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分析能力的培养.doc_第1页
物理教学中分析能力的培养.doc_第2页
物理教学中分析能力的培养.doc_第3页
物理教学中分析能力的培养.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理教学中分析能力的培养常熟市福山中学 张卫国关键词:分析能力 审题意识 隐含条件物理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传授物理知识,更要重视培养、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而分析能力则是其他能力的基础,这个环节薄弱,则其他能力,诸如逻辑推理能力、综合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也就失去了发展的依据。许多学生普遍反映,学习物理“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这说明学生要想正确解答习题,除了必须掌握的物理概念、规律、定则等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对物理问题的具体分析,弄清问题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弄清产生的原因与条件,这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钥匙,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关键。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意识,改掉“粗心”的坏习惯,是培养分析能力的起点。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碰到这样一些学生,他们的头脑较灵活,但审题粗枝大叶,解题马虎,看题时一目十行,解答的习题错误不断,若问他们错误的原因,基本都是“没有看清题目”“漏看了一行”“粗心”之类的回答,所以在教学中,必须首先在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上寻求突破。为了改变学生审题马虎,不看清题意就急于求解的坏习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通读法,要求学生必须在通读两遍的基础上再对重点信息“加点”分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例题1:一块质量是500克的铁块,温度从1800C降低了800C,如果这些热量被质量为50克温度是150C的水吸收,则水的温度将升高到多少摄氏度。(C水=4.2103J/(kg0C) C铁=0.46103J/(kg0C))不少学生解答此题时,审题马虎草率,没有仔细分析,误把“降低了800C”分析为t=1800C-800C=1000C。后半题中也把“升高到多少度”误解为“升高了多少度”。本题重在考察学生的审题意识,而非计算方法,此乃“醉翁之意不在酒”,学生吃了几次亏之后,便会逐渐强化审题意识,不再盲目从事。俗话说:吃一塹长一智,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笔者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解题错误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学生真正不会做的习题只占到20%左右,而由于“粗心”或“没有看清题目”引起的错误却占到70%左右,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错误习题集,把在学习中的错误编成集,在错误之处写出“错后感”,并督促学生定期进行翻阅反思,从而帮助学生在挫折和错误中不断吸取营养,逐步培养认真审题分析的意识。二、重视物理实验的过程剖析,帮助学生理清物理情景,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关键。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每个物理规律都有其实验基础或推导依据,教学中应让学生搞清楚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以便更好地掌握它们,在解决问题时,只有正确的分析物理过程,才能正确运用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问题。例题2(苏州市2006中考题):估测天平游码的质量观察并读出天平横梁标尺上的最大刻度为a(g);测得天平横梁标尺上从0到a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b(cm)测得天平左右两臂的长均为c(mm)。由以上数据,可估测出该游码的质量为_(g)。这道考题答对的学生很少,错误的原因是在于学生对天平的使用操作普遍比较熟悉,而对天平的设计过程及设计细节缺乏详细的分析和了解,实际上本题的关键是能分析出天平的两盘质量其实并不相等。当游码在左端时,游码的读数是零,列出杠杆平衡条件:m左盘c+m砝b= m右盘c当游码在右端时,游码的读数是a,此时在天平的左盘内放入了质量为a的物体,天平才能平衡,列出杠杆平衡条件:m左盘c+ac= m右盘c+m砝b根据上述两式解得m砝=而考生由于对天平的结构缺乏全面的了解,误认为天平的两盘质量相等,从而使思路进入死胡同,分析一筹莫展。三、培养学生的画图习惯,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 图像,具有形象直观的优点,在物理教学中借助物理图像,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物理过程,还可以帮助学生认知物理规律,增强知识的可接受性,而如今的学生,往往崇尚科技,对电子设备充满浓厚的兴趣,而对最传统的草稿纸却不屑一顾,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出于好奇,曾做过多次随机调查,当教学中布置课堂练习时,有70%左右的学生第一拿出的是计算器,而立即拿出草稿纸进行画图分析的学生不到20%,由此可见,他们对计算器的依赖和信任,(近几年的中考中允许带计算器,使这种依赖性变得更加突出),然而物理问题的分析,必须依靠在草稿纸上画图剖析,逐步弄清物理过程,才能找到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中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对物理过程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不强,难以把握物理问题的实质,而采用图形可以使学生找到捷径,使物理问题易于理解。所以笔者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对图像法教学进行多年的尝试:A:学会画物理题意分析图。物理学中,与图像是密不可分的,力学中有受力分析图,热学中有物态变化图,光学中有光路图,电学中有电路图,物理问题中,90%以上可画出物理题意图,教学中要求学生对物理题通读的基础上,画出题意图,把已知条件在图中一一列出,然后依据物理问题的要求,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进行去粗取精,寻找出问题的难点和突破点。B:学会画思路图。解决物理问题,必须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而画思路图是培养学生分析设计能力的有效手段。笔者在对探究性实验设计的教学中,经常采用画思路图分析法,例如,在测定不规则小固体的密度的实验设计中画的思路图: 学生根据上述思路图,再进行过程设计,操作步骤严谨有序,不再杂乱无章。再如:8个形状完全相同的小零件中有一个是次品(质量偏小),现只有一架天平,要求用最少的测量次数,找出这个次品。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分析较杂乱,无法理出有序的思路,为了让学生能学会初步的分析方法,建立了如下的A图分析思路:由于次品的质量偏小,所以当把8个零件分成两堆放入天平两盘中时,次品一定在较轻的一堆内,然后以此类推。但完成这个任务要3次测量,对A图的分析使学生掌握了实验的操作过程。在此基础上再激励学生创新思路引出B图分析:如把8个零件分成3、3、2的叁堆,把3、3分别放入天平两盘中,如天平相平,则次品在剩余两个中,如不平,则次品在较轻的3个中,然后以此类推,显然这时完成这个任务只要2次。通过图象的分析帮助,学生不仅容易接受,且避免了思维的跳跃性。C:学会用函数图像分析。物理与数学是两门密不可分的学科,有些物理规律和物理过程,用定性的分析无法准确进行描述,而运用函数图像法,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把物理量间的代数关系转化为图线中的几何关系,利用图像的直观、简明的特点,优化解题过程,使复杂问题简单化,通过图像使物理现象和物体的运动变化过程直观化。如运动学中的v-t图和s-t图,电学中U-I图和P-U图等。利用图线的斜率以及图线所围成的面积所代表的物理意义,从而使物理问题迎刃而解。四、善于挖掘隐含条件,突破分析难点。物理学是和我们的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一门自然科学,物理学中描述的物理现象都是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物理问题在表述上恰恰利用这一点,把一些关键的信息隐藏在学生常见的生活概念中,以一种漫不经心的方式表述出来,使学生在不经意间把它忽略了。例题3:如图所示,A物块的重力是60N,B物块的重力是20N,当A、B连结一起时,刚好能沿桌面向右匀速滑动,如果在A物块上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力F,使A、B一起向左作匀速直线运动,则F的大小是_N。本题的隐含条件在于:当物块A从匀速向右运动,得出A与桌面的摩擦力f=20N,方向向左,而当物块A向左匀速运动时,摩擦力的大小不变,而方向变为向右,(这是学生最容易忽略的)。同时由于物块A、B一起向左作匀速直线运动时,F除了要克服A与桌面的摩擦力外,还要克服B的重力,(这里学生同样容易遗漏)所以F=40N。对于这类把关键信息隐藏得很巧妙的习题,如果学生对有关知识理解得不那么确切,极容易出错。所以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研究物理过程,抓住问题的本质,排除干扰信息,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培养学生细微的观察能力和敏捷准确的分析能力。总之,物理教学中分析能力的培养的方法有多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加强物理情景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