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载POS直接地理定位的精度分析.pdf_第1页
机载POS直接地理定位的精度分析.pdf_第2页
机载POS直接地理定位的精度分析.pdf_第3页
机载POS直接地理定位的精度分析.pdf_第4页
机载POS直接地理定位的精度分析.pdf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期 总第 7 4期 2 0 0 7年 1 2月 1 5 13 国土资源遥感 R EMOTE S E NS I NG F OR L AND RES OURCE S No 4 2 0 07 De c 2 0 0 7 机载 P O S直接地理定位的精度分析 王建超 郭大海 郑雄伟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北京 1 0 0 0 8 3 摘要 以机载 P 0 S 直接对地定位的数据处理方法为基础 给出了直接地理定位的精度评定方法 结合不同地区的 试验和生产数据处理结果 重点对 P 0 S观测值精度和直接地理定位的实际精度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 P O S 精度评定 摄影测量 中图分类号 P 2 2 8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1 0 7 0 X 2 0 0 7 l 0 4 0 0 3 3 0 5 0 引言 机载 P 0 S系统直接地理定位 技术是航空遥感 领域的研究热点 国内多家科研单位引进 了德国 I G I 公司 的 A e r o C o n t r o l I I D或 加拿 大 A P P L A N I X 公司的 P O S A V 5 1 0等 P O S系统 并在开展相关的 实验研究 机载 P O S系统直接地理定位的数据质 量和可靠性是备受关注的问题 其中P O S 观测值的 精度和直接地理定位的实际精度是最为关键的技术 指标 1 理论基 础 1 1 P O S辅助航空摄影集成系统的工作原理 P O S 辅助航空摄影集成系统 由惯性测量装置 航摄仪 机载 G P S接收机和地面基准站 G P S接收机 4部分构成 其 中前 3者必须绑定并稳 固安装在 飞 机上 保证在航空摄影过程 中 3者之 间的相对位 置 关系不变 除安装在飞机上的设备外 应在测区或 周边地区设定至少一个基准站 并安装静态 G P S 信 号接收机 要求地面 G P S接 收机的数据更新 频率 不低于机载接收机的更新频率 以相对 G P S动态定 位方式来同步观测 G P S卫星信号 1 1 1 投影 中心空间位置的确定 集成系统 是利 用 D G P S I MU组合 导航 的方 法 来测定机载 G P S相位 中心的空间位置 在机载 P O S 系统和航摄仪集成安装时 机载 G P S天线相位中心 P和航摄仪投影中心 s 有一个固定的空间距离 其 几何关系如图 1 所示 收稿 日期 2 o 0 7 0 8 2 o 图 1 机载 G P S相位中心与航摄仪投影中心的几何关系 在航空摄影过程中 点 P和点 S的相对位置关 系保持不变 即点 P在像空间辅助坐标系 S u 中的坐标 u 是常数 假设点 P和点 Is 在大地 坐标系 M X Y Z中的坐标分别为 和 X y s z 则它们满足式 1 即 1 f 1 f u 1 I I I y s I R I I 1 j Zsj j 式中 R是航摄像片 3 个姿态角 c t c 所构 成的正交坐标 变换矩阵 式 1 是通过机载 P O S系 统获取摄站空间位置 的理论公式 1 1 2 航摄仪姿态参数的确定 从式 1 可 以看 出 利用 P O S系统测定投影 中 心的空间位置离不开航摄仪的姿态参数 P O S 系统 中 I MU获取 的是 惯导 系统 的测 滚角 俯 仰 角 t 和航迹角 K 由于系统集成时 I MU三轴陀螺 坐标系和航摄仪像空间辅助坐标系之间总存在角度 偏差 c 因此 航摄像片的姿态参数需 要通过转角变换计算得到 航摄像片的3 个姿态角 所构成的正交变换矩阵露满足式 2 即 维普资讯 3 4 国土资源遥感 2 0 0 7矩 R RB c RP A A c 2 式中 R 为 I M U坐标系到物方空间坐标系之 间的变换矩阵 R 为像空间坐标 系到 I MU坐标系 之间的变换矩阵 在测算出航摄仪的3 个姿态参数后 根据式 1 即 可解算出摄站的空间位置信息 所以 利用机载 P O S 系统和 个或多个地面基准站可以直接获取航摄像片 的6个外方位元素 从而精确反演成像过程 1 2 系统误差检校 系统误差检校的基本思路是 通过传统空三或 联合平差方法解算检校场航片的外方位元素 将其视 为真值 和 P O S系统获取的航片外方位元素进行 比 较 利用 P O S系统和航摄仪的空间位置关系 直接计 算系统误差参数 在式 2 中引入漂移误差模型 则 若记 R R At 6 m At 6 m c At 6 R c 3 a 妒 A t b 妒 t O 1 a At b ff l c a N At b 同时考虑空间相似变换矩阵属于正交变换矩阵 则 R l R a At b t o I a At b ff l a 6 R R R R R c R R R 在式 1 中引人误差模型 并将式 4 及 5 代人 得 耋 R R 三 三 t 式 6 表达了P O S 观测值与航摄仪投影中心坐 项 建立 P O S系统摄站坐标的误差方程为 标之间的严格几何关系 按照泰勒级数展开至一次 4 5 6 i三 P 三 Pz 萎 圣 萎 三 z 萎 三 萎 差 圣 一L c7 式中 各 系数矩阵 为 P O S观测值 z P 对相应未知数的一 阶偏导数 根据最小二乘平差原理 由于误差方程 中共有 1 8个未知数 而每张航片可以建 立 3个方程 如果 按航线方向进行检校 则检校场每条航线最少需要 有 6张航片 一般检校场每条航线拍摄 1 1张航片 故误差方程的系数是 3 3 1 8阶的矩阵 采用边法化 边求解的方法计算为宜 1 3 系统误差改正 系统误差改正是根据检校出的系统误差参数对 P O S观测值进 行改正 以获取像 片的外方 位元素 由式 6 可 以看出 机载 G P S天线 相位 中心与航摄 仪投影 中心之 间的空 间位置关系与像 片 的姿态有 关 故首先需要对 P O S观测的姿态参数进行改正 根据 P O S 观测值及系统误差参数 由式 3 可以计 算旋转矩阵 R 又由于 R是正交变换矩阵 满足关系式 R R R R a l a 6 2 a 6 3 I I C O S 0 CiOnSKK 一 in in in c c o s o s inKg 一 in in inK 一 siinn o I 8 L c l c 2 c 3 J L S l n tp C O S K c o s o s l n to s ln K s l n o s l n K C O S 0 s I n t0 C O S K c o s tp c o s a J J 故由式 9 可以计算得到3 个姿态参数 即 r a r c t a n 一0 3 c 3 J a r c s i n 一 b 3 9 c a r c t a n b l b 2 至于航片像主点的位置参数 z 根据公式 6 可由式 1 0 计算 即 多 一R 三 一 三 一 t c 2 精度评定方法 2 1 P O S观测值 的精度 实际工程应用 时 在利用检校场检校系统误差 的过程中 可以根据 P O S观测值的误差向量 计算 维普资讯 第 4期 王建超 等 机载 P O S直接地理定位的精度分析 3 5 P 0 S观测值的精度指标 以 坐标 为例 P 0 S系统 方向定位中误差可以按式 1 1 计算 即 式中 凡 为参与检校的像片数 观测误差 按 式 7 计算 在系统误差检校过程中 没有专门建立姿态参 数的误差方程 可按以下步骤计算姿态参数的观测 误差 1 根据检校场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和系统检校 参数 按照式 1 2 计算 P 0 S系统获取姿态参 数 真 值 的旋转矩阵 即 R K R 1 K R K 1 2 2 利用矩阵R n nK 计算 一 一 K转 角系统 3 个姿态参数的 真值 薪 计算 方法参见式 9 3 计算姿态观测误差 以 角为例 一 4 按照式 1 1 计算姿态参数的中误差 邶 y P 邵 卵 T其大小可以反映 P 0 S 系统 剔除系统漂移误差后 随机误差的分布 囊 式中 口 A t b o J r A t c r e r Ke 一 c 1 6 c c c 一 按照协方 差 传播 规律 姿 态参 数 的协 方 差 阵 D 满足式 1 7 即 D一 D 1 7 式中 DI 为参数 向量 t K a a a b p b b K T 的协方差阵 即 f 0 0 叫 鼽 I 一 2 I L 0 0 J D 的计算方法我们已经讨论过 在此 将D 看作已知值 K为姿态参数对向量 t 各参数的一阶偏导数矩阵 2 2 系统误差参数的检校精度 系统误差参数是通过系统误差检校获取 的 它 们的精度会直接影响定位误差改正的效果 因为各 系统误差参数均是通过最小二乘的方法平差解算出 来的 所以 各未知数解算完成后 可以通过法方程 的系数矩阵求逆 获取相应未 知数 的权倒数 Q 然 后按式 1 3 1 4 计算未知数的中误差 Q A A 1 3 8 i 6 o 厄 6 o 1 4 式中 称为单位权中误差 凡 表示参与检校 的像片数 2 3 像片外方位元素的精度 对于直接地理定位方法而言 测区像片的外方 位元素是按式 9 和 1 0 对机载 P 0 S观测值进行系 统误差改正后 直接计算得到的 也就是说 可以将 测区像片的外方位元素看作是 P 0 S观测值和系统 误差参数的函数 按照协方差传播律 可以分析像 片外方位元素的误差与 P 0 S 观测值和系统误差参 数精度的关系 摄影测量的像 片姿态参数通常是小角度 为了 分析问题方便 将式 3 简化为式 1 5 即 一 厂 一K 一 一 1 1 K l 一 I 1 5 1 1 J 像片姿态参数的精度确定后 即可根据误差改正 式 1 0 按照协方差传播律推算像片位置参数的精度 像片位置参数的协方差阵D 满足式 1 8 即 D y z K DI J K 1 8 式 中 D 为参数 向量 t 的协方差阵 其获取方 法前面均 已讨论 t Z P K u W a a y a b b b T K 为式 1 0 中像片位置参数对向 量 t I 各参数的一阶偏导数矩阵 2 4 直接地理定位的理论精度 由于在直接定位方法中 测区像片的外方位元 素没有进行整体 平差 误差分 布不均匀 内部 吻合 性不及区域网平差的结果 所以 为了提高直接地 理定位结果 的可靠性 最好采用多片前方交会 的方 法计算地面点坐标 多片前方交会 的误差方程为 9 j 1J y 一 一 y L L 一 一 Z Z 蔷 1 y y 蔷 l 蔷 1 I I 维普资讯 3 6 国土资源遥感 2 0 0 7正 式中 Y 是用待定值的近似值代人其线 方程求出的 若物点出现在 6张像片上 则可列出 1 2个误差方程 未 知数为 3个 故可 以用 最小二乘 平差解求 物点的初始值可以选择 2 张像片采用投 影系数法计算得到 因为地面点坐标是通过最d x 乘的方法平差解 算出来的 所以 可以通过法方程 的系数矩阵求逆 获取相应未知数的权倒数 Q 然后按式 2 O 2 1 计算未知数的中误差 Q At A 2 O f 8 8 0 Q 1 一 2 n一3 式中 称为单位权中误差 n表示同名像点 的个数 2 5 直接地理定位的实际精度评定 机载 P O S系统 直接地理定位的精度与数据处 理模型和 P O S系统精度相关 前面我们 已经讨论过 直接地理定位理论精度的推算方法 多片前方交会 直接地理定位的理论精 度反映了偶然误差的影响 而实际精度往往受偶然误差和残余系统误差的综合 影响 两者之间存在一些差异 但理论上可以证明 实际精度是其理论精度的无偏估计 当计算实际精 度的检查点较多时 实 际精度应接近理论精度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 机载 P O S系统直接地理定 位的实际精度可以利用 n 个地面检查点的坐标已知 值 野外实测 和直接地理定位值之间的偏差 l z 按式 2 2 求出 即 可 砉 n Y n 1 16 z 2 2 式中 为总体平面实际精度 为总体高程 实际精度 3 试验结果 机载 P O S直接地理定位的精度指标较多 其 中 P O S观测值精度和直接地理定位实际精度这 2项指 标具有特殊意义 P O S观测值的精度可以用于判定 检校是否有效 按本文方法计算 出的 P 0 与 P O S系 统标称 的精度参数应该基本一致 或处于 同一数量 级 否则即可判 断检校失败 实际精 度指标则决定 机载 P O S系统直接地理定位技术的应用范围 本文将结合几个不同地区开展的试验和生产数 据处理结果 分析讨论 P O S观测值精度 和直接地理 定位实际精度 2项指标 3 1 试验数据 为研究机载 P O S系统直接地理 定位的关 键技 术指标 在不同地区开展了多次试验和生产实践 其 中比较有代表的 5个摄 区的基本情况如表 1所示 表 1 试验区航摄资料基本信息 3 2 P O S观测值精度 按照本文方法分别对不同测区 P O S观测值 的精 度进行评定 结果如表 2所示 表2 P O S观测值精度 维普资讯 第4期 王建超 等 机载 P O S直接地理定位的精度分析 3 7 影响 P O S系统观测值精度 的因素主要是 P O S 硬件系统的性能及数据后处理 的方法 从表 2的 5 个摄区 2 1次检 校场 的 P O S数 据处理 结果 可 以看 出 P O S观测值在将 近 3 a 2 0 0多 h的工作 中取得 了很高的精度 不仅表明该 P O S系统硬件具有 良好 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而且也充分说明了 P O S观测值 数据处理方法是正确有效 的 3 3 直接地理定位实际精度 上述试验及生产摄 区均布设 了精度验证样 区 按直接地理定位实际精度 的评定方法 其计算结果 见表 3 参照 国家相关标准规 范 上述试验精度 指 标与国家规范要求对照如表 4所示 表3 机载 P O S系统直接地理定位的实际精度 表示满足要求 表示不满足要求 下转第 5 0页 J 维普资讯 5 0 国土资源遥感 2 0 0 7正 GEoM ETRI C CoRRECTI oN M ETHoDS oF S P oT 5 1 A DATA BAS ED oN GPS M EAS URED GRoUND CoNTRoL PoI NTS C HE N H u a A N N a Y A N G Q i n g h u a C h i n a A e r o G e o p h y s i c a l S u r v e y a n d R e m o t e S e n s i n g C e n t r e f o r l d a nd R e s o u r c e s B e ij i ng 1 0 0 0 8 3 Chi na Ab s t r a c t Us i n g t h e h i g h r e s o l u t i o n g r o u n d c o n t r o l p o i n t s me a s u r e d b y s a t e l l i t e b ase d D GP S Di f f e r e n t i a l G l o b al P o s i t i o n i n g S y s t e m t h i s p a p e r c o mp a r e d t w o g e o m e t ri c c o r r e c t i o n m e t h o d s f o r S P O T 5 1 A d a t a a n d a n al y z e d the c a us e s o f c o rre c t i o n e rro r 8 rI I l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a c c ur a c y o f t h e o r t ho r e c t i fic a t i o n mo d e l me tho d i s b e t t e r t h a n t h a t o f t h e p o l y n o mi al me t h o d I 1 1 e e rro l o f t h e p o l y n o mi al me t h o d i n Y a x i s a r e b i g g e r t h a n t h o s e i n X ax i s b u t t h e e r r o r d i ff e r e n c e i n Y ax i s an d i n X ax i s i s n o t o b v i o us for t h e o r t h o r e c t i fic a t i o n mo d e l me t h o d Th e p i x e l d i s t o r t i o n c a u s e d b y t h e s a t e l l i t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an g l e i s t h e ma i n c a u s e for t h e b i gge r e rro r 8 o f t h e p o l y n o mi al me tho d Ke y wo r d s S P O T 5 GP S G e o me t r i c c o rre c t i o n O r t h o r e c t i fi c a t i o n mo d e l me t h o d P o l y n o mi al me t h o d 第一作者简介 陈 华 1 9 7 7一 男 博士 主要从事土地资源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 I 责任编辑 刁淑娟 上接第 3 7页 4 结论 1 采用 l 8 0 0 0 l 6 00 0 0摄影比例尺 开展机 载 P O S直接地理定位 制作 1 5万正射 影像 是完 全可行的 2 进行 1 5万测 图时 平 面精度完全满足规 范精度要求 当摄影 比例尺小 于 1 2 5 0 0 0时 高程 精度可能超限 当需要进行 1 5万比例尺测图时 应 尽量采用大于 1 2 0 0 0 0的摄影比例尺飞行 3 制作 1 1万正射影像 属于高山地 的滇东 南试验区精度超限 而属于平原地区的丰宁测区 既 使摄影比例尺为 1 6 0 0 0 0 仍然满足规范精度要求 4 进行 1 1万测 图 时 基 本不会 采用 1 5 0 0 0 0甚至更小 的摄影 比例尺 所以 从 5次试验来看 地理定位精度主要受高 程精度的制约 一般可 以通过布设四角地面控制 来 消除高程超限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之卓 摄影测量原理 M 北京 测绘 出版社 1 9 8 4 2 李德仁 郑肇葆 解析摄影测量学 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 9 9 2 3 张祖勋 张剑清 数字摄影 测量学 M 武汉 武汉测绘 科技 大学 出版社 1 9 9 6 4 袁修孝 G P S辅 助空中三角测量及其质量控 制 D 武汉 武 汉大学 1 9 9 9 5 郭大海 吴立新 等 机载 P O S系统对地定位方法初探 J 国 土资源遥感 2 0 0 4 2 2 6 3 1 6 郭大海 吴立新 等 I MU D G P S辅助航空摄 影新 技术 的应用 J 国土 资源遥感 2 0 0 6 1 5 1 5 5 7 郭大海 王建超 郑雄伟 基于 I M U D G P S的直接地理定位与 G P S辅助空 中三角测 量 比较 A 国家基 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