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语法.doc_第1页
文言文语法.doc_第2页
文言文语法.doc_第3页
文言文语法.doc_第4页
文言文语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文言文语法文言文词类常识一、文言文词类划分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类别。古代汉语的词类,跟现代汉语的词类大致相同:总共可以分成十一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二、文言文常用词法(一)古今异义古代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别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江 河 睡2词义缩小:臭 亲戚 宫3词义转移:涕 走 汤 去4感情色彩不同:爪牙 鹰犬5 单音节词代表双音节词的误会今齐地方千里因为长句,歌以赠之云髻半偏新睡觉 叶叶相交通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诚宜开张圣听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老大嫁作商人妇 (二)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是另一个意义。兵 闻 信 间 (三)偏义复词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近、相类或相对的语素组成的并列式词语,在某个具体语言环境中,两个语素只有一个语素的意义充当整个词语的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意义,只作陪衬,只具备语法作用。意义相近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意义相反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四)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1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动词使动用法在一般情况下,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由主语直接发出的。但在使动用法中,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并不是动作行为的直接发出者,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直接发出,主语只是使宾语发出这种动作行为,含有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愚公移山)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又数刀,毙之。(狼)形容词使动用法形容词用作谓语,是描写事物是什么样子,构成描写句。如果形容词的后面带上宾语,那么这个形容就活用作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后,是使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这种现象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冯婉贞)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州)名词使动用法名词用作使动的例子不普遍。名词本来是不能带宾语的,名词用作动词带宾语,表示使动,含有主语“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的意思。先破秦入咸阳者王(wn)之。(史记项羽本纪)齐威王欲将孙膑。(史记孙膑)2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所谓意动用法,就是“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种用法只限于形容词或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活用形容词的性状,宾语本身并不一定真的具有这种性状,只是一种主观的认为。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把宾语看作这个活用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也是一种主观认为。例如: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 孟尝君客我。(战国策齐策)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3名词用作动词在文言里,名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临时被用如动词,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名词用如动词后,原有的名词义并没有消失。只是增加了和上下文相适应的动词的意义而已。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 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触龙说赵太后)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油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 词类活用的条件词类活用的语法条件,有七项最主要的,介绍如下:两个名词连用,如果既不是并列结构又不是偏正结构,那么其中有一个名词就可能活用为动词。例如: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采草药)名词、形容词放在“所”字后面,活用为动词。例如: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论贵粟疏) 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的后面,活用为动词。例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放在副词后面,一般也活用为动词。例如: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治邺) 名词、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也活用为动词。例如:及陷于罪,然话从而刑之。(齐桓晋文之事)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冯婉贞)名词后面用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也活用为动词。例如: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乎”就是“于”)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名词用“而”连结时,活用作动词。例如:儿涕而去。(促织)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项羽本纪) 了解上述几种活用情况,能帮助我们阅读文言文。但在运用时要灵活掌握,要根据各类词的语法功能和结合关系,联系上下文去判断一个词是不是活用,这样才能达到正确理解文章的目的。4形容词、动词活用作名词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曾不知老之将至。(兰亭集序) 宾主尽东南之美。(滕王阁序)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 5名词用作状语状语是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对动词或形容词起修饰、限制作用的。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用作状语。但在文言中,名词作状语是常见的现象,而且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猱进鸷击,或能免乎?(冯婉贞)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孙膑)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鸿门宴)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孔子东游,见两小辫。(两小儿辩日)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五)通假字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特殊句式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斯是陋室陋室铭 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二、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省略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2谓语省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3宾语省略 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便要还家桃花源记4介词省略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三、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为乡里所患周处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2用“为动”表示被动。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3用“于”表示被动。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得幸于武宗乐工罗程四、倒装句 1定语后置我们知道,定语(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是用来限制或修饰中心词(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一般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这是古今汉语的共同规律。但在古汉语里,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把它放到中心词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就称为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一般有标志性的词语。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把它归结为四种常见的形式: 1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例如:(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2中心词之(而)后置定语+者 例如: (古)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梁惠王下) 3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如:(古)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 4中心词数量词 如:(古)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 2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练习:请判断以下语法现象,说出是哪种宾语前置。古之人不余欺也。 (苏轼石钟山记)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大王来何操? (司马迁鸿门宴) 沛公安在?(同上) 子何恃而往? (彭端淑为学) 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不然,籍何以至此?(司马迁鸿门宴)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 唯利是图 3谓语前置 主谓倒装,是为了突出谓语的意义加重谓语的语气或感情色彩,或是为了合乎讲对仗,押音韵,如: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甚矣,汝之不惠! 帅哉土鳖! 大哉,其之为君也!灼灼其华。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4介宾短语后置 (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可以作状语,也可以作补语,这是古今汉语相同的。但是,古汉语中表示方式、时间、处所、原因、比较、被动等的介宾短语作补语。“以/于宾”式短语作状语。这些补语的短语,今译时一般要作状语翻译。若仍作补语直译,便感到生际别扭。例如: 何不试之以足?(用脚试试)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 兵数破于齐秦 。 名垂乎后世 。文言文翻译技法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之本:信达雅。1式:文言文翻译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直译,另一种是意译。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法有以下几种:留、补、删、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