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数学操作法发展幼儿发散性思维.doc_第1页
运用数学操作法发展幼儿发散性思维.doc_第2页
运用数学操作法发展幼儿发散性思维.doc_第3页
运用数学操作法发展幼儿发散性思维.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用数学操作法 发展幼儿发散性思维教育方法是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和,它是教育目标转化为儿童发展的中介途径和重要媒介。教育方法运用得恰当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教育任务的完成及教学的效果。因此,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教育方法,将有助于教育的最优化,有助于教育理想效果的达成。操作法是指提供给儿童合适的材料、教具、环境,让儿童在自己摆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的一种方法。近年来,心理学的研究已经向我们揭示了儿童数学概念的获得,不是客体本身直接得到的,而是通过操作摆弄物体及在内心组织自己的动作而得到的,是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来发现和建构数学关系的。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智慧之花开在手指尖上”,操作法应该运用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一切活动内容中去,它可以和其他各种方法有机结合,互相贯通,从而取得教学方法的最大效益,更好地促进儿童发散性思维的发展。下面我就把在幼儿数学活动中如何运用操作法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的实例阐述一下。操作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有示范性操作、验证性操作、探索性操作、发散性操作等。操作法可与分类、排序、比较、分合、计数、计量等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儿童通过摸、画、剪、拼、贴、推、拉、投等操作活动,促进大脑积极思维,以利于提高儿童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发挥每位儿童不同的发散性思维和潜力。提供给儿童各种材料如纽扣、雪花片等进行计数活动;提供各种几何形状的塑料片、积木等进行形体的认识、比较、拼搭活动;提供形状、颜色、大小不同的纽扣进行摆放,感知纽扣的总数与纽扣摆放的位置没有关系。纽扣的排放方法很多,可以横着排、竖着排或排成长方形、圆形等,还可以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规律来排我们在运用操作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从中使儿童能更好地通过在对材料的不同操作过程中思维得到不断地开阔。.明确操作目的。运用操作法,主要是依据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而提出的。凡是要给儿童的有关数学知识都应尽可能地转化为可直接操作材料的活动。在运用操作法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运用此方法的顺序:可以先让儿童在动手操作中通过对材料的感知,发现问题,初步体验到某概念的内涵或运算规律,然后再让儿童用语言表达动作的结果,启发儿童形成头脑中的形象,最后再由教师引导儿童讨论操作结果,帮助儿童概括出数学语言,使感知到的知识、经验系统化、符号化。虽然不同类型的操作对儿童思维训练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但操作的意义在于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及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运用操作法的过程中,不能仅重视验证性操作,而忽视探索性操作和发散性操作;不能仅重视操作的结果,而忽视操作的过程。.创设操作条件。教师应为儿童的操作活动创设合适的环境、提供必要的条件。其中包括以下几点:()为每位儿童提供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可以选择、利用自然物或廉价的实物,如小冰棍、瓶盖、纽扣、积木、回形针、废纸盒等等,亦可发动儿童自己动手自制一些简单的材料,以便做到每位儿童都保证有足够的操作材料。()给予儿童充分的操作空间和时间。为了使操作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师必须为儿童提供可供操作的合适的场地及足够儿童摆弄物体并思考、探索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操作及其材料在学习数学及初步发展儿童数学概念方面的作用,才能避免走过场,流于形式。()允许儿童有同伴间的交流机会。操作活动中让儿童与同伴间有互相交流、讨论的机会,有助于儿童通过思考而不是通过接受来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并且有利于儿童养成自学、互学的良好习惯。.交代操作规则。在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中运用操作法,教师可以在儿童动手操作之前,先向儿童说明操作的目的、要求及具体的操作方法。特别是对年龄偏小、缺乏操作经验及在使用新的操作材料或工具时,教师应通过适当的讲解,交代具体的要求和方法,然后再让儿童通过操作来体验,起到巩固和加深体验的作用,以保证儿童的操作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减少盲目性、随意性。另外,操作规则除了说明操作的要求、步骤和方法外,还应注意反映出有关数学概念或运算规律,例如,按某种属性区分集合转为具体的操作规则就是“把形状相同的图片放在一起”。.评价操作结果。儿童通过操作所获得的知识是粗浅的、零碎的,需要教师的归纳和评价。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儿童操作过程的归纳、评价,帮助儿童形成比较完整的系统的数学概念。此外,教师还必须重视对个别儿童的操作进行评价,对儿童在操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合理性、新颖性和创造性予以充分的肯定,以激发儿童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体现年龄差异各个年龄段在运用操作法的过程中应根据儿童的实际水平和年龄特点有所区别。(1)小班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由于小班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直观形象的东西最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并产生联想。因此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比较长短、高矮、一样高的知识进行比较训练之前,首先给幼儿每人发一套训练板,幼儿用棋板和棋子任意摆成不同的物体,要求幼儿尽量摆得和别人不一样,启发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和大胆说话的语言组织能力。教师在检查幼儿的摆法时发现:有的幼儿指着自己摆的三排不一样的棋子说:“我摆的是小朋友排着不一样长的队做操”;有的小朋友说:“我摆的三行是一样高的小树”;有的小朋友把棋子在桌面上像摆积木一样摆起来,小朋友对老师说:“我摆的是高楼”;还有的小朋友说自己摆的是红绿灯等等,幼儿张开了想象的翅膀,积极地思考和大胆地想象。教师把第一种摆法的幼儿请到前面,让他再给全体幼儿演示一遍,然后启发幼儿说,这些小朋友站的队不一样长,请小朋友能不能把他们变得一样长,看谁的办法和别人不一样。于是,幼儿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有的小朋友说让少的添上去,有的小朋友说让多的拿下来,还有的小朋友说把多的小朋友站到少的队上来,小朋友们想出多种方法来解决队伍不一样长的问题。教师特别表扬了把长的一队移动一棋子到少一个人的队伍上来的小朋友。 教师又请摆得一样高的小树的小朋友到前面演示一遍,教师启发幼儿动脑筋怎样把一样高的小树变得不一样高。于是,有的小朋友在其中一行或两行上取下一个或几个棋子;有的小朋友从这一行上移动到另一行上。这样,小朋友通过几种方法把三行一样高的小树变成了不一样高。接着,教师又分别请摆楼房和红绿灯的小朋友把自己的摆法演示给别人,然后让全体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把一样高的变成不一样高,把不一样高的变成一样高,并讲出自己所用的方法。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得思维十分活跃,积极性非常高。(2)中大班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中大班的幼儿已经逐渐摆脱直觉行动思维方式,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 维发展,虽然这个发展是初级的是不完善的,但可以离开直觉的东西去思考问题。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大班不同的年龄特点做发散性思维培养。如学习排列10以内数量要求幼儿用棋子在训练板上有序地排列10以内的数量。启发幼儿排出,从少到多;可以是单数;也可以是双数。能力强的幼儿可以用数字排列。这样幼儿就可以从多角度去理解数的形成。最重要的是幼儿能在不同水平上理解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后玩猜数游戏:发给每个幼儿0-9的数字棋子,1名幼儿出棋子,另1名幼儿猜,出棋子的幼儿不可以直接说出自己出的数是多少,比如出的是5。可以说5个1,也可以说1个4和1个1;2个2和1个1或者1个3和1个2让幼儿猜几,若对了,被猜的幼儿要将棋子给猜的幼儿,若猜错了,猜棋子的幼儿就要补给被猜幼儿手里拿的同样多的棋子。如果能力强的幼儿可以猜更大的数,比如两位数:1个1和1个2的棋子放在一起,可以是1、2,也可以是2、1。用这种方法无论数大数小,都可以分解成多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训练幼儿说的方法越多越好,因此来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能力。以上所举的实例证明,幼儿期在数学活动中运用操作法对其进行发散性思维培养,对幼儿智力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