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课件2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课件2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课件2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课件2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课件2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0年 266年西晋灭魏 221年 263年魏灭蜀 222年 280年西晋灭吴 三国归晋 魏 蜀 吴 266年 280年 316年 两晋 西晋 东晋十六国 317年 420年 南北朝 南朝北朝 420年 589年 宋齐梁陈 383年淝水之战 东魏北齐 北魏 西魏北周 439年 581年 温故知新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贾思勰和 齐民要术 科学家祖冲之 书法 绘画与雕塑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学习目标 1 通过教学和阅读使学生掌握祖冲之和圆周率 贾思勰和 齐民要术 郦道元和 水经注 2 了解王羲之和 兰亭序 顾恺之和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等基本历史事实 提高学生综合归纳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 3 通过对书法 绘画及石窟艺术具体内容和其中含义的介绍 初步培养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 一 贾思勰和 齐民要术 总结农业生产经验 强调遵循自然规律 改进农业生产技术 1 内容 2 意义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北朝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贾思勰故里山东寿光有关 齐民要术 的现代浮雕 材料研读 齐民要术 书影 齐民要术 种谷 写道 顺天时 量地利 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任情返道 劳而无获 想一想 为什么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 中国的传统农业生产 其精髓即在于用地与养地相结合 集约经营 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要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 不误农时 因地种植 顺应天时 裁量地理 根基规律办事 那么用力少而成功却多 如果放纵情欲违背大道 就会劳动而没有收获 南朝祖冲之利用并发展前人的 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 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 位数字 领先世界近千年 数学著作 历法 设计制造 圆周率 二 科学家祖冲之 割圆术 七 缀术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南朝 大明厉 指南车 水碓磨 千里船 1967年 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 祖冲之山 古代骨算筹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我国古代对圆周率的推算 zxxk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割圆术 刘徽 从圆内接正六边形起 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 它的周长就越接近圆的周长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隶书 楷书草书行书 魏碑体 北魏 秦汉 魏晋 甲骨文 商周 金文 大篆 小篆 秦 商 周 文字的演变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三 书法 绘画和雕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吾将上下而求索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东汉以后 书法成为一门艺术 和 是曹魏时的书法名家 独创楷书书法 后世称他的楷书为 西晋设置书博士 规定用锺 胡书法作为标准书体 锺繇的代表作 三 书法 绘画和雕塑 1 书法之一 锺繇胡昭 绝世之作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锺繇 锺繇和胡昭 宣示表 宣示表 是钟繇写给魏文帝曹丕的一个奏文 内容是劝曹丕接受孙权的归附请求 相传王导东渡时将此表缝入衣带携走 后来传给逸少 又传给王修 王修便带着它入土为安 从此不见天日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宋刻宣示表原石 故宫博物院藏 仍存的只有刻本 是根据王羲之临本摹刻 始见于宋 淳化阁帖 宋刻宣示表原石 共18行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东晋 书圣 当时人称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 笔势 王羲之的代表作是 三 书法 绘画和雕塑 1 书法之二 王羲之 兰亭集序 飘若浮云 娇若惊龙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王羲之 晋帝有一次要到北郊去祭祀 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 再派工人雕刻 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 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 他削进三分深度 才见底 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 书法技艺炉火纯青 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啊 虽然这个传说本身有些夸张 但是用以比喻书法功力好和分析问题透彻却十分贴切 入木三分 小故事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竹扇题字 有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 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竹扇在集上叫卖 竹扇很简陋 没什么装饰 卖不出去 老婆婆十分着急 王羲之很同情老婆婆 就上前跟她说 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 当然卖不出去 我给你题上字 怎样 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 见他这样热心 就把竹扇交给他 王羲之提起笔来 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 就还给老婆婆 老婆婆不识字 觉得他写得很潦草 很不高兴 王羲之安慰她说 别急 你告诉买扇的人 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 王羲之一离开 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 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 都抢着买 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小故事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王羲之作品欣赏 兰亭集序 天下第一行书 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北魏 统治者崇尚汉族文化 书法艺术受到重视 流传下来的 苍劲厚重 粗犷雄浑 三 书法 绘画和雕塑 1 书法之三 碑刻书体 魏碑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魏碑 2 绘画 东晋 的 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 代表作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三 书法 绘画和雕塑 顾恺之 顾恺之 女史箴图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女史箴图 是顾恺之以西晋著名文学家张华作的 女史箴 为题材画制的 现存世的为后人摹本 女史 是宫廷中侍奉皇后左右 专门记载言行和制定宫廷中嫔妃应遵守的制度的女官 箴是规劝 告诫的意思 女史箴 是教导宫中的女官如何修养自己的生活规范教科书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洛神赋图 画中所描绘的洛神端庄美丽 时而 凌波微步 时而飘忽遨游于云端 含情脉脉 仪态万千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3 雕塑 北朝石窟艺术 北朝最著名的石窟有哪些 建在何地 云冈石窟山西大同 龙门石窟河南洛阳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三 书法 绘画和雕塑 云冈石窟 位于山西大同市西郊 现存53窟 佛像5万余尊 其中第20窟的露天大佛 高13 7米 佛像造型雄伟 面部丰满而柔和 两肩宽厚 是云冈石窟的代表作品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云冈石窟 位于今河南洛阳市南龙门山 是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 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开始动工开凿 历经东魏 西魏 北齐 隋 唐 宋诸朝 雕凿不绝 据统计 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 碑刻题记2800余块 共有近11万尊大小佛像 虽经一千多年的风化和上世纪30年代外国掠夺者的盗窃破坏 仍然保持了相当可观的面貌 龙门石窟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龙门石窟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3 地理学 郦道元的 水经注 北魏 全书以注录水道系统为纲 详细地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 地形物产 风土人情 历史古迹等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水经注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原书和注解对比 水经 137 不到1万 河流流向 水情 水经注 1 252 近20万引书437种 河流详情 山川城镇 风土人情 历史典故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祖冲之 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 贾思勰 齐民要术 郦道元 水经注 王羲之 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 顾恺之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本课小结 1 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七位数字的科学家是a 顾恺之b 祖冲之c 贾思勰d 王羲之 课堂练习 b 2 齐民要术 是一部a 地理学专著b 农学著作c 数学专著d 医学著作 课堂练习 b 3 魏晋南北朝文化的显著特点是a 承上启下b 繁荣昌盛c 辉煌灿烂d 成就突出 课堂练习 a 4 下列各项不属于 齐民要术 的内容是a 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b 要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c 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d 强调兴修水利的重要性 课堂练习 d 课堂练习 5 喜欢旅游的同学 如果要了解我国古代的山川河流情况 应查阅a 论衡 b 水经注 c 齐民要术 d 九章算术 b 6 书法成为一种艺术开始于a 西汉末年b 东汉末年c 三国时期d 南北朝时期 课堂练习 b 7 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形容的是a 王羲之的书法b 顾恺之的绘画c 云冈石窟的浮雕d 龙门石窟的浮雕 课堂练习 a 8 北魏统治者修建石窟 佛像的目的是a 宣扬佛教b 弘扬艺术c 发展旅游d 迫使人民信教 课堂练习 a 9 下列艺术品问世时距离诸葛亮生活的年代最远的是a 兰亭序 b 洛神赋图 c 女史箴图 d 龙门石窟佛像 课堂练习 b 第21 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12 北朝时期我国著名的石窟艺术的代表分别是和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 著名的画家很多 以东晋的 最为出色 其代表作是 和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顾恺之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课堂练习 10 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1 被后人称为 书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