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案(1).doc_第1页
故都的秋教案(1).doc_第2页
故都的秋教案(1).doc_第3页
故都的秋教案(1).doc_第4页
故都的秋教案(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故都的秋教案(1) 学习目标 品味语言 体味情景 教学时数 一教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引用古语“女伤春,士悲秋”和毛泽东、杜甫、马致远的诗句说明中国文人有悲秋情结。 不同的人,他们眼里的秋景不同,因为心里的情感有别,“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 一、 整体感知: 1、 齐读首段,抓文眼句通过学生比较阅读把握句子的重音位置在该在“特别”,所以故都秋的主要特点是“特别的清、静、悲凉”,而非“清、静、悲凉”。 2、 选一学生读2、13段,总结南国秋的主要特点 二、局部研读(311) 1、同学们,文中具体描写北国之秋的段落是哪些?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注意观其色、闻其声,品其味。 从声音、色彩描写看,你认为哪幅图最出色。 3、故都秋景图: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日胜果 3、 从声色描写角度出发赏景 秋雨话凉图(6-10): 找出文中作者评价北国秋雨整体特点的句子: 北国秋雨“奇、有味、更象样”在何处? “话凉” 想象整个画面,体会作者在画面中传达出的情绪。 、小院清晨图: 作者认为牵牛花的颜色“以蓝色或白色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为什么? 冷色调给人什么样的感觉?(联系生活感受,体会色彩所蕴含的感情) 三、延伸联想 同学们可选取书中五幅画里的景物,也可联想故都的秋天里别的景物,抓住其特征,仿照下面句子的格式续句。看谁找得新!看谁找得多!看谁说得快! 故都的秋天在哪里啊,在哪里? 它在破陋的小屋里 它在浓浓的香茶里 它在 它在 四、深入探讨 1、在与南国秋的比较中,侧重表现北国的秋程度深。作者详写平常之景而不是风景名胜,意在说明北国的秋范围广,这正是故都秋的特别之处! 2、从这些景物描写中你们能体会到郁达夫此时的心境吗? 3、那郁达夫为什么这么“寂寞、孤独、忧伤”啊? 4、总结“情景交融”在本文的体现。 结尾 从这些描写看,这故都的秋景已融入了郁达夫先生的生活,融入了他的血液、融入了他的生命,我们一起来品读文章最后一段!要读出那浓浓的秋味、读出绵绵的愁思、读出那深深的眷恋! 附 板书设计 冬天之美 乔治桑 重庆市綦江中学 曾伦剑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发现美、感悟美 导入: 同学样,我们生活在轮回的四季里,如果按你们对春夏秋冬四季的喜爱程度给它们排序,你们最喜欢的是哪个季节? (如果把冬天放在最后:的确,冬天在大多数人眼里是了无生机的,可是法国女作家乔治桑却慧眼独具,她发现了冬天之美) (如果把冬天放在首位,你与法国女作家乔治桑英雄所见略同,都发现了冬天之美) 一、初读课文 1、在她笔下的冬天倒底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先一起齐读文章去看看。(学生读时书写标题) 2、你们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熟悉,如果给这个标题加个定语,应该加哪个词语? 乡村 3、文中最能直接反映作者对“乡村的冬天”的情感倾向的句子是哪句话 我从来热爱乡村的冬天 4、这句话中有两个词语需要读重音,你们看看是哪两个词语? (启发,重音往往放在修饰或限制作用的定语,状语上) 从来 乡村 5、它们各自强调了什么? 从来热爱的时间之长 乡村热爱的特定对象,不是哪里的冬天她都喜欢 6、作者为什么“从来热爱乡村的冬天”?请用第一段中现成的句子回答! (1)大自然在冬天邀请我们到火炉边去享受天伦之乐。 (2)正是在乡村才能领略这个季节罕见的明朗的阳光。 7、实际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但这是作者的概括性归纳,对“阳光”和“天伦之乐”的具体描写在?(第二段) 二、品读课文第二段 1、下面由老师范读文章第二段,同学们注意思考: 第二段中,哪些文字在写阳光?哪些文字在写天伦之乐? 2、老师范读 3、哪些文字在写天伦之乐? 从“在乡村的漫漫长夜里”到结束 4、是不是前面所有的文字都在描写阳光? 不是,还有其它景物 5、那我们一起来寻找寻找,看看还描写了哪些景物,请在景物在面划上横线。 6、景物描写必须抓住其特征,请同学们看看这些景物的特征是怎样的,然后我们一起来完成一道练习: 它在令人眩目的光芒里 它在泛着绿宝石光辉的麦田里 它在美丽的苔藓里 它在华丽的常春藤里 它在微笑的报春花、紫罗兰和孟加拉玫瑰里(谁修饰谁?) 它在美丽喧闹的鸟儿那里 它在闪闪发光的白雪里 它在泛着水晶花彩的冰凌里 7、同学们说得很好,串缀起就是一首优美的小诗。老师有个问题想请教同学们: 报春花、紫罗兰、孟加拉玫瑰为什么会微笑呢? (1)作者用拟人手法,表现对它们的喜欢 A、为温暖的环境 (2)从它们本身而言,它们为什么会笑呢? B、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8、如果提到了阳光,便可借机引导:难道只有花儿的微笑才与阳光有关系吗?其它景物呢? 如果学生没提到阳光:老师还想请教一个问题:常春藤的特点可以描绘更具体一些吗? “”的斑纹,为什么会这样子? 因为阳光的照射 9、那么其它景物呢,也受到了阳光的照射吗?表现在? 10、作者笔下的冬天景物和你们平常记忆中的冬天有哪些不同? 一般记忆中的冬天只有白雪和枯枝了无生机;作者笔下的冬天,不但是白雪覆盖的冬天,还是阳光明媚(阳光普照)的冬天,它色彩丰富,生机盎然。 11、下面我们请女同学来各读这部分文字,注意:我们应该带着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去读呢? 欢快 喜悦 (欢快、喜悦的怀疑表现在脸上,就是微笑,请女同学把面部肌肉放松,面带微笑读这段文字) 12、刚才我们到乡村的原野去欣赏了冬日的阳光和阳光下的自然景物,这是一种什么美? 自然美/风景美/景物美 13、下面我们该去火炉边烤火了,请男同学们齐读这段后边部分文字: (1)这样的夜晚,人们在做什么?(聚集、深思、围炉而坐) (2)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14、不管你是否有过,现在,就让我们远离这繁华的都市,成为一个普通乡村家庭的一员去想像那种情景吧! 这,是一个冬天的夜晚, 屋内燃着炉火, 屋外飘着雪花, 你,还有你的家人,在干什么呢 提示:(1)让学生充分发言,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引导: 看到了什么? 做了些什么? 听到了什么? (2)老师点评要精当,适度,导向 15、同学们想像非常丰富,而老师我有过这种切身体会: 我的老家在川北的大巴山腹地,海拔将近1500米,每年到了冬天,北风卷着雪花封住了大山,人们哪儿也去不了,于是,整个冬天,家里炭火不熄,每到晚上,一家人聚在一块儿: 大人们谈论一年的收成,未来的计划 小孩们在屋里嘻戏追逐 我到今还清楚地记得:我经常趴在白发苍苍的奶奶怀里,听她絮絮叨叨地讲着陈年往事,屋外北风呼呼刮过,雪花 飘落,我却已经酣然入梦,有时,祖孙俩就这样相偎相依到天明 16、同学们,从刚才这些想象的画面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天伦之乐(具体一些:幸福,和谐、安详、温馨) 17、这是一种什么美? 亲情美 三、回应文章第一段: 1、这样的自然之美被作者发现了,这样的生活之美被作者感受到了,可是也有人没感受到,是谁? 城市富翁 2、他们在那里在干什么? (1)举行舞会 (2)讲究穿着 (3)奢侈挥霍 3、这对表现乡村的冬天之美有何作用? 反衬、对比 4、用什么对比什么? 5、同样都是法国人,面对的都是法国的冬天,为什么有人选择了繁华的都市度过冬天,有人却选择了宁静的乡村呢? 取决于个人爱好,个人情趣 6、反过来,从他各自的不同选择,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生活情趣的区别: 富翁:重物质享受,感观刺激 乡村过冬者:重精神享受(说得具体,这种精神享受包括两方面的) 亲近自然:感受到了自然之美 崇尚人情:感受到的天伦之乐 7、只有像“乔治桑”这们的“亲近自然,崇尚人情”的人才能读出乡村冬天的美来。 四、拓展阅读: 1、我们欣赏了法国的冬天,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中国的冬天吧!请快速阅读材料节选部分,思考: (1)北平的冬天给人的整体印象是? (2)在对冬天的理解上与冬天之美有相似之处吗? (3)国籍不同,性别不同,景色不同,但他们对冬天的感受却相同,这又是为什么呢? 亲近自然 心情相同都 崇尚人情 2、所以,同学们,当你步履匆匆地走过繁华的都市,当你行色匆匆地穿过喧嚣的人群,你不妨停下脚步,满怀怜爱地去注视身边的世界,注视天边的那弯新月,注视山头的最后一抹晚霞,注视枝头飘零的黄叶,注视江上的一叶风帆,注视母亲额头的白发你会发现,在我平凡简单的生活之中,居然还有那么多动人的美,有那么多深深的感动! 五、号召: 1、齐读屏幕上的文字 2、再读拥抱冬天之美,在音乐声中,在飘落的雪花中,品味我们这堂课。 最后,真诚地祝愿你们成为美的发现者,美的感受者,美的拥有者! 10故都的秋教案(2)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2、阅读有关资料,初步培养鉴赏散文的能力。 3、通过简单网页的制作,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将课堂知识同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 教学内容: 1、在上节课利用网络自学的基础上,展示交流学习的成果。 2、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归纳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作者情怀,感受本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3、延伸练习:制作相关网页,达到巩固提高的效果。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自己上网对故都的秋这一课进行了学习,大家查阅了不少相关的网页,并对一些自己认为很重要的内容作了电子笔记,下面咱们进入论坛,将自己上节课学习到的东西制作成帖子和其他同学交流一下好吗?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开始吧。 (学生活动:制作帖子) 交流(找几名同学读自己的帖子,将自己学习到的内容介绍给大家) 2、分析 (1)看来上节课大家对有关文学常识方面的问题做了很好的笔记,那么这节课我们主要对这篇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 下面大家先进入论坛制作帖子,对前三个问题进行解答: a、文题故都的秋,为什么不叫北平的秋或者北国的秋? b、故都秋的景物应是丰富多彩的,而作者选取了几种清秋景象进行了描写?用四个字概括一下是哪几种? c、思考作者有没有用时间或空间的顺序组织本文?这正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制作帖子) 交流(分别找几个同学进行回答) 教师归纳:(看大屏幕) 清晨小院 落蕊清扫 冷清 秋蝉残鸣 寂静 清、静、悲凉 桥头秋雨 孤独 胜日秋果 (2)刚才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情感,也体会了它“形散神聚”的散文特点,下面我们再看几个细节问题。 请大家进入论坛,开始46题的讨论回答。 d、在“秋雨图”中,作者特意加上了“都市闲人”的对话,其用意何在? e、探讨文中的第十二自然段有何作用? f、作者为什么多次提到南国之秋?找出相关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怀。 (学生活动:制作帖子) 交流(请几位同学读自己的帖子交流答案) (3)好了,刚才我们对整体内容和一些具体问题都进行了基本的把握,大家对这一课也有了一个基本的感知,我还有最后两个问题想问问大家,请回到论坛。 g、读罢全文,你认为郁达夫是在颂秋还是悲秋? h、你最喜欢作者写的哪一幅秋景?为什么? (学生活动:制作帖子) 交流(找几名同学读自己的或其他人的帖子进行交流) 3、延伸练习 咱们这两节课对故都的秋进行了学习,不少同学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