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早期经验和健康人格.doc_第1页
儿童早期经验和健康人格.doc_第2页
儿童早期经验和健康人格.doc_第3页
儿童早期经验和健康人格.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早期经验和健康人格的关系心理1011 姜敏 1020211123摘要:一个人的良好早期经验将有益于其一生。不同的心理学派心理学家对此有不同的论述,也都强调了早期经验的重要性。关键词: 精神分析 行为主义 人本主义 生物学论 交互作用论一 古典精神分析(一)Freud 认为早期经验对健康人格的形成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他在精神分析引论中指出儿童期内的经验乃是神经病不可或缺的条件。Freud 最初认为早年曾发生过的真实的创伤事件是致病的主要原因,但后来发生了转变,更强调潜意识中的欲望、冲动、驱力以及这些成分外显的过程,特别是性本能欲望的表达而致的冲突。Freud 认为每个儿童都经历了一系列发展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器期,每个阶段性欲满足的状况影响他的人格特征,而5 岁前的经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二)Freud 的早期经验思想具有(1) 鲜明的本能论色彩Freud 认为性欲是人格发展的动力,在早期发展的每一阶段都面临着性欲需求是否满足的问题。性欲的适宜满足会使儿童从一个阶段顺利地发展到下一个阶段,形成健康人格,即具有爱和做建设性工作的能力,本我、自我、超我达到和谐统一。反之,如果性欲满足受挫或过度满足,就会产生固着,形成心理障碍。(2) 鲜明的决定论的色彩。Freud 认为生命最初5 年的发展情况决定了成人人格的根基。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人格在儿童5 岁时就完全形成,此后的发展是过去的发展与经历的重复,即便能对早期业已形成的人格作些修补,但不能抹杀早期的影响力量。(三)Freud 认为人的心理生活是连贯的,早期经验会对后来的行为产生影响,二 新精神分析(一)Adler 认为个体的生活风格在四五岁时就已经形成,并且终生以相当稳定的方式维持此风格。至于儿童形成什么样的生活风格则与其早期的家庭环境及教育有关。其中,母亲与孩子的关系十分重要,它是第一种社会关系,为儿童以后与他人发生社会关系提供了参照,是影响孩子合作能力的重要因素。“只要母子关系是扭曲的,我们通常就会在儿童中发现某种程度的社会缺陷”。此外,Adler 认为父母溺爱或忽视的教养方式会使儿童产生自卑情结和错误的生活风格,对出生顺序不同的孩子所采取的不同的对待方式也会影响其人格发展。(二)Horney 认为涉及性格形成最主要的因素是一个孩子成长于其中的人际关系。在她看来,如果亲子关系是积极的,父母能给予真正的温暖和爱,那么儿童就易得到正常的发展。反之如果儿童没有得到真正的温暖和爱,安全感就会受到威胁,并产生对父母的敌意,Horney 称之为基本敌意。但由于儿童的无能为力而产生的无助感,怕失去更多而产生的恐惧感,认识到对父母有敌意是一种罪恶而产生的内疚感,使儿童不得不压抑这种基本敌意。对基本敌意的压抑会产生基本焦虑。具有基本焦虑的儿童正是朝着变成神经症的成人方向发展的儿童。(三)Erikson认为青春期比其它任何发展阶段更为重要, 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 特别是性成熟, 青年必须解决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矛盾。在埃里森看来, 这一矛盾的解决如此重要, 以至个体真正意义的自我同一性的建立要到青春期或青春期以后。Erikson 提出了8 阶段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如果在前三个阶段儿童的需要没有满足,儿童就会形成基本不信任感,阻碍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发展,大大增加了今后适应不良的可能性。但学前期之后的发展阶段对人格塑造也同等重要,人格在人的一生中都在不断地发展。(四)Klein 等人对人际经验影响心理结构的观点进行了阐发,提出了对象关系理论。对象关系理论关注个人与外在、内在他人(不管是真实的或是想象中的内在他人) 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外部对象世界之间的关系,认为心理发展的善可以从婴儿时期开始的这些关系中找到根源。(五)Bowlby 在对象关系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依恋理论。认为在亲子互动过程中,儿童逐渐会与其照看者(一般为母亲) 建立亲密的情感联结,即形成依恋。依恋的质量与照看者的养育质量有很大的关系。敏感的抚养行为使儿童的需要得到满足,情绪得到安抚,吸引成人注意的行为获得成功,因而儿童相信人们是相互依赖的,他人是可信的,自己是能够控制外界环境的,自己是“可爱的”。反之,不敏感的、忽视的或虐待的抚养行为可能使儿童感到不安全与缺乏信任,而且由于自己发出的信号总是被忽略或被误解,婴儿就会认为自己是“不受重视的”或“让人讨厌的” 。由此可见,Bowlby 认为在亲子互动中,儿童会形成有关他人和自己的积极的或消极的表征,对人、对己的表征相互结合并稳定下来,影响儿童对将来关系的期望,从而成为以后建立人际关系的模板,这便是依恋内部工作模型的原理。三 行为学习论按行为主义理论塑造儿童行为的理想社会。在这个社会中, 儿童一出生就被交给按行为主义理论培养出来的儿童抚养专家, 他们将采用系统的方法在儿童身上养成社会所要求的特征, 这些特征一旦形成, 将基本上永久保持。在行为主义者看来,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么通过外在的奖惩一步步养成;要么通过观察、模仿在榜样的示范下经自律内化为行为的准则,以之评判自己的行为。(一)华生认为:“构造上的差异及幼年时期训练上的差异足以说明后来行为上的差异。” 儿童较复杂的行为的形成,完全来自环境,尤其是早期的训练。因而,他非常注重后天学习的意义。新行为主义代表斯金纳则进一步发展早期行为主义者的理论立场,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但他仍然认为“学习者早期成功的掌握是很重要的,因为未来的行为受这一结果的影响”。(二)在斯金纳看来,通常说一个人品德好或坏,是依据他的行为表现而言的,而他的行为表现又是由他的生活条件决定的,是他所具有过的“强化相倚联系”的结果。在他看来,主动的设计相倚联系给与各种强化方式是必要的。如,儿童生活中,某一操作的发生,就是“想得到成人的注意”。所以,对儿童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给予重视,并加以赞扬,都会起到强化的作用。同样“, 忽视”儿童的不良行为,则会令他们“自觉没趣”,从而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形成健康的人格。(三)班杜拉认为,儿童甚至婴幼儿,他们模仿而习得的行为会贮存在记忆里将来使用,用以解决未来的问题。模仿在儿童行为的习得中是一种重要的途径或机制。他的观察学习理论强调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中的行为并观察他人接受一定的强化就能完成学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出,教育者应注意行为的早期训练,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为儿童成长提供有意义、有趣味的活材料和正确的行为范例,培养幼儿适宜的行为模式,为以后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根基。(四)多拉德和米勒认为,在小孩童年时期,成人要特别关注喂食、排泄、性、和激怒焦虑冲突这四个关键期的训练,以期对他们长大后的人格发展带来良好的影响。四 生物学论荣格也十分重视儿童期经验的作用。在其情结理论中,他提出情结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童年期的心理创伤。他认为童年前期儿童还不具备意识的自我,意识结构还不完整,一切活动几乎完全依赖父母。五 交互作用论(一)Sullivan 认为人格是重复的人际情境的相对持久的模式,而母亲哺育婴儿是最初的人际情境。如果母亲的养育和爱抚能带来满足和安全感,婴儿就会产生好妈妈的意象。否则,婴儿就会产生焦虑,产生坏妈妈的意象。这种意象会泛化到其他人身上,使儿童对建立其他人际关系充满焦虑、戒备和怀疑。同时由于自我的人格化是从重要他人的反应中逐步建立的,母亲无疑是最初的重要他人,受母亲赞许的行为就被自我接受而形成“好我”,被反对的行为就自我禁止而形成“坏我”。好我和环我的心里组织即是个人的自我系统。(二)Sullivan 认为青春期的人际关系也很重要,尤其是与同性别同伴形成的亲密友谊对人格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三)Sullivan十分强调早期经验对成年人格发展的重要意义,他认为精神分裂症主要是由于患者童年时期因人际关系失调而产生的严重的焦虑所导致的经验组织的分裂。六 人本主义按罗杰斯的观点,婴儿早期的现象是一个混合的、没有分化的、简单的机体。早期自我在很大程度上是从通过感知父母对自己如何评价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儿童用以评价自己行为的内部参照体系,是有重要意义的他人(父母)对儿童积极看待的条件在儿童自我结构中的投射。儿童先是需要他人的积极看待,继而需要自己对自己的积极看待,需要对自己的行为持肯定态度。儿童追求积极看待,但是这种追求有可能由于价值条件带来自我不协调的副作用。为了成为儿童人格发展的“促进者”,父母和教师等必须具备四种特质:信任儿童的潜能;诚实;尊重重视儿童的经验、情感和意见;同情心洞察儿童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儿童着想,给儿童无条件的积极看待。这样,儿童会感到安全和自信,充分显露自己的潜能,朝向自我实现。七 我的观点不同的心理学家对早期经验都有自己独立的认识。人格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各个阶段都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