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可控硅调光台灯电路实验报告.doc_第1页
双向可控硅调光台灯电路实验报告.doc_第2页
双向可控硅调光台灯电路实验报告.doc_第3页
双向可控硅调光台灯电路实验报告.doc_第4页
双向可控硅调光台灯电路实验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 程 设 计 课程名称_功率电子学课程设计_题目名称_双向可控硅调光台灯电路_学生学院_专业班级_学 号_学生姓名_指导教师_2012年6月8日目录第一部分:摘要3第二部分:方案的选择及改进4第三部分:电路工作原理及其原理图5 电路工作原理 5 电路原理图 5第四部分:主要元件介绍 6第五部分:所用仪器及元件清单 7第六部分:电路波形及数据分析 8 电源电压8 负载两端 9 可控硅两端 11 电容两端 14 可控硅门极17 波形处理及分析 19 第七部分:总结19第八部分:参考文献20一、摘要交流调压电路是采用相位控制方式的交流电力控制电路,通常是将两个晶闸管反并联后串联在每相交流电源与负载之间。在电源的每半个周期内触发一次晶闸管,使之导通。与相控整流电路一样,通过控制晶闸管开通时所对应的相位,可以方便的调节交流输出电压的有值,从而达到交流调压的目的。其晶闸管可以利用电源自然换相,无需强迫关掉电路,并可实现电压的平滑调节,系统响应速度较快,但它也存在深控时功率因数较低,易产生高次谐波等缺点。单相交流调压电路是对单相交流电的电压进行调节的电路。交流调压电路主要应用在电热控制、交流电动机速度控制、交流稳压器等场合,主要有灯光调节(如调光台灯、舞台灯光控制等),温度调节(如工频加热、感应加热、需控制的家用电器等),泵及风机等异步电动机的软起动,交流电机的调压调速(如纺织、造纸、冶金等领域的调压调速),随电机负载大小自动调压(对于起动机等有较长时间空载或轻载的负荷,自动调压可以节省电能),变压器初级调压(在高压小电流或低压大电流直流电源中,如采用晶闸管相孔整流电路,需要很多晶闸管串联或并联,若采用交流调压电路在变压器初级调压。其电压电流值都比较合理,在变压器次级只要用二极管整流即可,从而达到减少体积、减低成本的目的)。与自耦变压器调压方法相比,交流调压电路控制方便,调节速度快,装置的重量轻、体积小,有色金属消耗也少。二、方案的选择及改进初始电路原理图:通过整流电路,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再通过RC充电为单向晶闸管门极提供触发信号,从而控制晶闸管的导通与关断,进而达到调节电压的作用,这可以使灯泡的亮暗程度得到调节。调节RP的阻值,可以改变充放电时间,时间一改变,则晶闸管的触发角也相应受到影响,如果R增大,则充电时间变长,触发角越大,导通角越小,输出电压越小,灯泡越暗。反之,R越小,电容充电时间越快,触发角变小,导通角越大,输出电压越大,灯泡越亮改进方案:为了保护电路,我们在电路中接入一个电阻对电路进行保护,同时在电阻旁边接入一个双向触发管,并且修改了部分器件的参数。三、电路工作原理图及其原理图电路名称:双向可控硅调光台灯电路电路工作原理:当接通电源,220V 交流电压通过灯泡、R1、R2 对电容C 充电,由于电容两端电压时不能够突变的,对电容充电需要一定的时间,充电时间由R1 和R2 决定,越小充电越快,反之则充电越慢。当C 上电压充电到一定电压时双向触发二极管DB3 导通,双向可控硅也导通,其导通之后,灯泡中有电流通过同时发光。随着DB3 的导通,C 上的电压被完全放掉,DB3 又截止,可控硅也随之截止,灯泡熄灭,C 又开始进行充电,照此循环。因为此过程时间短且人眼有短暂停留的现象,所以灯泡看起来是一直亮着的。充电时间越短,灯泡就越亮,反之则越暗。如果用在电感性负载上时,需要加载R、C 串联回路,起到保护可控硅的作用。四、主要元件介绍双向触发二极管双向可控硅可控硅一旦被触发导通后,将持续导通到交流电压过零时才会截止。可控硅承担着流过白炽灯的工作电流,由于白炽灯在冷态时的电阻值非常低,再考虑到交流电压的峰值,为避免开机时的大电流冲击,选用可控硅时要留有较大的电流余量。触发电路触发脉冲应该有足够的幅度和宽度才能使可控硅完全导通,为了保证可控硅在各种条件下均能可靠触发,触发电路所送出的触发电压和电流必须大于可控硅的触发电压UGT 与触发电流IGT 的最小值,并且触发脉冲的最小宽度要持续到阳极电流上升到维持电流(即擎住电流IL)以上,否则可控硅会因为没有完全导通而重新关断。保护电阻R3 是保护电阻,用来防止R2 调整到零电阻时,过大的电流造成半导体器件的损坏。R1 太大又会造成可调光范围变小,所以应适当选择。功率调整电阻 R1 决定白炽灯可调节到的最小功率,若不接入R1,则在R2 调整到最大值时,白炽灯将完全熄灭,这在家庭应用中会造成一定不便。接入R1 后,当R2 调整到最大值时,由于R1 的并联分流作用,仍有一定电流给C 充电,实现白炽灯的最小功率可以调节,若将R1 换为可变电阻器,则可实现更精确的调节,以确保量产的一致性。同时R1 还有改善电位器线性的作用,使灯光变化更适合人眼的感光特性。电位器小功率调光器一般都选择带开关的电位器,在调光至最小时可以联动切断电源,这种电位器通常分为推动式(PUSH)和旋转式(ROTARY )两种。对于功率较大的调光器,由于开关触点通过的电流太大,一般将电位器和开关分开安装,以节省材料成本。考虑到调光特性曲线的要求,一般都选择线性电位器,这种电位器的电阻带是均匀分布的,单位长度的阻值相等,其阻值变化与滑动距离或转角成直线关系。温度保险丝对于大功率的调光器或用于组群安装的调光器,内部温升比平时要高,在电路中安装一只温度保险,可以在异常温升时切断电路,防止灾害事故的五、所用仪器及元件清单所用仪器:示波器(带衰减的测试线缆)、万用表元件清单:白炽灯DS:额定电压220V 额定功率40W电阻:R1=1K R2=500K R3=100电容C:100nF双向触发二极管Q1:DB3双向可控硅Q2:BT136六、电路波形及数据分析电路波形(1)电源电压U2波形负载(灯泡)两端电压波形:=0 =30=90=120 =180可控硅两端电压波形:=7 =30=90=120 =180电容两端电压波形:=7=30=90=120 =180可控硅门极+电容两端波形:=7 =30 =90=120 =180波形分析:当灯泡(40W)最亮时,触发角最小,导通角最大,由分析可知,由于可控硅在触发角=7时被触发,所以,在0-7之间可控硅不导通,可控硅承受压降,灯泡不承受压降。在7时,可控硅导通,承受压降为0,灯泡开始承受电源电压从7以后的正弦波电压,此时根据上面叙述公式计算出理论输出电压有效值为228.9V,实测得交流输入电压有效值为231V,测得灯泡两端电压有效值为230V,通过灯泡的电流为0.2A。计算得输出功率为230Vx0.2A=46W,,可知电路能正常工作,符合设计要求。当灯泡熄灭时,触发角最最大,达到180,此时导通角为0。由于可控硅不导通,则其两端承受电压为电源所加的整个正弦波电压,此时灯泡不承受电压,灯泡两端电压压降为0,输出电压波形为一条幅值为0的直线灯泡处于中间状态时,波形为最亮和最暗的过渡波形。七:收获、体会: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学会灵活运用multisim10仿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