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学试题.doc_第1页
纺纱学试题.doc_第2页
纺纱学试题.doc_第3页
纺纱学试题.doc_第4页
纺纱学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普梳纱经普梳纺纱系统生产出的纱称为普梳纱。2、混棉机对不同纺纱原料进行充分混和的机器称为混棉机。3、自由式开松原料在自由状态下经打手机件打机开松的方式称为自由式开松。4、刺辊分梳度喂入刺辊的每根纤维受到刺辊锯齿的作用齿数称为刺辊分梳度。5、精梳准备工艺道数的偶数准则因精梳锡林对梳直前弯钩的效果较好,为使多数纤维在精梳机上呈现前弯钩状态,需使梳棉到精梳的工序道数为偶数。6、重复梳理次数钳板钳口外的棉丛长度与给棉罗拉每次喂棉长度之比称为重复梳理次数。7、移距偏差在牵伸过程中,由于纤维不在同一位置变速,则牵伸后纤维的头端距离与正常移距产生偏差称为移距偏差。8、牵伸力前钳口握持的快速纤维从慢速纤维中抽出时所受摩擦阻力之和称为牵伸力。9、捻系数根据纱线特数计算纱线捻度的系数称为捻系数。10、细纱断头率细纱机1千锭子每小时细纱断头的根数称为细纱断头率。11、纺纱张力纱线带动钢丝圈运动需克服钢丝圈与钢领的摩擦力及空气阻力的作用,从而使纱线产生张力称为纺纱张力。二、简答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写出精梳纱的纺纱工艺流程答:配棉开清棉梳棉精梳准备精梳头道并条二道并条粗纱细纱2、化纤原料选配的目的是什么?答:(1)改善织物的性能;(2)增加织物的花色品种;(3)降低织物的成本。3、为实现对原棉的多包连续抓取,抓棉机应做哪些运动?(错答或少1个要点扣1分)答:(1)抓棉打手的回转运动:实现对原棉的抓取;(2)抓棉小车的回转运动:实现对原棉的多包抓取;(3)抓棉小车的下降运动:实现对原棉的连续抓取。4、尘棒安装角的大小对开松除杂效果有何影响?答:尘棒安装角小时,尘棒对棉流的阻力大,尘棒顶面对棉流的托持作用差;因此安装角小时开松作用好,落棉多。5、梳棉机由哪些主要机件组成?并说明其作用。答:主要有棉卷罗拉、给棉板、给棉罗拉、刺辊、除尘刀、小漏底、锡林、盖板、道夫、剥棉装置、成条装置、圈条装置等组成。6、画图说明两针面之间为剥取作用时两针面针齿的配置、速度配置及受力特点。答:(1)针齿配置:如上图所示,针面的针尖与针根平行。(2)速度配置:V2V1。(3)受力特点:如图所示,快速针面具有向内的分力,慢速针面具有向外的分力,即快速针面抓取纤维,慢速针面释放纤维。7、什么是精梳机的落棉隔距?其大小对精梳质量及精梳落棉有何影响?答:钳板在最前位置时下钳板前缘与分离罗拉表面的距离称为落棉隔距。落棉隔距大时,梳理效果好、精梳落棉多。8、为什么并合有均匀作用?并合前、后棉条之间不匀率的关系如何?答:任何两根棉条相并合,总存在粗、细段棉条相遇的机会,使并合后棉条的均匀度得到改善。设有根棉条相并合,并且它们的不匀率都相等,C为并合后棉条的不匀率,C0为并合前各根棉条的不匀率,则并合前后棉条不匀率之间的关系为:9、粗纱捻系数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答:在确定粗纱捻系数时应考虑以下因素:第一是粗纱定量:定量大时,纤维根数多,粗纱抱合力大,捻系数可偏小。第二是精梳与普梳:精梳粗纱纤维的长度与整齐度都较好,可偏小掌握;一般同特数的精梳粗纱与粗梳纱低10%左右。第三是纤维品种:化纤的纤维长度长、化纤之间的摩擦系数大,一般约为纯棉粗纱的60%;中长化纤约为纯棉的50%。第四是车间温湿度:温度高时,棉纤维表面的棉蜡融化,摩擦系数羞小,捻系数应大;湿度大时,棉纤维之间的摩擦系数增大,捻系应小。10、什么是细纱机的皮圈钳口隔距?钳口隔距过大或过小时对细纱质量有何影响?答:当没有纱条通过时,皮圈钳口前缘上销与下销间的距离称为钳口隔距。当皮圈钳口隔距过大时,上下皮圈对纤维运动的控制作用减弱,纤维变速点分散,成纱条干差;过小时,上下皮圈对纤维运动的控制作用过大,牵伸力大,易产生粗节。三、论述题1、在抓棉上,提高开松、混和效果应采用哪些主要工艺技术措施?并说明原因。答:第一,提高抓棉打手的转速,刀片抓取的棉块小,开松作用好;第二,减少抓棉小车下降的距离,刀片抓取的棉块小,但抓棉机产量低;第三,提高抓棉小车的回转速度,抓取棉块小,且单位时间抓取成分多,混和效果好;第四,刀片伸出肋条的距离小时,抓取的棉块小,开松混和效果好;第五,棉包的排列要合理,即相同成分的原棉横向错开、纵向分散,棉包的松紧、高低要一致,棉包排列要按层次进行,不能横放倒置。2、精梳准备工序有哪三种工艺流程?试比较三种流程的优缺点。答:精梳准备工艺流程有以下三种:并条条卷工艺:机构简单、占地机面积小、不粘卷;但小卷中纤维伸直度差,小卷横向条痕明显,易使钳板横向握持不匀,精梳落棉中长纤维含量大。条卷并卷工艺:小卷横向结构均匀,有利于钳板横向均匀握持,适于纺细特纱;但有粘卷现象。并条条并卷工艺:小卷中纤维伸直度好,在同样工艺时精梳落棉可减少,有利于节约用棉;但粘卷明显。3、在牵伸过程中,皮辊打滑会产生什么危害?皮辊皮辊打滑的原因是什么?在生产中消除皮辊打滑现象常采用哪些技术措施?答:在牵伸过程中,出现皮辊打滑时,会使输出须条产生严重的粗节。皮辊打滑的原因是由于牵伸力大于握持力。在生产中消除皮辊打滑现象常采用技术措施是:(1)加大皮辊压力,使握持力大于牵伸力;(2)放大罗拉隔距,以减小牵伸力;(3)改变牵伸分配,即增大后区牵伸倍数,使喂入前区的牵伸倍数减小,可使喂入前区的纤维数减少,减少牵伸力。4、细纱断头的规律是什么?在生产中降低细纱断头技术措施有哪些?答:细纱断头规律是:小纱断头最多,大纱次之,中纱最少;锭速及卷装增大时,细纱断头增多;纺纱段断头较多,而气圈段断头较少;多数不断头,个别锭子重复出现断头。降低断头的主要措施是:合理选配钢领与钢丝圈;采用锭子变速装置;采用气圈环;增大纺纱段纱条的捻度;合理选配纺纱原料,如纤维长度与细度等;保持良好的机械状态等。四、计算题(第1题3分,第2题8分,第3题6分,第4题7分,共计24分)1、某棉纺厂纺制29特纯棉精梳纱所用原棉配比为:229使用比例为35%,329使用比例为35%,327使用比例为30%;三种原棉的含杂率分别为:1.6%、1.4%、2.1%。求混和棉的平均品级、平均长度及平均含杂。解:平均品级=235%+335%+330%=2.65平均长度=2935%+2935%+2730%=28.4平均含杂=1.635%+1.435%+2.130%=1.682、在A201D型精梳机上,已知开始分离定时为12分度、分离结束定时为18.5分度(对应分离罗拉位移量分别为-56.01mm及5.12mm),分离罗拉的有效较出长度为37.24mm,试计算:(1)若所纺纤维长度为29mm,计算精梳机的分离工作长度、分离丛长度、新旧棉丛的接合长度及接合率。(2)计算分离罗拉的继续顺转量。若所纺纤维长度为24mm,将会出什么现象?解:(1)分离工作长度=5.12-(-56.01)=61.13(mm)分离丛长度=61.13+29=90.13(mm)新旧棉丛的接合长度=90.13-37.24=52.89(mm)接合率=(52.89/37.24)100%=142%(2)分离罗拉的继续顺转量=37.24-5.12=32.12(mm)因所纺纤维长度为24mm小于分离罗拉的继续顺转量,故分离罗拉每钳次输出的棉网很难倒入机内,影响分离接合的进行。3、已知并条机有前、后两个牵伸区,喂入每眼的棉条根数为8根,喂入棉条的特数为4000,并条机输出棉条的特数为3900,试计算下列问题:(1)条机的实际牵伸倍数;(2)若并条机的牵伸效率为0.99,求机械牵伸倍数;(3)若并条机后区牵伸倍数为1.72,求前区的牵伸倍数。解:(1)实际牵伸倍数=(40008/3900)=8.21(2)机械牵伸倍数=8.21/0.99=8.29(3)前区牵伸倍数=8.29/1.72=4.824、已知A456型粗纱机的锭速为910r/min,前罗拉直径为28mm,粗纱的捻系数为93.4,粗纱特数为784,试计算:(1)粗纱捻度(捻/10cm)。(2)若粗纱的空管直径为44mm,求空管时的筒管转速(r/min)及卷绕转速(r/min)。(3)若粗纱的圈距为3.5mm,求空管时龙筋的升降速度(mm/min)。解:设Tt为捻度,V为前罗拉速度,nf为前罗拉转速,nb为空管时的筒管转速,nw为空管时卷绕速度,Vr为空管时龙筋的升降速度,则有:(1)(捻/10cm)(mm/min)(r/min)(2)(r/min)(r/min)(3)vr=3.5197.3=691(mm/min)1、配棉根据成纱质量要求将各种原棉搭配使用称为配棉。2、抓棉机从棉包中抓取原料喂入前方机械的设备称为抓棉机。3、握持式开松原料处于握持状态下由打手机件打击开松的方式称为握持式开松。4、刺辊附面层当刺辊高速回转时,随刺辊一起回转的气流层称为刺辊附面层。5、精梳机的工作循环精梳锡林回转一周,称为精梳机的一个工作循环。6、后退给棉钳板在后退过程给棉称为后退给棉。7、牵伸过程中正常移距在牵伸过程中纤维都在同一位置变速,牵伸后纤维的头端距离为牵伸前纤维头端距离与牵伸倍数的乘积,称为正常移距。8、浮游纤维既不被前钳口握持,又不被后钳口握持的纤维,称为浮游纤维。9、捻回角须条加捻后表面纤维与须条轴向的夹角,称为捻回角。10、细纱机钢领板的级升钢领板每升降之后,要上升一定的距离称为钢领板的级升。11、钢领的衰退新钢领上车一段时间后,出现气圈膨大、纱线发毛的现象称为钢领的衰退。二、简答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写出混棉混纺纱的纺纱工艺流程。棉:配棉开清棉梳棉精梳准备精梳涤:配料开清棉梳棉并条-混一并混二并混三并粗纱细纱2、配棉的目的是什么?答:配棉的目的是:保持生产和成纱质量的稳定;合理使用原料,好坏搭配,取长补短;节约原料,降低成本。3、说出A006B自动混棉机、FA022型多仓混棉机的混和特点答:A006B自动混棉机的混和特点是:横铺直取,多棉层混和。FA022型多仓混棉机的混和特点是:不同时间喂入各仓的原棉同时输出,存在时间差异,又称为时间差混和。4、画图说明豪猪式开棉机尘棒的安装角及尘棒间的隔距答:如图所示,F为尘棒安装角;AB为尘棒工作面;d为尘棒间隔距。5、什么是给棉板的分梳工艺长度?其大小对梳理效果有何影响?答:刺辊与给棉板以上工作面长度与鼻尖宽度之和。给棉板的分梳工艺长度的长度越短,刺辊对棉层的梳理效果越好,但纤维损伤越多。6、什么是梳棉机除尘刀的高低位置及安装角度?答:除尘刀顶部相对于机框面的位置称为除尘刀的高低位置;除尘刀工作面相对于机框面夹角称为除尘刀的安装角度。7、什么是分离罗拉的分离工作长度、分离丛长度及有效输出长度?答:自分离开始到分离结束分离罗拉的输出长度称为分离工作长度;分离工作长度与纤维长度之和称为分离丛长度;分离罗拉每钳次输出的长度称分离罗拉的有效输出长度。8、什么是并合?为什么并条上采用6或8根棉条并合?答:利用6或8根棉条一起喂入并条机称为并合;当并合根数超过并合根数继续增加,并合效果并不显著;当并合根数小于6根时,并合效果差,因此一般采用6到8根棉条并合。9、为什么牵伸会产生附加不匀?答:因为在牵伸过程中纤维不在同一位置变速,牵伸后纤维的头端移距与正常移距产生偏差而产生附加不匀。10、什么是浮游区长度?浮游区长度过大或过小时对细纱质量有何影响?答:(1)上销或下销前缘到前钳口的距离称为浮游区长度。(2)浮游区长度对牵伸的影响:浮游区长度小时,皮圈钳口对纤维的控制能力强,纤维变速点向前钳口集中,有利于成纱条干均匀;浮游区长度过小,牵伸力太大,易出硬头;浮游区长度长时,皮圈钳口对浮游纤维的控制能力弱,纤维变速分散,对成纱条干不利。三、论述题(每题6分,共计24分)1、在开清棉工序,提高原棉的开松除杂效果应采用哪些主要工艺技术措施?答:在开清棉工序提高原棉的开松除杂效果应采用工艺与技术措施如下:(1)抓棉机应做到勤抓少抓,即适当加快抓棉小车的运行速度,减小抓棉打手的每次下降距离。(2)棉箱机械应适当减小均棉罗拉与角钉帘的隔距,增大角钉帘与均棉罗拉的速度,适当放大尘棒之间的隔距。(3)开棉机械应适当增加打手的回转速度,增大尘棒间的隔距,放小给棉罗拉与打手的隔距,并采用较小的尘棒安装角度。(4)在清棉机上,减少综合打手与天平罗拉的隔距,增大综合打手的转速,并增大尘棒间的隔距。(5)当原棉含杂过多时,可采用增加开棉机的台数,以提高开清效果。(6)如果某批原棉含杂过多,可以采用预处理后再与其它原棉混用。2、精梳机锡林的梳理效果、精梳落棉率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说明原因。答:锡林对棉丛的梳理效果与下列因素有关:(1)锡林的针齿密度大时,钳板握持的纤维受到锡林针齿梳理的齿数多,梳理效果好。(2)落棉隔距大时,钳板所握持的棉丛受到锡林的重复梳理次数多,梳理效果越好。(3)采用后退给棉时,钳板所握持的棉丛受到锡林的重复梳理次数多,梳理效果好。(4)给棉长度越小时,钳板所握持的棉丛受到锡林的重复梳理次数多,梳理效果越好。精梳落棉的多少与下列因素有关:(1)采用后退给棉时,重复梳理次与分界纤维长度大,精梳落棉率高。(2)采用较大的落棉隔距时,重复梳理次数与分界纤维长度大,精梳落棉率高。(3)原棉的长度短时,精梳落棉多。3、在牵伸过程中,为什么牵伸装置输出产品的条干不匀率会增大?在生产中降低输出产品不匀率的技术措施有哪些?说明原因。答:在牵伸过程中,由于纤维不在同一位置变速,牵伸后纤维的头端移距与正常移距产生偏差,从而产生粗、细节,使牵伸后的条子条干恶化,使牵伸后条子的不匀率增大。(2)降低这种不匀的主要方法是:采用曲线牵伸、压力棒牵伸及皮圈牵伸,增大牵伸区中后的摩擦力界强度,从而增强对浮游纤维运动的控制,使纤维变速点向前钳口集中,并使牵伸的移距偏差减小,有利于成纱条干的提高;采用较小的罗拉隔距,减小浮游纤维的自由动程,使纤维变速点集中而稳定;使用长度长、整齐度好的纤维纺纱,使纤维变速点集中稳定。4、什么是细纱断头率?细纱断头的实质是什么?降低细纱断头技术措施有哪些?说明原因。答:(1)一千个锭子每小时细纱的断头根数,称为细纱断头率。(2)细纱断头实质是纺纱张力大纱线的动态强力。(3)降低断头的主要措施是:合理选配钢领与钢丝圈,保证两者的配合状态正常;合理选择钢丝圈的重量,保持正常的气圈形态与正常的纺纱张力;采用锭子变速装置,使小纱时锭子慢速,中纱时锭子快速,以稳定小纱纺纱张力;增大纺纱段纱条的捻度;合理选配纺纱原料,如纤维长度与细度等;保持良好的机械状态等。四、计算题(第1题3分,第2题8分,第3题6分,第3题7分,共计24分)1、棉/粘混纺设计干混比为55/45,若棉的实际回潮率为9.5%,粘的实际回潮率为12.5%,求两种纤维的湿重混纺比。解:设X1、X2分别为棉和粘的湿混比,则有2、在A201C型精梳机上,已知开始分离定时为11分度、分离结束定时为19分度(对应分离罗拉位移量分别为-58.88mm及8.55mm),分离罗拉的有效较出长度为37.24mm,所纺纤维长度为28mm,试计算:(1)计算精梳机的新旧棉丛的接合长度及接合率。(2)计算分离罗拉的继续顺转量。若所纺纤维长度为25mm,将会出什么现象?解:(1)新旧棉丛的接合长度=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