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公开课教案(1).doc_第1页
棒球公开课教案(1).doc_第2页
棒球公开课教案(1).doc_第3页
棒球公开课教案(1).doc_第4页
棒球公开课教案(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庙前中学棒球课教案教学内容棒球-接球技术重点:接球时正确的动作和正确的接球部位难点:接球的手型和脚步的协调配合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基本了解正确接球的接球姿势和动作技能目标:通过练习,使85%以上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正确的接球姿势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学、顽强拼搏、勇于实践、互相合作的团队配合精神课的结构课的结构程序(技术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效果目标次数时间开始热身部分10分钟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宣布本课内容,安排见习生活动,安全检查和安全教育。一、热身活动两路纵队绕垒包逆时针慢跑3圈 .关节活动操:行进间简单的准备活动协调性练习、低重心的侧滑步、转身冲刺跑;定点做头部、手腕脚踝的活动、手肘和肩关节的活动、腿部韧带的拉伸活动。体育委员按教师指定位置集合,准备上课组织: (图一)组织: (图二) 组织: (图三)教法: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学生随教师口令做要求:动作要协调、自然、优美,幅度舒展而有力、姿态端正。各关节活动幅度要大,动作要到位队伍整齐、精神饱满学会做准备活动2分钟2分钟6分钟28拍学习提高部分30分钟二、棒球抛接技术1、球性练习徒手接球a、左右手接抛球b、垂直往上抛球后体前、后击掌c、左右手接地面反弹球戴上手套练习a、击打手套练习(左手带手套为例)b、接抛球c、接反弹球组织:如图三教法: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和学生一起完成徒手接球练习学法:学生认真听、看,和教师一起完成徒手接球练习教法:教师讲解示范手套的戴法,和学生一起完成戴上手套练习学法:学生认真听、看,和教师一起完成戴上手套练习让学生感觉棒球的硬度和弹性,手上有了初步的球感认识。让学生感觉到带手套前后接球的不同手感,以及正确的接球部位。4分钟班级:九(2)班 人数:28人 日期:2015.4.29 教师:罗长生 指导教师:江孔月课的结构课的结构程序(技术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效果目标次数时间学习提高部分30分钟2、两人抛接球练习方法:学生两人一组(相隔:男5米、女4米)站在标志点上练习接球3、接地滚球练习(拓展练习)方法:学生2人一组,距离4米5米左右,一人掷地滚球,另一人做接球练习4、接龙比赛方法:学生分成两组。七人为一组迎面进行传接比赛,每个排头接到球后抛给对面队员,然后排至排尾依此循环,哪组首先完成,哪组获胜。5、跑垒比赛方法:分成两个小组。当哨音吹响时,排头沿着场地踩过各个垒包回到自己出发点,将球交与下一个队友,依此循环,先完成组获胜。组织: (相隔4-5米) (图四) 教法:1教师讲解示范。2组织学生练习;3巡回指导,及时纠错。学法:1学生认真听讲并模仿教师练习;2两人一组练习;3乐意接受教师指导组织:如图四教法:1.教师讲解示范接球动作2.教师强调技术关键 3.教师安排学生自主练习4.巡回指导,及时纠错。学法:1学生认真听讲并模仿教师练习;2学生练习;3乐意接受教师指导组织:- (图五)教法:1教师讲解比赛方法及要求;2组织学生比赛;3强调比赛安全;4担任裁判。学法:1学生认真听讲;2学生比赛;3注意安全;4要服从裁判。要求:运用练习中的正确的接球动作和接球部位去进行比赛,同时要求学生能适应不同队友的来球去接稳、接准、接好每一个球。组织: (图六) 教法:1教师讲解比赛方法和规则;2组织学生进行比赛;3强调比赛安全;4担任裁判学法:1学生认真听讲;2学生比赛;3注意安全;4要服从裁判。要求:必须沿边线绕场一圈,每过一个垒包必须要踩过垒包才算有效。使学生在学练当中,学会正确接球动作和手套接球部位,逐步提高来球的判断能力和接球能力,以及脚下的移动步伐。初步提高接球的难度,学生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反应要快,接球的脚步要迅速,这就是围绕本课的内容解决重点的同时,更进一步的解决了脚步移动这一难点问题。通过两组的比赛,不仅让学生巩固了接球的技术,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和集体合作的团结精神,发展速度素质培养快速反映能力20-306分钟20-308分钟2次7分钟1-2次5分钟课的结构课的结构程序(技术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效果目标次数时间恢复身心部分5分钟三、调整放松1放松抖手踢腿运动腹背手臂体前交叉2教学评价、下课教师鼓励性评价学习情况归还器材,师生再见组织: 如图三 教师组织学生放松四肢 教师评价本课学习情况,安排学生归还器材,宣布下课充分放松,心率恢复正常水平,消除疲劳48拍场地器材篮球场一个,棒球手套29个,软式棒球29个,垒包4个,三角锥2个心率密度140次/分左右35%40%教学反思棒球课时计划一.本课指导思想本课坚持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气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新授),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教学场地及器材来考虑安排教学内容。在教学总体设计上,紧密围绕棒球接球练习中的“正确的接球动作和接球部位”这一目标,通过多种练习方法和练习手段达成目标。教学方式上在注重教师自身有效传授的同时,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并在练习中,通过由易到难,由静到动,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学会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加强了人际关系,提高了团队意识,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二.教材内容分析本堂课的内容是我校体育课当中新开设的内容。该项目本身在我县开展并不广泛,所以学生对该运动并不熟悉;棒球练习当中传接球技术是防守的主要技术,也可以认为是棒球运动的基础。因此本教学单元的设计是在“健康第一”的指导下,把初步了解棒球运动知识以及规则、熟练掌握棒球传接球动作、培养学生对棒球运动的兴趣、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作为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本课为第一课次。在选择内容安排当中,我把解决棒球接球时正确的动作和正确的接球部位作为重点,把接球的手型和脚步的协调配合作为难点来展开练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的不同,创设各种适宜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来达成课堂目标和单元目标。三.学生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班级的是九年级(2)班学生,该班共有学生28人。整体性格开朗活泼,对于新鲜事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有较强的运动能力,但有一定的厌学心态。对于棒球这一体育项目来说,因为从没有接触过,会有一定的吸引力,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使本课能够顺利完成。四.本课学习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本课堂的练习后,让学生在练习中基本了解正确接球的接球姿势和动作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练习后,使85%以上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正确的接球姿势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学、顽强拼搏、勇于实践、互相合作的团队配合精神五.本课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1.开始部分:课的开始采用激励性语言的开场白,导入了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使学生产生想学、要学的感觉,建立自信心。2.准备部分:绕垒包慢跑:直线跑、蛇形跑、侧滑步(准备部分充分活动开身体各个关节、肌肉。同时,侧滑步是棒球最基本的脚步动作,安排在准备部分,为下面主要内容打好基础,做好准备)。3.基本部分:(1)球性练习徒手接球:1、左右手接球2、左右手接抛球3、左右手接地面反弹球组织和方法:教师讲解示范后,和学生一起完成徒手的接球练习目的:通过徒手练习让学生感觉棒球的硬度和弹性,手上有了初步的球感认识带上手套练习:1、击打手套练习(以左手带手套为例)2、接抛球3、接反弹球 要求:在学生认知中,建立一个手套正确的接球部位目的:通过练习让学生感觉到带手套前后接球的不同手感,以及正确的接球部位。(2)两人抛接球练习组织和方法:教师讲解示范后,两人一组(相隔:男4米、女3米)站在标志点上练习接球。练习难度从近到远,从固定到移动。发现错误动作,教师及时纠正。要求:接球队员五指自然张开(以左手带手套为例)食指朝右上方45%角,手臂前伸微屈,身体重心下蹲,两膝微屈,注意来球方向,以虎口网状位置接球。目的:使学生在学与练当中,学会的正确接球动作和手套接球部位,逐步提高来球的判断能力和接球能力,以及脚下的移动步伐。围绕本课重点所展开的目的性练习易犯的错误和纠正方法:发现问题:学生练习中接球的部位错误,用掌根部位去接球,或是用手套去抓球,导致球进手套后没接稳,掉漏出来。解决方法:对于手型上接球的错误动作,教师请几个动作较好的同学出来示范,然后讲解道:“同学们,你们看这样的动作接球正确不正确?”学生:“正确!”教师:“那你们再看看这样动作正确不正确?”(教师示范刚才个别错误的动作,让学生自我发现错误)学生:“不正确。”教师:“那我们应该和刚才的那位同学一样做到接球前先判断好来球的方向和位置,用我们手套的虎口网状位置去接球,是不是更容易接到球那?接球后用另一个手保护住虎口网状内的球是不是不容易掉落?”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后,学生能更进一步改正错误接球动作,学会用正确的接球部位去接球(本课练习的重点)。发现问题:接球的动作错误,发现很多学生喜欢站在原地,托着手套去捞球。解决方法:对于脚步上错误动作,教师在强调手型和接球部位后,用探讨研究的方法问学生:“来球的方向不同,如果偏左了或是偏右了,你们应该怎么接那?学生:“应该跑过去接移动过去接伸手去接。”教师:“你们回答的都很好,我们准备活动里安排了一个侧滑步动作,我们能不能运用这一技术去接住球那?学生展开思考,学生听后分组练习时,开始尝试利用滑步技术去接球。通过师生的相互交流中,让学生学会练的同时去思考动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初步解决了本课的难点问题:接球的手型和脚步的协调配(3)接地滚球练习(拓展练习)组织和方法:教师讲解示范后,两人一组(相隔:男4米、女3米)在听哨音响后,分组进行练习目的:在原地学习了正确的接球动作和接球部位后,初步提高接球的难度,该练习要求学生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反应要快,接球的脚步要更加迅速,这就是围绕本课的内容解决重点的同时,更进一步的解决了脚步移动这一难点问题。易犯的错误和纠正方法:发现问题:学生接地滚球时,出现球从跨下滚过,没有接到球。解决方法:教师对个别的同学进行分析和讲解,然后对大多数错误的动作,予以集合分析讲解,以对比方法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自我纠正错误,并强调屈膝接球时,脚步移动和身体协调配合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做到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去尽量拦住来球,不让球从身体滚过。(4)接龙比赛组织和方法:队伍分成四个小组。五人为一组迎面进行传接比赛,每个排头接到球后抛给对面队员,然后排至排尾依此循环,哪组首先完成,哪组获胜。要求:运用练习中的正确的接球动作和接球部位去进行比赛,同时要求学生能适应不同队友的来球去接稳、接准、接好每一个球。目的:通过四组的比赛,不仅让学生巩固了接球的技术,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5)跑垒比赛组织和方法:队伍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有排头带领到各个标志杆后面,当哨音吹响的时候,排头沿着场地踩过各个垒包回到自己出发点,将球交与下一个队友,然后依此循环,哪组首先完成,哪组获胜。要求:必须沿边线绕场一圈,每过一个垒包必须要踩过垒包才算有效。目的:前面两次练习中,要求学生能快速持球回垒完成交接,第三次练习中,给学生10秒钟时间进行探讨,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是否回垒交接球,还是运用课堂练习方法将球抛接进行完成。可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和集体合作的团结精神4.结束部分:放松主要采用是“西跳跃”。听教师口令后,首先是徒手的插腰完成舞蹈,然后是手拉手集体合作完成舞蹈,通过放松练习让学生在舞蹈中身心得到放松。然后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向学生提问,通过同学的回答加深本课的印象,最后教师对本课学习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六.本课场地器材 篮球场一个,棒球手套28个,软式棒球28个,垒包4个,三角锥2个七.运动负荷预计预计平均心率140左右次/分、密度:35%40%;预计运动量:中u 教学反思八.本课教学亮点和不足之处亮点:1、 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方面本案例在练习方法和教学策略的选择实施中采用了较好的方法。为了解决棒球练习当中正确接球动作和接球部位的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安排的练习内容,从简到难,逐步提高教学难度,使学生逐步掌握技术。每一个练习都是环环相扣、紧密联系,为下一个练习做好铺垫。每一个练习都有严格要求和明确目的,使学生在练习完每一个技术后,都能很好的掌握该练习的重要技术要领。如球性练习中,我们从徒手到带手套前后接球的不同差别,让学生首先对这接球有一定的手感认识。其次,又通过两人之间的接球,让学生明确正确的接球动作和接球部位。然后,是地滚球的练习,让学生能更深入的掌握接球的动作和接球部位,以及加强了对脚步的练习,既围绕课的重点展开了练习,又学生逐步的解决了本课脚步和身体协调配合难点的问题。最后,通过比赛接力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与玩中无形提高了技术,既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2、 师生探讨交流在跑垒练习进行到第三组时,安排了10秒钟时间,让学生去思考比赛和练习的方法。如何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可以持跑到终点交球(接球出发交接球比较稳定,但启动慢),也可以通过本课的练习方法,到终点前抛球过去,接球后出发(启动快,但接不到球,反而影响成绩),哪个方法能提高整成绩。这样的练习更能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加课堂的活跃气氛。3、 注意学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