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市第五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1).doc_第1页
安徽省铜陵市第五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1).doc_第2页
安徽省铜陵市第五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1).doc_第3页
安徽省铜陵市第五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1).doc_第4页
安徽省铜陵市第五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铜陵市第五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月考语文试题第一卷阅读题(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题3分,共9分)谈 吟 诵 陈 向 春吟诵是什么?或者,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吟诵是什么?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初次接触到吟诵的人们,新奇之后,往往会问:古人是这么“吟”的么?这是原汁原味的古调子么?事实上,现在所有古典诗词的吟调,包括出自那些已经八九十岁、曾经接受过私塾教育的老人之口的吟调,都非古调。理由很简单,一是数千年语音变迁,所谓的“正宗”古音并不存在。其次,古人吟诵皆口耳相授,声音实况没有记载。古调绝响,无从谈起。但是,语音变迁之中,仍有不变的因素。比如“入声”被认为是一种“原生态”,华东、华南、西南以及台湾地区的方言就有入声,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当地一些八九十岁老人还能以此为我们传递唐诗宋词微妙的声情韵味。吟诵这个词,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或者两者兼有,泛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吟诵合称,表明至少有两种方式,即吟和诵。从有利于传承的角度说,概念或者叫法还是统一为好。台湾统一叫吟唱,大陆统一叫吟诵。吟诵的叫法,好在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吟唱的“唱”也并非一般的歌唱,是从吟读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且不受固定乐谱束缚的自由唱。或许,比较方便简单的分类有三:诵、吟、唱。这当中,“诵”为基础,“吟”是结果,“唱”是升华。一个现代人,要想得到古人那种自由吟诵的境界,一是要吟出自己的调;二是要随“调”随出,想吟就吟;三是音情并茂,韵味十足。其实吟诵的根并不是一般说的古诗词文,而是传统蒙学经典。传统蒙学的本意在于“播种于心,求其日后自己发芽”,用“经典”打底,扎根在童心之内,故所读所诵必为精挑细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中华文明,日积月累,不断生发,产生了众多的人文经典。多且文字繁难的经典,须经过“中介”的智慧,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这个转化的结果,便是各种蒙学教材的诞生。于是,中华“经典”的核心思想化作朗朗上口的韵读文字,随着熟诵、吟诵渗入人心。古人把作诗称之为“吟咏情性,诗在性情里,把诗从情性里吟咏出来,即为诗。而诗的鉴赏,则是从相反方向进行,靠吟咏作出来的诗,还须回到声音里体会。所以,“吟咏”的作用,不单是所谓“语言的艺术”问题,或艺术的审美问题,最根本的是它内涵着传统的“性情”。【注】蒙学,即蒙馆,启蒙的学塾,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或小学。 1关于“吟诵”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其独特内涵。学*b吟诵,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c大陆“吟诵”的叫法,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d台湾“吟唱”的“唱”,是从吟读中随意生发出的不受固定乐谱约束的自由唱。 2对于吟诵具有“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语音变迁中有不变的因素,我国一些方言中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b儿童吟诵精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播种“经典”以“求其日后自己发芽”。c中华“经典”的核心思想凭借蒙学教材化作韵读文字,通过吟诵渗人人心。d鉴赏诗歌要反向而行,通过吟咏(诵)在声音中体会其情感美和艺术美。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我们不能吟诵出原汁原味古调的原因是数千年的语音变迁使正宗古音已不存在。b吟诵比较简便的分类为诵、唱和吟,这三类可以分别看做基础、结果和升华。c今人学吟诵,一要吟出自己的调,二要想吟就吟,三要有声有情,韵味十足。d吟咏(诵)不是语言的艺术,也不是审美的艺术,而是内涵着传统性情的艺术。二、古诗文阅读赏析(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李白传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选自唐才子传4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十岁通五经 通: 通晓 b白益傲放 益: 更加 c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 辟: 开辟d璘败,累系浔阳狱 累系:捆绑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因以命之 衡因上疏陈事b以所业投贺知章 何面目以归汉c遂荐于玄宗 而君幸于赵王d白长笑而去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供奉。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 7. 把下例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3分)译: (2)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3分)译: (3)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4分)译: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8分)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8“琵琶起舞换新声”与下文的“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9从写法上看,“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4分)(三)、名句名篇默写10补写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其一,每空1分,共6分)(1)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_,_。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2)锲而不舍,_。(荀子劝学)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杜牧阿房宫斌)垆边人似月,_。(韦庄菩萨蜜)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暮遮)东篱把酒黄昏后,_。(李清照醉花阴)三 (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你必须做出选择 董希旺 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考试,他整装而坐。同学们的琴声从耳边飘过,那一刻,他眼里噙满泪水。算算从6岁练琴至今近二十年,他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连他自己都想不明白,一个人竟然可以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么久! 上了音乐学院,他仍然是那种很规范的学生。老师一再对他说,你的技术真不错,可小提琴是门艺术,仅仅靠技术是不够的。 他知道,主要是没感情。虽然与一把琴相伴了这么多年,但他对琴真的缺乏感情。儿时练琴,是在父亲一次次强迫下开始的,迄今为止,都弄不明白为什么父母那么逼着他拉琴。甚至,父亲上班后,还专门用摄像机对着他,看他是否在练琴。多年来,练琴似乎成了他与父亲之间的一次次智力较量。他从来没有办法战胜父亲,比如说,家里为什么父亲在时就有电,父亲外出就没了电,直到考上音乐学院附小他才弄清楚,是父亲把门外的电闸关了。想趁父亲不在家看电视或打电脑游戏,根本不可能。那时候,每天除了上学,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练那该死的琴,就连做梦都是如此。 也曾上台演出,也参加了全国比赛,也获得过掌声和鲜花,但这一切并不能让他因为小提琴而快乐起来。一旦拉琴,就会有一种从心底浸漫过来的忧郁,让他无法进入真正的音乐世界。老师多次提示他,如果能够把这种感觉融入拉琴,一定会有不凡的表现。但是他所有的情感只能存在于拉琴前后,一旦握琴在手,弓弦相遇,就成了赶乐谱,一段接一段直到把它们拉完。起初见到他的教授们,一个个都对他充满信心,这么小的年龄就有这么好的技术,完全可以调整过来。直到他从附中考入音乐学院,大家才失望地说,可惜了,可惜了。没有人能改变他。他成了学院众所周知的“另类”。不过,大家都在关注他,人们实在想看看,他到底会变成个什么样子终于站在老师们面前,这是他在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拉琴了,毕业考试的最后一项是自选曲目。当老师用目光示意他可以开始后,他的弓子一反常态地先是在琴弦上一碰,发出了很响的一震。继而,徐徐进入,不久已是琴声四溢,灌满了音乐室的角角落落。从来没有这样放松地拉过琴,时而弓飞如雨,时而间滑如泣,揉弦、双音、拨奏,悦耳、辉煌、明亮、阴柔,泪水、奔跑,他完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暴雨狂风无奈无助,大开大合往来飞梭。他的琴声,述说着一个琴童的哀求抗争、淋漓尽致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没有什么名曲,也没有用现成的曲目,他拉的是自己的曲子,拉的是自己多年来不愿学琴的历程。起初他只想着随便拉一拉,毕竟是最后一次学校考试他一生考了多少次试啊!没想到,他拉得停不下来,拉得那样忘情,泪飞如雨,就连在座的同学和老师也随之动容。直到最后一刻,他的右臂发麻,弓子脱手而出,琴弦上定格的是铿锵有力的一个回响“咚” 音乐室内一片寂静。继而,从老教授开始,掌声如潮。学院最有身份的老教授鼓着掌站起来,身后立刻有两名学生扶住教授,三人一起慢慢走向他。 “拉得太好了,这才是小提琴艺术。孩子,你是这批毕业生中最优秀的一位。”老教授这样说时,脸上写满了兴奋与喜悦。见他无语,教授身边的同学提醒道:“这就是说,你的毕业成绩是全校最优秀的,你可以毕业了。” 他的脸涨得通红,嘴张了半天说不出话。全场的掌声终于停下来,安静得可以听到人的呼吸,泪再一次流下来,牙咬着下唇哆嗦着,他突然双臂向空中一扬,身体像展翅飞翔的大鹏,声嘶力竭地喊了一声:“我终于,可以不拉琴了” 那声音拖得很长,在音乐室内不断地叠加、传递、回响补记:据说,他并不如愿。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后,他发现,除了拉琴,自己别的什么都不会做,包括体力活多年的校园生活,他已不具备别人的强壮体魄,除了拉琴的手是有力的。后来,他只能去教别人拉琴。人,毕竟要生活。 (选自2008年中国小小说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11.小说中,“ 他”在毕业考试演奏成功的时候说“我终于,可以不拉琴了”这句话内涵丰富,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析。(6分)12. 依据文本,概括主人公“他”的形象(4分)13 . 这篇小说用了大量篇幅写“他”最后一次拉琴的情形和听众的反应。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6分)14 . 结合文本,探究小说的主题,并谈谈你读小说后得到的启示。(8分)第二卷表达题(分)四、(24分)1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a.阜盛 水蒸气 敛声屏气 走投无路 便宜行事 b.嬉闹 录像机 沸反盈天 放诞无理 百无聊赖c.榫头 亲和力 娇生贯养少不更事 事礼通达d.寒暄白内瘴 不经之谈 纨绔子弟 成群结对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这躲在大山中的小村庄,小河环抱,绿树掩映。每至春来,桃红柳绿,鸣禽上下,一派万紫千红落花流水的胜景,让人感到美不胜收。b面对愈演愈烈的“山寨”行为,有人建言应从法律和行政上采取手段,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有人认为“山寨盗版”与“山寨文化”是两个不同的观念,不要鱼目混珠。c. 这个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里专心致志地鼓琴,樵夫钟子期竟会听得出神入化。d. 张晓风的散文作品清新隽永,阅读时不宜一目十行,粗略浏览,而应品茗倚窗,含英咀华,慢慢玩味。1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院士专家校园行”的院士专家拟定了近日走进合肥、芜湖等地的60所院校,为大、中 学生举办科普讲座或座谈活动,届时将为广大青年学子带来“科普盛宴”。 b 省财政厅紧急下拨专款386万元,支持困难地区做好婴幼儿奶粉事件免费医疗救治工作,以确保因资金问题影响对患者的及时救治。c 近年来,我国加快高等教育事业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d 钟嵘在对历代作家的艺术特点进行品评的同时,还对诗歌创作中的一些理论性问题,以及当时诗坛所存在的流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18. 一种意思,可以形象表达,也可以抽象表达,不同的表达有不同的效果。请仿照示例,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处填写出相应内容。(4分) 示例:形象表达:快刀斩乱麻抽象表达:做事果断 (1)形象表达: 抽象表达:大度宽容 (2)形象表达:眉毛胡了一把抓抽象表达: (3)形象表达: 抽象表达: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4)形象表达:众人拾柴火焰高抽象表达: 19下面是屠格涅夫作品中的一段文字(略有改动),阅读后回答问题。(5分) (1)富豪罗齐尔特从自己莫大的收入中,拨出成千上万的钱用来教育儿童,治疗病人,扶济老弱。当人们当着我的面赞扬他的时候, (2)可是,当我称赞和感动的时候,我禁不住想起一个贫困的农家,他们把一个孤苦伶仃的侄女收养在自己破烂不堪的小屋里。“倘使我们收下了卡特佳(注:指“侄女”),”农妇说,“那么,我们将为她花得一个铜板也不会剩下,我们将会连盐也买不起,没盐来蘸面包了”“ (3)”她的丈夫-一个农人回答。他也是一个富豪。(1)给这段文字拟一个四个字的标题: (1分)(2)补上恰当的句子: (2分)(3) 补上恰当的句子: (2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研究小组”就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问题开展网上问卷调查,总投票1499337张,其中,支持931242张,占6211;反对441860张,占2947;无所谓126235张,占842。近年来,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面临着越来越尴尬的境遇:节日气氛越来越淡,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不清楚这些节日的真正内涵,春节、端午、中秋被戏称为“饺子节”、“粽子节”、“月饼节”。(1)由上述两段文字得出结论。(2分) (2) 针对结论,提出你的两点建议。(4分)五、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一只乌鸦坐在树上,整天无所事事。一只小兔子看见乌鸦,就问:“我能像你一样整天坐在那里,什么事都不干吗?”乌鸦答道:“当然啦,为什么不呢?”于是,兔子便做在树下,开始休息。突然,一只狐狸出现了。狐狸跳向兔子,把它给吃了。要求:(1)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铜陵市第五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1d (原文讲的是“自然生发”而非“随意生发”)2a (此项所谈为语音变迁,与文化和艺术内涵无关)3c (a原因有二,语音变迁,古音不存只是其中之一;b“诵、唱和吟”顺序错,与原文不符;d从原文最后一句来看,“吟咏(诵)”最根本的作用是涵养传统性情,但它同时又是语言的艺术和审美的艺术)二、4c 5 a 6 d就指摘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摘”1分,“以”1分,句意通顺1分。共3分)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奇”1分,“其”1分,句意通顺1分。共3分)县令不认识李白,十分生气,派人把李白带到公堂上问道:“你是什么人,敢这样无礼!”(“宰”1分,“引”1分,“庭”1分,句意通顺1分。共4分)附参考译文:李白,字太白,崤山以东人氏。母亲梦见长庚星生下了他,于是用“白”作他的名,用“太白”作他的字。李白十岁时就通晓五经,他自己梦见笔头长出花来,此后他天赋过人,才华横溢。李白喜欢纵横之术,练习剑术为打抱不平,他不看重钱财,乐于施舍。又客居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住在徂徕山中,天天设酒痛饮,号称“竹溪六逸”。天宝初年,李白从蜀中来到京城长安,当时他的本领尚未施展,就把自己所作的诗歌献给贺知章看,贺知章读到蜀道难一诗时,感叹地对李白说:“你啊,是被贬谪到人间的仙人。”于是,解下自己身上的金龟饰物来换酒,与李白整天为乐。于是向玄宗推荐了李白。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了李白,与他谈论时局国政。李白献上颂文一篇,皇上很高兴,赐给他饭食,并亲手为他调匀肉汤,降旨任命李白为翰林供奉。李白曾在皇上面前大醉,起草诏书,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以此为羞辱,就指摘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皇帝每次想要给李白官做,贵妃总是阻止。李白更加高傲放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为“饮酒八仙人”。后来他恳求回乡。玄宗赏赐给他黄金,下诏让他回家。李白云游四方,打算登华山,带着醉意跨在驴身上,路过县衙门,县令不认识李白,十分生气,派人把李白带到公堂上问道:“你是什么人,敢这样无礼!”李白在供词中不写姓名,只写:“呕吐后曾使皇上用手巾擦嘴,吃饭时皇上亲手为调匀肉汤,写字时杨贵妃捧着砚台,高力士帮着脱靴。在天子殿门前尚许我纵马奔驰;华阴县衙门口,却不能骑驴而过?”县令看了,又惊又愧,忙行礼道歉说:“不知道是翰林学士来到此地。”李白大笑着扬长而去。李白曾与崔宗之一起坐船从采石矶到金陵,他身穿宫中特制的绸袍坐在船上,旁若无人。安禄山叛乱时,玄宗避难蜀中,永王李璘统管东南地区。李白当时高卧隐居于庐山之上,被李璘招聘为军中幕僚。后来李璘起兵造反,李白潜逃回到彭泽。李璘失败后,李白受牵连被关在浔阳的监狱中。当初,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到这时,郭子仪向朝廷申请解除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于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改判为流放夜郎。李白晚年喜欢黄帝、老子的道家学说,在牛渚矶泛舟,带着醉意捕捉月亮,就沉到水底去了。当初,李白喜欢谢家青山,如今他的墓还在那里。8.(1)不矛盾。(1分)随着舞蹈的变换,琵琶又改弹新曲,但内容总是“旧别情”。(1分)(2)运用对比写法,更能表现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任何新曲都无法排遣戍边将士内心的思乡之情。(2分)(如围绕琵琶的异域情调、边关的别离内涵来讲,也可适当给分)9.(1)前三句叙事抒情,最后一句写景。(2)以景结情(借景抒情)。(1分) 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以景作结,寓情于景,渲染了凄凉的意境,将将士们浓浓的愁绪与凄清的秋夜月光和荒凉的边塞风光融为一体。(3分)10(1)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2) 金石可镂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皓腕凝霜雪 叶上初阳干宿雨 有暗香盈袖三、11. 这句话包含着“他”对二十年被逼拉琴的极度不满(2分),对从此以后摆脱拉琴获得 自由的极度喜悦(2分),对强迫式教育的强烈控诉(2分)。12.“我”是一个生性不爱好音乐,但被逼学琴,(1分) 内心压抑,性格忧郁,(1分)最后除了拉琴一无所长的学生(1分)。是强迫式教育的受害者。(1分)13. 结构上,“他”最后一次拉琴的情形和听众的反应是本文的高潮部分,(2分)内容上,这样安排,更充分展现“他”内心的压制和反抗,使人物形象丰满。(2分)手法上,本次演奏的成功和听众的赞赏,与前面拉琴缺乏艺术、大家对他失望形成对比,深化了文章主题。(2分)(6分。意思对即可) 14 【示例一】这篇小说是对强迫式教育的讽刺与控诉。(2分)从儿时起近二十年,主人公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但在父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