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波系列】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1.7 近代前期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精品学案(教师版)岳麓版(课标地区适用).doc_第1页
【冲击波系列】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1.7 近代前期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精品学案(教师版)岳麓版(课标地区适用).doc_第2页
【冲击波系列】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1.7 近代前期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精品学案(教师版)岳麓版(课标地区适用).doc_第3页
【冲击波系列】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1.7 近代前期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精品学案(教师版)岳麓版(课标地区适用).doc_第4页
【冲击波系列】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1.7 近代前期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精品学案(教师版)岳麓版(课标地区适用).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冲击波系列】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1.7 近代前期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精品学案(教师版)岳麓版(课标地区适用)【考纲要求】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考情分析】注意思想史的命题多会借助材料来提高考查深度,因此备考要多接触一些原料材料,尤其是海国图志。命题可能借助材料,创设新情景,因此材料阅读、分析能力要求会高。思想史的命题一般会考虑引用材料,如上挂下连结合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陈独秀等学习西学、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一制度一思想”这样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分析材料、提炼观点、说明认识是最基本的命题思路)。还有可能涉及思想变革指导下发生的重大事件(如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等)。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务必要理解透彻.如新文化运动提倡的“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是指儒家传统道德。所以说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此处可以出综合题,古、今综合考查儒家思想相关内容,如人们对儒家思想态度和认识的变化:由一家到独尊、由独尊到被质疑(李贽)、由被质疑到被批判(新文化运动)等。新文学革命考查选择题更容易设题。“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注意重点考查的内容,如李大钊歌颂十月革命的文章;五四运动后,新青年杂志出版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等。对于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表现应掌握: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知识结构】难点释疑一、 中国近代前期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及其比较(1)近代前期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时间宣传手段内容影响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同顽固势力展开了论战要不要变法维新,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1905-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进行论战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中国近代又一次思想解放潮流1915-1919年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彻底批判以民权、平等思想为指导,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新文学、新道德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思想得空前解放(2)相同点: 都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用西方思想武器反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 都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发展。 都以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为基础。(3)不同点: 直接斗争对象不同:第一次是封建顽固势力,第二次是保皇派,第三次是北洋军阀政府及封建思想的核心儒家思想。 领导力量不同:第一次是资产阶级上层维新派,第二次是资产阶级中下层革命派,第三次是资产阶级激进派。 主要内容不同:第一次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希望走实现君主立宪制的改良道路。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希望走实现民主共和制的革命道路。第三次资产阶级民主科学思想,希望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作用不同:第一次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二次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三次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二、如何正确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1)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创造历史根据;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为宣传民主和科学,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以改造国民劣根性,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扫清了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 (2)两次运动中的尊孔和倒孔实质上是一致的,都服务于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宗旨。康有为的调和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是导致运动失败的根源;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士对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是不妥的,忽略了儒家思想存在的某些合理成分,对后世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的不同遭遇是由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程度决定的。三、新文化运动与法国启蒙运动在性质、影响上的共同之处及各自在促进社会变革上的作用、结果。(1)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民权、平等和进化论的思想。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2)共同之处: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都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冲击了本国的封建思想和动摇了它的统治地位,使民主思想得到了弘扬,为革命的爆发作了舆论准备。(3)法国启蒙思想为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成为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法国大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为五四运动其了宣传动员作用,新文化运动后期,社会主义思想传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作为救国救民、改造中国社会的思想武器。(4)18世纪,法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而且启蒙思想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体系。20世纪初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产阶级具有明显的软弱性与妥协性,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四、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三派政治力量在反封建和学习西方问题上的特点 (1)各有侧重点: 维新派: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学习西方,兴民权、设国会、走君主立宪道路。 革命派:反对封建统治,主张实行西方民主共和国方案。 激进派:矛头指向封建正统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 (2)各自实践活动和结果 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依靠光绪帝实行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但君主立宪制问题在变法诏令中并未涉及。由于不发动群众,没有武装力量,最终失败。 革命派通过暴力斗争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民主共和的方案未能真正实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并未改变。 激进派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了革命,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在社会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并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如何建设新文化? 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 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 五、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特点 (1)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 主要内容:主要学习以船坚炮利为中心的西方物质文明,即“器物”观。 代表: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及洋务派创办近代军用、民用企业,兴办海军的实践。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特点: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机,停留在“器物”的表层阶段,对封建旧文化的根基并未有任何触动。 (2)第二阶段: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 主要内容:主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变革旧的封建体制。 代表:康、梁君主立宪政体方案以及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方案 指导思想:由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发展为“三民主义” 特点:不仅要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政治制度,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已发展到学习西方的“制度”的深层阶段,但对封建文化没有进行全面彻底的批判。 (3)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时期 主要内容:前期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想,后期宣传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 代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 指导思想:前期是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后期是马克思主义。 特点:彻底否定封建传统,清算封建制度的根源。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向西方学习的道路已深入到“思想”的核心结构,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时期,达到了高潮。存在绝对肯定和否定的偏向,前期也没有与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 总之,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被动接收到主动选择的过程。随着对西方认识的加深,近代前期的思想演进经历了这样的轨迹:器物层次制度层次文化层次,体现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学习过程。结论: 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同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步步扩大,民族危机逐步加深和中国资本主义逐渐发展的历程相适应。 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由浅而深。梁启超概括为“先从器物上感觉出,再从制度上感觉出,再从文化上感觉出”。陈独秀概括为“学术觉悟”、“政治觉悟”、“理论觉悟”三个阶段。 向西方学习的道路没有走通,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是先进的中国人经过长期实践斗争后,从西方找到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惟一正确的武器。【课后巩固】一、选择题 1 1919年2月9日,发表于每周评论的新时代之根本思想一文指出:“现在时代的根本思想,依我看起来,就是个德谟克拉西所谓的德谟克拉西,就是扫除社会上贵族阶级,用一般民众,组成一个完全平等的社会团体。所谓经济的德谟克拉西,就是废止资本主义生产,用一般民众,造出大家是劳动者,大家做了大家用的一个平等的经济组织。”该文( )。a拉开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序幕b宣扬西方资产阶级权力制衡的民主政治 c将社会主义的内容注入到民主的口号中d呼吁以暴力革命的手段建立无产阶级专政2 “一般说来,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以上材料体现的观点及其最早的倡导者应是( )。a中体西用 地主阶级洋务派 b主权在民 资产阶级维新派c民主共和 资产阶级革命派 d民主科学 资产阶级激进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思想 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民主科学”思想 3(2012年2月江苏百校联考6题)现代一位学者在评价近代中国某一运动时指出“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行为,一尊理性,而迷信斩焉,无知妄作之风息焉。”该运动的口号应是a中体西用 b民主共和c民主科学 d社会主义4 1842年,魏源在其编成的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就其主旨而言,重点在于( )。a介绍西方历史地理 b改革清朝富国之策c了解世界政治概况 d学习西方军事技术5(2012年1月黄冈市期末30题)某时期的报纸上出现了一首题为相隔一层纸的诗:“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屋子外躺着一个叫花子,咬紧了牙齿对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请问这首诗最早可能创作于什么时期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6(2010年10月浙江温州十校高三联考24题)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其中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晚清(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7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种种迹象表明,该刊物( )。a.与当局保持一致的政治方向 b.局限于青年内部的学术讨论c.关注青年身心健康为办刊宗旨 d.主张青年以思想推动社会进步8 右图所示为李大钊发表于新青年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他在其中所阐述的观点和主张不可能包括( )a“经济构造是社会的基础构造,全社会的表面构造都依着他迁移变化”b“余值既全为资本家的掠夺品是对工人的能力课额外的汗血税,而为资本家增加幸运,这是现代资本主义的秘密”c“资本家的生产方法,是社会的生产方法中采敌对方式的最后。阶级竞争也将与这资本家的生产方法同时告终” d“一切主义都是某时某地的有心人,对于那时那地的社会需要的救济方法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极容易的事”9(2011年11月广东六校联考13题)“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a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c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 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10(2011年9月珠海市摸底15题)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中维护孔子的地位,把孔子尊为主张变革的先师;而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却批判孔子,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前者是在民族危机加深和中国资本主义刚刚产生的情况下出现的后者是在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背景下发生的前者借助孔子的权威来论证变法的合理性后者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其目的是打破封建思想束缚a b c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0分)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材料二 “中国人很知民众政治之必要,但从没有想出个方法叫民众自身执行政治。所谓by people 的原则,中国不惟事实上没有出现过,简直连学说上也没有发挥过。”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材料三 “现在民国的天下,是人民公有的天下,国家是人民公有的国家。帝国是皇帝一个人作主的,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孙中山(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基本思想。这一思想在明末清初有何发展?(2)材料二中“b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