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软膏剂、眼膏剂和凝胶剂考点归纳.doc_第1页
药剂学软膏剂、眼膏剂和凝胶剂考点归纳.doc_第2页
药剂学软膏剂、眼膏剂和凝胶剂考点归纳.doc_第3页
药剂学软膏剂、眼膏剂和凝胶剂考点归纳.doc_第4页
药剂学软膏剂、眼膏剂和凝胶剂考点归纳.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软膏剂、眼膏剂和凝胶剂第一节软膏剂 一、概述(一)软膏剂的概念与分类软膏剂系指药物与油脂性或水溶性基质混合制成的均匀的半固体外用制剂。用乳状型基质制备的软膏剂又称乳膏剂;含有大量药物粉末(一般25%以上)的软膏剂称糊剂。软膏剂在医疗上主要用于皮肤、黏膜表面,起局部保护和治疗作用。实际应用中由于皮肤病灶的深浅不同,要求作用产生的部位也不同,有些软膏须在皮肤外层发挥效用,如用作防护剂,角质溶解剂等;有些药物要求透入表皮才能发挥局部疗效,如氟尿嘧啶、抗组胺类及皮质激素类药物;有些药物则要求通过透皮吸收产生全身治疗作用,如硝酸甘油软膏涂于胸前,可治疗心绞痛,使其作用时间延长。软膏剂的类型按分散系统可分为三类,即溶液型、混悬型和乳剂型。(二)软膏剂的一般质量要求软膏剂的一般质量要求是:软膏剂应均匀、细腻,涂在皮肤上无粗糙感;有适当的黏稠性,易涂布于皮肤或黏膜等部位;性质稳定,无酸败、变质等现象;无刺激性、过敏性及其他不良反应;用于创面的软膏剂还应无菌。二、软膏剂的基质软膏剂由药物、附加剂和基质组成。基质不仅是软膏剂的赋形剂和药物的载体,而且对软膏剂的质量与药物的疗效有重要影响,它能影响药物的理化性质、释放及在皮肤内的扩散。不少起保护、润滑作用的软膏剂,基质起到了双重作用,既是赋形剂,也是发挥生理效应的药物。因此,软膏剂的基质在保证其质量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理想的基质应该是:性质稳定,与主药和附加剂不发生配伍变化,长期贮存不变质;无刺激性和过敏性,无生理活性,不妨碍皮肤的正常生理功能;稠度适宜,润滑,易于涂布;具有吸水性,能吸收伤口分泌物;易洗除,不污染衣服;具有良好的释药性能。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治疗目的与药物性质,混合使用各种基质,调制成理想的软膏基质。目前常用的软膏剂基质分为三类,即油脂性基质、乳状型基质和水溶性基质。(一)油脂性基质油脂性基质包括烃类、动植物油脂、类脂及硅酮类物质。这类基质的特点是润滑、无刺激性,涂于皮肤能形成封闭性油膜,促进皮肤水合作用,对皮肤有保护软化作用,能与较多药物配伍,不易长菌;适用于表皮增厚、角化、皲裂等慢性皮损和某些感染性皮肤病的早期。缺点是油腻性大,吸水性差,与分泌物不易混合,不易洗除,药物释放性能差,往往影响皮肤的正常生理,故不适用于有渗出液的皮肤损伤。1.烃类 烃类基质是石油蒸馏后得到的多种饱和烃的混合物。(1)凡士林:有适宜的黏稠性与涂展性。凡士林仅能吸收约5%的水分,不能与较大量的水性溶液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羊毛脂、胆固醇和一些高级脂肪醇能增加其吸水性。(2)固体石蜡:用于调节软膏的稠度,与其他基质熔和后不会单独析出,优于蜂蜡。(3)液状石蜡:为各种液体烃的混合物,能与多数脂肪油或挥发油混合,主要用于调节软膏稠度,亦常用作乳状型基质的油相,可达调节稠度的目的。2.油脂类 油脂是从动、植物中得到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及其混合物。氢化植物油是植物油在催化作用下,加氢而成的饱和或部分饱和的脂肪酸甘油酯。由于氢化程度不同,其性状为半固体或固体。氢化植物油较植物油稳定,不易酸败,可用作软膏基质。3.类脂类 系由高级脂肪酸和高级脂肪醇化合而成的酯及其混合物,其物理性质与脂肪类似,但化学性质较脂肪稳定,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多与其它油脂性基质合用。(1)羊毛脂:羊毛脂是羊毛中的脂肪性物质的混合物,主要为胆固醇类的棕榈酸酯及游离的胆固醇类和其他脂肪醇。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与2倍量的水均匀混合,并形成W/O型乳状型基质。羊毛脂常与凡士林合用(如1:9),可增加凡士林的吸水性与药物的可渗透性。(2)蜂蜡与鲸蜡:两者均为弱的W/O型乳化剂,在O/W型乳剂基质中起增加稳定性与调节黏稠度的作用。它们能与脂肪、蜡类、凡士林熔合。4.硅酮俗称硅油或二甲基硅油,系有机硅氧化物的聚合物,是一系列不同分子量的聚二甲基硅氧烷,黏度随分子量增大而增加。对皮肤无毒性、无刺激性,润滑且易于涂布,不妨碍皮肤的正常功能,不污染衣物,为较理想的疏水性基质。本品对眼睛有刺激性,不宜做眼膏基质。(二)乳状型基质1.乳状型基质的组成、种类和特点 乳状型基质与乳剂相似,由水相、油相和乳化剂组成,但油相含有固体或半固体成分,需在一定的温度下混合乳化,搅拌至室温形成半固体基质。常用的油相成分有硬脂酸、石蜡、蜂蜡、高级脂肪醇,及用于调节稠度的凡士林、液状石蜡和植物油等。常用的乳化剂有皂类、月桂醇硫酸钠、多元醇的脂肪酸酯、聚山梨酯类、壬烷基酚和聚乙二醇醚等。乳状型基质又称乳膏剂基质,特点是油腻性小或无油腻性,稠度适宜,容易涂布,能与水或油混合;因含表面活性剂容易洗除,有利于药物与皮肤的接触,可能会促进药物的经皮渗透,不妨碍皮肤分泌物的分泌与水分蒸发,对皮肤正常生理影响较小。因含有水,不适合于遇水不稳定的药物。乳状型基质可分W/O型与O/W型两类。W/O型乳状基质与冷霜类护肤品相似,性质稳定,一般可吸收100%水分或溶液,但不能与水任意混合,且较0/W型较难洗除。O/W型乳状基质与雪花膏类护肤品类似,含水量大,能与水混合,药物的释放与对皮肤的可透性较W/O型乳状基质好。但是,当O/W型基质用于分泌物较多的皮肤病,如湿润性湿疹时,其所吸收的分泌物可重新进入皮肤而使炎症恶化(反向吸收),故须注意适应症的选择。 通常乳剂型基质适用于亚急性、慢性、无渗出液的皮肤损伤和皮肤瘙痒症,忌用于糜烂、溃疡、水疱及脓疱症。0/W型乳状基质易蒸发失去水分使乳膏变硬,常需加入保湿剂。常用的保湿剂有甘油、丙二醇和山梨醇等,用量为5%20%,它们还能防止皮肤上的油膜发硬和乳膏的转型。O/W型乳状基质的外相是水,在贮存过程中可能霉变,故需加防腐剂。常用的防腐剂有羟苯酯类、氯甲酚、三氯叔丁醇和洗必泰等。2.乳状型基质常用的乳化剂和稳定剂(1)肥皂类一价皂 系用钠、钾、铵的氢氧化物及硼酸盐、碳酸盐或三乙醇胺等有机碱与脂肪酸(如硬脂酸或油酸)作用生成的一价新生皂,为0/W型乳化剂,与水相、油相混合形成O/W型乳剂基质。此类基质易被酸、碱、钙、镁、铝等离子或电解质破坏,因此不宜与酸性或强碱性药物配伍。一价皂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忌与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及阳离子药物等配伍,如醋酸洗必泰、硫酸庆大霉素等。以三乙醇胺皂为乳化剂的乳剂基质处方:硬脂酸120g单硬脂酸甘油酯30g三乙醇胺4g羊毛脂50g液体石蜡60g凡士林10g羧苯乙酯1g甘油50mg蒸馏水加至1000g制法:取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羊毛脂、凡士林和液状石蜡置适当容器中,加热熔化,保温7580,另取三乙醇胺、甘油和羟苯乙酯与蒸馏水混匀,加热至相同温度,缓缓加入油相中,边加边搅拌,直至乳化完全,继续搅拌至凝,即得。本处方中的三乙醇胺与部分硬脂酸作用生成O/W型乳化剂,即三乙醇胺皂。三乙醇胺皂的耐酸、耐电解质性能比一般碱金属皂好,碱性较弱,能制成稳定的、细腻的并带有光泽的0/W型乳剂基质,广泛用作软膏的乳化剂。未皂化的硬脂酸作为油相被乳化成分散相,并可增加基质的稠度。羊毛脂可增加油相的吸水性和药物的穿透性。液状石蜡和凡士林用来调节基质的稠度,增加润滑性。单硬脂酸甘油酯能增加油相的吸水能力,在O/W型乳状基质中作乳剂的稳定剂。多价皂 多价的金属皂是W/O型乳化剂,如硬脂酸钙、硬脂酸镁、硬脂酸铝。以含多价钙皂的乳剂型基质为例:硬脂酸12.5g单硬脂酸甘油酯17.0g蜂蜡5.0g地蜡75.0g液状石蜡410.0ml白凡士林67.0g双硬脂酸铝10.0g氢氧化钙1.0g羧苯乙酯1.0g蒸馏水401.5ml取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蜂蜡、地蜡在水浴上加热熔化,再加入液状石蜡、白凡士林、双硬脂酸铝,加热至85,另将氢氧化钙、羟苯乙酯溶于蒸馏水中,加热至85 ,逐渐加入油相中,边加边搅,直至冷凝。处方中氢氧化钙与部分硬脂酸作用形成的钙皂及双硬脂酸铝(铝皂)均为W/O型乳化剂,水相中氢氧化钙为过饱和态,应取上清液加至油相中。(2)高级脂肪醇与脂肪醇硫酸酯类高级脂肪醇常用的有十六醇(鲸蜡醇)及十八醇(硬脂醇),与油脂性基质如凡士林混合后,可增加凡士林的吸水性,吸水后形成W/O型乳剂基质。十六醇及十八醇用于O/W型基质的油相中也可增加乳剂的稳定性和稠度。脂肪醇硫酸酯类 常用的有十二醇硫酸酯钠,又名月桂醇硫酸钠,系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优良的O/W型乳化剂。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及阳离子药物如盐酸苯海拉明、盐酸普鲁卡因等配伍后,基质即被破坏。常用的辅助乳化剂有十六醇及十八醇等。以十二醇硫酸酯钠为乳化剂的乳剂基质处方:十八醇200g白凡士林200g十二醇硫酸酯钠10g甘油120g羧苯乙酯1g蒸馏水加至1000g制法:取十八醇与白凡士林加热熔化,并保持在75;另取十二醇硫酸酯钠、羟苯乙酯、甘油,溶于纯化水中,加热至油相同一温度,搅拌下缓缓加入油相中,搅拌至凝固。本处方中十二醇硫酸酯钠为主要乳化剂。十八醇既是油相,又起辅助乳化及稳定的作用,并可调节基质的稠度。白凡士林为油相。甘油为保湿剂,并有助于防腐剂羟苯乙酯的溶解。(3)多元醇酯类单硬脂酸甘油酯是一种乳化能力较弱的W/O型基质的乳化剂,HLB为3.8。与一价皂或月桂醇硫酸钠等较强的0/W型乳化剂合用时,可增加乳剂型基质的稳定性,用量3%5%。脂肪酸山梨酯与聚山梨酯类 商品名称为司盘与吐温类,前者HLB值在1.88.6之间,为W/O型乳化剂;后者HLB值在10.516.7之间,为0/W型乳化剂。这二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均无毒、中性,热稳定及对皮肤刺激性小,并能与酸性药物或电解质配伍。它们均可单独制成乳状基质,但通常与其他乳化剂或增稠剂合用,调整HLB值,使基质稳定。聚山梨酯类能与某些酚类、羧酸类药物如间苯二酚、麝香草酚、水杨酸等作用,使乳剂破坏。它还能抑制防腐剂的作用,如与羟苯酯类、苯甲酸、季铵盐类等络合,使之部分失活,因而需要适当增加防腐剂的使用浓度。吐温类与碱、金属盐类、酚类及鞣酸均有配伍变化;吐温还可以降低某些防腐剂的活性,如对羟苯酯类、洁尔灭类、苯甲酸类,但可适当增加防腐剂的用量予以克服。以司盘80为乳化剂的乳剂基质处方:单硬脂酸甘油酯120g液状石蜡250g石蜡50g司盘8020g吐温8010g蜂蜡50g白凡士林50g羧苯乙酯1g蒸馏水加至1000g制法:取液状石蜡、单硬脂酸甘油酯、白凡士林、蜂蜡、石蜡、司盘80加热熔化,并保温80;另取吐温80与羟苯乙酯溶于热纯化水,并保持80;在搅拌下将水相加入油相中,搅拌至冷凝。处方中司盘80为主要乳化剂,形成W/O型乳剂基质;吐温80用以调节适宜的HLB值,起稳定作用;蜂蜡、石蜡用以调节基质稠度;单硬脂酸甘油酯的用量大,除做辅助乳化剂外,可调节基质稠度,使制得的乳剂光亮细腻。以吐温80为乳化剂的乳剂基质处方:单硬脂酸甘油酯85g硬脂酸150g甘油75g吐温8030g山梨酸2g白凡士林120g司盘8016g蒸馏水加至1000g制法:取硬脂酸、白凡士林、单硬脂酸甘油酯、司盘80加热熔化,并保持80;另取吐温80、甘油、山梨酸溶于纯化水,并加热至80;在搅拌下将油相加入水相,搅拌至冷凝。处方中吐温80为主要乳化剂,形成0/W型乳剂基质;司盘80用以调节适宜的HLB值,起稳定作用;单硬脂酸甘油酯起稳定作用,可调节基质稠度,使制得的乳剂光亮细腻。(4)聚氧乙烯醚类:常用的有平平加0和乳化剂0P,二者均是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属0/W型乳化剂,单独使用不能制成稳定的乳剂型基质,常与其他乳化剂或辅助乳化剂配合使用。二者均不宜与酚羟基的药物配伍,以免形成络合物,破坏乳剂基质。(三)水溶性基质水溶性基质是由天然或合成的水溶性高分子材料组成,能在水中溶解形成胶体或溶液而制成半固体的软膏基质。此类基质无油腻性,能与水性物质或渗出液混合,易洗除,药物释放快。多用于湿润、糜烂创面,有利于分泌物的排除;也常用作腔道黏膜或防油保护性软膏的基质。缺点是润滑性较差。本类基质中的水分容易蒸发并且易于霉变,须加保湿剂及防腐剂。常用的基质有:1.甘油明胶系由甘油(10%30%)、明胶(1%3%)加水至100%,加热制成的。本品温热后易于涂布,涂后形成一层保护膜,因本身有弹性,故使用时较舒适。2.纤维素衍生物类常用甲基纤维素(MC)、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等,前者仅溶于冷水,后者冷水、热水中均溶。CMC-Na是阴离子型化合物,遇酸、多价金属离子及阳离子型药物均可形成沉淀,应予以避免。3.聚乙二醇(PEG)类 本类基质为高分子聚合物,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为液体、半固体与固体,以适当比例混合,可制得稠度适宜的基质。此类基质易溶于水,能与渗出液混合并易洗除,化学性质稳定且不宜酸败。但由于其较强的吸水性,用于皮肤常有刺激感,久用可引起皮肤脱水产生干燥感。本品可与苯甲酸、水杨酸、鞣酸、苯酚等络合,导致基质过度软化,并能降低酚类防腐剂的活性,使用时应予以避免。本类基质还可用作防护性软膏,如为预防油漆、矿物油等油性物质对皮肤的刺激,可在工作前先涂擦,工作后洗除。含聚乙二醇的水溶性基质 () ()处方:聚乙二醇400 600g 500g聚乙二醇4000400g 500g 制法:取二种聚乙二醇混合后,在水浴上加热至65,搅拌至冷凝。处方的稠度大于处方,适合于夏天应用。聚乙二醇400与4000的比例可根据环境与所加药物的性质,加以调节。此基质极易溶于水,故不能与大量的水溶液配伍,加入鲸蜡醇与硬脂醇可增加其吸水性。三、软膏剂的制备及举例(一)制备方法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分为三种:研和法、熔和法和乳化法。溶液型或混悬型软膏采用研和法和熔和法,乳剂型软膏剂采用乳化法。1.研和法 此法适用于通过研磨能使基质与药物均匀混合的软膏。此法适用于小量软膏的调配,凡所用的基质是柔软的半固体,不需加热即能调制均匀者,或药物不宜受热者,可采用此法制备。此法可用软膏刀在陶瓷或玻璃的软膏板上调制,或在研钵中制备。2.熔和法 由熔点较高的组分组成,在常温下不能均匀混合的软膏基质可用此法制备。先将熔点最高的基质加热熔化,然后将其余基质依熔点高低顺序逐一加入,待全部基质熔化后,再加入药物(能溶者),搅匀并至冷凝,可用电动搅拌机混合。此法适用于大量软膏的制备。3.乳化法 是专门用于制备乳状型基质软膏剂的方法。将处方中油脂性和油溶性组分一并加热熔化,作为油相,保持油相温度在80左右;另将水溶性组分溶于水,并加热至与油相相同温度,或略高于油相温度,油、水两相混合,不断搅拌,直至乳化完成并冷凝。乳化法中油、水两相的混合方法有三种:两相同时掺和,适用于连续的或大批量的操作;分散相加到连续相中,适用于含小体积分散相的乳剂系统;连续相加到分散相中,适用于多数乳剂系统,在混合过程中可引起乳剂的转型;从而产生更为细小的分散相粒子。如制备O/W型乳剂基质时,水相在搅拌下缓缓加到油相中,开始时水相的浓度低于油相,形成W/O型乳剂,当更多的水加入时,乳剂黏度继续增加,W/O型乳剂的体积也扩大到最大限度,超过此限,乳剂黏度降低,发生乳剂转型而成0/W型乳剂,使油相得以更细地分散。(二)举例例1清凉软膏处方:薄荷脑160g樟脑160g薄荷油100g石蜡210g桉叶油100g蜂蜡90g氨溶液(10%)60ml凡士林200g制法:将樟脑、薄荷脑混合研磨共熔,然后与薄荷油、桉叶油混合均匀;另将石蜡、蜂蜡、凡士林加热至110,必要时过滤,放冷至70,加入氨溶液混匀即得。处方中凡士林、桉叶油、薄荷油、石蜡及蜂蜡等组分共同组成油脂性基质,本品较一般油脂性软膏稠度大些,近于固态。本品作用于皮肤表面,用作止痛止痒,适用于蚊虫叮咬。例2 复方醋酸曲安缩松乳膏 处方:醋酸曲安缩松0.25g二甲基亚砜15g尿素100g硬脂酸120g单硬脂酸甘油酯35g白凡士林50g液状石蜡100g甘油50g羧苯乙酯1.5g三乙醇胺4g蒸馏水加至1000g制法:将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白凡士林、液状石蜡加热熔化混匀,经细布过滤,保温80左右。另将尿素、羟苯乙酯、甘油、三乙醇胺溶于蒸馏水中,并于80左右缓缓加到油相中,不断搅拌制成乳剂基质。将醋酸曲安缩松溶于二甲基亚砜中,加至乳剂基质中混匀。此软膏采用的是O/W型乳剂基质,醋酸曲安缩松不溶于水和乳剂基质,需用二甲基亚砜溶解后加至基质中混匀。由于皮质激素类药物须透入表皮后才能发挥其局部抗炎作用,故用尿素促进药物穿透表皮的过程,可提高疗效。本品作用于表皮,用作抗炎,适用于过敏性皮肤病、皮炎、湿疹及银屑病。例3 硝酸甘油乳膏处方:硝酸甘油20g硬脂酸170g单硬脂酸甘油酯105g白凡士林130g月桂醇硫酸钠100g甘油100g羧苯乙酯1.5g蒸馏水加至1000g制法:此软膏采用的是0/W型乳剂基质。可按乳化法制成O/W型乳膏剂。硝酸甘油舌下给药虽然明显,但作用时间短。硝酸甘油乳膏通过透皮吸收产生全身作用,具有作用时间长的优点,但起效慢,不适用于急救。本品适用于于慢性心力衰竭,预防心绞痛发作。四、软膏剂的质量评价中国药典2010年版在制剂通则项下规定,软膏剂应作粒度、装量、微生物限度和无菌等项目检查。另外,软膏剂的质量评价还包括软膏剂的主药含量、物理性质、刺激性、稳定性的检测和软膏剂中药物的释放和经皮扩散等项目的评定。1.粒度 除另有规定外,混悬型软膏剂取适量的供适品,涂成薄层,薄层面积相当于盖玻片面积,共涂3片,照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中国药典附录 E第一法)检查,均不得检出大于180m的粒子。2.装量 照最低装量检查法(中国药典附录 F)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标示装量平均装量每个容器装量20g(ml)以下不少于标示装量不少于标示装量的93%20g(ml)50g(ml)不少于标示装量不少于标示装量的95%3.微生物限度 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国药典附录 J)检查,应符合规定。4.无菌 除另有规定外,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软膏剂与乳膏剂,照无菌检查法项下的方法(中国药典附录 H)检查,应符合规定。5.主药含量 6.物理性质(1)熔点:一般软膏以接近凡士林的熔点为宜。测定方法可采用药典法或显微熔点测定仪测定,由于熔点的测定不易观察清楚,须取数次平均值来评定。(2)黏度与稠度:属牛顿流体的液体石蜡、硅油,测定其黏度可控制质量。软膏剂多属非牛顿流体,除黏度外,常需测定塑变值、塑性黏度、触变指数等流变性指标,这些因素总和称为稠度,可用插度计测定,插度计插入样品以0.1mm的深度为一单位,称为插入度。一般稠度大的样品插入度小,稠度小的样品插入度大。例如凡士林的插入度在0时不得小于100,在37时不得大于300;O/W型乳剂基质的插入度(25)多在200300之间较适宜。(3)酸碱度:不少软膏基质在精制过程中须用酸、碱处理,故需要检查产品的酸碱度,以免引起刺激。测定方法是将样品加适当溶剂(水或乙醇)振摇,所得溶液用pH计测定。酸碱度一般控制在pH4.48.3。(4)物理外观:软膏和基质的物理外观要求色泽均匀一致,质地细腻,无粗糙感,无污物。检查方法是将少量供试品涂于玻璃片上,覆以盖玻片,置显微镜下检查。7.刺激性 考察软膏对皮肤、黏膜有无刺激性或致敏作用,可在动物及人体上进行试验。测定方法是将供试品涂在去毛的家兔皮肤上、眼黏膜上、人体的手臂、大腿内侧皮肤上,观察24小时有无发红、起泡、充血或其它过敏现象。8.稳定性 软膏剂普遍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可采用加速试验法,将软膏均匀装入密闭容器中填满,分别置恒温箱(391)、室温(253)及冰箱(52)中至少贮存13个月,检查其稠度、酸碱度、形状、均匀性、霉败等现象及药物含量的改变等。乳膏剂应进行耐热、耐寒试验,将供试品分别置于55恒温6小时及-15放置24小时,应无油水分离。一般W/O型乳剂基质耐热性差,油水易分层,O/W型乳剂基质耐寒性差,质地易变粗。9.药物释放与经皮扩散实验(1)体外试验法:有离体皮肤法、半透膜扩散法、凝胶扩散法和微生物扩散法等,其中以离体试验法较为接近实际情况。离体皮肤法 在扩散池中将人或动物的皮肤固定,测定不同时间由供给池穿透到接受池溶液中的药物量,计算药物对皮肤的渗透率。半透膜扩散法 取软膏装于内径及管长约为2cm的短玻璃管中,管的一端用玻璃纸封贴并扎紧,将软膏紧贴于一端的玻璃纸上,并应无气泡,加入装有1OOml 37的水中,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取样,测定药含量,并绘制释放曲线。凝胶扩散法 以含显色指示剂的琼脂凝胶为扩散介质,放入约1Ocm的试管中,在上端1Omm空隙处装入软膏,使与凝胶表面紧密接触,隔一定时间测定呈色区高度,以呈色区高度的平方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作图,拟合一直线,求直线的斜率即为扩散系数。扩散系数越大释药越快,本法可用于比较不同基质的释药能力。微生物扩散法 本法适用于抑茵药物软膏,将细菌接种于琼脂培养基上,在平板上打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孔,填入软膏,经培养后测定孔周围抑菌区大小。(2)体内试验法:将软膏涂于人体或动物的皮肤上,经一定时间后进行测定,具体方法有体液与组织器官中的药物含量测定法、生理反应法、放射性示踪原子法。 第二节眼膏剂与凝胶剂 一、眼膏剂(一)眼膏剂的概念、特点与质量要求眼膏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供眼用的无菌软膏剂。眼膏剂的基质具有无水和化学惰性的特点,宜于配制遇水不稳定的眼用制剂,如某些抗生素;与滴眼剂相比,眼膏在结膜囊内保留时间长,属于缓释长效制剂;能减轻眼睑对眼球的摩擦,有助于角膜损伤的愈合。因此眼膏常用于眼科术后用药;夜晚使用减少滴眼次数保持药效;以及适于不宜使用滴眼液的小儿。眼膏剂的缺点是有油腻感并使视力模糊。眼膏剂的质量要求:眼用软膏应均匀、细腻、易于涂布;无刺激性;无微生物污染,成品不得检验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用于眼部手术或创伤的眼膏剂不得加入抑菌剂或抗氧剂。眼膏剂所用原料药要求纯度高,且不得染菌。(二)常用基质眼膏剂基质应对主药无影响,药物易释放,对眼无刺激性。常用为黄凡士林、液状石蜡和羊毛脂的混合物,其用量比例为8:1:1。 (三)眼膏剂的制备眼膏剂的制备方法与软膏剂基本相同,但必须在清洁、灭菌的环境下进行,严防微生物的污染。基质应熔化后滤过,并经150灭菌至少1小时。所用容器与包装材料均应严格灭菌,避免染菌而导致眼睛感染。配制用具可用70%乙醇擦洗;或用水洗净后再用干热灭菌法灭菌。眼膏剂中所用的药物,能溶于基质或基质组分者可制成溶液型眼膏剂;不溶性药物应先研成极细粉末,并通过九号筛,将药粉与少量基质或液状石蜡研成糊状,再与基质混合制成混悬型眼膏剂。氢溴酸后马托品眼膏处方:氢溴酸后马托品 20g眼膏基质 加至1000g制法:按无菌操作法,取氢溴酸后马托品置无菌乳钵中,加入少量灭菌液状石蜡,充分研磨后,分次加入眼膏基质,随加随研匀,制成1000g,含量测定合格后无菌分装,即得。注意:本品有毒,操作时应注意调配均匀;氢溴酸后马托品在水中溶解度为1:6,在热水中易溶;本品遇光易变质。水溶液遇碱性盐或碱性物质即析出游离的后马托品,遇高温易水解产生莨菪醇及杏仁醇,药效降低。(四)眼膏剂的质量检查中国药典2010年版制剂通则项下规定的检查项目有:装量、金属性异物、粒度、无菌等。二、凝胶剂(一)凝胶剂的概念、特点与分类凝胶剂系指药物与能形成凝胶的辅料制成溶液、混悬或乳状液型的稠厚液体或半固体制剂。除另有规定外,凝胶剂限局部用于皮肤及体腔如鼻腔、阴道和直肠。乳状液型凝胶剂又成为乳胶剂。由高分子基质如西黄蓍胶制成的凝胶剂也可成为胶浆剂。小分子无机药物(如氢氧化铝)凝胶剂是由分散的药物小粒子以网状结构存在于液体中,属两相分散系统,也称混悬型凝胶剂。此类凝胶具有可触变性,静止时形成半固体,而搅拌或振摇时成为液体。(二)常用基质凝胶型基质属单相分散系,有水性和油性之分。水性凝胶剂的基质一般由水、甘油或丙二醇与纤维素衍生物、卡波姆和海藻酸盐、西黄蓍胶、明胶、淀粉等构成;油性凝胶剂的基质常由液状石蜡与聚乙烯或脂肪油与胶体硅或铝皂、锌皂构成。在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是水性凝胶剂,本章主要介绍水凝胶剂基质。构成水性凝胶基质的高分子材料可分3类,天然高分子、半合成高分子和合成高分子。天然高分子常用的有淀粉类、海藻酸类、植物胶和动物胶等,如淀粉、海藻酸盐、阿拉伯胶、西黄蓍胶、琼脂和明胶等。半合成高分子有改性纤维素和改性淀粉,如羧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等。合成高分子有卡波姆、聚丙烯酸钠等。水性凝胶基质易涂展和洗除,无油腻感,能吸收组织渗出液,不妨碍皮肤正常生理,药物释放快,但润滑作用差,易失水和霉变,常需添加保湿剂和防腐剂。(1)卡波姆:系由丙烯酸与丙烯基蔗糖交联的高分子聚合物,商品名为卡波普。可以在水中迅速溶胀,但不溶解。当用碱中和时,随大分子的不断溶解,黏度也逐渐上升,在低浓度时形成澄明溶液,在浓度较高时形成半透明的凝胶,在pH611有最大的黏度和稠度。本品制成的基质无油腻感,使用润滑舒适,特别适宜于治疗脂溢性皮肤病。与聚丙烯酸相似,盐类电解质可使卡波姆凝胶的黏性下降,碱金属离子以及阳离子聚合物均可与之结合成不溶性盐,强酸也可使卡波姆失去黏性,在配伍时必须避免。卡波姆基质处方 处方:卡波姆94020g丙二醇50g乙醇50g聚山梨酯802g羧苯乙酯1g氢氧化钠4g蒸馏水加至1000g制法:将卡波姆与聚山梨酯-80及300ml蒸馏水混合,氢氧化钠溶于100ml水后加入上述溶液搅匀,再将羟苯乙酯溶于乙醇后逐渐加入,加入丙二醇,加蒸馏水至全量,搅拌均匀,即得透明凝胶。(2)纤维素衍生物:常用的纤维素衍生物有甲基纤维素(MC)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两者常用浓度均为2%6%。前者缓缓溶于冷水,不溶于热水,但润湿、放冷后可溶解;后者在任何温度下均可溶解。1%的水溶液pH均在68。MC在pH212时均稳定,而CMC-Na在低于pH5或高于pH10时黏度显著降低。本类基质涂布于皮肤时有较强的黏附性,较易失水,干燥而有不适感,常需加入约10%15%的甘油调节。制成的基质中均须加入防腐剂,常用0.2%0.5%的羟苯乙酯。在CMC-Na基质中不加硝(醋)酸苯汞或其他金属盐作防腐剂,也不宜与阳离子型药物配伍,否则会与CMC-Na形成沉淀物,从而影响防腐效果或药效,对基质稠度也会有影响。羧甲基纤维素钠凝胶基质处方:羧甲基纤维素钠60g 甘油150g 羟苯乙酯2g 纯化水加至1000g制法:取CMC-Na与甘油混匀,另取羟苯乙酯溶于热纯化水中,然后加入CMC-Na浆中,搅拌成凝胶,加热纯化水至全量,搅匀即得。(三)水凝胶剂的制备水凝胶剂的一般制法是药物溶于水者,先溶于部分水或甘油中,必要时加热,其余处方成分按基质配制方法制成水凝胶基质,再与药物溶液混合加水至足量即得。药物不溶于水者,可先用少量水或甘油研细,分散,再混入基质中搅匀即得。下面是以SDB-L-400为基质的处方例。 吲哚镁辛凝胶剂处方吲哚镁辛10gSDB-L-40010gPEG400080g甘油100g苯扎溴铵8g蒸馏水加至1000g制法:称取PEG 4000和甘油置烧杯中微热至完全溶解,加入吲哚美辛混匀,SDB-L-400加入800ml水于研钵中研匀后,将基质与PEG4000、甘油、吲哚美辛混匀,加入苯扎溴铵,搅匀加水至1000g搅匀即得。(四)质量检查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制剂通则项下规定:应按最低装量检查法和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对凝胶剂进行装量和微生物检查,应符合规定。对混悬型凝胶剂应进行粒度检查(中国药典附录 E第一法);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凝胶剂,照无菌检查法进行检查(中国药典附录 H),应符合规定。第六章 软膏剂、眼膏剂和凝胶剂一、A 1、下列关于软膏剂的错误叙述为 A、软膏剂按分散系统分为三类,即溶液型、混悬型和乳剂型 B、常用基质主要有油脂性基质、乳剂型和亲水或水溶性基质 C、凡士林不能单独做软膏基质 D、羊毛脂可增加凡士林的吸水性与稳定性 E、刺激性应作为软膏剂的质量评价指标 2、关于水性软膏基质的错误叙述为 A、常用水性基质有甘油明胶、纤维素衍生物类和聚乙二醇类 B、甘油明胶基质组成为甘油(1030)、明胶(13)加水至100 C、PEG作为软膏基质常用配比为PEG400:PEG3350(1:1) D、PEG吸水性强,对皮肤有刺激性 E、CMC-Na与阳离子药物有配伍禁忌 3、关于软膏剂基质的正确叙述为 A、主要有油脂性基质与水溶性基质两类 B、固体石蜡可用于调节软膏稠度 C、凡士林是一种天然油脂,碱性条件下易水解 D、液状石蜡具有表面活性,可作为乳化基质 E、硅酮吸水性很强,常与凡士林配合使用 4、关于软膏剂基质的错误叙述为 A、基质不仅是软膏的赋形剂,也是药物的载体 B、性质稳定,与主药不发生配伍禁忌 C、稠度适宜,易于涂布 D、易于清洗,不污染衣物 E、对软膏剂的质量、药物释放、吸收无影响 5、关于软膏剂质量要求的错误叙述为 A、均匀、细腻并具有适当黏稠性 B、易涂布于皮肤或黏膜上 C、应无刺激性、过敏性与其他不良反应 D、软膏剂中药物应充分溶于基质中 E、眼用软膏剂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制备 6、关于软膏剂的正确叙述是 A、二甲基硅油性能优良、无刺激性,可用作眼膏基质 B、软膏剂应有良好的药物吸收能力 C、软膏剂中药物的释放、吸收与基质性质无关 D、某些软膏剂中药物透皮吸收后产生全身治疗作用 E、凡士林经漂白后宜作为眼膏基质 7、关于软膏剂的错误叙述是 A、软膏剂主要起局部保护和治疗作用 B、有些药物要透入表皮才能发挥局部疗效 C、用于创面的软膏剂应无菌 D、软膏剂应均匀、细腻,涂于皮肤上无粗糙感 E、软膏剂是由药物加入适宜基质制成的一种固体制剂 8、软膏剂的物理性质检查不包括 A、熔点 B、装量 C、黏度与稠度 D、酸碱度 E、物理外观 9、关于软膏剂粒度检查的正确叙述是 A、软膏剂均应作粒度检查 B、三个涂片均不得检出大于180m的粒子 C、三个涂片均不得检出大于50m的粒子 D、三个涂片均不得检出大于150m的粒子 E、三个涂片均不得检出大于100m的粒子 10、下列不属于软膏剂的质量检查项目的是 A、熔点 B、刺激性 C、融变时限 D、酸碱度 E、稠度 11、甘油在乳剂型软膏剂中的作用是 A、乳化 B、防腐 C、分散 D、促渗 E、保湿 12、属于油性基质的物质是 A、十八醇 B、硬脂酸 C、聚乙二醇 D、硅酮 E、甘油明胶 13、下列属于水性基质的物质是 A、聚乙二醇 B、液体石蜡 C、羊毛脂 D、硬脂酸脂肪酸酯 E、十六醇 14、下列属于类脂类基质的是 A、凡士林 B、氢化植物油 C、蜂蜡 D、液状石蜡 E、固体石蜡 15、用来增加油性基质如凡士林的吸水性的物质是 A、凡士林 B、石蜡 C、二甲基硅油 D、羊毛脂 E、十八醇 16、常用来调节油性基质稠度的物质是 A、蜂蜡 B、液状石蜡 C、羊毛脂 D、鲸蜡 E、肥皂 17、下列关于乳化剂的错误叙述为 A、一价皂的乳化能力随脂肪酸碳原子数(在1218范围内)增加而增强 B、一价皂为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C、十二烷基硫酸钠在广泛的pH范围内稳定 D、多价皂是WO型基质的乳化剂 E、制备乳剂型基质时,乳化剂常混合使用以调节适宜的HLB值 18、关于OW型乳剂基质的错误叙述为 A、OW型基质含水量大、易霉变,故需加入防腐剂 B、OW型基质具有反向吸收作用,忌用于化脓性创面 C、保湿剂的用量一般在5以下 D、含有乳化剂可使油脂性基质易于洗除 E、用硬脂酸制成的乳剂基质外观光滑美观 19、关于乳剂基质的错误叙述为 A、W/O型乳剂基质含水量较大 B、可用液状石蜡、凡士林等调节油相稠度 C、常用油相为石蜡、蜂蜡与高级脂肪醇等 D、常用保湿剂为甘油、丙二醇、山梨醇等 E、常用乳化剂为表面活性剂 20、关于乳剂型基质的正确叙述为 A、OW型乳剂基质不易霉变,制备时不需要加防腐剂 B、WO型乳剂基质有“反向吸收”现象 C、OW型乳剂基质可用于分泌物较多的病灶 D、OW型乳剂基质因外相水易蒸发变硬,故需加入保湿剂 E、OW型乳剂基质可选用高分子溶液作乳化剂 21、下列关于油脂性基质的正确叙述为 A、硅酮是一类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 B、石蜡与液状石蜡为天然油脂性化合物 C、硅酮即为二甲基硅油 D、蜂蜡在WO型基质中起稳定作用 E、羊毛脂可吸收2倍量的水而形成OW型乳剂基 22、关于凡士林基质的错误叙述为 A、凡士林性质稳定,无刺激性 B、凡士林是常用的油脂性基质 C、凡士林吸水性很强 D、凡士林常与羊毛脂配合使用 E、凡士林是由液体和固体烃类组成的半固体状混合物 23、关于油脂性基质的正确叙述为 A、油脂性基质是指烃类物质 B、凡士林基质不常用于制备乳膏剂 C、凡士林经漂白后可用于眼膏剂基质 D、液状石蜡具有表面活性及一定的吸水性能 E、羊毛脂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的棕榈酸酯及游离的胆固醇和其他脂肪醇 24、以下关于软膏剂的质量要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无不良刺激性 B、应符合卫生学要求 C、均匀细腻,无粗糙感 D、软膏剂稠度应适宜,易于涂布 E、软膏剂是半固体制剂,药物与基质必须是互溶性的 25、常用于OW型乳剂型基质乳化剂是 A、司盘类 B、胆固醇 C、羊毛脂 D、硬脂酸钙 E、三乙醇胺皂 26、可单独用作软膏基质的是 A、蜂蜡 B、凡士林 C、植物油 D、液体石蜡 E、固体石蜡 27、软膏烃类基质包括 A、蜂蜡 B、硅酮 C、凡士林 D、羊毛脂 E、聚乙二醇 28、软膏剂的概念是 A、软膏剂是系指药物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B、软膏剂是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固体外用制剂 C、软膏剂是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D、软膏剂是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内服制剂 E、软膏剂是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内服和外用制剂 29、软膏剂质量评价不包括的项目是 A、粒度 B、装量 C、微生物限度 D、无菌 E、热原 30、关于软膏基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液状石蜡主要用于调节稠度 B、水溶性基质释药快 C、水溶性基质中的水分易挥发,使基质不易霉变,所以不需加防腐剂 D、凡士林中加人羊毛脂可增加吸水性 E、硬脂醇可用于OW型乳剂基质中,起稳定和增稠作用 31、关于软膏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软膏剂主要起保护、润滑和局部治疗作用 B、对于某些药物,透皮吸收后能产生全身治疗作用 C、软膏剂按分散系统分类可分为溶液型、混悬型和乳剂型 D、软膏剂应具有适当的黏稠度且易于涂布 E、混悬型软膏剂除另有规定外,不得检出280m的粒子 32、下列不能用于制备眼膏剂的基质为 A、黄凡士林 B、液状石蜡 C、固体石蜡 D、硅酮 E、羊毛脂 33、下列关于眼膏剂制备的错误叙述是 A、基质熔化后过滤,经150至少灭菌1h B、配制用具清洗后采用湿热灭菌 C、在清洁、灭菌环境下制备 D、容器与包材应严格灭菌 E、眼膏基质的配比为:黄凡林:液体石蜡:羊毛脂(8:1:1) 34、水性凝胶基质包括 A、凡士林 B、植物油 C、卡波姆 D、硬脂酸钠 E、泊洛沙姆 35、制备混悬型眼膏剂,其不溶性药物应通过几号筛 A、三号筛 B、四号筛 C、五号筛 D、八号筛 E、九号筛 36、下述制剂不得添加抑菌剂的是 A、用于全身治疗的栓剂 B、用于局部治疗的软膏剂 C、用于创伤的眼膏剂 D、用于全身治疗的软膏剂 E、用于局部治疗的凝胶剂 37、关于眼膏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眼膏剂具有疗效持久、能减轻眼睑对眼球摩擦的特点 B、用于眼外伤的眼膏剂不得加入抑菌剂 C、眼膏剂成品中不得检验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D、制备眼膏剂所用的容器与包装材料均应严格灭菌 E、不溶性药物应先研成细粉并通过1号筛,再制成混悬型眼膏剂 38、有关凝胶剂的错误表述是 A、凝胶剂有单相分散系统和双相分散系统之分 B、混悬凝胶剂属于双相分散系统 C、卡波普是凝胶剂的常用基质材料 D、卡波普溶液在pH15时具有最大的黏度和稠度 E、盐类电解质可使卡波普凝胶的黏性下降 39、关于眼膏剂的错误叙述为 A、制备眼膏剂的基质应在150干热灭菌至少1h,放冷备用 B、眼膏剂应在无菌条件下制备 C、常用基质是黄凡士林:液状石蜡:羊毛脂为5:3:2的混合物 D、成品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绿脓杆菌 E、眼膏剂较滴眼剂作用持久 40、下列关于水性凝胶剂的错误的叙述是 A、水性凝胶剂基质易于涂展与清除,无油腻感 B、水性凝胶剂基质能吸收组织液,不妨碍皮肤正常生理 C、水性凝胶剂基质对药物释放快 D、水性凝胶剂基质润滑性好 E、水性凝胶剂基质易失水与霉变,常需要加保湿剂和防腐剂 41、关于凝胶剂的错误叙述是 A、外用凝胶剂是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均一或混悬的半固体制剂 B、凝胶剂有单相分散系统与双相分散系统之分 C、构成水性凝胶基质的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天然、半合成与人工合成三大类 D、卡波姆属于纤维素衍生物 E、临床应用较多的是水性凝胶剂 42、油性眼膏基质的干热灭菌温度为 A、121 B、115 C、150 D、109 E、100 43、下列哪种基质不属于凝胶基质 A、明胶 B、MC C、卡波普 D、十六醇 E、CMC-Na 44、关于眼膏剂的错误叙述是 A、溶于基质的药物制成溶液型眼膏剂 B、不溶于基质的药物先研磨成极细粉,过7号筛,制成混悬型眼膏剂 C、眼膏剂所用原料药要求纯度高,且不得染菌 D、眼膏剂成品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绿脓杆菌 E、用于眼部手术或创伤的眼膏剂不得加入抑菌剂与抗氧剂 二、B 1、A.可可豆脂B.十二烷基硫酸钠C.卡波普D.羊毛脂E.丙二醇 、潜溶剂 A、 B、 C、 D、 E、 、凝胶基质 A、 B、 C、 D、 E、 、栓剂基质 A、 B、 C、 D、 E、 、皮肤吸收促进剂 A、 B、 C、 D、 E、 2、A.聚乙二醇300400B.聚乙二醇4000C.甘油D.吐温类E.十八醇 、乳剂型基质的油相 A、 B、 C、 D、 E、 、具有保湿功能 A、 B、 C、 D、 E、 、OW型乳剂基质的乳化剂 A、 B、 C、 D、 E、 3、A.OW型基质B.吸水性差的基质C.高级脂肪醇D.山梨醇E.羟苯酯类 、具有反向吸收作用的基质 A、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