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爱的悲剧从伤逝看鲁迅的爱情观第27卷第10期2007年10月湖北广播电视大学JournofHuBeiTVUniveityVo1.:7.No.100ctobe2007.087088无爱的悲剧从伤逝看鲁迅的爱情观万海洋(菏泽学院中文系,山东菏泽274015)内容提要自由恋爱建立的幸福家庭,终因生活的平庸而走向瓦解,爱情走进了婚姻的坟墓,由爱到无爱,由真实到虚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坚持对命运的不断抗争中,完成了爱情的悲剧.于无爱人间的摸索与反抗,都归于鲁迅先生的虚无世界中.用希望做自欺的口实:”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虽然盾后面也依然是空虚中的暗夜”“绝望之于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关键词无爱;悲剧;伤逝;爱情观中图分类号1210.96/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427(2007)10.008702伤逝是爱情的悲剧,解读伤逝就不得不追问造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只有对其原因有了明晰的了解才能体会出鲁迅的真正用意,对爱情的深刻理解.论者往往从社会发展进程去解释:”两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被现实碰的头破血流,落个悲剧的结局.”(P63)”子君和涓生的追求个性解放,在中国没有生存的土壤.”_1(P63)”伤逝所写的是一个反叛家庭,为寻找个性解放而离家出走,最终迫于经济原因,只好又再回去,再造成更大悲剧的故事.”21(P33)然而这种批判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激情喷涌式的哀哭和悲诉的叙述形式呢?在这不绝如缕的悲歌中,我们听到的不是批判而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哀和痛心.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归于社会原因经济因素.”伤逝的写作,最简单的就是鲁迅要以一个故事的形式把这个见解(娜拉走了后怎样)演绎给人看.”J(P33)那么悲剧产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众所周知,鲁迅深受存在主义影响.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紧张冲突的,个人在世是孤独的,别人对我来说是多余的,不可理解的和偶然的,我的存在是对他人的限制我通过他人的自由而存在就没有任何安全感,个人与社会根本上是冲突的不相容的,他人即是地狱.在鲁迅眼里人与人之间不可能真正了解,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厚障壁.隔膜是鲁迅小说中不断出现的主题.涓生是作为个启蒙者的身份和子君交往的”破屋里充满了我的语声,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伊勃生,谈泰戈尔,谈雪莱.”“他总是微笑着点头,两眼里发出稚气的好奇的光泽.”当子君说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十涉我的权力”时涓生欣喜于她的进步并理解为中国女性的进步,而此时的涓生是以老师的眼光来欣赏子君的,他们之间存在着差距,子君所选择的冲破家庭的束缚,大无畏地与子君出走寻找自己的爱情和幸福生活与子君所理解的个性解放和自由是存在差距的,然而处于热恋中的他们是无法认清这些差距的.他们之间是不平等的交流关系,子君依附于涓生的理论之上,是盲目的爱情.可见在鲁迅心中爱情是没有根基的.爱情被置于固定的空问之中,他们来到了吉兆胡同.于是便获得了一个现实的环境,爱情终于找到了负责任的场所,他们走进了家庭,作为家庭所构成的现实生存环境,他们是无力应付的.单独的个体进入二人世界,这个空间的存收稿日期20070712在实现了困境对爱情的消灭.处于困境中的双方担起了爱情的义务和责任.于是子君便开始操持家务”做菜喂鸡”“两只手又是这样的粗糙起来,管了家便连谈天的功夫也没有了何况读书和散步.”子君为了爱情而奉献了自己,处于现实中的爱情异化着子君.子君为爱情而负责任,为支持爱情而改变着自己,终于在维持着爱情的牺牲中最终丧失了爱情.向着目标的努力奋进却是南辕北辙,这对子君来说不能不是一个悲剧.正是开始的隔膜导致了子君的悲剧.子君是为爱而活着的,她的坚持和无畏,她的凄然和胆怯,她的惨淡经营,得知真相后的惶恐莫不说明涓生的爱是她的整个生命.起初子君的出走不是子君所理解的个性解放的自由而仅仅是为了爱,如若不是这样子君完全可以另谋生路不至于死亡.子君为爱改变自己却不是涓生所能理解的,但爱情需要改变自己去付出的时候涓生选择了保持自我,他不愿意为了爱情而销毁自己的爱的理想.正是涓生所理解的自由是个人选择上的自由,因而他不会因爱而改变自己放弃他独立自主的地位去取悦子君,反而却坚持自己的理想来要去要求子君,他征服了子君却让子君献出了自由.存在主义大师萨特有两个爱情方案:第一个方案是”暴虐狂方案”它的前提是”我”征服对方使对方失去自由.第二个方案是”受虐狂方案”已表现相反的意象,用放弃”我”的办法来取悦对方,但是萨特认为自由是不能剥夺的,因此这两个方案都站不住脚.存在主义根据人生来就是自由的这个前提宣称爱情是不可能有的,子君为了爱情而放弃了自己是受虐狂式的爱情,然涓生却为了自由放弃了爱情.正如裴多菲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出于婚姻异化中的子君已然不是涓生理想中的子君于是他选择了离异.可以说是开始选择的隔膜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涓生理想中的子君不是这样的.当子君被现实异化而改变自己时涓生仍是自己塑造了一个人生理想却又不得不亲手毁灭了它,子君就成了涓生人生理想的祭品.“依然是这样的破窗,这样的窗外的半枯的槐树和老紫藤,这样的窗前的方桌,这样的败壁,这样的靠壁的板庆.”涓生依然感到寂寞和空虚依旧,虽然一年前仗着子君逃出寂寞和空虚.涓生走过了自己人生上的一个圈,又回到的起点,然而又有什么存在呢7.所以要写下这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也88湖北广播电视大学第10期为自己.那么涓生所感到的真实和空虚又是什么?”我不应该讲真实说给子君,我们相爱过,我应该永久奉献我的说谎.如果真实可以宝贵,这在子君就不该是一个沉重的空虚,谎语当然也只是个虚空.然而临末,至多也不过这样地沉重”我说给子君的真实是我所感到的无爱的婚姻,我所奉献的谎语则是我仅为了敷衍而去掩饰的自己.然而直面无爱的婚姻是值得宝贵的,因为只有这样才可能让双方解脱无爱而走向自由.然而这与子君却是一个沉重的虚空.因为子君实为爱而存在的,一旦无爱了他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虽然爱已经名不符实,然子君仍可以苟活下去.她为了自由的爱情而离开家庭而却不是为了自由.因而她不可能因为没有爱而走出婚姻,去寻找真正的自由,她只有走向了死亡,因此子君是在用生命为爱情做了注解,因而这真实对子君来说是多么的沉重.正如涓生所言”我以为将真实说给子君,她便可以毫无顾虑坚决地毅然前行,一如我们同居时那样,但这恐怕是我错误了,她当时的勇气和无畏是因为爱.”因此”她的命运已经决定他在我所给予的真实无爱的人间死亡了”,此时涓生才消除了对子君的隔膜,知道了她所要的乃是爱.而自己却发现了无爱的人间的冲突.个性主义战胜了人道主义对婚姻的负责.所以涓生的忏悔是那样的悲戚.在如泣的悲诉中述说着无爱的人间.然涓生把无爱的真实抛给了子君去寻找别样的生存然而得到的仍是空虚.”我”在寻找生命的存在然而认识迷惘,“我”在人生理想路上不断的追求和抗争然而仍只有空虚,这巨大的空虚源于鲁迅对世界的认识.鲁迅在1932年回顾他这时期的创作经历时说自己是”在沙漠中走来走去的游勇”.【3】(P3)正形象地刻画了他对世界的认识.”沙漠”正象征着他所感受到的浩淼无边的空虚与寂寞.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作品,太黑暗了,因为我常常觉得为黑暗与空虚乃是实有.却偏要向这些做绝望的抗战,所以很多偏激的声音,我终于不能证实为黑暗和虚无乃是实有,所以我想在青年需是有不平而不悲观常抗战而亦自卫.”涓生走出个人世界的寂寞和空虚,来到爱的二人世界然而反抗者对爱之希望的怀疑和悬搁是他感受到爱的虚无,反而确认了无爱的人间的真实,而这真实换来的却是新的空虚.“我要向新的生路跨进第一步去,我要将真实深深的藏在心的创伤中,默默前行,用遗忘和说谎作我的前导”涓生要遗忘过去,去寻找新的人生道路,然而却要用遗忘和说谎作前导,”忽而这些都空虚了,但有时故意的填以没奈何的自欺的希望.希望,希望,用这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虽然盾后面也依然是空虚中的暗夜.”“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jJ(P3)正是鲁迅的生命哲学中的虚无命题,深深影响了他的创作.涓生和子君的结合是预期的悲剧,涓生寻找生路的奋斗也是没有结果的.这深深的悲剧意识成为他创作时的潜意识,因此爱情主题也无可避免地抹上了浓浓的暗色.通过对伤逝悲剧的追问和空虚意识的分析,结合鲁迅先生的人生经历我们就可以看一下鲁迅先生的爱情生活了.众所周知鲁迅先生和朱安是无爱的婚姻,然而五四时期叛逆的战士,却不能不顾及传统力量所形成的舆论压力,而表现出某种犹豫.同时,人道主义的新道德观又使他不能不设身处地为无爱婚姻的另一半同样的不幸,又处于软弱的地位的旧式女子着想.他做了自我牺牲”死守着旧社会的给自己的遗产,陪着做一世的牺牲,完结了四千年的旧账”【4】(P322)在无爱的婚姻面前他做了让步,个性主义让位于人道主义,而没有冲破家庭的束缚,走向个人的幸福.许广平的出现又使鲁迅陷入了心灵的巨大矛盾突之中,一贯果断的鲁迅突然显出优柔寡断的一面,长时间在爱情门口徘徊,没有勇气跨出那一步并不止一次地折磨自己.他的哲学既然以生命为本位,那么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爱情不能不成为他所渴望的人生,可他太重视精神了,灵与肉的结合难道是可能的么?对真正爱情的怀疑是他怀着一种高远的理想最后把自己放逐到荒原中,鲁迅对婚姻的利弊又有着清醒地认识,结婚不过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结婚之后又大苦也有大累,怨天尤人,往往不免,”而且会产生婚前不可能预计与理想的矛盾,”理想与现实一定要冲突.”正是对婚姻与爱情有着清醒的认识所以他一直在犹豫可以说有一种恐惧感.事实就是如此,最后还是许广平给他们的爱情以决定性的推动.1922年11月22日一向作为学生的许广平给鲁迅以下告诫:我们是人,天没有叫我们专吃苦的权利,我们没有必受苦的义务.得一日尽人事求生活,即努力去做.我们是人.天没有硬派我们履险的权利,我们有坦途有正道为什么不走,我们何苦因了旧社会而为一个人牺牲几个,或牵连多数人,我们打破了两面委屈忍苦的态度.”.(P253)鲁迅终于摆脱了思想上的重负,决定向着黑暗一搏了,明知道失败仍要去抗争,作着绝望的反抗.鲁迅的婚后生活正如伤逝中所写的,许广平放弃了她早年对社会改造的参与像子君一样忙于家庭之中,停顿放弃完全忘记却都是个体生命内部死亡的象征.两人关系上她除了帮忙誉稿,校对,送邮,做种种杂事,已倦于追踪他的思想发展.正如伤逝所写的:”加以每川流不息的吃饭:子君的功业,仿佛就完全建立在这叫饭中.吃了筹钱,筹了吃饭,还要喂阿随,饲油鸡,她似乎将先前所知道全都都忘掉了.”许广平的生活可能没有如此窘迫,可”她似乎将先前所知道的全都忘掉了”却是真的.伤逝中”天气的冷和神情的冷,逼迫我不能在家庭中安身.但是,往哪里去呢?大道上,公园里虽然没有冰冷的神情,冷风究竟也刺的人皮肤欲裂”,我想鲁迅先生在婚后的生活也能体会到这神情的“冷”吧.在日常生活中的爱,他有一种空虚感,然而鲁迅却没有像涓生那样抛弃子君而独自去寻找自由,因为第一次无爱的婚姻,他抛弃了朱安内心已经有沉重的负罪感,当自由恋爱的婚姻走向无爱时,他选择了坚守着爱情的坟墓.他的小说中许多人物都是在无爱的人间死掉的,而实际上,他生活中的许多人物也都是在无爱的人间死掉了.最后连他本人也将死于无爱.他不甘心屈服于死对爱的战胜.”同我有关的活着,我倒不放心,死了我就安心,正是无爱对爱的战胜,使他无所顾眷,无所忌惮无爱的人间,而成为布满怨敌的社会顽固的敌人.”结合伤逝与鲁迅的虚无感及他的感情经历,我们可以总结出她的爱情观:爱情是没有根基的,爱情的发展必然经过婚姻的冰冷,爱情因成熟而失去激情,爱情因生活而变味.这是无爱的人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展台搭建咨询方案
- 咨询公司表格配色方案
- 建筑标识亮化方案设计
- 水暖管道施工环境评估分析报告
- 大连开业活动方案策划招聘
-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考核
- 2025版司法局《终止重整程序申请书》民事破产重组类文书(空白模板)
- 学校捐赠活动仪式方案策划
- 在高铁线上的营销方案
- 旅游路线促销活动策划方案
- 锁骨骨折术后护理
-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复习课件)-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 眼科常见疾病及其用药
- 脑疝患者的急救及护理
- 2025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监测与评估报告
- 2024年全市首届档案职业技能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无线电频率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五自教育课件
- 比亚迪汽车车间管理制度
- 《烽火岁月中的木刻》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浙人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 分析包容型领导风格对团队绩效和员工创新绩效的作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