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潮》第一课时导学案.doc_第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潮》第一课时导学案.doc_第2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潮》第一课时导学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街小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年级 学科导学案 编号:课题观潮编写人潘霞年级组长审核课时第一课时班级小组学生学习目标1.会认读7个生字:罩 屹 鼎沸 贯崩 恢,会写八个生字:潮 称 盐 笼罩 蒙薄雾。2.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和观潮的时间、地点以及人们观潮时的心情。3.读通课文,分清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有关段落,初步感受大潮的壮观景象。学习重点1. 掌握重点词句,整体感知课文。2. 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方法指导朗读、启发探究知识链接浙江潮:钱江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每当大潮来临,巨浪汹涌澎湃,气势雄伟,潮声震天动地,如千军万马,横江翻腾,真有“翻江倒海山为摧”之势。潮头一般高1至2米,最高达5米以上,以每秒5至7米的速度浩浩荡荡向上游挺进,势如破竹,蔚为壮观。明代文学家张舆曾为它写下了这样的诗句:“罗刹江(即钱塘江)头八月潮,吞山挟海势雄豪。六鳌倒卷银河阔,万马横奔雪嶂高。” 1957年9月11日毛泽东主席在浙江杭州曾写下“观潮”七绝一首: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仍赘陣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温馨寄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教学过程学案导案批注栏激趣导课揭示课题学生交流收集的相关资料。用谈话法引出课题:同学们,你们到过江边吗?你们可知道,大江大海不仅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有波涛汹涌的时候,还有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现象,这就叫作“潮”。一位曾亲眼看见潮水涨落的人,把他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出来。初读交流,整体感知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2.圈出自己认为难读难写、易混易错的字词,在生字本或写字本写一写。3.运用所学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句子理解字词的意思。4.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5.流利地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自悟,读准字音,读通句2.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最好听。3.读了课文,说一说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收集到图片的同学可以借助图片等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细读理解,品味感悟1.阅读资料袋,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2.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会认会写生字以和本课多音字(号 蒙 薄)以及易读错的字(堤 恢)3.细读一、二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和诗句(苏东坡赞钱塘江秋潮: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理解“奇观”,联系生活理解“笼罩”。1.课文2-5段分别写了钱塘江潮哪些时段的景象?2.联系全文,从“人山人海、昂首东望”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观潮人什么心情?这个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交流收获,巩固练习1.文章中“人山人海”说明了 ,“昂首东望”一词体现人们观潮时 的心情。这个侧面描写衬托出钱塘江大潮 。2.用“笼罩”写一句话。 当堂检测,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拓展升华,归纳总结拓展读写。1.寻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2.自选感兴趣、欣赏煌精彩语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