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的核心教学策略例谈.doc_第1页
古诗的核心教学策略例谈.doc_第2页
古诗的核心教学策略例谈.doc_第3页
古诗的核心教学策略例谈.doc_第4页
古诗的核心教学策略例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的核心教学策略例谈【摘 要】核心教学策略旨在引导学生多层次或多侧面地体验文本的核心内容,循序渐进地获得与作者、文本、学科思想上最大程度的共鸣,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关键词】核心 层次化 体验式学习核心教学包括以下三个核心:学生的核心学习方式是体验式学习;教师的核心教学方式是多层次或多侧面地向学生反复呈现教材的核心内容,促进学生对教材核心思想的理解;教材的核心内容。阅读教学的核心教学策略是指学生通过联系现有知识、结合自身经历、查阅工具书、师生互动交流、角色表演等方式在不同层次上体验课文核心内容;将每位儿童的学习和一篇文章在一堂课融合起来,使儿童与作者、文本、学科的思想获得最大程度的共鸣;将“经验的东西和结构的东西、生活的东西和学科的东西”(朱小蔓)在课堂教学中“调和起来”。层次一:抓住核心内容“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爱因斯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提供学生“试一试”的机会,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所学习的内容,尤其是文本的核心内容。“最早最初的学习方式是情绪、情感,而不是认知”(朱小蔓),只有跟学生的经体验联系起来,所学习的内容才能成为学生经历的一部分,并逐渐内化为素质。层次1:切入课文教师出示: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师:请查字典,给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义项:生:值:遇到。怜:爱。屐:木头鞋。扉:门扇。师:上面加点的字的意思和我们常用的意思或名称有什么不同吗?生:“不值”,我们常用的意思是不值得,跟“价值”的“值”意思相同。 “游园不值”中,“值”的意思是遇到,跟“值日”的“值”意思相同。生:“怜”,我们常用的意思是可怜。这里的“怜”是爱惜的意思。师:谁还知道带有“怜”字的诗句?生:可怜九月初三夜。生:独怜幽草涧边生。生:“屐”是木头鞋,“郑人买履”的“履”是鞋的意思。生:“扉”意思的门扇。“扉”字可以组词“心扉”、“扉页”。词语的古今异义是学生走向古典文学殿堂的拦路虎,也可以是帮助学生联结历史时空的桥梁。通过运用工具书、联系现有知识理解古今异义的词语,儿童就掌握了一把打开古典文学大门的“金钥匙”。特别是“怜”这个字,让学生体会到“怜惜”的意思是很困难的,让学生在运用中加以理解才能“润物细无声”。“对于年幼儿童,首先要让他感动。”让学生记住比较容易,让学生感动就困难了,而感动才是学生内在学习的开始、深入。层次2:在推敲中体验教师出示: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师:请找出诗句中表示诗人动作的词。生:印、扣。师:可以用哪些字换一换呢?生:“印”可以换成“踩”。生:还可以换成“踏”。生:“扣”可以换成“敲”。师:把这些字换入诗句,读一读,体会其中有什么不同?生:“印”换成“踩”的话,感觉像是诗人有意去踩苍苔的,跟“怜”矛盾。生:“印”换成“踏”,意思比“印”要重,不符合诗人的意思。生:“小”,在这里是“轻轻”的意思。没有“小敲”的说法,可以说“轻轻地敲”。师:“应怜屐齿”四个字都是平声,“轻敲柴扉”四个字也都是平声,这不符合古诗的要求,意思表达的不如原文准确,读起来也不顺口。师:你还知道哪些诗人“推敲”过的诗句?生:僧敲月下门。生:春风又绿江南岸。生:红杏枝头春意闹。“体验是一种情绪、情感想象”。对动词的理解不仅仅局限于词典里的解释,通过对词语的比较、运用,在理解的过程中加入情绪、情感的想象,使学生更深入、真切地理解词语的内在意蕴。层次3:抓住核心内容(情景再现: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师:怎么“走”才能表现“印苍苔”的“印”?生:(小心翼翼地走),脚步要轻。生:(慢慢地走),步子要小。生:眼睛看着地上的苍苔。师:怎么敲门才是“小扣”?生:手上的动作要轻。生:要缓缓地敲。生:两次敲门之间要停一下,不能敲得太急。生:(把耳朵贴在门上),不能只敲门,还得听听里面有没有人回应。师:为什么诗人要小心翼翼地走,轻轻地敲门呢?生:因为诗人觉得这里的景色很美。生:从“怜”这个字可以看得出诗人很喜欢这里的景色,所以会表现得很珍惜。核心,即中心,指事物的主要部分。核心内容即文本的主要内容,抓住文本的核心内容是理解文本主题的关键。核心教学的层次化结构是围绕文本的核心内容设计的。在游园不值这首诗中,抓住“小扣柴扉久不开”这一核心内容是理解“怜”即诗人“惜春”这一主题的“金钥匙”。层次二:思想的交锋“体验学习不是一次,需要反复体验,才能慢慢积淀内化”。核心教学的层次化体验学习是“循环式的,不断加深理解,周而复始,重复理解”。这种循环式的体验学习目的在于通过多层次或多侧面反复向学生呈现核心内容,激发学生对教材核心思想的感悟。层次1:猜猜看教师出示:( )应怜屐齿印苍苔 A诗人 B园主人(学生选择并说明理由。)教师出示: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师:诗人和园主人会是什么关系?生:老朋友,不约而至。生:陌生人,不速之客。 疑问是学生深入学习的重要途径,对疑问进行合理的想象、推测是学生学习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层次2:各抒己见(情景再现:小扣柴扉久不开)(学生轻轻地敲门);师:你在想什么?生:运气还不错,门没锁,来的正是时候,今天可以大饱眼福了。(学生缓缓地敲门)师:(过一会儿),现在你怎么想?生:要说没人吧,门没上锁;要说有人在吧,没有来开门。师:其他同学有什么想法?生:也许是里面的人没听见敲门声吧。我再耐心得敲敲看。生:诗人敲门说明门没有上锁。生:门是关着的,园子里可能有人,也可能没有人。生:没有人来开门,可能是主人没听见,因为诗人敲门的声音很轻。生:诗人敲门的声音虽然轻,园子里的人也会听到,而且诗人敲了很多次,敲了很久,所以园子里没有人。师:既然园子里没有人,门又没有上锁,诗人为什么不推开门呢?生:那样太没礼貌了。生:诗人是个有修养的人,不会那么做。生:题目是游园不值,说明诗人不是路过,是慕名而来。诗人应该很尊重园主人,当然不会鲁莽地推门进去。(学生一次又一次地、轻轻地、缓缓地敲)师:请问你现在是怎么想的?生:看来里面没有人,估计主人一时半会儿也不会回来。师:那就回去吧?生:好不容易来了,哪能轻易就回去呢。生:再等等看吧。生:不能进园子里去,在外面看看也好。(学生踱着方步,突然停下来,吟诗:“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思想的交锋是学生心灵的对话,在各抒己见、据理力争的交锋中,学生更容易沉浸在文本所表达的内容中。当学生的整个身心都融入文本中,当学生为诗人之所为,想诗人之所想的时候才能更深刻地领会诗人的情感、思想,学生和作者才能获得更大范围、更高程度的共鸣。层次3:共鸣教师出示:一枝红杏满园春色一枝满园 红杏春色师:通过比较,你有什么发现?生:“一枝红杏”是诗人看到的,“满园春色”是诗人想到的。生:诗人看到“一枝”杏花开的很茂盛,就会想到满树都是杏花。生:园子里可能种了很多的杏树。生:也许还有别的树。生:不光是树,园主人还会种植很多的花草。师:“满园春色关不住”中的“关不住”怎么理解?生:园子里的花草树木被墙围住了,可是还是有一只红杏伸出了墙外。说明园子里的树长的很茂盛。生:柴扉关住的是人,春色是关不住的。生:园主人也没想要关住春色。是诗人因为不能进园子里欣赏,想不到在墙外还是看到了一些春色,才有意这么说的。师:读了这句诗,你想到了什么?生:红杏枝头春意闹。生:一叶落而知秋。生:窥一斑,知全豹。生: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有好风景,更要有好心情。学生对“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一千古名句的理解通过内在含义相通的诗句、俗语、成语、名言或者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渗透了诗句、俗语、成语、名言之间在内涵上的融会贯通。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学生能够引用诗句、俗语、成语、名言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同样表明“得之意”、“达其辞”。层次三:融会贯通“教育不仅仅是设计,而且要挖掘,要及时地挖掘看似偶然事件背后的价值和意义,这就可能成为一个生命的唤醒期”。对于一篇文章、一首诗的教学来说,就是要通过层次化的教学设计,深入挖掘文本的内在的价值和意义。这种价值和意义是作者、教师、学生能够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跨越时空所获得的心灵共鸣。核心教学就是要通过层次化的课堂教学结构循序渐进地挖掘能够唤醒学生生命意识的“价值和意义”。层次1:举一反三师:“满园春色关不住”,诗人游园看到了哪些“春色”?生:苍苔、红杏。师:“苍苔”的“苍”是什么意思?生:“苍”的意思是青或黑。生:“苍”是说“苔”长的很茂盛。生:从“苍”这个字可以看出诗人对“苔”的喜爱之情。师:诗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诗人的喜爱之情?生:怜,怜惜苍苔。师:诗人只是怜惜苍苔吗?生:怜惜红杏。生:怜惜满园春色。“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诗中的景色已经不只是自然中的景色,而是诗人心中的景色,饱含了诗人情感的景色。一个“怜”字透出诗人的情感意蕴,由“苍苔”而举一反三到“红杏”乃至“满园春色”,才能领悟此诗“惜春”的核心思想。层次2:举一三反(情景再现:小扣柴扉久不开)学生通过动作、表情、声音来表现诗人的心情:轻轻地敲,面带微笑;缓缓地敲,面带微笑,仔细听里面有没有回答 ;久久地敲,从门缝往园子里看; 久久地敲,低头沉思,失望;久久地敲,欲入不能、欲去不忍,在门口徘徊;踱着方步,突然哈哈大笑起来,捋着胡子,不住地点头;吟诗: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教师出示: 应怜屐齿印苍苔(乘)兴而来小扣柴扉久不开(扫)兴徘徊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尽)兴而归学生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字。“教育不是简单地一个劲做加法,而是要反复挖掘”。对“小扣柴扉久不开”这句线索性的诗句地反复再现、解读,就是要通过动作、想法、心情等角色的扮演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体验诗人情感变化以及贯穿这种变化的核心情感“怜”。通过反复的情景再现深入挖掘诗句的丰富的意蕴、深刻的内涵,带领学生穿越历史的时空领略古诗所创造的深邃意境。层次3:举三反一教师出示: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贾岛题李凝幽居师:请找出每首诗中表达诗人心情的诗句?生: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生: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生: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师:通过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生:“愁倚两三松”表达了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的失望。生:“云深不知处”表达了贾岛寻隐者不遇的迷茫。生:“暂去还来此”表达了贾岛访李凝不遇的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