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doc_第1页
问答题.doc_第2页
问答题.doc_第3页
问答题.doc_第4页
问答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下册了解土壤1:仔细观察土壤的外观你发现有什么特征?答:土壤是褐色的,土壤有些潮湿,能成团,土壤里有石子、小虫子、落叶、草根 2:做下面的实验,你分别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土壤里有什么?答(1)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看到纸巾潮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2)把硬土块放入水中,开始看到硬土散开,过一会儿又看到有气泡从土壤里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3)搅拌以后看到水变混浊,静上一段时间又看到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水面漂浮一些物质,水中上层物质颗粒较小,是黏土,下层颗粒较大,是沙粒。(4)取一些土壤放在火上烧一烧、闻一闻,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四年级下册1寒冷的冬天,经常会遇到自来水冻裂的情况,这是怎么回事?答:冬天,气温较低,水管受冷收缩,而水管中的水却受冷结成冰,体积膨胀,由此而产生的力将水管撑裂。2、在炎热的夏天,阳光照射下,自行车胎为什么会爆裂?答:在炎热的夏天,阳光照射下,自行车胎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当膨胀到车胎不能承受的压力时,自行车胎就会爆裂。4、小结:通过四季星空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春季的星座: 狮子座 、夏季的星座: 天鹰座、天琴座、天蝎座 、秋季的星座: 大熊座、仙后座 、冬季星座: 猎户座 、5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的?答: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来自物体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睛后,会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立即把这些光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看到这些物体了。来自物体的光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倒像,人脑能自动调节倒立的视觉信号,形成正立的视觉。6怎样保护眼睛?答: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经常远眺;避免强光;注意眼的卫生;避免眼睛受到外伤;避免眼睛疲劳过度;避免传染性眼病的侵扰等。7为什么说食物链的各个生物缺一不可?在大自然中,各种生物之间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到,如果食物链的任何一个环节一旦出现了问题,生态环境中的灾难也就会降临。如:澳大利亚的牛羊众多,那么粪便也会很多,但澳大利亚的“屎壳郎”不吃粪便,于是造成了“粪便堆积如山,牧草被毁、环境污染”的现象。自从进口了吃粪便的“屎壳郎”,草原上的粪便处理干净了,补上了食物链中的缺失环节,大自然就恢复了和谐,草原恢复了生机。8、珍稀动植物为什么会濒临灭绝呢?答:由于开山造田、草原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森林,严重破坏,以及工业发展的影响,大气、河流污染严重,动物的栖息地受到破坏,不少动植物种类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从而也给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影响。9昼夜更替的原因(也就是白天黑夜交替的原因)答: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着,这就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阳光照射到地球上,地球向着太阳的一面是明亮的,就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暗的,就是黑天。10、昼夜更替对人的影响?答:白天,人的身体活动比较活跃。当早晨醒来时,人体会发生心跳、呼吸加快等一系列变化;傍晚时分,体温会比清晨升高约1摄氏度,血压也从早晨起床时的一天最低点升至晚上的一天最高点;夜里,心跳频率和体温开始下降。这是人类长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形成的规律。1、 昼夜更替对动植物的影响?答:对植物的影响:植物生长的周期的可分为昼夜周期性和季节周期性。 (一)昼夜周期性 :植物生长随昼夜交替而呈现的有规律变化,就是昼夜周期性。随昼夜交替,光照,温度、水分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从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速率。(二)季节周期性 :植物生长随季节变化而呈现的有规律变化,就是植物生长的季节周期性。由于地球公转,引起日照长度和气温的季节性变化,而日照长度和气温又影响植物的生长,使植物的生长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对动物的影响:夜间活动:蛾,猫,猫头鹰,蝙蝠。白天活动:狗,公鸡,刺猬,蜜蜂。11、四季更替1、四季更替带来了那些变化?答: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温度变化、降水量变化、季风的周期性变化、生物的节律性变化等。带来了春暖、夏热、秋凉、冬冷。2、 四季更替是怎样产生的?答: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总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由于地轴的倾斜,当地球处在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时,南北半球接受阳光的照射程度也不断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寒来暑往的四季。12月相变化的规律是什么?答:一天之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是沿着弧线自东向西移动的,从月初到月底,月亮在天空中每天同一时刻的位置是沿着弧线自西向东移动的。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时有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13日食是怎样形成的?答: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太阳到地球的光线便会部分或完全地被月球遮挡住,从而产生日食现象。14、月食是怎样形成的答: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太阳到月球的光线便会部分或完全地被地球掩盖,产生月食。五年级科学问答题集锦1云雾是怎样形成的? 答:地球上江河、湖、海、陆地表面,动植物体内的水分受到太阳光的照射不断地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到高空。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天数的小冰晶和小水滴集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云。这些小水滴如果是在低空,我们就叫它雾,因此,雾和云都是水蒸气凝结而成的。 4、云雾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相同点:雾和云都是水蒸气凝结城的。不同点:雾是在低空形成的,接触地面,而云的底部不接触地面。 5、雨是怎样形成的? 答:在云块中,随着空气中水蒸气的增多,水蒸气不断在云滴上凝结,使云滴不断增大。当云滴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重力作用,开始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大的云滴下降速度快,小的云滴下降速度慢。因此,大的云滴会赶上小的云滴,合并成更大的云滴。如此下去,云滴越聚越大,最终形成雨滴,落向地面。8、下雪这种气象是怎样产生的? 答: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并随空气升入高空,一部分水蒸气附在烟尘微粒上凝结成小水滴,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会越来越低,小水滴变成了小冰晶,小冰晶不断碰撞,不断增大,当小冰晶增加到能克服空气的阻力和浮力时,便形成了雪花。13、我们现在处理废物的做法中,哪些是科学合理的?哪些还需要改进? 答、我们现在处理废物的做法中,堆肥与分类回收、重复使用是科学合理的;堆放、填埋、焚烧还需要改进。 14、节约资源,变废为宝,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答、(1)垃圾分类投放;(2)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物品;(3)能自觉重复使用废旧物品;(4)利用一些废物做成工艺品;(5)选购商品时注意选购带有回收标志的。 15、请谈谈使用一次性物品的后果是什么 答、使用一次性物品既有好处,又有坏处。好处如:一次性物品使用很方便,造价低廉,干净卫生,可以有效防止传染病。坏处如:使用一次性物品浪费资源,造成环境污染。20、微生物与人类有着什么样的关系?举例说明。 答:微生物对人类既有益又有害。有益的如:酿酒、制醋、做酱油都是细菌和真菌共同发酵的结果,可口的泡菜是细菌加工厂的产品。有害的如:流感病毒能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伤口感染化脓,饭菜变馊等也都是微生物引起的。 21、人们都认为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你认为呢,谈谈你的看法。 答、我认为细菌对人类既有益又有害,有益的,如:酿酒、制醋、做酱油都是细菌和真菌共同发酵的结果,可口的泡菜是细菌加工厂的产品。有害的如:大部分的细菌微生物都会影响健康,在会在体内繁殖,争夺身体的营养物质,导致人体的机能紊乱,内环境失调。比如痢疾性的细菌等 22、请说出对人类有益和有害的微生物。 答、有益的微生物如:乳酸菌、酵母菌、猴头菌。 有害的微生物如:霉菌、大肠杆菌、炭疽杆菌、流感病毒。27、青霉素是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的,直到20世纪40年代初才把青霉素应用于医疗治病上。28、沙尘暴怎样形成的?怎样预防沙尘暴? 答:由于植被遭到破坏,雨量小,风大,天气干燥,才形成了沙尘暴。预防沙尘暴的措施:(1)加强环境的保护, (2)多植树造林。15、某一天傍晚,太阳已经落山,天色渐渐变暗,一观测者看到月亮高挂在东南天空请描述此时的月相(月亮的形状),并判断这天的大致农历日期。 答:这一天大致在农历1112日。月相为上凸月,即月亮西边大半部分亮,东边边缘暗。1简述科学素养的四大要素。 答:科学素养的四大要素是:一、科学兴趣(求知本能),即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由此生发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二、科学方法(探究核心),即了解或把握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和程序,知道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去尝试解决手头身边的问题;三、科学知识(概念核心),指对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四、科学精神(理念行为),即对科学技术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负责的学习态度,既勇于探究新知又能够实事求是,既敢于质疑、独立思考又乐于互助合作。2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 答:教学中的引导,主要是指教师要创设各种条件、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去经历提问、发现、验证、分析解释、交流等探究过程。如: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多媒体、演示实验引导;通过提问引导;通过有效的结构材料引导;通过一起写下来归类、分析引导;试图解释引导;展示资料引导;鼓励提问引导;鼓励验证引导;赞赏特别办法引导等等。5、如何准确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答:要准确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就要说清楚以下几个因素:物体的位置与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运动的方向和快慢;运动与时间的关系等。7、可以根据哪些特征对物体或材料进行分类和排序?答:对物体,可以根据大小、轻重、形状、颜色、冷热、沉浮、结构、所用材料等特征进行分类或排序;对材料,可以根据软硬程度、透明性、可溶性、吸水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韧性、隔音能力等进行分类或排序。11、请描述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答: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活动。1)提出问题针对观察到的现象提问,如“是什么”或“为什么会这样”的问题,并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2)猜想与假设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的解释。 3)制定计划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书面计划。 4)观察、实验、制作观察和实验,是观察者利用感觉器官或借助“工具”对观察对象进行感知及取证的探究活动。制作动手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或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5)搜集整理信息能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6)思考与结论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或结论。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比较。 7)表达与交流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简答: 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三、案例分析 12、对于下述课堂上的师生对话,你有何感想? 小学科学课上,老师在介绍木星时,按照教材指出它有13颗卫星。突然,有个学生否定了老师的说法:“不,老师,应该是15颗。”另一位学生马上补充:“不,是16颗。”老师亲切地问第一位学生,“你怎么知道是15颗”,学生答“我在一本科普读物上看到的。”老师接着又问另一位学生,他回答,“最近一期杂志上说是16颗。”这位老师听了,高兴地对同学们说,“你们真了不起!课本上有些知识范围确实陈旧过时了,老师好落后了。木星的卫星究竟有多少颗,课后我们再研究、核实,好吗?” 答题思路: 1对这位老师的教学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可加以肯定: A、体现了“用教材教”而 不是“教教材”、“不唯教材”的新理念,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更新。B、能尊重学生,老师能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互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换。C、能对学生进行肯定与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对这一教学片断还可提出以下建议:A、可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教学;B、可借此机会鼓励学生创新,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14、在沉与浮一课教学时,老师发现有些学生是先放盐,后加水,再放土豆;而另一些同学先放水,后放土豆,再加盐;都使土豆浮起来了,你如何看待学生这一实验步骤?为什么学生需要规范的实验程序? 答:沉与浮一课“土豆沉浮”的实验程序,先放水与先放盐对实验的影响不大,因为不管水与盐哪样物体先放,对溶解的盐水来说,它的密度都不会发生改变(最好先放适量的水,再根据需要多次放盐进行搅拌)。但对放土豆的先后时间就有一定的讲究,如果土豆提前放入水中,在调制(搅拌)盐水的过程中,时间一长,土豆有可能会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