买的物品数量,而不一定是实际购买的物品数量构成需求量的是一种有效的需求:不仅是消费者的主观愿望,而且是一种有能力实现的愿望2.需求表、需求曲线:P17-183.需求规律:p17需求法则:假定其它条件不变,则某一商品的需求量与其自身价格呈反方向变化。需求曲线 Q=f(P):表明某种商品或劳务自身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假定其他条件不变)4.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由于物品间相对价格变化,消费者增加价格下降物品的购买量以替代价格上涨商品购买量的现象,在经济学上称为替代效应。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在消费者货币收入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因物品价格变化影响到实际收入发生变化进而对需求量产生的影响。5.市场需求:p19定义:把与每一可能的价格相对应的个人需求量横向相加,便得到该物品的市场需求个人需求是构成市场需求的基础,市场需求是所有个人需求的总和把个人需求曲线水平相加,就得到了市场需求曲线市场需求曲线表示一种物品的总需求量如何随着该物品的价格变动而变动6.需求曲线的背后:p16给定某一价格,一系列因素均会影响需求量: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物品价格对未来的预期主观因素:爱好或偏好市场规模7.需求函数:P17如果把影响需求的所有因素作为自变量,把需求量作为因变量,则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需求量和这些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之间的关系需求函数。8.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P18(书上的图!)1) 自身价格的变化引起需求量的变动(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2) 非自身价格因素变化引起需求的变动(需求曲线的移动)9.吉芬商品这个术语来说明违背需求规律的商品。(泛指被社会淘汰的商品)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So ,并不是所有的需求曲线都向右下方倾斜的。但基本可以忽略这种情况的存在。10.供给:P20供给量: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种物品的不同价格,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种物品的数量供给量是生产者愿意或者希望出售的物品数量,而非实际出售的物品数量是有效的供给11.供给表、供给曲线:P2112.供给规律:P21供给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物品的供给量随着该物品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该物品价格的下降而减少,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的这种正向变动关系,称为供给规律供给曲线 Q=g(P):在其它条件不变时,表示某种商品或劳务自身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曲线13.供给曲线的背后:P20考察供给的决定因素的基本点在于:生产者提供商品是为了利润,而不是为了乐趣或博爱投入品价格技术进步企业能生产的相关物品的价格政府政策对未来的预期14.供给函数:P21(函数图)如果把影响供给的所有因素作为自变量,把供给量作为因变量,则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供给量和这些影响供给量的因素之间的关系,这种函数称为供给函数。15.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1)自身价格的变化引起供给量的变动(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2)非自身价格因素变化引起供给的变动(供给曲线的移动)16.均衡价格的形成:P23均衡价格的概念:均衡价格是指在假定其它条件不变时,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这时的供求量称为均衡数量。17.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应用当分析某个事件对一个市场影响时,我们按三个步骤进行:第一,确定该事件是移动供给曲线还是需求曲线(或者两者都移动)第二,确定曲线移动的方向第三,用供求关系图说明这种移动如何改变均衡案例研究1:假设某一年鸡瘟,这个事件如何影响猪肉市场呢?1、鸡瘟影响猪肉市场的需求曲线。由于发生鸡瘟,减少了鸡肉的供给量,鸡肉的价格提高了,猪肉是鸡肉的替代品,人们会更多的吃猪肉来代替吃鸡肉,因而鸡瘟影响猪肉市场的需求曲线。猪肉市场的供给曲线不变2、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由于发生鸡瘟使人们更多的吃猪肉来代替吃鸡肉,因而增加了猪肉的需求量,所以猪肉市场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3、猪肉需求的增加使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增加了。也就是说,鸡瘟提高了猪肉价格,增加了猪肉销售量。案例研究2:如果某一年发生水灾,玉米减产。这个事件如何影响猪肉市场呢?1、水灾影响猪肉市场的供给曲线。水灾使玉米减产,减少了玉米的供给量,提高了玉米价格。由于玉米是生产猪饲料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因此又提高了猪饲料的价格。猪饲料价格的提高增加了养猪成本,生猪的价格也随之提高。生猪是肉食品公司生产猪肉的主要投入品,生猪价格的变化引起猪肉市场的供给曲线移动。需求曲线不变,因为水灾并没有直接改变人们希望消费的猪肉数量。2、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因为生猪价格的提高,在任何一种猪肉价格水平时,企业愿意并能够出售的猪肉总量减少了。3、供给曲线移动使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由于发生水灾,猪肉的价格上升,销售量减少。案例研究3:现在假设鸡瘟和水灾同时发生,请分析两个事件对猪肉市场的共同影响。1、我们确定两条曲线都应该移动,鸡瘟影响需求曲线,同时水灾改变了供给曲线2、这两条曲线移动的方向与我们前面分析中它们移动的方向相同: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而供给曲线向左移动这种变化可能引起两种结果,这取决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移动的相对大小。在这两种情况下,均衡价格都上升了,但是它们对猪肉销售量的影响是不确定的。需求大幅度增加,而供给减少很小,所以均衡数量增加了:价格上升,数量增加供给大幅度减少,而需求增加很小,所以均衡数量减少了:价格上升,数量减少18.政府对价格的干预规定限制价格规定支持价格税收二马歇尔&需求弹性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现代微观经济学奠基人。当代经济学的创立者,现代微观经济学体系的奠基人,剑桥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乃至世界最著名的经济学家。在马歇尔的努力下,经济学从仅仅是人文科学和历史学科的一门必修课发展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与物理学相似的科学性。剑桥大学在他的影响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经济学系。1需求价格弹性:P32需求价格弹性(Q=Q(P)(通常Ed取正值)(1)概念: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动的百分率之比表示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自身价格的相对变化的反映程度。需求价格弹性越大,意味着需求量对价格越敏感点弹性与弧弹性(P3233)(计算公式及计算)(2)弹性的五种类型:A)Ed 1,price elastic. 如奢侈品b) Ed 1,如从长期看粮食供应富有弹性b) Es 1,短期内农民很难增加供给c) Es=0, 已经满座的剧院,土地,梵高的画d) Es=, 物品供给严重过剩e)Es=1,表示供给量变动的比率等于价格变动的比率其供给曲线为正双曲线,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极端情况假定每斤猪肉的价格从9元上升到12元使肉食品公司生产的猪肉从每月20吨增加为30吨。价格变动百分比为:(129)/9*10033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为:(3020)/20*10050供给价格弹性50/331.52,反映量需求量变动的比例是价格变动比例的1.52倍。 5.供给价格弹性及其决定因素:P39供给价格弹性取决于卖者改变他们生产物品产量的灵活性。生产成本因素在大多数市场上,决定供给价格弹性的关键因素是时间的长短。供给在长期中的弹性通常都大于短期。案例1:丰收悖论与农业的长期衰落在中学的语文课本里,有一篇叶圣陶先生写的文章多收了三五斗,描写了大米丰收成灾的情况。“今年天照应,雨水调匀,小虫子也不来作梗,一亩田多收这么三五斗,谁都以为该得透一透气了”。然而,米价却由去年的十三块一下子降到了五块,农民的“希望犹如肥皂泡”一个个地迸裂了。米商们说:“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们不知道吗?各处的米像潮水一般涌出来,隔几天还要跌呢?”而农民说:“去年是水灾,收成不好,亏本。今年算是好年时,收成好,还是亏本!”“田真个种不得了!”这种增产不增收的例子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比比皆是。2006年大枣丰收,河南省洛阳市枣农李年红本指望卖了大枣给上学的孩子交学费,没想到却处处碰壁,一天才卖出1斤多枣,一怒之下,将满满一车的金丝大枣,一捧一捧含泪撒向河中。同年,因为当地市场需求不足等原因,西安市阎良区、临潼区农民大面积种植的芹菜遭遇“市场寒冰”,每公斤芹菜的销售价格低到0.16元左右,销售收入只能勉强收回采摘成本。看到无利可图,一些菜农忍痛将绿油油的芹菜毁弃在田里。谷贱伤农的事件不时发生,丰产不丰收仿佛成了农民挥之不去的噩梦。好年景和大丰收反而降低了农民的收入,这种丰产不丰收的现象就是经济学中最著名的一个悖论:丰收悖论为什么会出现丰收悖论的现象呢?答案就在于人们对于食品的需求弹性。下面我们就用弹性理论来具体分析一下丰收悖论。当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培育出比现有品种更高产的水稻新杂交品种时,水稻市场会发生什么变化,种水稻的农民收入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新品种的培育以两种矛盾的方式影响着农民的收入,杂交品种使农民生产更多水稻(数量增加),但现在每斤水稻售价下降了(价格下降),总收入增加还是减少取决于需求弹性。在现实中,像水稻这种基本食品的需求一般是缺乏弹性的,因为这些东西是很少有好的替代品。当需求曲线缺乏弹性水稻价格大幅度下降,而水稻销售量增加很少,因而总收入从300元减少为220元。因此,新杂交品种的培育减少了农民从销售大米中所得到的总收入。如果这种新杂交品种的培育使农民的状况变坏了,为什么他们要采用这种新品种呢?其实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的不利影响只是暂时的,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使用,农业新品种的培育,化肥和灌溉等新技术的发展,所有这些重大农业技术的进步都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率。农民生产率的迅速提高大大增加了农产品的供给,节约了农民的劳动时间,机械力代替人力也使得农业劳动不再那么辛苦。农业技术进步可能对农民来说是坏事,但是,对能以低价买到食物的消费者而言肯定是好事。一些数字表明了这种农业长期相对衰落与城市化变革的趋势。到2006为止,中国有1亿4千万农民进城打工,到2020年中国人口的城市化化率估计将达到50左右。另外,美国的一些数据也说明城市化的趋势不可逆转。1950年美国有1000万人从事农业,占劳动力的l7。到1998年,从事农业的人口不到300万人,仅占劳动力的2,这种变化与农业生产率的巨大进步是一致的。现在,尽管农民的人数减少了,但是我们的食品却越来越丰富了。案例2:禁毒政策是减少还是增加了与毒品相关的犯罪?海洛因、可卡因和大麻等非法毒品的使用,是我们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长期问题。这些非法毒品的使用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比如,毒品依赖会毁坏吸毒者及其家庭的生活;为了得到吸毒所需要的钱,吸毒上瘾的人往往会实施抢劫或其他暴力犯罪。为了禁止非法毒品的使用,各国政府都会出台一些禁毒政策来减少与毒品相关的犯罪。现在我们假设政府增加了打击贩卖毒品的力度,虽然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毒品的使用,但它直接影响的是毒品的卖者而不是买者,当政府制止某些毒品进入国内并逮捕更多非走私者时,这就增加了销售毒品的成本,从而减少了任何一种既定价格时的毒品供给量。毒品需求买者在任何种既定价格时想购买的数量并没有改变。也就是说,由于禁毒政策所提高的价格比例大于减少毒品使用的数量比例,所以增加了吸毒者为毒品支出的总货币量。对于那些已经以行窃、抢劫等暴力犯罪来维持吸毒习惯的瘾君子来说,为了更多地得到钱会变本加厉地犯罪。因此,这项禁毒政策增加了与毒品相关的犯罪。由于这项禁毒政策的这种不利影响,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另外一些解决毒品问题的方法。政府不是要减少毒品供给量,而是应该通过加大对毒品危害的宣传教育政策来努力减少需求量。与增加打击毒品的力度相对比,对毒品危害的宣传教育可以减少吸毒以及与毒品相关的犯罪。当然,增加打击毒品力度的政策在长期与短期中的效应是不同的,因为需求弹性的大小取决于时间的长短。在短期中,毒品的需求也许是缺乏弹性的,因为提高价格对已有的瘾君子吸毒没有实质性影响。但在长期中毒品需求也许是较富有弹性的,因为高价格限制了青少年中尝试吸毒的人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会减少瘾君子的数量。在这种情况下,增加打击毒品的力度在短期中增加了与毒品相关的犯罪,而在长期中会减少这种犯罪。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分析3.0导言基数效用理论序数效用理论消费者均衡分析的应用3.1效用:P461)效用理论:解释消费者行为规律的理论。为不同的满足程度支付不同额价格是消费者行为最基本的规律。效用(Utility)的概念:指物品或劳务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感受到的满意程度。2)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效用的衡量方法是建立效用理论的基础,采用不同的假定、不同的计量方法,演绎出不同的效用理论。基数效用论假定13(P4647):效用可以计量;不同的消费者所获得的效用也可以加总;随着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和劳务的数量的增加,增加的商品和劳务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有一种递减的趋势。边际效用分析法观点:效用可以计量并加总,消费者追求总效用最大序数效用论弥补基数效用论的缺点而提出(P5051)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对满足程度做高低排序。3.2基数效用理论:P47总效用:某一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TU=f(Q)】边际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新增效用。【MU=dTU(Q)/dQ】U=U(X):MU(X0)=0,TU(X0)=TU(X)max边际效用的决定:边际小用量取决于需求和供应的关系,要求满足的需要越多和越强烈,可以满足这些需要的物品越少,那么得不到满足的需要就越重要,物品的边际效用越高。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3.3消费者均衡(1)消费者均衡:某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个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1)假设条件消费者偏好既定消费者收入既定商品价格既定2)消费者均衡的模型:U = U(X1,X2,Xn) (consumer preferences)I = P1X1+P2X2+ +PnXn (budget constraints)Umax每个人的行为总是在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consumer choice)3)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及均衡点:I = P1X1+P2X2+ +PnXn (约束条件) MU1/P1=MU2/P2= =Mun/Pn= (在约束条件下消费者均衡的实现)在货币边际效用不变的假定下,消费者如何将自己有限的收入用于购买各种商品,以使自己获得的总效用最大?当消费者消费多种商品时,只有花费在每一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单位货币所提供的边际效用都相等时,消费者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效用最大化原则(消费者均衡条件)即消费者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商品价格成比例。MU(X)/P(X)=。P(X)=MU(X)/ 其中是货币的边际效用,一般假定为常数,通常假设为1(不影响结果和推理)。可见消费者根据这一物品的边际效用支付价格。说明:对于消费者,同样的一元钱购买商品1的边际效用小于商品2的边际效用。这样:理性消费者就会调整这两种商品的购买量:1.减少商品;2.增加商品。意味着:总效用会增加。直到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时,便获得最大效用。3.4边际效用递减与需求法则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在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消费者在某一价格下最满意的需求量。边际效用决定的是消费者对每单位商品的需求价格,而不是市场价格,而市场价格是由整个市场的供求力量决定的。3.5边际效用与消费者剩余:P54概念: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为购买一定量的商品所意愿支付的价格总额与其实际支付的价格总额之差。注意:消费者剩余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感受并非实际所得的剩余。3.6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ordinal utility)联系3.1一、消费者偏好1.序数效用理论认为,效用只能根据偏好程度排列出顺序,即偏好。即消费者能对可能消费的商品进行先后排列。2.消费者偏好的三个基本假定:P49次序性(ordering) 对于不同的消费集合X和Y,消费者总能说出对X的偏好是优于、劣于或者是无差异于Y的,三种情况必居其一。该假设实际上是经济人理性假定的延伸,表明消费者都能对消费集合进行明确的判断。转移性(transitivity )存在三组消费集合X、Y、Z,若 X优于Y,Y 优于Z,则 X 优于Z。在其他商品数量相同的情况下,消费者更偏好于一种商品数量大的商品组合。二、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无差异曲线:能够使消费者得到同样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组合的轨迹U= F(X1,X2)1)无差异曲线的特征:P491.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要维持效用不变,两种商品的数量不能同时增加或减少表明为实现同样的满足程度,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2.无差异曲线的位置越高,代表的满足程度越高:要符合一致性的假设;3.在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曲线代表相同的效用,不同的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4.同一消费平面中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相交将意味着与假设冲突;5.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因为边际效用递减。2)边际替代率:P49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效用水平不变,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量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3)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法则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而愿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凸向原点。QYODY1DY2QXDXDX三、预算线1)预算线方程:P48以I表示消费者的既定收入,两种商品分别为X1和X2,商品价格分别为P1和P2。BAOX1P1X1+P2X2=I预算线方程:2)预算线的移动:P481.平行移动I变,P不变收入减少,消费可能性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收入增加,消费可能性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2. I不变,两种商品的P同比例变动:上升,消费可能性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下降,消费可能性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X2X1O3)预算线的旋转I不变,其中一种商品P变化(图)3.7消费者均衡:P51最优购买行为条件:第一,商品组合必须能带来最大效用。第二,最优支出位于给定预算线上。两者造成的结果:(1)把钱花光,买到商品的最大数量(2)追求最大的满足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收入既定,预算线必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在切点上,实现了消费者均衡效用最大化EX1X2OAB解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相切时,商品的组合(M,N),是消费者在既定支出水平上(AB)所能实现的最大化效用(U2)如果U与AB两条曲线相交(C,D),则是以较多的钱实现较低的满足程度,结论:U1U2,但无法实现。U2EU3U1MNBACDOX1X23.8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预算线的斜率等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即:如果将定义为货币的效用,序数效用分析与基数效用分析的结论是一样的。3.9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一、价格-消费曲线在消费者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商品价格变动引起的消费者均衡点移动的轨迹。价格消费曲线的推导:E1E2E3OAX2X1U3U1U2价格消费曲线12B3二、消费者的需求曲线X2E1E2E3O 1 2 B3 AX1U3U1U2价格消费曲线E3O 1 2 3 PP1P2P3X1价格消费曲线上的三个均衡点E1、 E2和 E3上,都存在着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根据这种对应关系,把每一个P1数值和相应的均衡点上的X1数值绘制在商品的价格-数量坐标图上,便可以得到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3.9-1价格歧视:基本原理(1)价格歧视:一级消费者的要价刚好等于其对产品的意愿支付二级向消费者的要价刚好等于其对产品首件和另件的意愿支付三级将客户分为不同的细分,对不同细分索要不同的价格3.9-2两部份定价法两部定价法虽然没有采取价格歧视,但目的仍然是要榨取消费者剩余。他把厂商的利润分解成为两部分:1)从产品销售得到的利润,与这部分利润相对应的产品价格就是使用费。2)从搜刮消费者剩余得到的利润,与这部分利润相联系的价格成为进入费。3.9-3其他价格歧视方法搭卖销售:消费者只有在购买同一公司的另一种商品或服务的前提下,才可以购买某种特定的商品或服务产品捆绑:将两种或更多的产品作为整体一起销售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分析导言介绍供给曲线背后的生产者行为,并从生产者行为的分析中推导出供给曲线投入产出分析成本收益分析1、公司的本质年轻的科斯提出了这样一个我们从未想过的问题:如果价格能够完美的调节企业的生产,但在企业内部如何指导生产能?如果价格机制足以调节生产,那么根本不需要什么组织,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组织存在呢? “企业”常常被作为一个产出形成的“黑箱”来对待,它是各个合作性所有者的资源通过合约所形成的相关的集合。在“交易成本”的指引下,我们终于能够揭开企业的神秘面纱,事实上,企业存在的根源在于节约交易费用。市场和企业是两种不同的组织劳动分工的办法,而企业的出现只有一个原因:能带来交易费用的降低。“企业是市场的替代”,即当市场上的交易费用大于企业内部的组织成本时,企业就会在企业内部生产,而不是在市场上购买。2、企业的本质企业是一种将土地、劳动、资本、管理等生产要素融合起来,从事生产、流通和经营性服务,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企业产生的主要原因节约生产成本节约交易成本3、生产函数(P59)假定 F1,F2,L,Fn表示生产某产品所需要的n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Q表示所能生产的最大可能产量。Q=f(F1,F2,L,Fn)若以L表示劳动投入数量,以K表示资本投入数量,则生产函数可以写为Q=f(L,K)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Q=ALK4、只有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P59)长期和短期短期生产函数、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生产中连续等量地增加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而其他生产要素保持不变,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5、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P61)QOLMPLTPLAPLBB1DD1CC1L1L2B2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TPL ,APL ,MPL 都是倒U型曲线,即,先递增后递减。MPL=0时(D1点),TPL达到最大值(D点)。MPL=APL时(C1点),APL达到最大值。从这点开始,MPL小于APL。这时,TPL在C点的切线与从原点出发到这点的射线重合。MPL在B1点达到最大值。这时TPL在B点出现拐点,即其上升速率开始变缓。TPL切线的斜率在B点达到最大。(此时APL的值(B2点)等于OB的斜率)劳动的合理投入阶段一般在第二阶段(L1L2)。因为在第一阶段APL递增(OL1),而在第三阶段MPL小于0(L大于L2),TPL递减。6、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相等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等成本线: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C=wL+rK7、最优生产要素组合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8、规模报酬、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规模报酬:用来分析企业生产规模变化及其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关系的概念,规模报酬的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的变化。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减规模经济:随着生产规模扩大,产品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范围经济:企业用相同或相关的技术和设备同时生产多种产品所具有的生产和成本的优势,从而使联合生产能超过个别生产,使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9、成本收益分析成本与成本函数短期成本分析长期成本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1)成本的概念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经济成本与会计成本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2)短期成本短期成本:部分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变,部分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可变的条件下产生的成本长期成本:所有的生产要素投入量均为可变的条件下产生的成本总成本TC(Q),固定成本FC(Q),可变成本VC(Q)边际成本MC(Q)=dTC/dQ=dVC/dQ平均成本AC(Q)=TC/Q平均固定成本AFC(Q)=FC/Q平均可变成本AVC(Q)=VC/Q3)几个成本概念之间的关系TC与VC都随Q的增加而增加,两线平行,其距离就是FC由于FC与Q无关,AFC总是随Q的增加而减少。与MC曲线的最低点D相对应,TC和VC都出现拐点,从此它们上升的斜率变大。MC相交于AC的最低点。此时从原点出发到AC曲线B点的射线与其切线生重合。MC相交于AVC的最低点。此时从原点出发到VC曲线A点的射线与其切线重合。AC,AVC,MC都是U型曲线,其原因在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AC与AVC的距离随Q的增大而越来越近,其原因在于AFC的递减。COQOCQFCAFCVCAVCTCACMCABD4)递增的边际成本边际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上升,这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的规律。当工厂生产少量的产品时,所需的工人很少,而没有得到利用的设备很多,这时工厂可以轻而易举地把这些闲置的设备投入使用,增加产量只增加了较小的成本。与此相比,当工厂生产大量产品时,大部分设备得到充分利用,工厂只有增加工人才能生产更多的产品,但新工人不得不在拥挤的条件下工作,而且可能不得不等待使用设备。因此,当产量已经相当高时,生产额外一单位产品的成本就高。5)U形的平均总成本曲线平均总成本是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之和,平均固定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总是下降的,因为固定成本被分摊到更多的产品上,而平均可变成本由于边际产量递减,一般要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平均总成本曲线的形状反映了平均固定成本曲线和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形状。当产量水平极低时,平均总成本高是因为固定成本只分摊在少数几单位产品上。随着产量上升,平均总成本下降,平均总成本下降到最低。当企业生产超过一定规模时,平均总成本由于平均可变成本大幅度上升又开始增加。6)边际成本和平均总成本之间的关系 只要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就下降;只要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就上升均总成本就像你的平均成绩,边际成本就像你下一门课将得到的成绩。如果你下一门课的成绩小于你的平均成绩,你的平均成绩就下降;如果你下一门课的成绩高于你的平均成绩,你的平均成绩就上升。平均总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与平均成绩与边际成绩的关系完全相同。总结第一、随着产量增加,边际成本最终要上升。第二、平均总成本曲线是U形的。第三、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在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交。7)长期成本分析长期平均成本长期总成本长期边际成本8)长期平均成本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比短期成本曲线平坦,但它仍然是U形。当企业的规模比较小时,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下降,这时存在规模经济。当企业的规模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长期平均总成本不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这时存在规模收益不变。当企业的规模很大时,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上升,这时存在规模不经济。规模经济的产生是由于现代化生产线要求有大量的工人,每人专门从事某种工作,通过分工协作,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在公司较小时,它就得不到这种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好处,因而平均总成本较高。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各种投入品的组合达到一个最佳配置时,企业就达到了规模收益不变阶段。但是当企业的规模很大时,它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管理问题,需要增加越来越多的管理层,而每一层管理都会增加其成本,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也越来越缺乏效率,从而引起规模不经济。9)利润最大化原则总收益(TR):厂商在一定时期销售产品所得到的全部货币收入平均收益(AR):厂商销售每单位产品所获得的平均收入边际收益(MR):每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的销售而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动量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0123456789产出量TCTR最大利润成本,收益,利润上图显示了该企业的总成本和总收益。由于价格不变,总收益作为产量与产量乘积是一条起始于原点的直线。总成本曲线则随着边际成本增加变化越来越快地上升。在2单位产出以下和7单位产出以上,企业的利润为负;产出在2-7之间时利润为正。图形中总成本和总收益线的垂直距离表示利润。利润在5-6单位之间最大化。在5-6单位的边际位置,总成本斜率等于总收益斜率。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决策原则: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第五章 不同市场结构条件下的生产者行为1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市场结构的类型2. 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早在20世纪90年代,猕猴桃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逐渐被人们所熟知,猕猴桃的种植在我国开始起步。当猕猴桃种植面积还比较小的时候,市场上的猕猴桃能够卖出较高的价格,种植猕猴桃能获得一定的超额利润。在短期情况下,虽然有较高的利润,但现有的农户无法扩大种植面积,别的农户也来不及改变自己的种植对象。超额利润能在短期内维持。在高额利润的吸引下,原来的种植者开始扩大猕猴桃的种植,也有众多的农户新加入种植猕猴桃。经过几年的时间,猕猴桃种植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栽培面积已达4万余公顷,居世界第一位。种植量的增加意味着供给的提高,在供求关系的影响下,猕猴桃价格出现下降,超额利润不断缩减。猕猴桃种植业的长期均衡必然是保持正常利润,即无经济利润,又无经济亏损,才不会有生产者进入或者退出。在长期,生产者只能得到正常利润整个行业供给的变动就会影响市场价格,从而影响各个生产者的均衡。最终价格水平会达到使各个生产者既无超额利润又无亏损的状态。3. 垄断的来源规模经济派生的垄断:规模经济因素可能导致出现一个市场上仅有一个或很少几个厂商垄断或半垄断情况。例如,在传统技术条件下,电话、自来水、燃气等供给通常被看作是自然垄断行业市场竞争产生的垄断:一类情况是厂商通过研究开发,发明了某种新技术或新产品,并通过专利保证一段时期内其它厂商不能生产同类产品,从而造成垄断地位与网络效应相联系的需求方面规模经济导致的垄断行政权力确立的垄断:行政垄断在传统计划体制经济中达到极致。行政垄断范围不仅包括邮政、电话、供电、煤气、供水等等公共服务行业,涵盖军火,运输,能源这类关系国计民生行业,囊括酒、烟草、盐这类收入弹性小赢利水平高的行业,甚至延伸到包括钢铁,纺织品,粮食棉花等农产品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行业。改革以来垄断范围在不断缩小,特别是近年改革行政垄断力度加大。我国电信改革与微软案例根本不同,在于我们改革的对象是行政性垄断。很多行政性垄断既不合效率原则,也不合公平原则,应加快改革垄断竞争行业的特征:产品既存在差异性又存在替代性存在大量厂商(如至少有50-100家)进入障碍不显著餐馆业属于垄断竞争行业学府苑附近餐馆业为例观察。学府苑附近餐馆数量众多。新陈代谢较快说明进入障碍很小。产品差异性把它和完全竞争行业区分开来。产品之间替代性又把它和垄断区分开。服装、鞋帽、家具制造、行李包、图书出版、鼓风机和风扇,旅游景点饮料,酒类,水果罐头,化妆品健身器材等等也大都属于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4. 什么是寡头垄断市场?寡头龙断是由几个厂商所控制的市场,这些厂商的单个规模大到足以影响市场价格。寡头垄断的结构种类众多,不尽相同。在某些寡头垄断市场上,产品是有差别的:例如国内外汽车行业典型属于这类情况。【另外一些寡头垄断市场上,产品几乎是同质的:例如,美国初级铜全部产量是由七家厂商开采冶炼的;国内的铜生产也有类似集中特点。还有一些大量厂商生产同类产品的行业,但只有几家控制市场:如美国电灯炮行业,有128家厂商参与竞争,但四家厂商控制了电灯炮的90市场;中国彩电业厂家众多,但是几家企业控制大部分市场。】与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相联系,寡头厂商之间关系兼有竞争和串谋的两面性。寡头厂商市场控制力大小和利润水平高低,取决于它们之间行为的相互作用方式。如果它们更多采取合作和串谋而不是竞争方式,寡头们有可能在在显著高于边际成本水平上制定价格,从而获得丰厚利润。另一方面,寡头之间也可能发生激烈的竞争,并降低它们获得的利润。这派生出寡头厂商行为方式的基本特点:它们采取某种经营行动必须事先考虑其竞争对手的可能反应,经济学家将这一点称作寡头厂商行为具有策略性(Strategic)。引入策略性因素之后,寡头厂商的决策规则极为复杂,即便在理论分析意义上也无法采用一个简明的模型加以概括。5. 寡头竞争1)博弈论博弈论(Game Theory)又名对策论,游戏论。顾名思义,是一门研究互动关系的游戏中参与者各自选择策略的科学,换言之,是研究机智而理性的决策者之间冲突及合作的学科。博奕论把这些复杂关系理论化,以便分析其中的逻辑和规律,并对实际决策提供指导或借鉴。2)古诺模型这是法国经济学家古诺(Augustin Cournot)1838年引入的一个简单的双寡头模型。假定两个厂商生产同样的产品并都知道市场需求,各厂商必须决定生产多少,并且它们同时作出决策。作产量决策时,各厂商必须考虑它的竞争者,因为对手也在考虑产量决策,并且它能够得到的产量取决于两个厂商的总产量。古诺模型实质是各厂商将它的竞争者产量看作固定的,然后决定自己生产多少。6. 寡头串谋寡头厂商串谋比竞争更为有利,因而,寡头厂商具有为利润最大化而串谋(Collude)的动机。寡头市场结构使串谋成为可能。当寡头厂商串谋时,它们象一个垄断厂商那样行动:通过减少产量和提高价格来增加利润,并对利润加以瓜分。正式串谋在一起的厂商称作卡特尔(Cartel).最著名的国际市场上的卡特尔是石油输出国组织(The 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