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oc_第1页
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oc_第2页
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oc_第3页
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oc_第4页
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摘要】目的 了解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评抑郁量表,对205名4060岁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 抑郁症状发生率为2634%,显著高于常模(P005),月收入、有无躯体疾病、年龄及夫妻关系是围绝经期妇女发生抑郁症状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较高,其发生率的增加不单纯由生物因素引起,同时有社会、家庭及精神因素存在。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对有抑郁症状发生危险因素的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保健,建议开设女性心理门诊,对有抑郁症状的妇女,从躯体和心理两方面进行治疗 【关键词】 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影响因素;数据收集 抑郁是一种低落、沮丧或悲伤的情绪,主要表现为易伤心、哭泣、情绪不稳定,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感到淡漠、烦躁、失眠等症状。了解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生特点和影响因素,对开展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保健和提高其生活质量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有关此方面的实际情况,寻求开展围绝经期妇女身心保健的有效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用便利样本,对锦州市凌河区216名年龄4060岁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夫妻关系、家庭经济状况、目前月经情况、现患躯体疾病情况(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疾病、糖尿病、甲亢等)及体育锻炼情况等。自评抑郁量表(SDS)1。共20个条目,每一条目按14分计(最高总分为80分),分析指标为抑郁严重度指数(各条目累计分/80分,下称抑郁指数),抑郁指数070为重度抑郁。按照调查表要求,统一培训调查员,由调查员向被调查对象讲明填表要求,调查对象自己填写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216份,收回有效问卷205份,有效回收率9491%。 1.2.2 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应用SPSS 11.1统计软件处理,采用统计描述、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相关性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205例围绝经期妇女平均年龄为(4861484)岁;其中4045岁55人,50岁82人,55岁49人,60岁19人。文化程度:小学5人,初中85人,高中64人,大学51人;职业:工人85人,干部65人,专业技术人员21人,退休、下岗等其他人员34人;已婚妇女193人,离婚、丧偶等12人;绝经妇女79人,未绝经妇女126人;无现患躯体疾病者137人,患有1种及以上躯体疾病者68人;参加体育锻炼者89人,不锻炼者116人;个人月收入:200元40人,200元68人,500元60人,≥800元37人;夫妻关系情况:关系亲密100人,一般98人,紧张7人。 2.2 抑郁症状发生情况205例调查对象抑郁指数025080(044010)。抑郁症状发生率为2634%(54/205),其中轻度抑郁41例、中度11例、重度2例。抑郁症状发生率显著高于常模(2003%,235/1173)2,两者比较,χ2=415,P005),后2项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见表1)。 2.4 围绝经期妇女抑郁情绪的相关性分析将一般资料中各项与抑郁指数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年龄、夫妻关系、月收入、躯体疾病史与抑郁症状显著相关(r=-014、017、-020、021,P005、P001)。表1 不同月收入及有无躯体疾病妇女抑郁指数比较 2.5 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抑郁指数为因变量,将一般资料中的各项作为自变量作回归分析,结果月收入、躯体病史、年龄及夫妻关系进入回归方程(β=-086、034、-075、032,t=984、392、680、367,均P001)。 3 讨论 3.1 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赵更生等3报道419例4555岁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4606%。高晓玲等4报道2 000例4060岁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3030%。本研究发现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2634%,其中中度及以上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2407%(13/54)。妇女进入围绝经期后,卵巢功能衰退引起内分泌的改变,以及有关危险因素的影响导致抑郁症状发生率增高。说明妇女进入围绝经期后更需要注意心理卫生。因此,妇女保健工作者应注意对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保健,临床医护工作者对有抑郁症状的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对她们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护理与治疗。 3.2 影响抑郁症状发生的有关危险因素调查结果表明:影响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月收入、躯体病史、年龄等。月收入低者(200元)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月收入200元及以上者(均P005);月收入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这与国外报道社会经济阶层愈低,抑郁症状愈多见5相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生可能有下降的趋势。有慢性病的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慢性病者(P001),且随着躯体疾病的加重,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升高。这与长期的躯体疾病可能导致心理异常有关。妇女进入围绝经期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某些躯体疾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提示在治疗抑郁症状的同时,更应注意躯体疾病的防治。随着年龄的增长,抑郁症状的发生率逐渐降低。这可能是由于随着改革开放各项政策的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增多,而这部分人的年龄大约在4050岁之间,其中一部分妇女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社会角色的急剧改变,加之生活中的其它应激事件,造成心理压力过大,进而导致了抑郁症状的发生。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发生率的增加,不单纯是因为雌激素缺乏或不稳定等生物因素引起,而同时有社会、家庭和精神因素存在。因为雌激素的缺乏是每个女性都必须经历的,而抑郁症状的发生并非每个人都出现。虽然医务工作者不能直接干预上述因素,但提示我们,对有抑郁症状发生危险因素的围绝经期妇女应特别注意。 3.3 重视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健康围绝经期妇女出现抑郁症状不等于患有抑郁症。抑郁症状是一种情绪障碍,多由躯体不适或负性生活事件所诱发,症状持续时间短,经心理咨询与治疗后多可恢复。而围绝经期抑郁症属情感性精神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抑郁、焦虑、紧张及自责、自罪观念严重,一般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无效,必须服用抗抑郁药物。所以妇产科临床医护人员和妇女保健工作者对围绝经期妇女的抑郁症状要及早发现和治疗,对症状特别严重、经一般咨询与治疗无效者应及时请精神科医生诊治,以免延误病情。陈照坤等6在对386名更年期妇女实施护理干预后,其抑郁、焦虑症状明显减轻。说明护理干预可疏泄其负性情绪。对于围绝经期妇女,社区保健人员应结合妇女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健康宣教,讲授保健知识,提高其保健水平。针对有抑郁症状的围绝经期妇女,建议开设女性心理门诊,治疗缓解其症状,在实践中摸索治疗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的方法,由心理科和妇产科医生合作,护理人员加强心理护理工作,采用一般心理疏导配合药疗,针对躯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原因进行治疗,改变患者不健康的心理信念。【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196.2Comstock G M, Helsing K J.Symptom of depression in two communitiesJ.Psycho Med,1976,6:551.3赵更力,鲍月琴,渠川琰,等.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31(10):614.4高晓玲,王哲蔚,华嘉增,等.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生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