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育.docx_第1页
体验式教育.docx_第2页
体验式教育.docx_第3页
体验式教育.docx_第4页
体验式教育.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社会发展到今天,纷繁复杂的影像让我们感到困惑,引发了对教育的思考。传统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育已经不再适合我们的需要,现在的中国民智已开,期待心灵的成长。我们更加关注自身,关注自身的内心世界。教育肩负的更多使命是对人性的塑造。以体验为主要形式,强调内心感悟、注重反思的体验式教育便应运而生,并且得到不少的实践和应用,发展得如火如荼。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用到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在中小学学科教育中的应用也很多,几乎在语文、数学、体育、化学、德育等的教学中都可以看到体验式教育的影子。然而对体验式教育却很少从理论的高度加以认识、探讨。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也显得比较单一,主要以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为主。而这两种形式的开展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学校也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学习实践缺乏自主性,没有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本文从体验式教育的含义、特点及意义进行分析,探讨其对高等教育的积极作用,并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体验式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作一个举例说明。希望我国教育能与时俱进,给予体验式教育更多的关注,力求体验式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得到重视,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意志的发展,实现自我,完善人格。关键词:体验式教育;高等教育;问题;作用;应用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the complicated images make us feel confused, which triggers the thinking of education. The purpose of traditional education is about of knowledge, which is not suitable for our needs. We pay more attention to ourselves and focus on our inner world. Mission for education is more about the shape of human nature. The experiential education that regards the experience as the main form, stress the inner feeling,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reflection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And it gets lots of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develops very quickly.In our life, we often use the learning approach, it also use in the application of discipline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almost in Chinese, math, sports, chemistry, and so on. We will see the shadow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However, we rarely recognize and explore the experiential education from the height of the theory. Its appli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s relatively single, mainly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and graduation practice. But these two forms are lack of corresponding theoretical guidance; the school also lacks enough attention, which leads to students lack autonomy learning practice, do not get the ideal effect of educ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cept, characteristics and meaning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discusses its positive impac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use case analysis method to explore that experiential education is good for higher education. Hope our country education can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give experiential education more attention, pay attention to the application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lets the student to learn from experience, and obta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knowledge, skill, emotion, will, and realize self, get perfect personality.Key words:experiential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problem; impact; application- IV -济南大学毕业论文目 录摘要IABSTRACTII引言1一、体验式教育的含义及意义1(一) 体验式教育的概念界定2(二) 体验式教育的特点21. 亲历性22. 主动性23. 团体中的个性化34. 过程性35. 深刻性3(三) 体验式教育的意义41. 体验式教育体现教育的本质42. 体验式教育促进学生的成长5二、体验式教育应用于高等教育的必要性5(一) 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6(二) 专业教育的弊端6(三) 学生人格培养效果不佳6(四) 高校实践课程形式化,效果不佳7三、体验式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7(一) 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与管理7(二)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8(三) 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8四、体验式教育应用于高等教育的案例分析9(一) 顶岗实习的亲历性9(二) 顶岗实习的主动性10(三) 顶岗实习的个性化10(四) 顶岗实习的情感升华10结语11参考文献12致谢13引言当下的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重视自己的亲身体验,所以以体验为载体的职业越来越受人青睐。比如旅游体验师,在行走中感悟,再将感悟外显为文字、照片、视频,以供大家学习。各种以体验为核心内容的节目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触动人们的神经,引发对生活的感触,对教育的思考。体验式教育就是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探讨教育,将个体的生活体验与教育结合起来,让人们在生活中成长。笔者在大学里参加了几次以体验为主题的拓展活动,就是在这种体验中激发了对体验式教育的关注,发现其实我们每天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就是一个受教育的过程。体验式教育缘起于“做中学”教育思想,该思想是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的实用思想的核心。上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大卫库伯在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深入的总结分析之后,构筑了一个体验式学习模型 “体验式学习圈”。他正式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的理论。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然后根据体验的感受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知识,最后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1体验教育作为一种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教育模式已经在国外特别是欧美各国的教育中得到普遍运用。例如美国的库克大学就秉持以“学生为中心,重体验教育”的教育理念,为大学生提供独具特色的生涯规划和实践课程,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国内对于体验式教育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多见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小学课程改革中。体验式教育这种注重实践的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由来已久。中国的文明智慧总是以各种实践形式为载体,又反作用于实践,教育亦是如此。很多学者对体验式教育的探讨是从中小学具体学科方面出发,很少从高等教育教学与管理的角度分析。本文试图分析高等教育的现状,探讨体验式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 一、体验式教育的含义及意义体验式教育从宏观上讲是一种教育理念,从微观上讲是一种教学模式。要充分认识体验式教育,必须对其含义本身加以剖析,探讨体验式教育的意义。体验式教育注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内在体验,强调反思,体现教育关注人的生命和精神的本质。(一) 体验式教育的概念界定体验式教育是一种符合当代社会关注自我与内心世界的发展现状的一种全新的培训和教育形式,它以“体验式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它最早源自库尔特汉恩的外展训练学校(Outward Bound),通过在海上、山谷、沙漠这类的野外训练让参加者提升生存和人际能力,改善人格和心理素质。2体验式教育模式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它是建立在大卫库伯的体验学习理论基础之上,借鉴哲学、社会学、教育系等最新研究成果,依据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形成的有别于传统教育方式的新型模式。体验式教育就是让学生亲身去体验某种情境,之后内省、讨论、评估。在体验的这一过程中,产生新的观点,认识;然后再加入认知的参与将这些信息内化、整合成个人的知识系统。通过学生的体验发展学生适应自然与社会的能力,催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本性成长的教育教学模式。“体验”就是设身处地、亲身经历,进而感受体悟、验证考察。整个教育过程是:体验感悟反思运用。坚持多种体验方式的结合:间接体验引起共鸣,直接体验深刻感知,反思体验升华情感,体验内化净化心灵。 (二) 体验式教育的特点体验式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将体验与教育融为一体,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1. 亲历性体验式教育要求学生亲自去体验教育情境。在体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亲历,亲自去感受活动本身和活动带来的心里刺激。获得的是最直观的感受,激发的是最原始的动机。并且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真实的情感反应。或悲或喜,当情境刺激神经,情绪一瞬间就表现出来,没有伪装的时间和机会。而体验的结果则是生成一种更深厚、更深层次、更具意义的情感。这种亲身经历的体验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也会因为这样经验的积累更加的关注自身的成长,也会对这种教育情境和教育现象及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 2. 主动性 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对教学进度的把握,对教学目标的制定。采用的是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知识。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表面上是循规蹈矩,学富五车。然而在这样的教育之下他们压抑了内心的自由,为了迎合教师和教育大环境丢掉了创造力和变革力。而体验式教育与传统教育模式最本质的区别就是体验式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教师更多的是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通过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帮助学生唤醒内在的求知欲。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参与感悟,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个人研究等组织形式去完成这个活动,分享获得的感悟。这样的主动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采集和处理资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困难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在获得内心感受的过程中,慢慢提高参与活动的能力、认识世界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等等。所以整个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也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3. 团体中的个性化 自从夸美纽斯创立班级授课制以来,受教育者基本上都以群体方式来接受教育。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个体不能脱离组织而存在,人倾向于与他人、与社会的互动,关注自身的同时关注他人和社会。体验式教育在大范围来说还是一种班级授课制,它强调个体在组织中相互交流和沟通,增强人际间的合作、形成团队精神。然而每一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生命轨迹,在体验式学习的过程中会无意识的带入以往的经验。并且由于个体在人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面临同样的情境都会有不同的反应,所以体验式教育中学生学习充满个性化。体验式教育模式必须强调在团体中尊重这种个体差异,让每个人都富于个性。所以体验式教育既表现为组织形式(建立正式组织或者非正式组织中的心理认同),也关注组织中的个体的个性成长。4. 过程性体验式教育关注的是学习过程,学习活动本身,而不是一味的强调学习结果。活动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中介,也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在体验式教学中,不预先给学生设定各种目标,只是让学生以一种自然的状态参与实践活动。体验的过程本身对学生来说就是最有价值的,学生在体验中发现知识、生成知识并检验知识。这个过程其实就暗含了教育的结果,只是体验式学习的结果在短期内很难显现出来。学生获得的是一种内隐的知识,那些知识可能在某一时刻顿悟,也可能在面临某一情境中被提取。这应该才是教育因然的状态,不过多的强调结果,参与者却时刻都在成长。5. 深刻性这种学习体验是种全身心的感受,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调动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据有关研究表明:“通过阅读,我们仅能获得到百分之十的信息;通过耳朵的倾听,我们能学习到百分之十五的资讯;但通过全身心的体验感知道的事,我们却能记住到百分之八十。”3这是因为在体验的过程中,我们调动了多重感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的是种感官在感知,大脑在思考,心灵在行走的状态。这种体验式教育所获得的感受是丰富而深刻的,这种经历记忆会深深的存在脑海里,然后慢慢品尝、反思,最后形成自己的知识。这种深刻性不仅仅只体现在体验的当下,更表现为一种长时记忆,在学生的人生发展中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三) 体验式教育的意义 体验式教育集生活与教育于一体,更能体现教育的意义。前任欧盟主席雅克德洛尔(Jacques Delors)在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提出教育蕴含着无穷的力量。能够让学生学会认识世界和认知自我;学会为人处事;学会和平相处,共同生活;学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好好生存。4教育就是要通过对人的作用让人迸发出改变自我改变社会的力量。1. 体验式教育体现教育的本质笔者认为对于任何一种教育理念或模式的认识都要探讨其跟教育本质的关系,只有那些符合教育本质的教育模式才能在发展中焕发无限生机和活力,才能更好的为我们的教育贡献力量。教育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每天都在谈论着有关教育的各种话题。那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呢?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笔者认为要探求教育的本质就得先从教育定义本身出发。“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5教育是个体和社会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或联合的过程,必须要求个体对社会的深刻体验和感知。而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培养个体的自尊心和培养民族的自信心。从教育的定义可以看出教育本身应该更多的关注人的精神世界、价值倾向、情感态度、审美情趣和人格发展。正如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基于生命立场的教育思想:“教育除了鲜明的社会性以外,还有鲜明的生命性。生命价值是教育的基础性价值,每个人都只能自己活,教育具有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创造人的精神生命的意义”。6教育理应回归到充实个体的精神世界,促进个体的人格完善的理念上来。目前教育的实然状态却偏离了教育的因然本质。所以笔者认为教育应该回归到它的本质状态,即是在生活中获得生命的生长,而本文所研究的体验式教育就是符合教育的本质特点的一种教育模式。教育无时无刻不蕴含在生活之中,生活就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体验式教育就是在“做与经受”中获得,是从个体到群体的一种体验。其实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都表现出这种体验式的教育。教育深深的和实践相结合,人们在不断的生产劳动中,以口耳相传和简单模仿的师徒式教育方式抒写了中国的文明史。如同农民在长期的劳作体验中观察自然变化的规律,积累总结知识,欣然接受大自然的馈赠,感受生活的美好,感悟生命的智慧。体验式教育从理念到方法都体现着教育的本质,强调个体的亲身经历和自我认知。是个体在参与中感知,在感知中感悟,在感悟中建构知识,然后通过反思将知识内化,以便在以后的情境中运用那些知识。体验式教育就是在活动中获得知识的增长和实现心灵的成长的过程。2. 体验式教育促进学生的成长体验式教育体现教育的应然本质,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种终身学习。体验式教育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从幼儿的游戏课程,到中小学的活动课程,再到高等教育的实践课程。虽然形式不一,但是其实质都是体验式教育,都强调情境、亲历、反思。强调学习是同化与顺应的双向建构过程,是在真实的情境中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和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在学习和生活中关注这种体验式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乐观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发展。体验式教育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增长。体验式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体验式的学习中是积极主动的,即使有些同学一开始是被动的,伴随着体验过程的深入,会化被动为主动。比如在倒车入库的学习中,在教练讲解完学习方法,做了示范之后,学生在反复的练习和实践中消化所学知识,并不断寻找从后视镜看到的点和实际的点之间的误差,再调整心理距离。这样经过反复的体验和反思,最终学会这项技能。在体验中学会“认知”。体验式教育促进情感的丰富。体验式教育的情境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在体验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对事情产生独特的看法和态度。当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独特的心理刺激之后,对于事物就会有一个立体的感知。情感的丰富会让心灵得以成长,从而获得道德品质的提高。在体验中学会“做人”。体验式教育锤炼意志。学生在体验式教育中会遇到很多情境,有些是充满挑战的。这些挑战有的面向个人,有的面向团队,活动一旦开始,谁也不想放弃,“挑战自我”的想法会油然升起。选择了开始,风雨兼程,每当要放弃就给自己和团队一个积极的暗示,最后完成挑战。在这样的体验过程中,学生的意志会得到很好的磨练。人很多时候都比想象的要坚强很多,铁不经过捶打怎么能变得坚硬。二、体验式教育应用于高等教育的必要性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然而目前大学在培养人才的方式上有些不足,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使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一) 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我国高等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更多的是将所学知识传授给学生,重在“授业”。虽然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为我国的高等教学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人才。但是,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面临着更多的信息选择和获取知识的渠道选择。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的弊端已经显露出来。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只是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多少能被学生吸收,又有多少信息会得到学生认知的参与而转化成知识。课堂会因为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而变得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随着学习时间的累加而降低,进而产生一张学习倦怠心理,导致学习效率大大降低。(二) 专业教育的弊端高等教育专业分科过细,也是长期困扰高校的一个问题。由于长时期的分科教学,导致学生知识结构的单一。很多学生除了了解自己所涉猎的专业外,对其余领域一无所知。尽管每个人的精力都有限,也有其内在倾向性,专业教育或许把个体的内在倾向性挖掘了出来,但是人格发展到高级阶段,专业教育的弊端就会显现出来,让人的眼光变得狭隘。传统“术业专攻”的思想已经不适应知识大爆炸的今天,教育应该秉持着全面发展的理念。例如文科类学生表现出来的理解自然科学知识能力低下的状态很大一部分是教育单一后心理适应的结果,这是种习惯。习惯一旦养成便很难改变,心理一旦适应就会深陷其中。低年龄阶段时期,习惯化和去习惯化还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一种功能固着心理,去习惯化会变得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三) 学生人格培养效果不佳大学生的人格正处于行成中的关键期:“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时而碰撞;“主体的我”与“社会的我”时而冲突。大学生更加关注“自我”,也关注周围的同伴,希望被肯定和受到尊重。由于对于自我的认识水平的提高,对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的增加,人格趋向成熟和完善。但是在目前的高等教育中,对学生的人格关注不够,培养效果不佳。学生没有形成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系,缺乏理想,造成认知偏差,出现了一些让人痛心疾首的事件。比如轰动社会的复旦大学投毒案,有分析指出林犯罪的根源在于其人格中的缺失:“自尊、上进、好强、善良的一半,始终没有停止与苦闷、自责、充满挫败感的那一半的战争。他以自己的方式努力与外界沟通,却始终没有找到出口,这场战争最终导致了变态和毁灭。”7所以大学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重视德育。(四) 高校实践课程形式化,效果不佳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用到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在中小学学科教育中的应用也很多,几乎在语文、数学、体育、化学、德育等的教学中都可以看到体验式教育的影子。但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却显得比较单一,主要以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为主,但这两种形式都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社会实践形式化,社会实践活动基本上都安排在假期。学生缺乏有效的指导,不知道怎样开始实践活动,往往以完成学校交代的任务为目的,导致实践过程形式化。由于实践的动机不足,方式不当,导致实践结果肤浅化。学生没有对实践主题获得深刻的感悟和理解,写出来的实践报告就会空有其表,没有内容。不能体现社会的真实状况和学生的内心感受。社会实践失去了很多教育的意义。大学生的毕业实习基本上安排在大四下学年,而这段时间的学生根据自我需要选择考研、考公、就业,还要忙于毕业论文。实习的过程是匆忙的,对于实习经历也没有做好的总结,更没有时间查漏补缺。对于实习的体验没有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深入的反思,没有内化成自己的经验。毕业实习没有得到学生和教师的重视,更由于课程开展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三、体验式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高等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任重道远,然而高等教育的现状却令人堪忧。在高等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所以在高等院校的教学和管理中纳入体验式教育思想,将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改善高等教育的现状。体验式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具有很多积极作用,本文例举以下几点。(一) 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与管理大学将更多的时间交还给学生,给学生创造了丰富的情境,学生拥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和参与实践的机会。学生课堂之外的生活其实也是一个受教育的过程,是一种体验式的教育。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管理应该受到高校的重视,唤醒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自觉性、自主性,充分发挥其作为教育主体的作用,培养自己的“生活力”和“创造力”。大学这个充满自由气息的教育环境决定了要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自己去培养自己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自己去塑造自我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完善的人格。所以大学生的自我学习和管理是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把体验式的教育纳入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管理中,研究出一个新型的教育模式:就是在教育中尊重学生的主体价值,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体验式教育意味着学生生活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随时随地都可以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学习的安排由个体的需要决定。学生掌控着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更加清楚的认识自我,为了完善自我学着去选择,去学习、去尝试。大学的意义是什么?回首“我的大学”,很多人对于知识可能只是一些零碎的记忆,感悟最深的可能只是大学生活本身,苍白也好,多彩也罢,但每一个人都曾努力追求,努力寻找自我,寻找可能。在这样的生活体验中我们的内心已经悄然成长,任何形式的教育都不能保证能获得多么显著的效果,教育不应该是教会,而是在于启迪,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二)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8教育的核心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健全人格。所以高校的人才培养要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教育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人格发展状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自身人格,主动塑造自己,逐步实现全面发展。体验式教育模式是在体验中激发学习动机,从做中发问,再想办法解决问题。在体验式教育中,学生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里品性,进而将健康的心里品性外显为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的教育模式有利于调整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改变以往的学习习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常说“态度决定成效、高度、命运”是充满智慧的感悟。在这种体验式学习中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然后去获取相应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健全其人格发展,符合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体验式教育强调参与者的亲身体验,把知识学习和人格培养联系起来。体验式教育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情感性、互动性,能够真正把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和谐发展。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有利于打破学科间的限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验式教育在学生体验之前没有那么多预定的目标,学生是在体验的过程中自我表现和发现,通过体验唤醒心底的求知欲,然后再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实现跨学科的教学,还原学生对于某些知识的空白理解,然后对这些知识加以重新理解。(三) 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体验式教育模式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云时代,我们获得知识的途径不仅仅是课堂,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教育的智慧。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实践家和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眼里学校建筑不是冰冷的,学校应该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给予学生爱和温暖。他曾经说过:“让学校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要善于利用隐性文化。体验式教育就是要充分运用像校园建筑、学校制度这样的教育资源,通过借助现代媒体之类的教育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实现教育的目的。体验式教育就是开展各种隐性的和显性的教育课程,带给学生真实的感受,实现主体成长发展。体验式教育的效果基于对体验式教育载体的构建,而体验式教育载体的构建有利于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就是要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体验式教育载体也有多种形式。有以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涵盖和渗透各类专业知识或其他社会常识的文本载体;有以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为平台的静物载体;有以学生小组学习、交流、活动为依托的动态载体。各类载体之间互相组合、相互渗透,形成丰富多彩的体验式教育形式。教育者可以根据受教对象的性格特点、心理特征,围绕一定的教育目标、利用各种条件,设计建构相应的载体。目前各高校教育工作者还在不断进行实践探索,体验式教育载体建构理论尚处于探索之中。四、体验式教育应用于高等教育的案例分析目前体验式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一些本身具有很强实践性的专业教育中。比如医学院的临床实习课程;商学院基于研究项目的团队合作;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顶岗实习制度;等等。本文将以顶岗实习制度为例来分析体验式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师范院校的顶岗实习是体验式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学生在进入正式的岗位前,作为全职的实习教师深入到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在教育实践中进行历练探索,集实践操作与教学反思于一体,服务于基础教育。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实习机会,将所学理论用于实际,同时有利于专业调研,使自身素质得到培养。充分体现了体验式教育中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强调,体现了体验式教育充分利用身边的教育情境和教育资源,并促进主体成长的目的。体验式教育的本质是围绕实践开展学习反思,顶岗实习的实质也是实践。(一) 顶岗实习的亲历性亲历性是体验式教育的首要特点。顶岗实习强调个体的亲身经历和自我认知,旨在唤醒、激发学习动机,挖掘和提升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积极作用。在顶岗实习中学生深入到一种真实具体的情境中,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的过程。在这种体验式的教育实习中,面对真实的教育情境,各种各样突发的教育事件,作为实习教师必须想办法去解决。在这样的体验中,亲自发问、研究、领悟,充分调动体验者的积极性。对实习生来说,这样体验式的教育实习是学生教师专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体验式教育强调了“体验”,让学生在实习中学习教育观念,学习教育智慧,修炼教师人格,提升专业精神;学会做人处事。体验式教育实习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获得精神的丰富和完整生命的成长。此外,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需要各种显性知识,更需要获得教育教学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虽然只可意会,不能言传,但往往决定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生只有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才能通过亲历体验,获得隐性的教育教学策略,并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二) 顶岗实习的主动性 体验式教育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顶岗实习的特点在于学生作为一名教师,亲身体验为师的过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教学和管理。因此,需要学生在亲自体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充分运用所学,还可以提高知识传授能力、处理突发教育情境的能力、课堂教学管理能力等教学技能。顶岗实习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把自由选择的机会还给学生,给予学生亲自体验、亲自发现、亲自研究的时间和空间。(三) 顶岗实习的个性化体验式教育是个性化的教育。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每个实习生的体验和反思都是不同的,是充分体现实习生个性的一种教育方式。实习生在对教育情境的真实体验的过程中会有许多感悟,为了适应自然和环境,经过不断思考,会产生新的经验,促进个性成长。在顶岗实习中对于实践的感悟,对教育现象和问题多了一份关注,引发对教育的思考。知识一步步系统化,对于问题有了自己的研究视角,在经验的总结中开发创新思维,并且不断改革、创新,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四) 顶岗实习的情感升华体验式教育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和升华。顶岗实习中,实习生能搞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在这种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实习生更感觉自己被需要,对于自卑的学生而言,以前可能认为讲台是光鲜的地方,是展现自我的舞台,其他人只是看客,评价他的优不优秀,而这里不是,来自于受教育对象对教育的渴求,倍感自己的分量与价值。在这里实习生可以感受到知识的力量,自我的价值,能够激发出一种职业信念从而内化为一种职业信仰,一种教师幸福感的提升。伴随着情感的升华,实习生对教育多了一份靠近的动力,会自觉加强职业道德和自身素质的修养。这种被需要的感觉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在教育实习中,这种独特的体验,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职业的责任感、光荣感,对于师德的修养会变成学生自然而然的事情。实习生会努力的做好榜样的力量,努力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虽然顶岗实习制度中还存在诸如岗前培训不到位,高校与实习院校缺乏沟通等问题,但是这种体验式的教育实习对于未来教师的培养来说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模式。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格健全、一专多能,更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体验式教育在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应当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和专业技能或职业能力发展方面。结合典型案例,本文将围绕这两个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一) 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高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追求“情景式”、“互动式”等体验式教育可以有效地应用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课堂上,解决思政教学单纯说教的枯燥,让学生用心去接受和领会。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情境,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往往可以达到更好的“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不过,学生获得的这些新的体验、认可和被人欣赏的需要以及承担责任需要的满足,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环境和适当的方法。这就需要课堂教学必须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实施“体验式”教学方法。1. 任课教师提前设计好问题、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现在的学生思想积极,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在课堂上喜欢发表个人见解,如果老师只是禁止,反而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而“体验式”教学,侧重于为学生展示一个案例,提供一个问题或具体情形的真实再现,让学生能够进入一个具体情景的教学环境中。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融入到课堂之中,教师需要在课下收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 怎么样尽快让自己融入新的大学生活?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大学时代谈恋爱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如何搞好自己与周边同学的人际关系?在上课时当讲到相关的章节时,可以拿出几个问题让大家讨论,学生的热情会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并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之中。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再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总结、引导,纠正同学们不正确的思想,阐明正确的价值观。问题通过争辩,就会更加清晰,也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由“静听”的记忆变为热烈的“辩论”,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