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企业_值得一看的纪录片_20090717.doc_第1页
解构企业_值得一看的纪录片_20090717.doc_第2页
解构企业_值得一看的纪录片_20090717.doc_第3页
解构企业_值得一看的纪录片_20090717.doc_第4页
解构企业_值得一看的纪录片_20090717.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美票房冠军纪录片解构企业(中文字幕)7位执行长、3位副总裁、2位告密者、1位交易员、1位商业间谍,共同演出。麦克摩尔、诺姆乔姆斯基、米尔顿傅利曼,现身说法。解构企业(又名:企业人格诊断书)145分钟/2003/加拿大导演:马克阿克巴、珍妮弗阿巴特获奖情况:2003年IDFA评委会特别大奖 简介:这部145分钟的纪录片耗时6年完成,其中40名受访者,包括左翼倾向的心理学者与美国头号异议份子,分析了现在一些具规模的国际集团怎样不平等地利用地球资源、剥削第三世界的劳工、破坏当地的天然资源,并以金钱为首的宗旨下忘顾消费者的生命、以权利把恶行遮掩。 影评:本片是制片兼导演马克阿克巴及剪辑珍妮弗阿巴特,根据Joel Bakan的著作企业解构:追求利润和权力的病理学拍摄完成。 回顾企业团体过去150年以来的发展过程史,不管是在法律定位上或学术理论里,将企业团体视为法人的观点已逐步取得其强势的正当性,如同自然人一般可行使法律所赋予的权利,且受到宪法的保障。导演运用讥讽的叙述手法,在影片一开始,便开宗明义地透过心理学家Robert Hare,试图以世界卫生组织及DSM IV(心理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的诊断标准,来判断这些财团法人或大企业极可能是罹患了精神疾病,征状有不关心其它生物的感受、人际关系不持久、漠视他人安危、为自我利益而持续诈欺、无焦虑及罪恶感、反社会人格等等。然而,在这个全球化所向披靡的时代,具有这些人格特质的跨国企业竞相掠夺,撤底的冲击了整个环境、儿童、媒体,乃至基因,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与风险。 这部145分钟的影片耗时6年完成,其中40名受访者,包括左翼倾向的心理学者与美国头号异议份子Noam Chomsky、NO LOGO与Fences and Windows的作者Naomi Klein、历史学者Howard Zinn,以及热中政治批评的纪录片导演Michael Moore;现任或曾经任职于能源业、医药业、制造业、广告界等的CEO与高阶主管、企业管理大师Peter Drucker、诺贝尔经济学得主Milton Friedman、商业间谍Mark Barry等等。导演特意将摄影机隐藏在镜子背后,让受访者得以安然自在地貌似直接面对着观众畅所欲言。于是我们能够看到,当皇家荷兰壳牌(Royal Dutch/Shell)前董事Sir Mark Moody-Stuart与他的妻子招待着前来抗议的Earth First异议份子,并且就人权与环保议题交换意见时,另一边厢, the Movement for the Survival of the Ogoni People的作者Ken Saro Wiwa(注)与8名同伴遭奈及利亚军方处以绞刑 没有罪恶感。仰或,日用品经销商Carlton Brown在911事件发生之际,仍盘算着黄金的市价起落 没有罪恶感。媒体与广告则是另外一种企业藉以影响人们的心理欲求投射到消费行为的手段之一,譬如广告商针对儿童制作更多的广告以更有效率的促进产品销售,或是像激起对品牌的拜物过程等等。 片中也分析了许多狗屁倒灶见不得光的案例:著名的跨国企业Monsanto.将rBGH注入乳牛体内,促进新陈代谢以使得牛乳更丰,然而这种合成的贺尔蒙因含有致癌物质而在欧洲及加拿大地区是禁止使用的,美国福斯新闻网的两位记者Jane Akre和Steve Wilson试图透过媒体揭发此事,却被来自Monsanto与福斯新闻网高层内部施压,光是报导就被要求修改了达83次之多。另外,橘剂(agent orange)对人体及整个地球所带来的危害,Monsanto是矢口否认他们知情。蓝色巨人IBM在二次世界大战时将所生产的打孔卡系统(punch-card system)供应给德国纳粹,让600多万犹太人更有效率的被屠杀;卡片详尽的记录了处置的状况及各种处决的方法,更不用说,那个时代的计算机系统必须由IBM的内部工程师亲自安装。企业那只看不到的手更逐渐伸入东南亚、拉丁美洲或非洲各第三世界国家,血汗工厂林立,严重违反国际人权、劳工权益及破坏当地生态这些都是事实,像是将耕作物植入自杀基因,使得再生产变得不可能,必须持续向企业购买种子。Bechtel 公司甚至影响了玻利维亚政府,将水资源私营化,在这儿储存雨水是被禁止的,彻底推翻了公共财的概念这场资源争夺战已经延烧到生物体内,乃至人类基因。 当然还是有少数社会责任与良心发现的企业家,Interface Carpet的CEO Ray C. Anderson坦承企业的掠夺本质,已经为地球带来的一触即发的危机,他花了14亿将公司改组以便符合永续经营的概念。全球化的无限扩张也引来了反制作用,最具象征意义的首推 1999年11月30日在西雅图的抗议事件,起因是世贸组织法庭打算推翻保护濒临绝种动物环保法,这在全世界掀起了接踵而来的抗争行动,形式各异但目标一致。 企业团体无所不在的环绕在我们的周围,它已经不再只是那个具有法源地位的个体,而是一只被豢养的怪物。 注:壳牌、BP等跨国石油公司在其它发展中国家曾有过破坏环境甚至侵犯人权的不良记录。壳牌自60年代起在非洲奈及利亚的Ogoni省大量开采石油,造成当地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和传统小区崩溃。当地少数部族在族长Ken Saro Wiwa的带领下反对壳牌继续开采。 1995年11月10日,Ken Saro Wiwa、另一名领导John Kpuinen以及其它6人被当地政客杀害。当然,若Ken Saro Wiwa不是令西方瞩目的奈及利亚作家,这宗丑闻不会轻易被揭发。企业人格诊断书:提着公文包的恶魔(原刊于2007年十月号台湾Look杂志)十九世纪末,在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通过了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明订保护个体财产与生命不受他人与政府威胁,然而这条原意是在保护解放黑人奴隶的法案,却被当时的企业律师加以延伸而套用在别处,高喊着企业也是人!于是法人的概念就此催生。这场丧生六十万人的血腥内战,最终得益者却是数百个新兴企业。这群法人拥有买卖不动产并提起诉讼的权利,却与活生生的人类不同、没有所谓道德良知的既定概念,也毫无信念理想,只关心股东的商业利益。他们信奉的唯有财务报表上的每季盈余营利,而以营利为终极目标这点甚至明文记载在法律条文中,相对来说企业却毫不需要对公众利益效忠。正如英国瑟洛男爵所言:他们没有灵魂可以救赎,也没有身体可以监禁。甫于今年铁马影展上放映,并由蛮野心足生态协会推出DVD的2003年记录片企业人格诊断书,便带领观众一同走过百余年来企业发展至今日庞然巨兽规模的历史,从工业时代采矿时如何利用蒸气机器来提高产值效率,一直讲到现今微芯片与半导体雄霸的科技时代。最是嗜血的凶猛鲨鱼过去数千年来,人们信奉仰赖的是宗教、是政府,无论君权政体、民主或共产制度。但在现今资本主义横行的年代,企业才是人们信仰最虔诚的宗教。事实上在全球化浪潮大举入侵下,跨国企业早于世界各地都占有一定版图,不再受限于任何单一政府的权力管辖之下,已一举超越各国政治领袖而成为当今社会最有势力的实质领导者。电影更以科学怪人来比拟现今的跨国企业,虽然是藉人类之手才得以呱呱坠地,但在拥有无人能及的强大力量之下,早已超脱人类掌握而成为失控的脱缰野马,摇身一变为只为血腥味(钞票)而驱动的凶猛鲨鱼。但在一味追求繁荣利益的同时,企业也随之创造了毁灭性后果,最后将会吞噬整个地球与人类文明。企业人格诊断书根据乔尔巴肯的企业的性格与命运拍摄而成,片中请来许多企业家、教授学者现身说法,不仅邀得了爱出风头的记录片导演麦可摩尔、反霸权异议学者乔姆斯基、诺贝尔经济奖得主米尔顿傅利曼、No Logo一书作者娜欧蜜克莱恩,甚至连壳牌石油公司前董事长穆迪史都华等商场上赫赫有名的霸主也亲身接受访谈。最难能可贵地还是请到了全球最大组合地毯制造公司Interface董事长雷安德森,亲口描述他如何从原本毫不关心企业责任的商场枭雄,顿悟成今日捍卫环保与地球永续经营最不遗余力的良心企业家,畅谈其间转变之心路历程。片中收录的一场企业座谈会上,雷安德森开头第一句话便是称呼在场同业为我的掠夺者同伴们呀,话语间满是悔恨悲痛的自省意味,镜头扫过台下观众席时可见到数人双目噙泪、聚精会神地聆听他演讲。为悲剧鼓掌叫好片中分从社会公义、环境保育、营销广告等层面来逐一分析当今企业的利弊优缺。正如前段所言,企业重视的是财务报表上的数字,成本竭其所能地压缩降低、产能效率与获利尽可能地往上拉抬,这才是企业的无上目标;至于员工福祉与百姓生计则非企业所重视。也之所以,企业为了达成获利的目标往往无所不用其极,恶性裁员、打压工会、压榨劳工等各式卑劣手段尽皆出笼,在发展中国家设厂的跨国企业纷纷雇用当地黑道、或与极权政府连手来打压劳工,不仅驱赶劳工自救的抗议游行,甚至密谋暗杀反对劳工领袖,此类压榨事迹实是层出不穷。由酷玩乐团大力倡导的公平交易运动,曾呼吁连锁咖啡品牌不应以强大企业力量为后盾,强制以低廉价格收购大量咖啡豆、剥削贫苦的咖啡农,相信人们对此应该不陌生;片中则更前往多米尼加等发展中国家去捕捉血汗工厂的真实面貌,观众将会发现那些在媒体上摆出热心公益伪善嘴脸的庞大企业,如何在恶劣工作环境下以过长工时与不合理的低廉薪资剥削旗下员工。片中提出秘密文件举证,一件光鲜亮丽的名牌运动衫规定员工要在不到七分钟内缝制完成,企业实质付给员工的报酬只占了零售价格的区区千分之三,反过头来却愿意砸下巨额金钱在广告宣传上,两相比较下实是令观者义愤填膺。微软近来在欧盟又因反托拉斯法一案败诉而引起世人注目,但事实上包含奇异公司、三菱汽车、辉瑞药厂、柯达胶卷、IBM、希尔斯百货等无数个在广告上光鲜亮丽的庞大企业,都曾因反托拉斯法案、环境污染甚至诈欺政府的罪名而遭判罚数百万乃至于数亿美元的罚金。在企业会计师的小小算盘上,奉公守法不是首要考虑,而是缩减成本与违法风险相较之下是否划算,才决定要不要遵守政府法令。相较之下,劳工福利与社会公义被企业置若罔闻自然毫不奇怪。如果有钱人能靠卖绳子赚到一块钱,就算那绳子是用来吊死他的,他还是会欣然出售。记录片导演麦可摩尔观众可能曾在安隆风暴里看到交易员如何制造大停电来藉此哄抬电价,企业人格诊断书里则亦有一名期货交易员在面对镜头时吐露真心话,他在911悲剧发生时浮现脑海的第一个念头竟是:现在黄金价格涨到多少了?一定可以大捞一票!也正是这同一批人,在波斯湾战争时藉由油价飙升而牟取暴利,一边兴致勃勃地看着电视新闻上烈火焚烧着的孩童尸骨,一边计算着荷包的厚度。许多大企业更在世界各地以诈欺与强占手法夺取水资源,加以私有化并标上售价,让负担不起的贫苦第三世界人民苦无干净水源可用,需要耗费四分之一收入才能购买生活用水。法西斯幕后帮凶若回过头来审视这半个多世纪来新兴跨国企业的崛起历史,本就与法西斯主义的抬头脱不了干系,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德国纳粹等法西斯政党都曾受过不少企业资助,两者可说是鱼帮水、水帮鱼的关系。记录片曾经是奴工中指出,许多德国汽车工业如福斯、奔驰以及化学药厂法本公司等,在二战期间都仰赖纳粹政权提供近乎免费的奴工劳力,不惜人命地日夜工作才能发展至今日规模。企业人格诊断书更大胆点破,原来连当时的美国企业诸如可口可乐的芬达汽水、通用汽车旗下的欧普、福特汽车等都不顾敌对立场而与纳粹政府携手合作,好在二战期间继续于德国营利。甚至纳粹集中营竟都是仰赖IBM的早期打卡系统来管理数百万名囚犯的身家数据,助纣为虐的IBM每个月还特地派专人到集中营去维修这些出租的设备器材。直至今日,美国企业都仍热衷与专制政权、恐怖份子与独裁者打交道并从中获利。原本应以人民福祉为首要考虑的美国政府,反是常常倒过头来充当企业打手,勤于出兵来维护企业在海外的利益。表面以反恐为名、实则为石油出征的伊拉克战争当然不在话下,百余年来美军也曾无数次派军前往墨西哥、海地等拉丁美洲各国,只为保障美国企业在当地的蔗糖、石油等产业利益。但即便如此也无法满足这些贪得无厌的黑心企业,起因于不满罗斯福总统的民粹主义,以固特异轮胎、通用汽车、美国钢铁等为首的大企业便曾在三年代试图出资煽动军方推翻罗斯福政权,最终事迹败露而不了了之。慢性谋杀的刽子手自四年代发明了化学合成以来,大幅改变了过去数千年以来人类生活的面貌。各式各样原本不存在于自然界的石油制品、塑料用具与化学药剂都能在实验室的试管里被制造出来,然而在这个炼金术师的小药炉里催生的更是无止尽的有毒废料与环境污染。残忍的活体实验不断进行的同时,无数自然栖息地也遭到破坏,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更是深深影响到自然气候。这是对全体人类以及地球的一场慢性谋杀,而真凶就是对此残酷现实置若罔闻的各大企业。能造成婴孩先天缺陷的除草橘剂与DDT杀虫剂自然广为人知,而遭欧洲、纽澳等各国明令禁止的生长激素直至今日仍在美国牧场的牛只身上持续施打。这种生长激素虽能增进牛乳分泌,同时也在乳牛身上产生乳腺炎与各种不必要疼痛,更让发炎脓水、抗药性细菌与致癌化学产物掺入香醇牛奶里一同端上餐桌,让无数不知情的孩童吞下肚内。法网边缘、永不妥协的故事不只活在电影银幕里头,更每天在你我生活周遭上演。他们没有灵魂可以救赎,也没有身体可以监禁。英国瑟洛男爵除利用虚妄不实的广告来打造良善企业形象之外,另一方面企业体更千方百计地利用广告预算为后盾来要挟电视台,插手干预新闻自由,好避免负面形象公诸于世。1996年福斯电视台旗下两名新闻主播原本已制作完前述生长激素真相的专题节目,却在播出前遭高层硬生生地喊卡,时而以开除要挟、时而诱之以利,希望两人打消播映的念头,最后不惜撕破脸对簿公堂也要阻止真相被揭露。企业掌中的操线傀儡现今社会盛行过度消费主义,广告营销更是其间攻无不克的一大利器,美国每年计有一百二十亿美金花费在广告营销预算上。企业早已熟知如何利用各种手段与社会调查来操纵消费者,其中更属针对儿童的媒体营销最是收得成效,麦当劳与迪斯尼等都是儿童营销的个中能手,记录片麦胖报告、报导文学快餐共和国都曾深入探讨此类现象。企业认识到成功塑造出一个企业品牌形象远比营销单一产品更为重要,透过营销策略来在人们脑海中深植入一种生活方式(Lifestyle),无论那是万宝路香烟的狂野不羁、还是名牌皮件的高贵奢华,并从中建立起消费习惯,一旦成功植入后消费者终此一生都将是该品牌的忠实顾客。迪斯尼绝对是营销生活方式中最最出色的企业,甚至为此而在全世界最大的佛罗里达迪斯尼乐园附近出资建造了一座全新城镇。这座庆祝镇上容纳了一千三百栋房屋、五千名住户,希望从最根本之处来打造美国式生活价值、深植家庭魔力之品牌精神,并延伸营销品牌形象。由此可见,片中指称企业力量已超越政府之上实非虚言。在这个营销泛滥的年代,什么都可以宣传,什么都可以卖。不仅空气、水、土地、航空路线、污染执照甚至生命(基因改造技术)都被放在商人的秤砣上吆喝叫卖,论斤秤两地换成绿油油的钞票,置入式营销更像埋伏的陆战队一样满脸油彩地躲在生活周遭随时准备突击。那不只是像传统香烟公司与好莱坞的营销合作,甚至FedEx与浩劫重生的强势结合相比之下都算小儿科,现在的营销讯息更从电影布景里走将出来,虎视耽耽地隐藏在日常生活之中。企业会雇用如你我一般的普通人,付费请他们固定使用某种产品,藉此潜移默化地将这些广告讯息如老鼠会般一传十、十传百地扩散出去,而被蒙在鼓里的人们却对此毫无所悉,还以为一切都是出自个人自由意志的选择,没想到早已成为企业掌中的操线傀儡。得证:精神变态正如本文首段所言,如果企业法人被视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类,那他们又拥有什么样的个性?片中以世卫组织心理疾病诊断统计手册作为根据,逐条逐项地审视这些企业体行事作风,并请来FBI首席精神分析师来作人格检查,最后诊断出了企业体实是典型精神变态的结论。片中除了收录许多让任何有良知的观众看了都忍不住气血逆流的画面之外,也不乏让人会心一笑的片刻。有数名抗议人士闯入壳牌石油前董事长穆迪史都华的家中,并在屋顶上挂起凶手字样的布条,没想到最后双方却一同坐倒在草坪上啜饮咖啡、品尝饼干,畅谈起气候变迁与社会责任;然而在此同时,壳牌石油仍在世界各地持续造成大气污染。企业家当然绝非洪水猛兽。微软总裁比尔盖兹虽然骂名不断,却是热心公益的慈善家,光是本世纪以来便已捐赠近三十亿美金,洛克菲勒家族亦是投身慈善事业,股票圣手巴菲特的捐赠金额相较比尔盖兹也不遑多让。但这终究只是企业家一己的公益行为,企业家与总裁毕竟并不等同于企业本身,而企业体本身的行事作风究竟符不符合社会公义,又得放在另一个平台上检视。企业家作为个体的道德良知,在企业体制与营利为先的首要考虑下,实是淹没在群体意识之中。由无数单一个体组成的企业早超脱出人类个体的掌控,而受限成为制度的傀儡。企业竞相投入社会公益事业,背后究竟是出自良善本意、还是为了节税,甚至企图漂白且重新营销企业形象,是一种冀求取得竞争优势、好卖出更多产品的市场策略,就有待消费者持续观察监督了。政府需出面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严重违反社会公义时可藉取消执照来加以反制,而非受利益团体游说、修改法律条文来符合企业需求并打压劳工。人民更应时时藉由媒体报导或自发性地来接触社会议题,当不公现象发生时一同挺身而出抵制企业,集结公众舆论对抗财团势力。耐吉球鞋剥削东南亚劳工所引发的反血汗工厂运动,在社运人士喧扰十数年后终于赢来了企业的道歉声明,并对恶劣工作环境有些许改善;在公平交易抗议浪潮下,近年来星巴克咖啡也开始采用公平交易认证的咖啡豆,虽然比例上仍占总使用量的少数,却已是北美购买量最大的买主。人们已在零星战役中获得宝贵胜利,但这一场战争还有很漫长的一段路要走。导演简介:Mark Achbar 马克阿克巴加拿大著名纪录片制作人。他同彼得温托尼克合作制作了纪录片制造协议获得了 (1992)多伦多电影节最佳纪录长篇奖,芝加哥电影节金雨果奖。他又在1997年启动了解构企业的拍摄,采访了众多企业巨头。该片在2003年获得阿姆斯特丹纪录片节评委会特别大奖。黑金(中文字幕)这是一个揭示了咖啡世界以及如何从艰难生存的埃塞俄比亚咖啡豆种植者手中到您的咖啡杯中的咖啡交易过程的电影之旅黑金2006/78分钟/英国导演:马克弗朗西斯,尼克弗朗西斯简介:这是一个揭示了咖啡世界以及如何从艰难生存的埃塞俄比亚咖啡豆种植者手中到您的咖啡杯中的咖啡交易过程的电影之旅。在这个交易过程中栽培者试图通过尽量多地减少中间人以提高自己的收入,而跨国公司的咖啡利润则继续在上升,咖啡原材料的价格却达到了历史的最低点。 塔德塞梅塞克拉是埃塞俄比亚Oromia咖啡农合作联盟的经理,他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飞往世界各地跟那些能够出较好的价格购买咖啡豆的买家谈判, 为自己国家的农民谋利益。塔德塞肩负的责任很重,他是101个合作社超过7万4千名咖啡农的代表。 马克与尼克两兄弟花了超过两年半的时间在埃塞俄比亚,伦敦,美国拍摄塔德塞。他在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产品背后的生产者们尝试做全球一体化的工作,他为保障那些农民得到 公平的劳动回报而努力。但是,他在片子中这么描述,不仅仅是咖啡贸易上存在问题,非洲很多穷国的其他产品也都存在不公平贸易的问题。电影节情况:入围2006年圣丹斯电影节并且首映 入围加拿大HotDocs纪录片节 入围伦敦电影节影评记录片“黑金”讲述了一个现代版的David 和Goliath的故事。片中的主人公是一家垄断世界咖啡市场的跨国贸易公司的老板。一个英雄般的年经人,Tadesse Meskela代表着埃塞俄比亚南部地区Oromia的咖啡农民合作社联盟,其中包含了74家的咖啡合作社。这里是咖啡的发源地,生产出的咖啡豆是世界上质量最高的。Meskela先生为了全国70000咖啡农民,用他毕生的心血,不知疲倦地在全世界寻找能给出合理购买价格的咖啡豆买家。他采用迂回曲折的策略,避开许多哄抬咖啡豆价格的中间人,通过提出以物换物的方法直接把咖啡豆卖给买家,避免与中间件人硬碰硬。那些经营巧克力和香蕉这类所谓公平贸易商品的美国人接受了他的理由,允许咖啡豆在美国食品商店中去销售。 - Stephen Holden,纽约时报Marc和Nick Francis兄弟制作的“黑金”,采用诗性和直白交替出现的手法,批评了全球的咖啡产业。从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豆种植园,到纽约股票市场上疯狂的交易;从在墨西哥Cancun举行的世贸论坛,到西雅图“星巴克”连锁店的咖啡中心。“黑金”所讲述的故事,会让你看完影片后再次品尝“冰摇双份浓缩咖啡”时,将有有一种全新的感受。Francises兄弟怀着无比的同情,凭借自己超凡的视角,为观众呈现了这样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