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表二2008年东莞市小学语文优秀教学(参评)论文题 目 课虽尽而意无穷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究、反思工作单位 东莞市石排镇独洲小学 作者姓名 黄 芳联系电话 期 2008-6-12课虽尽而意无穷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究、反思【内容摘要】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它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是建立在学生的兴趣趋向、主动探究的欲望的基础上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形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所以,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意义非凡。正因如此,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如何把握好它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尺度等问题,成为每位语文教师都很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正确定位 激发兴趣 关注过程 亲身实践深度探究 学科整合 展示成果 客观评价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语文学习活动,是一种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多元整合。标准把“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之中,同“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相并列,构成语文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新课程中的一个全新创造。它使听说读写自然而又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在综合性学习中彼此促进,得以发展;它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在广阔的学习空间中,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1但面对全新的教材,没有固定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空间无限扩大,许多教师都不知如何把握好它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尺度。甚至有许多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语文学习只是拼音、识字、阅读、作文,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补充,可学可不学,淡化和削弱了综合性学习作为“必修”的地位。8他们认为我们平时考试的内容与综合性学习“无关”,所以他们在上综合性学习课时都会草草了事。不过,在全球都倡导“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当今时代,语文教学的这种封闭状态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综合性学习必然要进入我们的视野,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来。纲要强调了“旨在倡导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意义深远。”2可见,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意义非凡。它关系到我们许多学生成长发展,实际上也可以说是关系到年轻一代将能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所以,我们必须顺应大趋势,接受新观念,找准目标,全力突破。那么,如何突破课内课外、书内书外、校内校外的隔阂与界限,帮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让学习的结果得到延伸,让课虽尽而意无穷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一、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实践,正确定位,区别对待。首先,我们不要认为综合性学习就是综合性实践,它们是有区别的。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在特定的语文学科知识体系学习中展开的,所开展的活动内容都与其相应的学习领域直接相关。虽然它沟通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打通了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连接了学校生活与社会,但它的落脚点还在语文上,还是姓“语”。 3可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该是与语文、数学等课程并列的一门学科,而不是从属于哪一科,它具有“跨学科性”。 4由此可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前提的一种综合课程,我们在上综合性学习课时,要能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活动应当同语文的知识紧密结合。我们应该将阅读体验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连接起来,从文本出发向生活的实践进军,从而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语文在生活中的独特魅力。不要把它当成是综合实践课来完成其教学任务。有些教师认为上综合性学习课,就让学生唱歌、跳舞,或者是画画等等。把综合性学习课上成了一个“大杂烩”,令综合性学习失去了语文性。二、拓展课堂,激发兴趣,亲身实践,深度探究。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建议指出“综合性学习要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但如果学生对学习活动缺乏兴趣,或者虽有兴趣,却不知道怎样开展活动,那么“自主”和“积极的参与”都无从谈起,综合性学习也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5因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参与欲是综合性学习活动实施的首要步骤。以三、四年级学生为例,由于他们对问题意识淡薄,教师有必要精心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但在选题时我们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情况等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或合作地对自已感兴趣的课题展开持续、深入的探究。并尝试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来解决问题。如四年级下学期“走进田园”的综合性学习,虽然本单元的课文把乡村田园的景色描绘得宁静优美,把乡村田园的生活描写得悠闲野趣,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乡村的无垠绿色、清澈河流,已经被高楼和工厂所代替,即使是我们这班土生土长的农村学生也没有真正领略过。什么是稻谷,怎样种瓜只能在书本里体验。为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探究的热情和合作的意识,我亲身带领学生来到我们学校附近的一片农田里,让学生和田园“亲密接触”,与农家生活“真情拥抱”。当孩子们走在充满泥泞的田埂上,闻到野花的芳香,看到农民在田地里春耕、蝌蚪在水里游动的时候学生的情绪异常激动,都不知怎样去了解哪些情况才好,我及时地让他们以参观者、访问者、调查者、游览者的角色参与到活动中去。这下他们可乐开了,三个一群,四个一伙,有的去观察田里的庄稼;有的去询问农夫有关耕种的情况;有的在“研究”植物、动物、以及一些农作工具;还有的索性坐在田埂上写着、画着、讨论着;更有甚者赤着脚、挽起袖跟着农夫学浇水、播种、插秧欢呼声、喝彩声传遍了整个田野。他们的综合活动自始至终充满高涨的热情,让人充分领略到的是学生在活动中焕发出的主动参与、探究的热情和合作的意识。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亲身体验探究的艰辛、收获的喜悦。从而使他们获得书本上几乎不能获得的真实体验、经验和感悟。 三、精心组织,关注过程,注重参与,引导监督。综合性学习活动具有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6很明显,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强调“过程”。我们要关注的是学生实践了没有,经历了没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他们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的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体现小学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是一门以小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在这个环节上我采取了以下的步骤。 1、关注差异,指导到位。因为综合性学习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有兴趣的去研究问题,从而形成终生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师必须认真对待。也许,你曾经试过这样的情况:布置了一个星期的学习内容,可是要交流的时候学生还是星星点点、“千呼万唤难出来” 没有同学举手发言。所以教师在分配学习任务时尽可能做到扬长避短,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升。如四年级下册“走进田园”的综合性学习,我给一个星期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描写田园的成语、优美词语和诗歌,并搜集一些与田园有关的歌曲。开始时学生情绪高涨,上午教师刚布置,下午就在唱着动听的乡村歌曲或在阅读描写田园这方面的书刊。但第二天就好像没了那回事,我就让一些喜欢唱歌的学生找一些与田园有关的歌曲,如乡间小路春天在哪里柳树姑娘等等,并及时地在上课前实行课前一唱。让一些爱读书的学生实行课前一句,说一句描写田园的成语、优美词语和诗歌。每天如此,但不能相同。就这样学生就必须去搜集、去更新自己的资料。所以,教师要做到分工明确,心中有数。对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2、扎根生活,着力体验。在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知到哪里搜集资料,这个问题在我们农村的学生显得尤其明显。因为他们当中许多学生家里没有电脑,不能随时上网查找资料;没有太多的时间跑书店(周末家长不一定会有空带他们上书店);在书店找不到要查阅的资料(这里的书店出售的书内容不够丰富多彩)。所以“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的课堂融入生活,又把生活融入语文课堂,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爱语文。”7实际上,生活就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当地自然环境、风俗民情、传统文化、校园文化、节日文化都可成为有益的学习资源。如三年级“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单元教学中,学习了孔子拜师后,学生了解到民间工艺、民族艺术、风族习惯、等等都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范畴。之后,再学习课文后面的“综合性学习提示”,让学生又了解到剪纸、古代建筑等也属于我国的传统文化。5但学生对于这些术语难以找准要学习的方向,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说:“老师,我们都没有见过民间工艺、民族艺术,没有什么风俗习惯,怎样去搜集?搜集什么呢?”后来,我适当提示我们身边的信息和资料:附近乡村的赛龙舟、舞狮、包粽子、怎样过中秋、如何贴对联通过这样有意识的引导,顿时,学生乐开了花:“我的外婆那里每年都有赛龙舟”“我姑妈那边也有舞狮活动”“我曾到过康王庙、塘尾古村落,去过东坑,感受过卖身节”“我爷爷知道东坑卖身节的来历” 视野开拓了,就有了要学习的内容。我又让学生去查看有关资料,收集一些图片,找有关这方面故事、古诗等等。经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在学习中去亲身体验语文,学习语文,真正去参与、体验,并在学习中获得了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信息整合,跨越学科,拓展空间,展示成果。 虽然说“实践是第一位”但在每次主题学习结束后,我们不能将成果置之不理,我们要让学生对这次综合性学习进行总结、交流、分享、体会成果。课标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8因此,学生可以把搜集的资料汇编成册,也可尝试用图表、图画、照片等形式来展示学习的成果。这样做既能探索了语文与美术、音乐等各学科间的渗透与沟通,又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画的综合能力。如四年级下册“走进田园”的综合性学习,针对主题的特点,结合学生的活动情况,展示活动分为这样几个内容:1、“我是农家的好帮手”展览厅。在课室的一角摆上学生带来的一些农民常用的农作工具如:镰刀、箬笠等等,并让他们写上简单扼要的说明书,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知道各工具的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写作水平,让综合性学习回归语文。2、“美丽的田园我的家”诗文朗诵会。让学生搜集描写乡村田园的诗歌、散文,小诗,或者是自己写的文章,甚至是本单元的课文进行朗读比赛。从中体现了综合性学习是为语文这个目的而服务的理念。3、“美丽乡村”摄影展。在课室的黑板报上贴上学生在课内外搜集的、拍摄到的描绘乡村生活、景观的照片展示出来,有兴趣的可配上诗句,从而更好地感受乡村不同的美和突出语文的魅力。4、“我是未来的有心人”设计比赛。让学生为乡村某处旅游景观设计“广告词”,如我镇正在宣传打造具有岭南特色中国镇理念,你怎样写广告词吸引游客;为某项民间工艺写“说明书”;对乡村田园未来发展提交“建议书”、绘“蓝图”等等。从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体会语文在综合性学习中发挥的作用。5、“田园歌舞颂”。让学生唱一些好象乡间小路这些描写农村风光、或丰收景象的歌曲,有可能的最好配上舞蹈。在展示这一环节中,既能将各学科融入其中,又不失语文性;既确保人人有项目,人人有作品,又能让每一个学生做到有所发现,有所感受。让学生充分享受到参与的精彩,成功的快乐,使展示成为全班同学共同反思和愉快成长的过程。五、口语交际、写作教学 , 融于活动,开展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将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听、说、读、写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又为学生课外阅读指定了内容,体现了课内外的衔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以四年级的语文园地六为例,本园地是由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五个部分组成,但各个部分都是紧紧围绕“走进田园”这一主题展开。这一次的口语交际学生已经在开展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和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把综合性学习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最深的内容,先整理一下,最后写成文章。因为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地探究新知、有所发现是学生表达欲望和主动写作的诱因,故那次习作许多学生都能把农家的繁忙、以及他们发现田间的美、感受到的乐都真实地写下来。当我们能将口语交际、写作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就真正做到“综合性学习过程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8六、开放意识,强化过程,多种方式,客观评价。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因此实践是第一位。”9正因如此,综合性学习活动所重视的不是“作品”、“成果”的质量高低。而是学生探究课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记得在一节口语交际课上,有位学生说:“尽管我生活在乡下,这一片农田我每天都要经过四次,却从来都没有发现它的可爱之处,自从那次综合实践后,我对自己所生活的乡村有了新的认识,我觉得田园生活更加适合我们的学习,它让我们在玩中学到了知识,在学语文中享受了玩!”而另一位学生却这样写道:“通过走进田园这一综合性学习,让我真正体会到妈妈以前教育我粒粒皆辛苦的意义所在。”同样一种事情,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思考的结果,体会也不尽相同。每个学生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