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光云影共徘徊在语言学习中追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内容提要:语文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上,我们要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让“训练”与“感悟”并重。本文试从几个方面谈谈笔者对究竟如何才能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看法。关键词:语言学习 工具性 人文性 统一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新教材的推广使用,为传统语文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使语文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课程标准给了语文一个全新的定义:语文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可对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解读可为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究竟如何才能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那首先看看我们的语文教学的现状。乱花渐欲迷人眼案例一一教师执教特殊的葬礼,过程如下:1、初读课文,问:你有什么感受?2、再读课文,问:你心里是什么滋味?3、联系生活实际,在你周围还有类似的环境悲剧吗?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是什么?4、看网页新闻“黄果树瀑布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与环保广告语。整堂课学生情绪激昂,发言精彩,掌声不断。症结:这个教例的教学过程,其优点显而易见:非常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等等。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学到的是什么呢?学生清楚地知道塞特凯达斯瀑布是由于人们不注重环保,用水毫无节制,乱砍乱伐森林,才导致即将断流消失,充分认识到了保持生态平衡、保护地球的意义,接受了一次形象的思想教育,情有所感,理有所悟了。然而,这就是阅读教学的全部目的吗?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学生的语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得到足够的训练了吗?没有!探因:人文性“大红大紫”,工具性“无处藏身”。为了应新课标之新,敢于创新,加强综合,现在许多的语文课已经偏离了语文自身的轨道。音乐、美术、舞蹈、历史、自然、网络等一股脑儿地涌入了课堂,语文课俨然成了一盘大杂烩,学课文似乎只是走马观花式的“到此一游”而已。这节课虽没有这么花哨,但与人文攀上了太近的亲,仅努力于探究昔日雄伟壮观的瀑布而今逐渐枯竭的原因是人们不注重环保而致,一味地空谈感受,虽然也有一些说、写的成分,也注意到了语文教学了“工具”性要求,但“杯水车薪”,充斥课堂的浓浓的环保味早已呛得它无处藏身了。这是语文课,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必要的,但这不是语文课的唯一追求。上课时,漠视那人事、情感、性灵背后的“言语”,于是,课文学习完了,学生不会读意境优美的文字,不会品其间的精美语句,更不用积累其间的语言运用于生活中的语境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了。案例二一教师执教荷花一课就进行了以下的训练:出示课题后,集中教生字、新词,并默写。教第1段,学习用“四素句”写一篇文章的开头。教第2段,学用“荷花真是千姿百态”的总分句式写话。教第4段,用“飞(游)过来,告诉我”的拟人句式说话。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翩翩起舞”造句。用“仿佛”写一个比喻句。仿照“挨挨挤挤”的AABB式写词语症结:这个教例强化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力度,尤其重视了语言学习的归宿语言运用的训练,但是,这样教学显然存在很大的失误,有失偏颇。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素养的构成系统不仅仅是掌握语言操作技巧,还应是人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以及审美情趣、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人格因素的合理建构。单纯进行纯理性的,冷冰冰的语言训练,而忽视形象的再现,意境的体验,韵味的品评,情绪的感染,将导致学习语文成为一个枯燥乏味的技能训练过程。探因:工具性“大行其道”,人文性“倍受冷落”。其一,忽视了情感在语言学习中的巨大作用。“文章不是无情物”,学生一旦被课文表达的丰富细腻的情感所打动,情有所感,理有所悟,那么这种情感就能成为记忆内化语言的催化剂,这种充满灵性的体验和感悟使学习不再是冷漠无趣的。当抽象的理性认识过早取代生动具体的感性体悟时,当完整的血肉丰满、情文并茂的课文只剩下支离破碎、韵味全无的“零部件”时,训练就成了游离于人文精神之外的文字游戏。这种淡化了形象,冷却了感情的语言文字技巧的训练课,失落了人文精神、审美情趣,其效果可想而知。其二,漠视了文本阅读中的个性化学习。学生是有生命,有主张的个体,每个学生在阅读中都是独立的阅读主体。“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某种意义上说,“训练”的内容和形式上的高度统一性,剥夺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学生的所得往往是缺乏鲜活的生命力的东西。因此,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引导学生个性学习,从语文学习中培养独特见解,受到人文思想的熏陶和感染,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况且,学生的领悟、意会、揣摩、体验乃至顿悟、灵感等非逻辑的个体认知活动,并非“训练”所能完成的。管中窥豹的失真之举已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为什么我们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上老是顾此失彼,不知如何权衡呢? 天光云影共徘徊语文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充满着生命活力的课程,生活给予人们的感受是丰富多彩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了解、友谊的增进、情感的交流都是借以语言文字作为桥梁来传达的,所以,语文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本质特征。注重了工具性,而忽略人文性,语文就会因失去灵魂而黯淡无光,从而步入文学游戏的尴尬境地。反之,注重了人文性,而忽略了工具性,甚至丢掉字词句短篇、听说读写,人文性就会失去依傍,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教学的双璧,缺一不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我们的语文就应该要把根立在语文上,把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切实体现人文精神的工具性,工具展示中的人文性。阅读教学要真正实现这两方面的统一,达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目标,就应以理解内容感悟情感为经,以语言训练为纬,则内化与外化兼收,工具性与人文性兼得。因为,语言是工具的,也是人文的,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便是语言,所以抓住了“它”,就抓住了“工具”和“人文”。一、抓文本语言的“亮点”。所谓文本语言的亮点是指一篇课文中写得最为精彩的地方。读来酣畅淋漓,回味无穷。那生动形象的比喻,那气势磅礴的排比,那栩栩如生的比拟,那工整而有韵律的对仗,还有那令人叫绝的神来之笔、精巧有序的谋篇等等。这些优美规范的语言可谓语言中的精品,它们往往也是课文的情理意趣所在。抓住这些亮点语言反复诵读乃至背诵,不但能快速感悟文本的人文内涵,不但能快速感悟文本的人文内涵,陶冶学生的思想素养和审美情趣,而且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能力的培养无疑是捷径一条。同时,还能重点突出,节约有限的教学时间,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黄山奇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先找到描写松树的语句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放声朗读,再找到并说出描写各种松树的特点的词,如迎客松的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陪客松的茂密、碧绿、巨大;送客松的姿态独特,枝干蟠曲。让他们品悟文中的精彩语言,然后让学生想像自己以旅游者的身份去攀登黄山,欣赏奇松,赞美黄山奇松。结果学生有的说:“黄山奇松,你确实太神奇了!你那优美的姿态、遒劲的枝干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有的说“我爱你,黄山奇松!我在你的面前留连忘返。是你,让我感到大自然的神奇;是你,让我感到大自然的伟大”这样积极地内化并及时地运用文本中的“亮点”语言,一头连着工具性,一头连着人文性,岂不妙哉! 二、寻文本语言的“空白点”。现代接受理论认为,文学作品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具有审美功能的表现性语言,包含着许多“不确定”与“空白”,即文本语言的“空白点”。这些“空白”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完结或无奈,恰恰是不忍点破的韵外之致、只可意会的弦外之音、布局谋篇的匠心独运。入乎其内,徜徉其中,必有“柳暗花明”之豁然开朗。作为教者,我们就应引领学生遵其路,识斯真,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品得个中妙谛。从而,操想象之舟神游于文本之海,或喜,或悲,或歌,或舞,或爱,或恨,或恶,或仇感受生命,倾吐性情。如课文狐狸和乌鸦一文中,听了狐狸亲热的问候,乌鸦第一次“没有回答”。第二次虽然“还是没有回答”,却“看了狐狸一眼”,她可能在想些什么?第三次狐狸既赞美乌鸦的羽毛又赞美乌鸦的嗓子,平时常被人们批评的乌鸦听了这些表扬自己的动听的话,会“非常得意”地想些什么呢?显然,这些就是空白点,作者并没有作具体的描写。我便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听!孩子们的语言多么鲜活!“狐狸今天对我特别亲热,肯定是看到我嘴里的肉想打坏主意,我不能上他的当。”“还是狐狸最了解我,知道我最疼自己的孩子,狐狸真好!但是我不能说话,我的嘴里还叼着肉呢!”“原来我羽毛很漂亮,嗓子还特别好听!以前好多人冤枉我,我今天非唱给大家听听不可!”天鹅的故事中有句话,“经过这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这句话中的省略号就是一个绝妙的空白点。老天鹅像石头似的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有没有声音?身体有何变化?第一次重击后,老天鹅是怎样进行第二次的?第二次腾飞时艰难乎?第三次,第四次结果会怎样?也许羽毛扑落在冰面上,也许它的嘴角被震裂,也许它的胸部已是青一块、紫一块,也许它已震得头晕目眩,趴在冰面上艰难地爬起跌倒再爬起这样,经过这样的感悟,内化情感,内化语言再去运用语言,表达情感,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语言实践中得到了交融。三、找学生和文本语言的“撞击点”。所谓撞击点就是在文本中能够引起学生产生强烈共鸣的地方。一般说来,根据文章的类型,可分为感性撞击点和理性撞击点。感性撞击点较多集中于情感类的文章中,理性撞击点则较多存在于富含哲理的课文中。撞击点最能拨响孩子们的心灵之弦,找得准,撞得正,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学生和文本之间就会产生巨大的“磁场”,就会生发学生和文本之间情、理、意、趣的“高端对话”。如课文郑成功的第二节只有两句话:“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我国的宝岛台湾。他们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这里的“奴役”和“恨透了”就是撞击点,一位教师在教此篇课文时,便以此为突破口,及时补充关于“奴役”的历史资料,引导学生就“奴役”和“恨透了”想象说话,“假如你就是当时被荷兰侵略者残酷奴役的台湾同胞,你会对侵略者怎么说?”这既撞开了孩子们的情感之海,又加强了他们的语言训练,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这一“撞”之中得到了升华。再如黄河的主人中,艄公在惊涛骇浪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沉着冷静地撑着羊皮筏子,而旁边的乘客则是轻松愉快、谈笑风生。给予是快乐的中我把小男孩的弟弟抱进车内,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在大海中永生中当骨灰、鲜花和海水化为一体,伟人和大海融为一体时,我们仿佛又听到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初级软件测试技术实战教程与案例分析
- 临床老师教学规范课件
- 2025年汽车维修技师考试题库及答案集
- 2025年物业管理高级考试备考指南及模拟题答案
- 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工作制度
- 甲状腺疾病护理课件
- 甲状腺滤泡课件
-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
- 中文教学课件新年
- 甲流乙流课件
- 2025年少先队知识竞赛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郑州人才公司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跨境电子商务测试题及答案
- 防蚊培训课件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讨论
- 2025年医院血透室人员培训工作计划
- 2025年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必做题(附答案)
- 休克的诊断和治疗课件
- 厨房刀具安全培训课件
- 私密抗衰培训课件
- 护理烫伤不良事件分析及整改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