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 笔落惊风雨(一)主 讲:袁宗强(苏州中学)学习目标:1通过文本研习,对唐宋诗文“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感染力有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对中国古代文学巅峰时期的诗文成就有更深的认识和领悟。2借助文本研习,对诗文的艺术表现手法、语言风格、艺术评价、情感内涵以及一些基本的欣赏方法有较为准确的理解和把握。3调动已有的阅读经验和审美经验,通过吟咏对古代诗文进行鉴赏,从而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提高文学素养。4至少选择一位唐宋作家的作品作深度探究,并能把自己的探究成果与同学交流。 解析重点:板块一:蜀道难登高琵琶行板块二:虞美人雨霖铃声声慢板块三:滕王阁序秋声赋内涵概述:人性是一个抽象而又具体的话题。生活的每一天、每一个瞬间,都在展示着人性的复杂与丰富、美丽和丑陋,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都直接或间接的表现着人性这个永恒的主题。解读文学作品中的人性内涵,对提高我们认识生活的能力,对净化我们的灵魂,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都是十分重要的。本专题第一个专题探讨的重点是怎样认识人性中真和假的复杂关系,第二个板块探讨的重点是人性中美与丑的对立和交织。设计方案:1专题学习前,通读所有文本,疏通字词障碍。2专题学习前,可自行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诗词的文体常识,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3回忆、巩固诗词鉴赏的技巧。 4结合作品的阅读理解中提出的问题作延展性阅读,加深对作品主旨的理解。内容板块一板块二板块三积累运用课型讲读课讲读课讲读课专题活动课课时5242方式积累、领悟积累、领悟积累、领悟写作、检测板块一研读:蜀道难研读一、李白和他的诗歌。1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相信道教,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他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此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此后11年内,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他仍然关心国事,希望重获朝廷任用。天宝三年,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次年分手后未再会面。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次年十二月他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应邀入永王李幕府。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得归,时已59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还北上准备从军杀敌,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2李白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采。李白一生关心国事,希望为国立功,不满黑暗现实。他的古风59首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对唐玄宗后期政治的黑暗腐败,广泛地进行了揭露批判,反映了贤能之士没有出路的悲愤心情。言多讽兴,气骨高举。李白固然迫切要求建功立业,为国效劳,但他并不艳羡荣华富贵,而是认为“钟鼓馔玉不足贵”(将进酒)。李白的不少诗篇,表现了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这种内容常常结合着对统治者的批判。他的一部分乐府诗,反映妇女的生活及其痛苦,其中着重写思妇忆念征人,还写了商妇、弃妇和宫女的怨情。他的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丁都护歌、秋浦歌“炉火照天地”,分别描绘了农民、船夫、矿工的生活,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关怀。李白一生写下不少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他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等,形象雄伟,气势磅礴,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另外一些诗篇,像秋登宣城谢眺北楼、独坐敬亭山、清溪行,则善于刻画幽静的景色,清新隽永,风格接近王维、孟浩然一派。李白还有不少歌唱爱情和友谊的诗篇。其乐府诗篇,常常从女子怀人的角度来表达委婉深挚的爱情。李白投赠友人的作品数量很多,佳篇不少。其中有的诗表现了鲜明的政治态度,更多的是表现日常送别、相思之感,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沙丘城下寄杜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赠汪伦等等,感情深挚,形象鲜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李白诗歌中大量采用夸张手法和生动的比喻。他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其十五),刻画他长安政治活动失败后深广的忧思,是广泛流传的名句。他如“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写自己的怀才不遇;“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写仕途艰难;“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写朋友间的深厚友谊等,都以鲜明突出的形象打动读者。李白诗歌的想象是很丰富和惊人的。他的“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都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对长安和诗友的怀念。梁甫吟、古风“西上莲花山”分别通过幻想方式来表现自己在长安受到谗毁和安史叛军对中原地区的蹂躏;远别离更通过迷离惝恍的传说来表现对唐玄宗后期政局的隐忧;它们都显得形象鲜明,寓意深刻。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则借助于神话传说,构造出色彩缤纷、惊心动魄的境界。李白诗歌丰富的想象力在篇幅较长的七言歌行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方面明显地可以看出受到屈原的影响。在体裁方面,李白擅长形式比较自由的古诗和绝句,不爱写格律严整的律诗。古风59首是他五古的代表作品。他的七言古诗(包括乐府七言歌行和一般七古)具有更大的创造性。写景则形象雄伟壮阔,气势磅礴,色彩缤纷,抒情则感情奔放激荡,跳脱起伏,变化多端。李白擅长绝句,他的绝句,在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基础上,锻炼提高,更为精警。五绝如静夜思、玉阶怨等,蕴藉含蓄,意味深长。七绝佳作更多,语言明朗精练,声调和谐优美,写景抒情,深入浅出。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其二、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李白的乐府诗,虽用乐府旧题,却能自出新意,唐人以乐府古题写诗的,当推李白的成就最为杰出。他诗歌语言的最大特色,可以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具体表现为语言直率自然,音节和谐流畅,浑然天成,不假雕饰,散发着民歌的气息。他的七言古诗除明朗自然外,语言更以雄健奔放见长。杜甫春日忆李白诗称誉李白诗“清新”、“俊逸”,道出了它语言风格的显著特色。李白诗歌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唐代韩愈、李贺,宋代欧阳修、苏轼、陆游,明代高启,清代屈大均、黄景仁、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向李白诗歌汲取营养,受其影响。二、整体感知。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篇至“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开篇以三个蜀地方言叹词领起,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第二部分(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使人听此凋朱颜”):极写山势的高危。第1层(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猿猱欲度愁攀援”):诗人先用夸张和神话直写山高,以“回川”之险衬托山势的高危;后又借黄鹤和猿猱来写山的高危,带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第2层(从“青泥何盘盘”至“以手抚膺坐长叹”):以青泥岭的难行来写蜀道的高危难行。一系列细节动作的描摹,绘声绘色,困危之状如在眼前。第3层(从“问君西游何时还” 至“使人听此凋朱颜”):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参天、冷寂荒凉的境地,再一次有力烘托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情状。第三部分(从“连峰去天不盈尺”至篇末):极写蜀道的险要和难行,表达出对国事的关切。第1层(从“连峰去天不盈尺”至“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以一组镜头由远及近,将令人惊心动魄的险要山川展现出来。第2层(从“剑阁峥嵘而崔嵬”至篇末):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变幻莫测的险要形势的描写,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三、文本研读:思考1:开头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明确:(1)赋予秦蜀之间的互通以传奇色彩;(2)表现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思考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 明确:一唱三叹,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串连全诗且层层深入。思考3: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明确:(1)神话传说蚕丛鱼凫开国、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2)想象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3)侧面烘托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渲染了惊险苍凉的环境氛围,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4)细节摹写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诗人善于把想像、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的创作特点在这首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思考4:结合背景资料,如何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中解读诗人对国事的忧虑?明确: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言剑阁有易守难攻的险要形势,暗示中央朝廷的部队很不容易打进来,因而野心家可以据险发动叛乱,搞地方割据。如果割据势力之间出现矛盾冲突,难免要发生混战,殃及百姓。诗人的预言在十多年后就得到了证实:从上元二年(761年)到大历初(766、767)即有段子璋、徐知道、崔旰等人相继发动叛乱。四、延伸阅读。1自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和将进酒等李白诗歌,细细体会诗人诗作的浪漫主义特点。2摘抄李白诗作中的经典诗句,加以赏析。登高研读一、了解背景。这首诗写于公元767年的秋天,此时诗人在外流浪漂泊了8个年头,已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五十五岁的老人了。他目睹了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的重重创伤,感受到了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衰败,也感受到了仕途的坎坷,晚年的孤独和生活的艰辛,心中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慷慨激越、动人心弦的七言律诗。二、内容解说。首联用“风急”二字领起,写夔州的特定环境,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然而,一个“哀”字为首联营造的画面增加了不尽的悲怆意味,也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不仅写出了自然之悲象,而且写出了人生之艰难。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尾联承接颈联,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悲秋苦恨之情。“艰难苦恨”写出了诗人一己潦倒的生活之苦和一生无法释怀的国难家愁,正是这种“苦恨”使自己白发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入门销售顾问培训课件
- 重庆驾驶员管理办法
- 长安区购药管理办法
- 院史馆捐赠管理办法
- 2025年浙江省杭州市示范名校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 食品协管员管理办法
- 2025年中国铁路局招聘及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紧急医学救援讲课文档
- 红领巾奖项管理办法
- 企业用电安全培训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核反应堆建造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四川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考核招聘事业单位人员3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至2030中国课外辅导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评估报告
- 电梯维护保养标准作业指导书
- 纪念西路军课件
- 一年级书法教学设计方案
- 排球队朱婷史记课件
- 2025年中国烟花爆竹协会烟花工艺师认证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 网络机房建设方案:规划、设计及实施指南
- 饮料厂合作合同协议书模板
- 医院风险评估体系构建与实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