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瓷器款字:中国瓷器有款字,据说始于宋代。宋瓷有“内府”二字者,其书法与当时大观钱相近似。偶尔有“政和年制”字样的宋瓷。宋均窑瓷底内,有用“一二三四五六”等数字作款字的。有人认为,凡是红朱等色瓷器则用“一三五七”等单数;青蓝色瓷器则用“二四六八”等双数。也有人认为,这种情形仅在均瓷六角花盆器中才有,其余则不尽然。另有一种均窑瓷,器底横镌数字,直镌数字,上面再涂上芝麻釉。据说此种瓷器乃稀世珍品。元瓷仅官窑才有“枢府”二字作为款字,民窑有款字者极少。民窑瓷款字多不挂釉,只在器底随意刻成,也有刻作花纹形款识的。明瓷款识花样极多。有凹雕款字再涂上黑釉的,有印花的,有绘花的,有雕花的。其中有一种极为罕见的永乐窑瓷,器底绘画上狮子滚绣球,球内却藏着款字。还有一种嘉靖官窑瓷,器底款字故意书写成环形;还有在瓷器中心书写款字的,也不多见。明代官窑瓷多爱题写“某某年造”字样,也有用“制”字的;而清代瓷器则概用“制”字,极少见用“造”字者。明瓷题写款字的位置,最常见的是在器底足内居中;高足器或者题款于足内层之边际,或题于足外层之边际,而且都是横着题款;此外,也有题款在器口上或者腰腹际者,也都是横款。据说这种题有横款的瓷器最为珍贵。这种款式始于明代,至清嘉庆时,则已被其它款式所取代。有清一代瓷器款式最高贵者,据说是料款。料款有两种,一种叫“某某年造”,一种“某朝御制”。一般以四字为多,也间或有六字的。料款字书法似欧(阳询)王(羲之、献之)之间,也有似虞永兴(世南)以及宋椠的。还有径直用宋体书的。于乾隆末,又有款字作铁线篆的。料款之字,都是釉汁凸起,双圈,方边,至为名贵。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都有这种款字。到嘉庆时已极罕见,道光时就没有了。堆料款瓷器始于康熙末年,终于嘉庆初年。康熙末年者,款字多用粉红釉;雍正至嘉庆者,都用蓝料釉。但有一件“康熙御制”堆料款小钣碗,却是用红、紫、天青、湖水等色堆料书写款字,笔法端整,可知康熙堆料款不止粉红一色。除了官窑御制堆料款外,乾隆时有宁晋斋、宁静斋、宝啬斋款字也用堆料。二宁是专为亲贵诸王烧制之品,宝啬则是李姓所制之品。三斋所制,都被称之为“私家堆料款”,与官窑堆料款比较起来,声价就差得远了。有清一代瓷器款识形式十分繁富,这里就不多说了。说到款识辨别问题,只能作为瓷品鉴别的一种条件。似可凭而不可以尽凭。因为历朝皆有官窑无款而民间客货有款的情形。而且,新仿制之瓷往往有款字极工整而旧瓷款字极草率的情形。尤其民国以来,新仿制乾隆朝瓷款字之工雅整齐,往往不止得旧瓷十之七八。所以要想仅仅凭藉瓷款以辨识瓷器真伪,就是不可能的了。清代黄釉瓷的鉴赏:从明代黄釉瓷开始烧制以来,黄釉瓷的品种就在匠人的创新中不断增加。明代黄釉瓷虽然已烧制得近乎完美,但黄釉瓷的品种还不是很多,黄釉瓷到了清代才有了更大的发展。清代黄釉瓷在沿袭明代黄釉的基础上,逐步地发展,并在器形、纹饰上有所创新,黄釉釉色的种类也随之增多,有娇黄、鹅黄、麦芽黄、蜜蜡黄、鸡油黄、蛋黄、粉黄、柠檬黄釉等不同色泽。重现辉煌的康熙黄釉瓷黄釉瓷在明代晚期并没有太多的精品传世,甚至一度停烧,到清顺治时期,黄釉瓷的烧制才又回复,但也只烧制一些盘类器物,做工多粗糙,底多有炸口,有的底款书“大清顺治年制”。这类瓷器存世量少,升值空间较大。到了康熙朝,民间已不许私自生产黄釉瓷器,黄釉瓷都是官窑器,这不仅仅因为朝廷禁止民间生产黄釉瓷,民间无能力生产也是一个主要原因。康熙黄釉瓷仍旧是以仿明宣德和弘治黄釉瓷为主,在器型和工艺上略有创新。从目前流入市场中的康熙黄釉瓷来看,此时期的黄釉瓷的器型已不仅局限于明代黄瓷器的传统器型,康熙朝新出现的器型在黄釉瓷中都有出现,大多以素面为主,黄釉以仿明弘治娇黄为多。总体来看,康熙朝仿弘治娇黄釉还是比较像的,但康熙黄釉器有的较弘治朝颜色深,而且器物造成型上,也略有出入,如盘类器底跳足部弘治弧度较大,康熙较小而稍直;盘外底釉色,弘治较白,而康熙则呈青色。在底款的仿制上康熙黄釉与弘治的区别较大,很易区分。此外,康熙黄釉的盘、碗等的圈足,一般是弘治器较高,而康熙仿制器的较矮。除烧造单色的素器外,康熙朝还烧制了一些仿弘治娇黄的锥拱云龙、间花龙纹盘和以鸡油黄为地子,在胎上刻有龙凤、八宝等图案花纹,再在这些图案上施绿釉的装饰和鸡油黄器上加以堆塑花纹的产品。这种黄釉瓷存世量较少,且大多收藏于博物馆之中,流入市场的更少,在近几年的拍卖市场中已很难再见到这类拍品了。2004年10月的NY苏富比曾以25.4万元人民币拍出一件清康熙黄釉划赶珠云龙双耳小杯。彰显皇家气派的雍正黄釉瓷清代黄釉瓷烧制最好,艺术水平最高的当属雍正一朝。雍正黄釉不仅在于此时期的黄釉瓷造型完美、做工精细、胎薄、质细,更重要的是此时期在釉色上有所创新,烧制出了多种新釉色。雍正黄釉总体上看釉色温润、晶亮;器型工整、端正,给人以高贵的感觉,彰显皇家气派。雍正的黄釉瓷的釉色有娇黄、蛋黄、蜜蜡黄、柠檬黄釉等,其中蛋黄釉瓷是雍正首创,蛋黄釉是一种虽有粉质的乳浊彩釉,比浇黄釉更为浅淡,不透明,似蛋黄色,又名“蛋黄釉”或“西洋釉”。器形有觯瓶、观音尊、莲花形折腰盆,及盘、碗、杯、碟等。这种黄釉品种一直延绩烧制嘉庆、道光年间。雍正一朝的黄釉瓷以柠檬黄釉瓷最为出名,釉嫩,视觉感强,世人以此黄釉为清代黄釉瓷的最高水平。柠檬黄釉瓷在拍卖市场中也有着不俗的表现,据数字统计,目前市场中拍卖成交价在前十名的黄釉瓷中雍正黄釉瓷占了7件,而且都是柠檬黄釉瓷。其中在2004年北京华辰秋拍中一件清雍正柠檬黄釉莲形大盘以286万元人民币拍出,成为当年国内艺术品市场中成交价最高的单色釉瓷器。从一系列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柠檬黄釉瓷的市场价值年年上涨,投资前景十分可观。黄釉彩瓷在此时期也有了较高水平的发展,特别是仿明弘治的黄釉青花花果盘、柠檬黄釉青花器、鸡油黄釉绿彩器和少量的黄釉粉彩器。这些器物虽然数量不多,但是极具收藏价值,在每次拍卖中都有不俗的表现。雍正黄釉瓷的数量上不及康熙朝,下不如乾隆朝,然而在目前的拍卖市场中却是最受欢迎的。虽然总体上拍件数不多,还有近五成拍品没能成交,但这并不影响雍正黄釉瓷价格上涨的趋势,有的拍品甚至多次显现身拍场,并且在目前的成交记录中,雍正黄釉瓷的成交价位一直排在清代单色釉瓷的前面,这都表明行内人士对雍正黄釉瓷的认可。例如在2004年9月16日上海新世纪一次拍卖中,一对清雍正年制的柠檬黄釉刻变形莲瓣纹酒杯,从10万元的价格起叫,至86万元的高价方落槌,高出估价近9倍。精益求精的乾隆黄釉瓷乾隆时期的黄釉瓷与康熙、雍正朝相比已有退败之象,在黄釉的釉色上与前朝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了。此时期的黄釉瓷不再追求釉色之美,在单色黄釉创新上并无多大贡献,黄釉此时多作为黄釉彩瓷的底色,这个时期黄釉青花器、黄釉粉彩瓷、黄釉珐琅彩瓷较多出现。黄釉与多种彩瓷共同烧制,因多种工艺烧制,总体上此时期的黄釉瓷精益求精,给人以华丽的效果,为黄釉彩瓷的发展带来了一线生机。同时此时期的黄釉烧制朝廷规定并不是太严,民间也开始有少量的黄釉瓷生产,但无论在釉色还是在工艺上都仍旧与官窑器无法相比,而且不能生产朝廷所不允许的颜色,多为米黄釉。没落的清中晚期黄釉瓷乾隆之后的黄釉瓷与其他瓷器一样,随着国力和皇权的衰弱,黄釉瓷的质量、品种都不如清三代,黄釉瓷的发展已成没落之势,主要是以单色黄釉器和黄釉粉彩器为主。这段时间的黄釉器器形虽仿前几朝,但胎体已没有以前工整,过于呆板,胎釉结合也不好,存世的黄釉瓷中甚至还有剥釉现象。这个时期的黄釉雕塑瓷虽说给黄釉瓷的发展带来了一线生机,不过最终没能改变黄釉瓷没落的局面。目前清代黄釉瓷上拍800余件,其中乾隆之后的黄釉瓷有450多件,占了一半还多,但此时期高价位的黄釉瓷并不多。光绪黄釉瓷应该说是此时期的一个亮点,在2002年的上海敬华的春拍中,一件带有“储秀宫制”款的清光绪黄釉地粉彩“万寿无疆”纹大盘以110万元拍出,成为清中晚期黄釉瓷拍出的最高成交记录。随后在2003年8月份的上海敬华拍卖中,另外一对落“大清光绪年制”款的清光绪黄釉地粉彩“万寿无疆”纹盘以30.8万元拍出。显示出光绪黄釉瓷在艺术品市场中仍有着巨大的市场。清代单色黄釉瓷精品层出清代的单色黄釉瓷以素取胜,特别是清三代的单色黄釉器器型规整、端重;釉质细腻、莹润、器型优美,给人以富丽之美,可以说清三代的黄釉瓷是黄釉瓷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清三代黄釉瓷在烧制上已不满于仅仿制明代的单色素面黄釉瓷,而是把各种工艺共同运用到黄釉瓷上,此时期的黄釉种类除了明代出现过的单色素面黄釉器和黄釉彩瓷外,还把刻、划、印、雕、塑等工艺也运用到黄釉瓷上。黄釉瓷上的刻划花纹以植物纹为主,而印纹多以龙凤、蟠螭等动物纹为主。此外,此时的制瓷工匠们穷尽极工地运用雕、塑等工艺让黄釉瓷的精品在清代层出不穷。清代的黄釉刻、划、印花瓷是清代的一个创新,市场上有大量传世品,精品不在少数,亦多为旧时宫廷遗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投资潜力。但是目前买点最好的仍旧是清代创新的单色黄釉瓷,如蛋黄釉、蜜蜡黄、柠檬黄釉瓷,这些瓷器在拍卖中倍受关注,在目前的拍卖中都表现不菲,单色黄釉瓷的成交价都遥遥领先,且都为雍正黄釉瓷。清代黄釉彩瓷以华丽取胜清代黄釉彩瓷与明代相比增加了黄釉粉彩瓷和黄釉珐琅彩瓷,市场中多见的是黄釉青花器和少量的黄釉粉彩瓷。清代黄釉青花在仿弘治黄釉青花的基础上烧制而成,器型有所增加,纹饰有所改变,以雍正朝仿制的最像。清代黄釉青花器在拍卖场中是藏家角逐的焦点,有的拍品甚至多次上拍。目前在拍卖中黄釉瓷成交价最高价的清雍正柠檬黄釉地青花缠枝花卉纹壶,曾在2002年上海敬华秋拍中以440万元的价格成交,随后此拍品在上海敬华拍卖中再次出现时,它的估价已高达550万650万元。不到三年内,价格上涨了近50%,清代黄釉青花器的投资前景可想而知。清代黄釉粉彩瓷把黄釉与粉彩结合,形成一个新的陶瓷品种,市场中早期的拍品并不多见,而清中晚期的黄釉粉彩瓷仍可见到,这样的瓷器粉彩浓艳、华丽,绘画技艺精细,是官窑器中的典型佳作,更具皇家气质,受到皇室的喜爱。这类瓷器目前的艺术品市场中也非常受欢迎,特别是光绪年间官窑的黄釉粉彩瓷。落有“储秀宫制”、“大雅斋”款的黄釉瓷价格更高。清代雕塑器巧夺天工清代的黄釉雕塑器的产量并不是太大,清三代时期的黄釉雕塑器主要以皇室用器为主,器型主要有笔筒、帽筒等,清中晚期的黄釉雕塑器民间也有生产,清末更有许多制瓷名家作品传世。在清代的雕塑瓷中以黄釉雕瓷笔筒最为出色,以剔地手法刻出松、石等,口沿及底往往雕制成竹节断面痕迹。官窑多有纪年款识,民窑有堂名款或刻工名号。雕瓷的著名工匠有陈国治、王炳荣、汤源和等人。晚清时期的此类作品仍较盛行,但质量下降,最典型的特征是胎釉结合不紧密,釉面泛灰。釉色决定清代黄釉瓷投资价值清代黄釉瓷品种多样,鉴别起来十分困难,而投资此类瓷器更是没有标准,特别是单色黄釉瓷。在投资的过程中,投资者应注意黄釉瓷的釉色,釉色的精美决定了这件物品的地位。黄釉釉色越纯,越受人喜欢,如清三代的娇黄、蛋黄、蜜蜡黄、柠檬黄釉,即使是在这些釉色上的彩瓷也比其他色调的瓷器更受欢迎,在交易中的市场价值更高。清代釉色纯正,无杂色,釉厚的黄釉瓷器,在市场中往往成为藏家的焦点。在2005年太平阳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一对康熙黄釉暗刻螭龙耳杯将亮相。估价在40-60万元人民币之间,此对康熙黄釉小杯外腹暗刻四螭龙,里施白釉,外施黄釉,并带有“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虽然没有华丽的纹饰和造型,却在简约中让人们领略到朴实无华的美,受到多位专家的赞赏。但最终由于黄釉不纯正等多种原因而流拍。再者,对釉色的识别也关系到投资的成功与否,清三代仿明代的黄釉瓷艺术水平和投资价值并都不低,但清末、民国乃至现代仿制的黄釉瓷的如不加以辨别,断错了代则会影响到整个投资的计划。清代仿明代黄釉器当属雍正朝仿制最像,但康雍乾仿品大多落本朝款,相对比较容易分辨。此外清代黄釉器由于施釉较薄,没有明代黄釉器耐看,且明代黄釉的釉厚不开片,而清代黄釉器釉薄而开细小的片纹而易于分辨。近代的黄釉器以仿明代黄釉和清代康熙时的鸡油黄较多,仿明黄釉由于釉薄,釉面有许多凹如的点子。仿康熙鸡油黄者其釉质糙、不匀。此外,我们还可以参考其他方面,如造型、重量以及青花款识等,对其进行辨别。元青花:自从1929年英国人霍布逊在文选中专门介绍了“至正十一年”(1351年)款的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后,1952年又经美国人波普研究,元青花在瓷器史中脱颖而出。随后,国内元大都窖藏、江西丰城县凌氏墓和江苏金坛的元明墓中先后出土了带有纪年款的元青花瓷,国内外收藏家乃争先恐后收集元青花瓷器。景德镇在元代设立“枢密院”,后改进工艺,在烧出卵白釉基础上,青花瓷、青花釉里红瓷逐渐趋于成熟,特别是釉上红绿彩瓷更丰富了瓷器的种类。到了元代中期,元青花瓷向国内外市场大量供应。当时用的青花料有少量的进口苏麻离青(也称苏尼勃青)料,此料通过民间贸易从西亚运达景德镇。这时景德镇瓷器的工艺制作及青花料的提炼日趋成熟。耿宝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说:“过去人们常笼统地视元代瓷器粗大、厚重、拙笨,现在看来,这种说法失之偏颇。新中国成立后,在考古发掘和其他出土文物中,陆续发现了许多细致精巧的器物,尤其是些青花和釉里红品种,更使人耳目一新元瓷并非都是粗大厚笨,并告诉我们不能用绝对的、一成不变的眼光和方法去认识事物。在瓷器鉴定中尤其是这样。精致细腻的器物和粗糙低劣的器物往往在同一时代杂然并存。”这使我们想起出口瓷中常见的大盘、大碗等较大器物多精,而玉壶春瓶、小盘、小碗、高足杯、出戟觚、执壶、盖盒、盏托等,有的精美,有的粗糙。 图案简单、青花灰暗的梅瓶、多棱瓶、扁壶、高颈罐、鱼藻纹罐等,在国内也是常见的。从国内实物可见,元青花在至正元年青花发色比较淡雅,釉料为进口苏麻离青,青料水分大,故淡雅,是续承宋青花淡雅的风格。苏麻离青比较浓艳者应该在至正五年(1345年)左右。至正十年以后苏麻离青配制已达最高水平,此时青花发色追求的是蓝宝石色。如霍布逊介绍的“至正十一年”款青花云龙纹象耳瓶、鬼谷子下山图罐等一大批精良瓷器全用苏麻离青,青花料以敲青法精炼。明代早期郑和下西洋带回的进口苏麻离青料绘的纹饰也比不上元代青花料。刘新园老师曾说过:“永、宣青花,从工艺制作到纹饰勾画都赶不上元代后期青花细腻及发色水平。”元青花铁晶斑少于永、宣青花瓷,因为从原料的精选到青花料的炼制已达到顶峰。造型硕大雄健的元青花瓷符合蒙古族生活习惯及市场需要。昭君出塞、西厢记、蒙恬将军、三顾茅庐、桃园结义、萧何月下追韩信、李广、唐太宗等人物故事图案,画面多样,鱼藻、花鸟、缠枝莲、缠枝牡丹、吉祥八宝等花样繁多。主题画面生动,深受柯九思画风的影响。元青花种类较多,其中器形较大、纹饰繁密而有层次感、造型做工一流、青花料全为苏麻离青者,是当年皇帝用来奖赏有功大臣、宫廷专用及用以出口的青花瓷。元代景德镇御窑厂喜用平等青(即苏麻离青加陂塘青),这种青料是“湖田窑”为俭省苏青料而创造的一种配方。另一种制作工艺一般的罐、盘、碗等青花蓝灰、蓝黑,所用为次青花料。还有一种青花灰黑、勾画流畅但画风无规则,是杂窑烧制,虽说是元代青花,但价值不高。以下我们谈谈元青花的档次和真伪鉴定。1元代青花罐、碗、盘造型硕大雄健。如罐的重量适宜,口与圈足直径相差不多,甚至相等,圈足宽浅,底旋削有跳刀痕;碗的圈足高矮都是外撇,足底里高外低,窑红基本呈象牙黄。对传世窑红、窖藏窑红、常见水窑红等,笔者以300年、600年、900年来区别窑红的变化。听声音、看“三光”是很关键的鉴定环节,元青花真品釉色莹润明亮、宝光璀璨。2元青花的胎是二元配方,即麻仓土加瓷石,这是御窑专用配方。其土质细腻,少有杂质,洁白如玉,含微量铁元素。这类产品属皇家宫廷专用瓷和出口瓷,是上上品。超大青花瓷的胎是安徽祁门土,呈白色泛灰,为上品。3元瓷釉色很多,有青白釉、鸭蛋青釉、青亮釉、卵白釉等。元代釉比明清釉厚,聚釉、集釉现象较多。釉的变化与釉的配置浓度、窑温高低、钾钠配比有很大的关系。唐代后期以来,为克服釉面开片,景德镇技师们采用钾果作釉面原料,加入白色的钠,反复实践得出了最佳的钾钠配比,提高了釉的白度,而且还不开片。钾的比例多,釉就透亮较白,钠的比例多,釉即白度稍差。这两种配方的浓淡也很重要,水分多,釉润稍差,水分少,钾钠浓,釉就润。这种配置釉料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4元代青花纹饰粗犷流畅。凡是宫廷用瓷和出口瓷都有“纹针法”限制,至正年后的人物、花鸟、龙纹罐、盘等大器,用青料勾画纹饰前多采用这道工艺,特别是大盘、大罐,迎强光能见到此纹。元青花主纹加辅助纹比较多,繁而不乱。变形莲瓣排列不紧,菊花单层,莲花瓣像葫芦,蕉叶满茎,云像蝌蚪,山石色不满,围墙一点短。人物花草有灵气,无描红之意。这些特征,今天的景德镇是仿不像的。5元代青花料分国产料、进口料、国产加进口料等。进口苏麻离青发色稳定,色像蓝宝石,这是上上品钴料,含铁高。用“敲青”法提炼青花料,每斤青料可得五两左右的用料。钴的比例占05青花色为宝石蓝,钴占1为深蓝,钴超过1呈蓝黑,钻占025就是淡蓝色。元青花上较圆的铁晶斑深入胎骨,溶于釉中,透于釉面。釉面钴历经600年以上空气氧化使铁晶斑留下像铁锈一样的棕褐色块状斑点,上手触摸有凹凸不平之感。如元青花和元蓝釉器在强阳光下可见蓝紫泛红润色,直观是宝石蓝及翠青、藏蓝、深蓝,钴占比例应该是0510。 在纹饰中落笔行笔转折点处和青花料聚集的地方,蓝黑青料钴已超过1,这都是我们鉴定元青花和明早期纯苏麻离青的要领。共同之处还有晕散以及铁晶斑呈不规则的圆点与圆片状锈斑等。前辈的经验告诉我们:“元吃胎,清吃釉,明代青花两头吃。”这是鉴瓷经验的总结。元代平等青(苏麻离青加陂塘青)接近纯苏麻离青,笔锋转折处蓝黑点特别突出。青花发色呈蓝灰带浅紫,接近纯苏麻离青色乃上品青料,这种青花料主要用于宫廷和达官贵人用瓷,景德镇湖田窑在元至正年前后基本都用此料,含锰量较高,稳定性较差,是官窑指定长期用料。纯陂塘青料色呈蓝灰、微蓝,这是上品次青花料,青花浓厚中有绿色斑点,亦有黑褐色斑浮于表面,元中早期官、民窑都用此料,晕散同以上青料相差很小。其他呈色黑、绿、灰等的青花料,均为杂窑所用。6元青花罐圈足宽矮,元中期左右的圈足稍高,晚期足最矮,修足整齐,里外斜削,底旋削处有跳刀痕;窑红逾600年经氧化呈牙黄、淡黄色;器底经常能看到几点釉斑,这是窑记。元代青花少款,有款的都是根据个人需要而烧制的。清人何秋涛王会篇笺释卷2认为,自承德、铁岭以北至吉林、黑龙江都是肃慎地域。傅斯年东北史纲认为,肃慎当在今辽河流域,或内及滦河,外及鸭绿;而挹娄疆域与肃慎同,挹娄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 重庆计算机类知识培训课件
- 重庆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训课件
- 新解读《GB-T 30638-2014杯装果冻包装机》
- 重庆春招直通车配套课件
- 重庆市驾校培训理论知识课件
- 图形的轴对称等腰三角形(2大考点5种解题方法)原卷版
- 图形的运动(12个考点)-2023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考点复习(沪教版)
- 新解读《GB 30756-2014镍冶炼安全生产规范》
- 统计与概率: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全概率公式与数列递推问题(原卷版)-2026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 GB/Z 43427-2023优质服务设计高品质服务以实现极致顾客体验
- 供热管道水压试验操作规范
- GB 5009.227-20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
- 剑门关与三国的故事课件
- 师德师风建设问责制实施办法
- 提高留置针准确使用率完成PDCA
- 有限空间预案演练总结
- 养生之旅武穴山药
- 和政秧歌的发展历史、表演形式及音乐特点,舞蹈论文
- GB/T 42062-2022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
- 第六节-食品新资源的开发-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