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练】高中历史 3.2 伟大的历史转折性胜利每课一练与单元测验 新人教版必修2 .doc_第1页
【导与练】高中历史 3.2 伟大的历史转折性胜利每课一练与单元测验 新人教版必修2 .doc_第2页
【导与练】高中历史 3.2 伟大的历史转折性胜利每课一练与单元测验 新人教版必修2 .doc_第3页
【导与练】高中历史 3.2 伟大的历史转折性胜利每课一练与单元测验 新人教版必修2 .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2 伟大的历史转折性胜利 每课一练一、选择题120世纪的中国百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人民经历了“醒过来站起来富起来”的三个过程。引导中国人民“富起来”的政策指导方针是() a一化三改造b改革开放c市场经济 d国企改革解析:“醒过来”是指辛亥革命,“站起来”是指新中国成立,“富起来”应是指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答案:b21978年安徽遇到特大旱灾,省委书记万里说:“我们不能眼看着农村大片土地撂荒与其抛荒倒不如让农民个人耕种,充分发挥各自潜力,尽量多种保命麦,渡过灾荒。”于是省委决定“借地渡荒”,即借给每一个农民三分地用于种麦,对超产部分不计征购,归自己所有,利用荒山湖滩种植的粮油作物谁种谁收。安徽省委的做法()a公开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b实际上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c完全满足了群众的要求 d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本题解题关键是要抓住题目中的时间限制“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农村进行了四次体制的调整,即1950年的土地改革、1956年的农业合作社、1958年的人民公社体制和1978年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四次调整都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a表述错误;c项的表述太绝对,不正确;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没有正式开始,d错误。答案:b3下图是人民日报刊发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这次会议标志着()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发生转移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得中国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了经济建设,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答案:c4国外媒体评价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新中国的第三次土改”,主要是因为它()a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b实现了土地私有向集体所有的转变c使农民获得了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d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在保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因此b、d两项的说法不正确,a项说法与题意不符。答案:c5过去是一个边陲小镇,“一条街,一栋楼,一个警察看两头;一个公园一只猴,不用几分钟,这头到那头。”是它落后的写照,但改革开放的春风让它“一夜崛起”,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它应该是()a深圳 b上海浦东c珠海 d汕头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对外开放,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发展迅速,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答案:a6(2011长沙高一检测)1979年,邓小平对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说,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其中的“血路”是指()a率先建立经济特区b率先实行改革开放c率先打破计划经济体制d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血路”是指率先建立经济特区。对内改革率先在安徽实行,率先打破计划经济体制在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上确立的。答案:a7从1988年起,中国政府先后在一些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的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这些经济技术开发区()a具有人才、技术、知识密集等特点b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c仅分布于沿海开放城市d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最富裕、最发达的地区解析:b项指经济特区,排除;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内地也有分布,排除c;d项指沿海经济开发区,排除。答案:a8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此体系的形成标志着()a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c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达到一个新阶段d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对外开放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部分,涉及到的主要是对外开放,与改革关系不大,排除a、b、c。题干形成的开放体系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答案:d二、非选择题9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往往会出现重大的发展与变革,这正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人提出“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材料二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材料三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改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述观点产生的最主要依据是什么?(2)材料二预示着中国即将实行什么经济体制?(3)材料三表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什么现象的变化?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解析:本题以图片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1978年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忆以及对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关基础知识的理解。解答本题先要分析材料一的主题信息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工作重点的转移,材料二的主题是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材料三的主题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审清题意,依据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概括即可。答案:(1)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