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9级教学计划_20100302.doc_第1页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9级教学计划_20100302.doc_第2页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9级教学计划_20100302.doc_第3页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9级教学计划_20100302.doc_第4页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9级教学计划_20100302.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机工程领域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结构合理,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的科技人才。 本专业的学生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及应用等方面具有较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现代计算机科学及工程中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系统软件的基本原理、计算机应用技术,并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设计、开发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能力。要求本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创新精神,并在计算机科学、嵌入式系统、操作系统、自动控制、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软件工程、信息管理及其相关领域中的一个或两个方向具有特色。毕业生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高级研究型及应用型人才。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和一定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2.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3.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高级语言、操作系统、计算机硬件、数据库、网络技术等基础理论和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技能;4.掌握必要的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包括网络工程、信息安全和软件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5.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和计算机的有关法规; 6.具有较好的人文社科知识和人文素质,以及较强的协调、组织能力; 7.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三、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与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要课程:计算机科学导论、程序设计与问题求解、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离散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双语教学)、计算机体系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Java程序设计(外文教材)、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编译原理、嵌入式系统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计算机基本操作实验、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编译原理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一般要求实践教学环节不少于36.5周。 主要专业实验:程序设计与问题求解实验、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逻辑实验、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操作系统实验、Java程序设计实验、算法设计与分析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嵌入式系统实验等。四、毕业合格标准 1.符合德育培养目标要求。 2.学生最低毕业总学分为199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基础必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通识选修课、实践环节、课外教育学分等。3.符合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五、标准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标准修业期限: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六、教学进程计划表(详见附表一)七、专业培养计划总学时、学分统计表(详见附表二)八、本专业供辅修的核心课程(详见附表三)附表一 _计算机科学与技术_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必修部分)课程类别主要课程课 程 代 码课 程 名 称学 时 分 配学分数各 学 期 学 时 分 配应修学分总计讲授实验课程实践上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课内课外公共必修课BG900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840834840.5BG90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8408348BG900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232232BG9005形势与政策880.58BG9006就业指导24241.524BG9008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8872165.588BG6301-04 大学英语2562561664*64*64*64*BG7113-16 体育128128832323232BG9009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1616116公共必修课小计6486163240.5基础必修课BJ3515计算机科学导论4032882.54030.5BJ70011 线性代数A4848348BJ3511-12程序设计与问题求解112803232756*56*BJ70441-51高等数学AIAII1761761188*88*BJ70582大学物理B644816464BJ7165 概率论及数理统计4848348基础必修课小计48843216404030.5专业基础必修课BT00072电路分析基础B5646103.556/50.5BT00082模拟电子技术B564883.5/56BT3709离散数学72724.572*BT3522数字逻辑4848348/BT3114汇编语言程序设计564412123.5/56BT3708数据结构与算法80641616580*BT3520数据库系统原理5648883.556BT3521计算机组成原理7260124.572*BT3604算法设计与分析4032882.540BT3523操作系统64481616464*BT3524_2计算机网络(双语教学)64481616464BT3120计算机体系结构4848348BT3529编译原理56563.556*BT3908软件工程40402.540专业基础必修课小计80870230767650.5必修课合计194417504632116116121.540035241636824014424121.5注:表中有的课程为主要课程,学时带*的为考试课程,学时带()的为课外学时。“X/”为上半学期开课,“/X”为下半学期开课。主管校长:古天龙 教务处长:景新幸 院部领导: _计算机科学与技术_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选修部分)课程类别主要课程课 程代 码课 程 名 称学 时 分 配学分数各 学 期 学 时 分 配应修学分总计讲授实验课程实践上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课内课外专业限选课XZ3600_1Java程序设计(外文教材)48321616348*15XZ3528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40402.540XZ3538计算机图形学484088348XZ3605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483612348*XZ3146人工智能3232232XZ3443嵌入式系统483216348*XZ00133_5信号与系统分析C48408348XZ3701并行计算4032882.540XZ3606_5数字信号处理483612348专业任选课RZ3124CAD实用技术4032882.54010RZ3560网站规划与艺术3232232RZ3408软件项目管理4032882.540RZ3532Unix/Linux操作系统32161616232RZ3607网络安全技术4032882.540RZ3610网络技术与组网工程403282.540 RZ3612多媒体技术4032882.540RZ3275人机交互技术3232232RZ3613游戏开发B403288240RZ3614基于J2EE的开发技术4032882.540通识选修课全校通识选修课在人文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工程、文化与艺术、形势与政策类这四类课程中选修8个学分,其中必须在形势与政策类中选修1学分,在自然科学、跨学科领域至少修满3个学分。(注意文理类学生的选课原则:学生不得选修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通识选修课。)8_计算机科学与技术_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实践与课外教育部分)课程类别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时分配学分数各 学 期 学 时 分 配应修学分总计讲授实验课程实践上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课内课外实践环节BS3603计算机基本操作实验32323223236.5BS9007形势与政策实践880.58英语强化2周1周1周BS3522_3数字逻辑实验1616116BS3541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32232BS3542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设计32232BS3162计算机原理课程设计32232BS3161操作系统课程设计32232BS3476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32232BS3302软件工程课程设计32232BS3160编译原理课程设计二选一32232BS3543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32232BS3163生产实习3周31周2周BS3902毕业设计16周1616周课外教育I10018I1002I1003I1004I1005I1006实践环节与课外教育小计44.544.5注:1、生产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暑假。2、加“”符号的课程记入学分绩。3、加“()”表示课外学时。附表二 _计算机科学与技术_专业培养计划总学时、学分统计表课程类别课内教育课外教育总学时数毕业最低总学分学时数学时比例学分数学分比例8学分3184学时199学分理论教学227874.3%142.37580.9%实践教学77825.7%48.62519.1%合计3056100%19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