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三月考一语文试卷(20120831)[1].doc_第1页
2012高三月考一语文试卷(20120831)[1].doc_第2页
2012高三月考一语文试卷(20120831)[1].doc_第3页
2012高三月考一语文试卷(20120831)[1].doc_第4页
2012高三月考一语文试卷(20120831)[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屯矿区一中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012年8月31日)温馨提示:1答案与作文全都写在答卷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2答题时注意试卷题号和答卷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8分)竹 刻 艺 术 竹刻艺术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一朵淡雅的奇葩,也是人类历史的文化遗产。竹刻艺术家以刀代笔,以竹子为载体,将书、画、诗、印等艺术样式融为一体,赋予竹子以新的生命。竹是生长迅速的禾草类植物,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给人清新疏淡的美感,深受国人喜爱。这也是竹刻艺术给人的第一感受。竹刻艺术,从古代文献记载和古代留存的文物可证。早在远古时代,先民就已利用竹子来纪事。西周时记载政事,已广泛使用竹简,而大臣朝会时手中所持的笏,也用竹子做成,其上刻有文饰。湖南19号战国墓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盛酒器“卮”,有用竹子制成的,其三足雕刻成兽蹄状。后在甘肃武威汉墓出土了当时用的毛笔,在笔杆上阴刻有隶书。而在湖南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竹制勺,其上刻有浮雕,线条流畅,令人惊奇。文献记载,东晋书法家王献之有笔筒名“裘钟”,乃用斑竹制成。唐代时传入日本,至今仍保存完好的现藏正仓院的乐管“人物花鸟纹尺八”。管上分布仕女,树木,花草,禽蝶等形象,纯是唐风,与同时期之金银器镂錾及石刻线雕,同一意趣。保留青筠(竹子的青皮)作物象,再施阴纹浅刻。宋代尚文,涌现了一支庞大而有素养的文人士大夫阶层,他们的审美思想与追求,直接影响了整个工艺领域的发展,为明清竹刻艺术的兴起与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明清时期,竹刻名家辈出,涌现了许多流派。著名的有嘉定派与金陵派。嘉定派由明代正德、嘉靖年间的朱鹤开创,雕法以深刻为主。他善书画,通古篆,在竹雕设计和制作中,经常以笔法运用于刀法之中。他将南宗画派揉合在北宗的雕刻之中,创造出深刻法,为唐代以来发展的竹刻艺术开辟了新的途径。清乾隆帝看了他刻制的竹器,也题有“高枝必应托高士,传神莫若善传神”加以赞扬。嘉定竹人,前赴后继,各显神通,赢得竹刻之乡的美名。金陵派名家,明代有李耀、濮澄,后者被认为是金陵派的创始人,他最喜欢的是用盘根错节的竹根,根据竹材的自然形状和特征,用简洁的刀法,略施雕凿,随形施刻,自然成器。由于他常常用刀很浅的浮雕技法为主,有人称之为“水磨器”。另外还有方洁,字矩平,号治庵,浙江黄岩人。他工诗善书画,最擅长刻竹,人称“方竹”。竹刻家金西厓说:“纵观四百余年之竹刻,可概括为由明中叶之质拙浑朴,发展为清前期之繁绮多姿;又自清前期之繁绮多姿,嬗变为清后期之平浅单一。以雕刻再现书画,实为后期变化之主要原因。”他的总结简明中肯,实在是智者之言。到了民国时期,由于时代的变革与风气的转变,竹刻艺术已没有了往日的风采,但流风所及,依然有较为精彩的表现。这一时期重要的竹人,有浙江吴兴的金西厓、江苏嘉定的潘行庸、吴县的支慈庵等。竹子天生拥有平淡、清气、朴实的特征,其虚心劲节、弯而不屈的品质,历来受到世人特别是文人的喜爱。人们将竹比喻为君子。宋代苏东坡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句,体现了文人在日常生活中对竹子所具品格的向往与追求。这一向往与追求,伴随着竹刻艺术创始与发展的整个过程。宋代以来,文人们颂竹、咏竹、写竹、画竹不断,涌现了无数的名篇佳作。竹子成为他们抒发心迹的重要媒介与载体。他们对竹子的关注与借竹说事,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竹文化,使竹子在中国文化中拥有了独特的文化象征。明清两代竹刻艺术的发展,及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作用与影响,不仅丰富了我国工艺美术的天地,同时也促进了其他工艺美术的发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竹刻艺术对中国竹文化内涵与外延的深入与扩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片竹子,或是一段竹根,经过了竹刻艺术家们的巧思与细雕后,最终成为形态各异、赋有生命的艺术品。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竹人们的才情,同时也凝聚了竹人们的心血。而心血就是生命。换言之,竹人的心血是作品的核心价值所在,而才情只是心血的外在表现而已。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而创造源于对生活的热爱与体认。只有不失此爱心,涵养此体认,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与真意。用积极的态度将此美好与真意作艺术化的再现,就是创造。一件竹刻艺术品的诞生,与其它优秀艺术作品的诞生一样,同样符合这一规律。竹刻艺术的价值本此。我国是世界上竹子资源丰富的国家。竹子以其环保、清洁与可再生的特性,尽显材料优势。这无疑成为当代竹刻艺术发展的重要保证。2005年文化部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以来,嘉定竹刻、邵阳竹刻、常州竹刻先后被列入国家级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竹刻这一古老而现代、高雅而通俗的文化艺术奇葩,又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1第段列举卮、毛笔、笔筒、乐管等的用意是 。(2分)2第段画线句中“淡雅”在文中体现为 。(3分)3简析第段至第段介绍竹刻艺术时采用的说明顺序。(3分)4概括第段明清嘉定派和金陵派的异同。(3分)5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竹刻艺术是书、画、诗、印等艺术形式相融合的载体。B文物可证西周大臣朝会时手持的“笏”是用竹子做成的。C赋有生命意义的竹刻艺术品特别突显的是竹人们的才情。D我国是环保、清洁与可再生的竹子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6根据第段画线句作者的观点,对“这一规律”举一例“其它优秀艺术作品”加以阐述。(80字左右)(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油 菜 花(1)我从来不会留意哪儿开什么花。(2)虽然,遇上好看的花,也会眼前一亮,心中一动涌起一股爱怜;但那会很快过去,随时光淘刷遗忘干净,而绝不会总惦记着它。花简直也是一种流水,喧闹地斑斓一时,又突兀地枯败殆尽,让我这样的人,不仅没养成对花的癖好,甚至缺乏花的常识。(3)然而莫名地,我这花盲,却与一种花暗中有了什么关系。不分冬夏无论南北,我与它到处相遇。后来不由我不想:怎么到处总碰上它呢?(4)它就是油菜花。一(5)那年在河州,算来该是六月的日子。只记得积石山一面拖拽的坡麓上,鲜黄的油菜花一片接一片。这里是河州城的西南乡,保安人的聚居地,保安人是另一支比较小的古代蒙古遗民。(6)油菜花,正在远近的凹地坡麓上怒放,那一派浓烈的黄色,给我说不清的振奋。那是我留意这花的头一次。(7)在贫瘠、不公、阴暗的季节,油菜花突然跳出来,给大地涂满泼辣辣的亮色。宛似热烈的希望,忽然间被抛撒了满山遍野。山脉横亘在青藏前沿,造物主的巨笔饱蘸鲜黄,涂抹在遮断眺望的大山上。无论谁都禁不住油然浮起的快意:一块块的黄色,闪烁引诱,扫荡了心底的阴愁。(8)再吃清油的锅盔、炒成的洋芋菜滋味不一样了。味重色浓的清油,在盘底积了薄薄一层油菜黄。它确实香,嘴里知道,但说不出来。我猜,哪怕你洋包装色拉油流行超市,某一天,若是锅里换了别的油,西北五省的汉子会齐齐地放下碗,“嗯?”一声,大惑不解。(9)我一直没造访过油坊和水磨。虽然我模糊知道,满山的油菜地都是为了食用油。我对油菜花的好感,只为它带来的明亮视野。(10)早忘了广东湖南是否也种油菜花,估计答案大概是肯定的,只是没人留意,没有把它们与西北联系。二(11)既不留心,也就说不出湖广的花期、更不知它们与百姓的纠葛,与生计风景的关系了。(12)知道的只是:四川的油菜花在二月就满开了。(13)那年从川北的剑阁栈道东行,在苍溪,我遇上了被油菜田斑驳点缀的红军渡。(14)在川东北眺望油菜花,感觉有一点诧异。也许因为突兀地走到了苍溪渡口,我总把这倔强的花,与悲剧的红军联想一起。他们突然就抛弃了依托,离开了根据地。他们几步就走进了松潘草地,走进了一部悲剧。确切地说,在四川,我为二月的油菜花开感到不可思议。因为远在青海的祁连,花的满开,要待到七月上旬。(15)全国油菜花种植最多的地方,也许是青海门源。那里有一望十万亩的大面积油菜田,沿着一字并肩的祁连山,浩荡金波一望无际。门源创建了“油菜花节”,把日子定在了七月十号。这日子与四川的二月实在相隔太远了!我认识到,油菜花是中国地理的标志花;我更从花期的剧烈跌宕,感到了世间的峻险无常。(16)从剑阁,到松潘,在岩石缝隙,在高高山顶,那一块块鲜黄简直不合时宜。它开在更贫瘠的土壤,宣布着更异端的思想。我忽然想,若是没有油菜花,那些牺牲的红军就太寂寞了!我意识到一股瞬间的冲动。也许就是在那一瞬,我与这种花结成了某种关系 三(17)这一次到汉中,当又一次看见山上块块涂黄的时候,我心里主要是地理的兴趣:这儿可是南方北方的分界;油菜花,你这地理的标志花,我倒要看看你开在几月!(18)来汉中的目的,是想到城固县去,打听上世纪六十年代从阿尔巴尼亚引进的橄榄树的下落。但是没料到,在陕西城固,无论市民农民,问起橄榄树人人一问三不知。(19)我说不清,对油菜花究竟是不满还是理解正是油菜花,挤走了橄榄树的种植。急功近利的中国人,等不及橄榄油普及锅台的未来。但是从四川到汉中,在陡峭破碎的坡地上染黄的油菜花,意味着菜籽油依然是中国农民的经典食品。(20)与其说和一种植物莫名地结了缘分,不如说不自觉地了解一些关于油菜的知识。(21)我喜欢油菜花,不单因为它是最适中国农民的油料;也因为它点缀了我的长旅,装饰了一路旱渴的风景。即便如此,当我发现它真的沿着纬度,次第接续,一分分攀升一般地开花,成了中国大陆上花期拖延最长、南北种植跨度最宽的一种花,心里真是充盈着震撼。(22)油菜花它随风散洒,遇土生根,落雨花开,安慰天下。它从南向北,逐省逐县,点缀贫瘠的大地,添补百姓的生活。它虽不缤纷,也不名贵,但唯有它,与我形影跟随,相伴了一场。7第(2)段画线句运用比喻的表达效果是 。(2分)8第(7)段中对油菜花的描写有何作用?(3分)9第(6)段画线句语序的特点及这样安排的意图是 。(2分)10第(16)段“若是没有油菜花,那些牺牲的红军就太寂寞了!”的含义是 。(3分)11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A第一次见到坡麓上怒放的油菜花给作者异端的感觉。B作者被油菜花吸引首先是在于它鲜黄明亮的色彩。C点缀长旅和装饰风景,也是作者喜欢油菜花的原因。D油菜花中国地理的标志花,使作者感到世间峻险无常。E对油菜花的感受是由好感、诧异再到喜欢、震撼的。F安慰天下和添补生活的油菜花虽不名贵却与我相随。12整合文中信息,简述以“油菜花”为标题的理由。(4分)(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3(1)君子固穷, 。 (论语七则)(2)_,初为霓裳后六幺。 (白居易琵琶行)(3) ,足以极视只之娱。 (王羲之兰亭集序)(4)太乙近天都, 。 (王维终南山)(5) ,今夕是何年? (苏轼水调歌头)(6) ,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莎行)(7) ,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8)细雨鱼儿出, 。 (杜甫水槛遣心)(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注释】煮白石:葛洪神仙传云:“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14从体裁看,这是一首 诗。(1分)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标题中“寄”一词,自然吐露对山中友人的思念,有一份深挚的情意。B诗人在全椒山寻找着友人,却无处见踪迹,只看到满山的纷纷落叶。C “冷”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由于天冷、心情冷而想念山中友人。D在语言运用上没有惊人的词句,而是平淡冲和,颇有陶渊明的风格。16联系全诗,对“山中客”这一人物形象加以评析。(4分)(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6分)贾琮字孟坚,东郡聊城人也。举孝廉,再迁为京令,有政理迹。 旧交阯土多珍产,明玑、翠羽、犀、象、玳瑁、异香、美木之属,莫不自出。前后刺史率多无清行,上承权贵,下积私赂,财计盈给,辄复求见迁代,故吏民怨叛。中平元年,交阯屯兵反,执刺史及合浦太守,自称“柱天将军”。灵帝特敕三府精选能吏,有司举琮为交阯刺史。琮到部,讯其反状,咸言赋敛过重,百姓莫不空单,京师遥远,告冤无所,民不聊生,故聚为盗贼。琮即移书告示,各使安其资业,招抚荒散,蠲复徭役,诛斩渠帅为大害者,简选良吏试守诸县,岁间荡定,百姓以安。巷路为之歌曰:“贾父来晚,使我先反;今见清平,吏不敢犯。”在事三年,为十三州最,征拜议郎。 时,黄巾新破,兵凶之后,郡县重敛,因缘生奸。诏书沙汰刺史、二千石,更选清能吏,乃以琮为冀州刺史。旧典,传车骖驾,垂赤帷裳,迎于州界。及琮之部,升车言曰:“刺史当远视广听,纠察美恶,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乃命御者褰之。百城闻风,自然竦震。其诸臧过者,望风解印绶去,惟瘿陶长济阴董昭、观津长梁国黄就当官待琮,于是州界翕然。灵帝崩,大将军何进表琮为度辽将军,卒于官。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1)异香、美木之属 (2)率多无清行(3)征拜议郎 (4)乃命御者褰之 1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2分)A举孝廉 B上承权贵C望风解印绶去 D观津长梁国黄就当官待琮1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5分)(1)刺史当远视广听,纠察美恶,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2)灵帝崩,大将军何进表琮为度辽将军,卒于官。20第段“巷路为之歌”表达的情感是 。(2分)21根据文意,简述贾琮任交阯和冀州刺史时具体施政内容的异同。(3分)(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畏 垒 亭 记归有光 自昆山城水行七十里,曰安亭,在吴淞江之旁。盖图志有安亭江,今不可见矣。土薄而俗浇,县人争弃之。 予妻之家在焉,予独爱其宅中闲靓,壬寅之岁,读书于此。宅西有清池古木,垒石为山;山有亭,登之,隐隐见吴淞江环绕而东,风帆时过于荒墟树杪之间;华亭九峰,青龙镇古刹、浮屠,皆直其前。亭旧无名,予始名之曰“畏垒”。 庄子称,庚桑楚得老聃之道,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智者去之,其妾之絜然仁者远之。臃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三年,畏垒大熟。畏垒之民,尸而祝之,社而稷之。 而予居于此,竟日闭户。二三子或有自远而至者,相与讴吟于荆棘之中。予妻治田四十亩,值岁大旱,用牛挽车,昼夜灌水,颇以得谷。酿酒数石,寒风惨栗,木叶黄落;呼儿酌酒,登亭而啸,忻忻然。谁为远我而去我者乎?谁与吾居而吾使者乎?谁欲尸祝而社稷我者乎?作畏垒亭记。【注释】画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