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试1.doc_第1页
消化系统疾病试1.doc_第2页
消化系统疾病试1.doc_第3页
消化系统疾病试1.doc_第4页
消化系统疾病试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化系统疾病试题 A型题1.关于大肠癌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盲肠癌最多见B.类癌由腺瘤癌变而来C.少数癌瘤产生CEAD. Dukes D期有远隔器官转移E.未分化癌多见2.下列哪项支持门脉性肝硬变A .结节大小相仿,纤维分割薄而均匀B.结节大小不等,纤维分割厚薄不均C.肝脏呈细颗粒状,深绿色D.树枝状纤维组织将肝脏分割为粗大结节E.肝内散在多个大结节3.导致肝硬化的DNA病毒是A . HAVB. HBVC. HCVD. HDVE. HEV4.慢性萎缩性胃炎最具特征的病理变化是A .粘膜变薄、腺体减少B.假幽门腺化生C.肠上皮化生D.腺体异型增生E.胃酸减少5.慢性肝炎时出现的毛玻璃细胞,在电镜下的主要变化是A .光面内质网大量增生B.粗面内质网大量增生C.线粒体大量增生D.高尔基复合体肥大增生E.溶酶体数目增多6.早期大肠癌是A .局限于粘膜层及粘膜下层的癌B.侵及粘膜下层的癌C.侵及浅肌层的癌D.无淋巴结转移的癌E.直径小于2cm的癌7.我国门脉性肝硬变最常见的原因是A .慢性酒精中毒B.营养不良C.胆道阻塞D.血吸虫病E.病毒性肝炎8.中晚期胃癌最多见的肉眼类型是A .溃疡型B.皮革胃C.息肉型D.局限浸润型E.胶样癌9.胃癌最主要的转移途径是A .直接蔓延B.淋巴道转移C.血道转移D.腹腔内种植E.消化道播散10.消化性溃疡最好发于A .胃小弯近幽门部B.十二指肠球部C.胃和十二指肠球部D.胃体部E.十二指肠下段11.浅表性胃炎肉眼所见主要是A .胃粘膜薄而平滑B.胃粘膜皱襞变浅,几乎消失C.透过胃粘膜可见粘膜下血管D.胃粘膜失去正常光泽而发灰E.胃粘膜可见点状出血或糜烂12.革囊胃是指A.胃癌伴扩张B.胃癌弥漫浸润型C.胃粘液腺癌D.范围较大的溃疡型胃癌E.胃溃疡广泛瘢痕形成13.胃粘膜活检报告为肠上皮化生,很可能是A .先天性肠粘膜异位B.慢性萎缩性胃炎C.胃溃疡病D.轻度浅表性胃炎E.以上都不是14.大肠癌肉眼分型,哪一型与浸润型是重复的A .溃疡型B.隆起型C.蕈伞型D.环状型E.胶样型15.下列疾病均能引起门静脉高压症,但以哪种疾病门脉高压最为明显A .血吸虫型肝硬变B.门脉性肝硬变C.胆汁性肝硬变D.瘀血性肝硬变E.坏死后性肝硬变16.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A .肝细胞癌B.胆管上皮癌C.未分化癌D.胆囊癌E.以上都不是17.下述有关假小叶的描述,哪项不正确A .体积大小不等B.肝细胞排列紊乱C.中央静脉偏位或缺如D.可见汇管区E.肝细胞异型性显著18.下述有关食管癌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 .食管上段最常见B.鳞状细胞癌多见C.可见原位癌D.亚硝胺与食管癌发生有关E.可以多中心发生19.下述关于各型肝炎肝细胞坏死程度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 .慢性活动性肝炎碎片状及灶状坏死B.急性重型肝炎片状坏死C.慢性持续性肝炎灶状坏死D.急性普通型肝炎点状坏死E.亚急性重型肝炎灶状及桥状坏死20.下列哪一种癌在胃幽门部一般不会出现A .腺癌B.鳞状细胞癌C.硬癌D.胶样癌E.髓样癌21.下列哪种类型肝硬变无明显的假小叶形成A .门脉性肝硬变B.坏死后性肝硬变C.血吸虫性肝硬变D.酒精性肝硬变E.肝炎后肝硬变22.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胃粘膜萎缩变薄B.腺体变小,并可有囊性扩张C.肠上皮化生D.胃粘膜充血水肿,有点状出血或糜烂E.壁细胞和主细胞消失23.下列各项描述中,哪项不符合肝硬变的假小叶病变特点A .肝细胞团内缺少中央静脉B.肝细胞团内出现汇管区C.肝细胞团内中央静脉偏位或有2个以上D.增生的纤维组织分隔,包绕一至数个肝小叶形成肝细胞团E.肝小叶内的肝细胞排列紊乱,有脂肪变性或坏死B型题A .肝细胞广泛水样变性、点状坏死B.肝细胞广泛脂肪变性、点状坏死C.肝细胞碎片状坏死D.肝细胞亚大块坏死E.肝细胞大块坏死24.急性普通型肝炎的病变特征是25.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病变特征是A .肝细胞点灶状坏死B.肝细胞碎片状坏死C.肝细胞桥接坏死D.肝细胞亚大片坏死E.肝细胞大片坏死26.急性重型肝炎的病理学特点27.急性普通型肝炎的病理学特点A .胃粘膜上皮部分由鳞状上皮代替B.胃粘膜固有腺萎缩,由淋巴组织取代C.胃固有腺上皮被杯状细胞和潘氏细胞取代D.胃体固有腺上皮被粘液分泌细胞取代E.胃小凹腺体有非典型增生28.胃粘膜肠上皮化生29.假幽门腺化生C型题A .肝细胞桥接坏死B.肝细胞结节状再生C.二者皆有D.二者皆无30.亚急性重型肝炎31.急性普通型肝炎A .肝细胞灶状坏死B.肝细胞碎片状坏死C.两者皆有D.两者皆无32.慢性持续性肝炎33.急性重型肝炎A .蕈伞型B.缩窄型C.两者皆有D.两者皆无34.早期胃癌35.食管癌A .溃疡外型不规则,或呈火山口状B.粘膜皱襞中断处呈结节状肥厚C.两者皆有D.两者皆无36.胃良性溃疡37.胃恶性溃疡A .肝表面结节粗大,大小不等B.肝表面结节呈小结节状或颗粒状C.两者皆有D.两者皆无38.门脉性肝硬变39.坏死后性肝硬变40.血吸虫性肝硬变X型题41.急性重型肝炎的病理特点是A .肝细胞点状坏死B.肝体积明显缩小C.肝质地柔软,呈黄色或红褐色D.肝细胞再生不明显42.早期胃癌包括A .粘膜内癌B.粘膜下癌伴淋巴结转移C.侵及肌层的癌D.侵及浆膜层的癌43.早期食管癌包括A .原位癌B.粘膜内癌C.粘膜下癌D.浸润肌层的癌44.下述有关肝细胞癌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A .常经血道转移B.常与周围肝组织分界明显C.可呈腺管样结构D.可呈团块状结构45.病毒性肝炎中常见的肝细胞变化有A .胞浆疏松化B.气球样变C.嗜酸性坏死D.溶解坏死46.肝硬化的病理组织学变化有A .假小叶形成B.纤维组织增生C.肝细胞弥漫大片坏死D.淋巴细胞浸润47.慢性活动性肝炎光镜下病理改变可见A .假小叶B.桥接坏死C.增生的纤维组织开始形成间隔D.碎屑样坏死48.肝硬化时,与进行性肝纤维化有关的改变是A .肝细胞慢性进行性损害B.肝细胞坏死及炎症区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分泌增多C.贮脂细胞向成肌纤维细胞或成纤维细胞转化D.间质型胶原的增多主要集中在门脉区49.胃溃疡病的病理特点有A .好发于胃小弯近幽门处B.溃疡底部由炎性渗出物、坏死组织、肉芽组织及瘢痕组织等组成C.溃疡边缘有粘膜肌层与肌层粘连、愈着D.有增殖性动脉内膜炎50.病毒性肝炎间质内浸润的炎症细胞有A .淋巴细胞B.中性粒细胞C.单核细胞D.浆细胞答案及解析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A型题1.答案:D评析:本题考点:大肠癌,大肠癌在消化道的癌仅次于胃癌,好发部位以直肠为最多,其次为乙状结肠,两者可占全部病例的2/3以上。大肠癌组织可产生一种糖蛋白,作为抗原引起患者的免疫反应,这种抗原称为癌胚抗原(CEA);Dukes分期根据大肠癌病变在肠壁的扩散范围以及是否转移到局部淋巴结将大肠癌分为A、B、C三期,近年来在C期后增加了D期,此期有远隔器官的癌转移。类癌又称为嗜银瘤,起源于神经外胚层,不是由腺瘤癌变而来。2.答案:A评析:本题考点:门脉性肝硬变。门脉性肝硬变时,肝内结节大小相仿,最大结节直径不超过1.0cm,纤维分隔薄而均匀。坏死后肝硬变时,肝体积缩小,质地变硬,表面有较大且大小不等的结节,最大结节直径可达6cm,假小叶间的纤维间隔较宽阔且厚薄不均。而胆汁型肝硬化,肝体积常增大,表面光滑或呈细颗粒状,肝外观常被胆汁染成深绿或绿黄色。3.答案:B评析:本题考点:肝硬化的病因。在肝硬化的病因中,以慢性病毒性肝炎为主要原因,其中以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为主。HBV是引起乙型肝炎的病毒感染类型,为DNA病毒;HAV主要引起甲型肝炎,这种肝炎较轻,很少转为慢性,很少引起重症肝炎,故不导致肝硬变;HCV引起丙型肝炎,比乙型肝炎更易慢性化,可引起肝硬变,但HCV是RNA病毒;同样HDV与HEV亦为RNA病毒。4.答案:A评析:本题考点: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最具有特征的病理变化是粘膜变薄、腺体减少,而胃酸减少等改变亦可出现在其它病变如胃癌时。5.答案:A评析:本题考点:毛玻璃细胞,慢性肝炎患者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的肝脏内,部分肝细胞胞浆内充满嗜酸性细颗粒物质,这些细胞叫做毛玻璃样细胞。电镜检查,这些细胞的胞浆内光面内质网大量增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呈线状或小管状存在于扩张的光面内质网池内。6.答案:A评析:本题考点:早期大肠癌的定义。早期大肠癌指局限于粘膜层和粘膜下层的大肠癌。7.答案:E评析:本题考点:门脉性肝硬变的病因,在我国病毒性肝炎是引起门脉性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在欧美国家慢性酒精中毒是引起门脉性肝硬变的原因。8.答案:A评析:本题考点:中晚期胃癌。中晚期胃癌可分为息肉型或蕈伞型、溃疡型、浸润性,其中以溃疡型最常见。9.答案:B评析:本题考点:胃癌的转移途径。胃癌可通过直接扩散、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和种植性转移而侵犯其它组织器官,但最主要的途径是淋巴道转移,癌细胞首先转移到局部淋巴结,其中以胃小弯侧的胃冠状静脉旁淋巴结及幽门下淋巴结最为多见,然后再进一步扩散到其它淋巴结。10.答案:B评析:本题考点:消化性溃疡的好发部位,消化性溃疡主要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和胃,前者多见,两者之比约为41。11.答案:E评析:本题考点:浅表性胃炎的病理变化,浅表性胃炎的病变成多灶性或弥漫性,胃镜可见粘膜充血、水肿、深红色,表面有灰白色或灰黄色分泌物,有时伴有点状出血或糜烂,镜下见炎性病变位于粘膜浅层,主要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A、B、C、D选项均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改变。12.答案:B评析:本题考点:革囊胃的概念。浸润型中晚期胃癌的的表现是癌组织向胃壁内呈局限性或弥漫性浸润,与周围正常组织无明显边界。当弥漫浸润时致胃壁增厚、变硬、胃腔缩小,粘膜皱襞大部消失,典型的弥漫浸润型胃癌其胃状似皮革制成的囊袋,因而有革囊胃之称。13.答案:B评析:本题考点: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以粘膜固有腺体萎缩和常伴有肠上皮化生为特征,实际上,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还是一种癌前病变。14.答案:D评析:本题考点:大肠癌的肉眼类型,大肠癌肉眼可分为隆起型、溃疡型、浸润型、胶样型。其中浸润型,肿瘤向肠壁深层弥漫浸润,常累及肠管全周,使局部肠壁增厚,表面常无明显溃疡,肿瘤伴纤维组织增生,可使肠管管腔周径缩小,形成环状狭窄,因此有的书上又称之为环状型。15.答案:A评析:本题考点:门脉高压症的原因。血吸虫性肝硬变,由于虫卵结节主要位于汇管区,大量增生的纤维组织和虫卵本身可压迫、阻塞肝内门静脉分支,并可伴血栓性静脉炎,故而造成窦前性门脉高压,在临床上较早出现腹水、巨脾和食管下端静脉曲张等体征。16.答案:A评析:本题考点:原发性肝癌的组织学类型。原发性肝癌的组织学类型有肝细胞癌、胆管上皮癌、混合性肝癌,其中肝细胞癌最多见,是由肝细胞发生的肝癌。17.答案:E评析:本题考点:假小叶的特点。假小叶的形成是肝硬化的特征性病变,镜下观察,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小叶分隔成体积大小不等的肝细胞团,即假小叶;特点是肝细胞排列紊乱,小叶内中央静脉缺失,有时可见被包绕过来的汇管区;肝细胞体积较大,核大染色较深,常出现双核肝细胞,但无异型性。18.答案:A评析:本题考点:食管癌。食管癌以食管中段最多见,下段次之,上段最少;组织学上有鳞状细胞癌、腺癌等,以鳞癌最多见;早期食管癌多为原位癌;在我国食管癌高发区调查发现,当地某些粮食及食品中含有一定量的亚硝胺,检出率比非高发区高;可以多中心发生。19.答案:C评析:本题考点:各型肝炎的肝细胞坏死类型。慢性持续性肝炎肝细胞损伤较轻,其主要表现为汇管区慢性炎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不明显。20.答案:B评析:本题考点:胃癌的组织学类型,硬癌和髓样癌均是实性癌,属低分化的腺癌,恶性程度高,胶样癌又称粘液癌,常见于胃肠,故A、C、D、E均可能出现,在胃幽门部一般不会出现鳞状细胞癌,所以选B。21.答案:C评析:本题考点:肝硬变假小叶的形成。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三者反复交替出现,使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使肝变形、变硬形成肝硬化,并有假小叶形成;但在血吸虫性肝硬变中,因为肝小叶本身并未遭受严重破坏,所以不形成明显的假小叶,但肝脏汇管区的纤维化特别明显。22.答案:D评析:本题考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改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粘膜薄而平滑,皱壁变平或消失,表面呈细颗粒状;腺上皮萎缩,腺体变小并有囊性扩张,腺体数量减少或消失;在胃体和胃底部腺体的壁细胞和主细胞消失,发生假幽门腺化生;在幽门窦病变区,发生肠上皮化生。D项为浅表性胃炎的病理特点。23.答案:E评析:本题考点:假小叶的特点。肝硬化假小叶的病变特点是肝内纤维组织增生,将一至数个肝小叶分隔包绕成肝细胞团,在某些肝细胞团中,小叶中央静脉可偏位,也可存在2个以上中央静脉,还可出现汇管区;而肝小叶内肝细胞紊乱,有脂肪变性或坏死的改变也可以出现在非假小叶的肝组织内,故不是假小叶所固有的特征病变。B型题24、25.答案:A、C评析:本题考点:急性普通型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病变特点。急性普通型肝炎是变质性炎,表现为肝细胞广泛水样变性、点状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病变特征是肝细胞碎片状坏死。26、27.答案:E、A评析:本题考点:急性重型肝炎和急性普通型肝炎的病变特点,急性重型肝炎起病急,病变进展迅速,病死率高,病理可见弥漫性大片坏死;急性普通型肝炎,病理可见肝细胞广泛变性,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肝小叶内有散在的点状坏死,肝小叶纤维结构完整无破坏。28、29.答案:C、D评析:本题考点:胃粘膜的上皮化生。胃粘膜的肠上皮化生和假幽门腺化生发生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时,此时,在胃体和胃底部腺体的壁细胞和主细胞消失,为类似幽门腺的粘液分泌细胞所取代,称为假幽门腺化生;在幽门窦病变区,胃粘膜表层上皮细胞中出现分泌酸性粘液的杯状细胞、有刷状缘的吸收上皮的细胞和潘氏细胞等,与小肠粘膜相似,称为肠上皮化生。C型题30、31.答案:C、D评析:本题考点:亚急性重型肝炎和急性普通型肝炎的病理特点。亚急性重型肝炎有大片的肝细胞坏死,又有肝细胞结节状再生,再生的肝细胞失去原有小叶结构和功能;急性普通型肝炎,肝细胞发生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坏死呈点状坏死灶。32、33.答案:D、D评析:本题考点:慢性持续性肝炎和急性重型肝炎的病理特点。慢性持续性肝炎肝细胞损伤较轻,以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为特点;急性重型肝炎的特点为肝细胞大片坏死,显微镜下肝脏内一片荒凉,仅有少数残存的肝细胞。34、35.答案:D、C评析:本题考点:早期胃癌和食管癌的肉眼类型:早期胃癌肉眼分型如下:型(隆起型);型(表浅型),包括a型(表浅隆起型)、b型(表浅平坦型)、c型(表浅凹陷型);型(凹陷型),此型最多见。食管癌的中晚期,肉眼分型如下:髓质型、蕈伞型、溃疡型、缩窄型。36、37.答案:D、C评析:本题考点:良恶性溃疡的鉴别。上述均为恶性溃疡的肉眼表现,良性溃疡外型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整齐,不隆起,底部平坦,周围粘膜皱襞向溃疡集中。3840.答案:B、A、D评析:本题考点:各种肝硬变的肉眼特点。门脉性肝硬变肝脏体积缩小,表面呈小结节状,大小相仿,;坏死后性肝硬变的肝脏表面有较大且大小不等的结节;血吸虫性肝硬变的肝脏表面不平,有浅沟纹构成微隆起的分区,严重者可形成粗大突起的结节。X型题41.答案:BCD评析:本题考点:急性重型肝炎的病理特点。急性重型肝炎的病理特点是肝细胞坏死严重而广泛,肝索解离,肝细胞溶解,出现弥漫性的大片坏死,残留的肝细胞再生现象不明显,肉眼观,肝脏体积显著缩小,尤以左叶为甚,质地柔软,被膜皱缩,切面呈黄色或红褐色,又称急性黄色肝萎缩或急性红色肝萎缩。42.答案:AB评析:本题考点:早期胃癌的定义:癌组织浸润仅限于粘膜层及粘膜下层者均属早期胃癌,所以判断早期胃癌的标准不是其面积大小和是否有局部淋巴结转移,而是其深度。43.答案:ABC评析:本题考点:早期食管癌。早期食管癌病变局限,多为原位癌或粘膜内癌,也有一部分病例癌组织可侵犯粘膜下层,但未侵犯肌层,无淋巴结转移,临床上无明显症状,如有可疑症状出现,可通过食管拉网脱落细胞学检查,以检出癌细胞确诊。44.答案:ACD评析:本题考点:肝细胞癌的特点。肝细胞癌呈恶性肿瘤的特征,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肉眼类型呈巨块型,多结节型和弥漫型,癌细胞排列呈条索状,也可呈腺管样和实体团块状;肝癌首先在肝内蔓延和转移,癌细胞也常沿门静脉扩散,在肝内形成转移性癌结节,还可蔓延至肝外门静脉主干,形成较大的癌栓,阻塞管腔形成门脉高压。45.答案:ABCD评析:本题考点: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的变性、坏死,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的变化有:胞浆疏松化、气球样变性、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