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习题 1-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 1 )分组传送: 分组交换网以“分组”作为数据传输单元。在发送报文前,先将较长的报文划分成一个个更小的等长数据段,在每一个数据段前面,加上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构成分组,传送到接收端。接收端收到分组后剥去首部还原成报文。 ( 2 )无连接:发送端在发送分组之前不必先建立连接,占用一条端到端的通信资源,而是在传输过程中一段段地断续占用通信资源,省去了建立连接和释放连接的开销,也使数据的传输效率更高。 ( 3 )存储转发:路由器收到一个分组时,先将分组放入缓存,再检查其首部,查找转发表,按照首部中的目的地址找到合适的接口转发出去,把分组交给下一个路由器。这样一步一步地以存储转发的方式,把分组交付到最终的目的主机 . 分组交换具有高效、灵活、迅速、可靠等优点,但也存 产生增加了时延和传送开销等问题。分组交换 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 1 )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 2 )报文交换 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 3 )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最主要的特点。 答: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 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第一个分组交换网 ARPANET 最初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换网, 1983 年 TCP/IP 协议成为了 ARPANET 上的标准协议,使得所有用 TCP/IP 协议的计算机都能利用互连网相互通信,因特网诞生了。 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1985 年开始,因特网过渡到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网络 NSFNET 为主要组成部分。该网络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三级,覆盖全美主要大学和研究所。 第三阶段的特点是逐渐形成了多层次的 ISP 结构的因特网。 1993 年开始, NSFNET 逐渐被若干个商用因特网主干网替代。用户可通过不同层次的 ISP 接入因特网。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 答:因特网的正式标准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 ( 1 )因特网草案。因特网草案的有效期是六个月,在这阶段还不是 RFC 文档 ( 2 )建议标准。从这阶段开始就成为 RFC 文档。 ( 3 )草案标准。 ( 4 )因特网标准。 1-07 、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 internet 和 Internet 在意思上有何重要的区别? 答:以小写字母 i 开始的 internet (互联网或互连网)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在这些网络之间的通信协议(即通信规则)可以是任意的。 以大写字母 I 开始的 Internet (因特网)则是一个专用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的特定计算机网络,它采用 TCP/IP 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且其前身是美国的 ARPANET 。 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 答: 1 、不同作用范围的网络: ( 1 )广域网 WAN :广域网的作用范围通常为几十到几千公里。 ( 2 )城域网 MAN :城域网的作用范围一般是一个城市,可跨越几个街区甚至整个城市,其作用距离约为 5 50km 。 ( 3 )局域网 LAN :局域网一般用微型计算机或工作站通过高速通信线路相连,但地理上则局限在较小的范围(如 1km 左右)。 ( 4 )个人区域网 PAN :个人区域网就是在个人工作地方把属于个人使用的电子设备用无线技术连接起来的网络,其范围大约在 10m 左右。 2 、不同使用者的网络: ( 1 )公用网:这是指电信公司出资建造的大型网络。 ( 2 )专用网:这是某个部门为本单位的特殊业务工作的需要而建造的网络。 3 、用来把用户接入到因特网的网络 接入网是用户与因特网连接的“桥梁”。 1-10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 x ( bit ),从源站到目的站共经过 k 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 d ( s ),数据率为 b ( bit/s )。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 s ( s )。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 p ( bit ),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 答:对电路交换,当 t=s 时,链路建立; 当 t=s+x/b ,发送完最后一 bit ; 当 t=s+x/b+kd ,所有的信息到达目的地。 对分组交换,当 t=x/b , 发送完最后一 bit ; 为到达目的地,最后一个分组需经过 k-1 个分组交换机的转发, 每次转发的时间为 p/b , 所以总的延迟 = x/b+(k-1)p/b+kd 所以当分组交换的时延小于电路交换 x/b+(k-1)p/b+kd s+x/b+kd 时, (k-1)p/b s 1-11 、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 x 和( p+h )( bit ),其中 p 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 h 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 p 的大小无关。通信的两端共经过 k 段链路。链路的数据率为 b ( bit/s ),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 p 应取为多大? 答:分组个 x/p , 传输的总比特数: (p+h)x/p 源发送时延: (p+h)x/pb 最后一个分组经过 k-1 个分组交换机的转发,中间发送时延: (k-1)(p+h)/b 总发送时延 D= 源发送时延 + 中间发送时延 D=(p+h)x/pb+(k-1)(p+h)/b 令其对 p 的导数等于 0 ,求极值 p= hx/(k-1) 1-12 、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答:( 1 )、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传送数据、音频或视频)和资源共享。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为客户服务器方式和对等方式。 ( 2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核心部分主要通过路由器实现分组交换。 1-13 、客户服务器方式与对等通信方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答:主要区别在于客户服务器描述的是进程之间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而对等通信方式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只要两个主机都运行了对等连接软件,就可以进行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相同的地方:客户服务器方式和对等通信方式都是端系统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对等连接方式从本质上看仍然是使客户服务器方式,只是对等连接中的每一个主机既是客户又同时是服务器。 1-14 、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常用的性能指标? 答:( 1 )速率 指的是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的速率。又称为数据率( data rate )或比特率( bit rate ),速率的单位是 b/s (也表示为 bps ),或 kb/s, Mb/s, Gb/s 等。 ( 2 )带宽 带宽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既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单位是“比特每秒”,或 b/s (bps) 。 ( 3 )吞吐量 吞吐量 (throughput) 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常用于对实际网络中通过的数据量的一种测量。单位可以是每秒比特,每秒字节或每秒帧数。 ( 4 )、时延 时延是指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甚至是比特)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网络中的时延由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组成。 ( 5 )、时延带宽积 时延带宽积是指一段链路最多可以容纳多少个比特。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带宽。 ( 6 )、往返时间 RTT 往返时间 RTT 表示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来自接收方的确认(接收方收到数据后便立即发送确认),总共经历的时间。 ( 7 )、利用率 利用率有信道利用率和网络利用率两种。信道利用率指出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有数据通过)。完全空闲的信道的利用率是零。网络利用率则是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1-15 、假定网络的利用率到达了 90% 。试估算一下现在的网络时延是它的最小值的多少倍? 答: D 0 /D=1-U=1-90%=0.1 。 D/D 0 =10 。 所以现在的网络时延是它的最小值的 10 倍。 1-16 、计算机通信网有哪些非性能特征?非性能特征与性能指标有什么区别? 答:计算机通信网的非性能特征有:费用,质量,标准化,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易于管理和维护。 性能指标是从不同的方面来直接度量计算机网络的性能,而非性能特征虽然与性能指标有很大的关系,对计算机网络的性能也有很大的影响,但不是直接用来度量网络性能的。 1-17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 1000km ,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的传播时延: (1) 数据长度为 107bit, 数据发送速率为 100kb/s 。 (2) 数据长度为 103bit, 数据发送速率为 1Gb/s 。 解:( 1 )发送时延: 传播时延: ( 2 )发送时延: 传播时延: 1-18 、假设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 2.3 108m /s 。媒体长度 l 分别为: (1) 10cm (网卡) (2) 100m (局域网) (3) 100km (城域网) (4) 5000km (广域网) 试计算当带宽为 1Mb/s 和 10Gb/s 时在以上媒体中正在传输的比特数。 媒体长度 l 传播时延 媒体中的比特数 数据率 = 1Mb/s 数据率 = 10Gb/s ( 1 ) 0.1m 4.35 10-10s 4.35 10-4 4.35 ( 2 ) 100m 4.35 10-7s 0.435 4.35 103 ( 3 ) 100km 4.35 10-4s 4.35 102 4.35 106 ( 4 ) 5000km 0.0217s 2.17 104 2.17 108 1-19. 长度为 100 字节的应用层数据交给运输层传送,需加上 20 字节的 TCP 首部。再交给网络层传送,需加上 20 字节的 IP 首部。最后交给数据链路层的以太网传送,加上首部和尾部 18 字节。试求数据的传输效率。数据的传输效率是指发送的应用层数据除以所发送的总数(即应用数据加上各种首部和尾部的额外开销)。若应用层数据长度为 1000 字节,数据的传输效率是多少? 答: 数据长度为 100 字节时, 传输效率 =100/ ( 100+20+20+18 ) =63.3% 数据长度为 1000 字节时,传输效率 =1000/ ( 1000+20+20+18 ) =94.5% 1-20 网络体系结构为什么要采用分层次的结构?试举出一些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 答:因为: ( 1 )分层且各层之间功能独立,可以将难以处理的复杂的通信问题划分为若干个较易处理的更小的问题, 降低协议设计、实现的复杂性、且便于维护。 (2) 将网络功能独立成不同的层次,可减低整体协议因技术变化而受到的冲击。不需要更改物理网络,新的应用程序就能加入,而新的网络硬件安装后,也不必重新设计应用软件。 ( 3 ) 每一层及所提供的服务都有精确的说明,可促进标准化工作。 日常生活中时刻对应着复杂的系统,如航空系统、邮政通信系统等在处理过程中与分层体系结构思想相似。 1-21 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 答: 1 、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是水平的。服务是下层通过层间接口向上层提供的功能,是垂直的。 2 、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 1-22 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各有什么含义? 答: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 1 )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 2 )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 3 )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1-23 为什么一个网络协议必须把各种不利的情况都考虑到? 答:因为协议必须保证数据在网络中能有条不紊地交换,而不允许出现死锁等现象,因此,协议不能假定一切都是正常的和非常理想的,不能只看在正常情况下是否正确,而是必须非常仔细地检查这个协议能否应付各种异常情况。 1-24 试述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答: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是为便于学习计算机网络原理而采用的综合了 OSI 七层模型和 TCP/IP 的四层模型而得到的五层模型。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见图 1-1 所示。 图 1-1 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各层的主要功能: ( 1 )应用层 2 数据链路层 3 网络层 4 运输层 数据链路层 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应用层不仅要提供应用进程所需要的信息交换和远地操作,而且还要作为互相作用的应用进程的用户代理( user agent), 来完成一些为进行语义上有意义的信息交换所必须的功能。 (2 )运输层 任务是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间的通信。因特网的运输层可使用两种不同的协议。即面向连接的传输控制协议 TCP 和无连接的用户数据报协议 UDP 。 面向连接的服务能够提供可靠的交付。无连接服务则不能提供可靠的交付,只是尽最大努力的交付( best-effort delivery )。 (3) 网络层 负责为分组选择合适的路由,使源主机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交付到目的主机。 ( 4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将在网络层交下来的数据报组装成帧( frame) ,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链路上实现帧的无差错传输。 ( 5 )物理层 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地传输比特流。“透明地传送比特流”指实际电路传送后比特流没有发生变化。物理层要考虑用多大的电压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湖南邵阳城步县事业单位选调28人模拟试卷有答案详解
- 2025河南商丘市夏邑县治安巡防队员招聘5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招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北京昌平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第二批招聘事业单位人员2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5江西上饶市鄱阳县人民医院招聘编外专业技术人员8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5南平延平黄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医师模拟试卷有答案详解
- 2025年东营市“英才进广饶”(教师类)事业单位引进人才招聘(3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金华市八达供电服务有限公司招聘6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江苏盐城选聘物业管理营商环境体验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5年上半年九江市事业单位“才汇九江”高层次人才公开招聘【37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第二版)》课件 盛志伟 第1-5章 数据库概论-SQL语言
- 大米先生公司管理制度
- 2025年4月自考02204经济管理试题及答案
- 高考英语一轮专项复习:高考试题中的熟词生义(含解析)
- 吸痰护理课件
-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范例
- 第三单元整体阅读之人物篇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附答题卷和答案)
- 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培训协议
- 2025年广东省春季高考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卷试题(含答案解析)
- 枫蓼肠胃康胶囊与其他肠胃药的协同作用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