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稳态与环境》试题集(41)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高二生物《稳态与环境》试题集(41)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高二生物《稳态与环境》试题集(41)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高二生物《稳态与环境》试题集(41)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高二生物《稳态与环境》试题集(41)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生物稳态与环境试题集(41)新人教版必修31(2011年江苏徐州高二检测)近几十年来,厦门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b性别比例适当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解析:选c。直接决定人口密度的因素有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厦门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主要是由于城市的发展,继而引起的迁入率大于迁出率造成的。2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不正确的解释是()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产和繁殖的机会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解析:选d。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保证较多的幼小个体得以生存,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控制网眼尺寸并不能改变性别比例。3下面是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操作正确的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丈量ab c d解析:选a。对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采用的是样方法,其调查的方法和步骤,正确的程序是:。4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面积为2 hm2的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仓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仓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a小于92只 b大于92只c小于161只 d大于161只解析:选c。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为:,故种群数量161,但由于灰仓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所以重捕时带标记的个体数量实际应多于13只,因而该草场灰仓鼠的种群数量实际应小于161只。5某研究所对一条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如右图所示曲线。则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和能反映该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分别是()a衰退型和b增长型和c衰退型和 d增长型和解析:选b。由题干所示的曲线可知,种群增长率大于0,该种群是增长型;同时曲线从t0t2,种群增长率由低变高,然后再降低,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6如图所示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系统中增长曲线模式图,据图回答:(1)如果种群生活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种群数量按a曲线增长,但实际上,在自然环境中_和_都是有限的,种群达到一定数量后势必加剧_,使种群数量增长受到影响,不能按a曲线方式增长。(2)在一定环境中,除上述影响因素外,种群数量还受其他环境因素的限制,如无机环境方面主要是受_的影响;在与其他生物之间受限制的因素有_和_等。因此,种群数量按b曲线方式增长,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_。(3)此外,还有直接影响种群兴衰的两对变量是该种群的_和_、_和_。年龄结构是通过影响_而间接对种群动态变化起作用的。解析:随着种群数量的增长,环境中制约因素的作用也在增大。环境中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称为环境阻力,它包括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对食物和空间的竞争加剧、疾病蔓延、捕食者因捕食对象的增多而增多等,从而导致死亡率升高、出生率降低,最终趋向平衡。研究“s”型曲线,可以为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害虫的防治、渔业捕捞等方面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因此应该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也是今后高考命题的趋势。答案:(1)生活资源(食物)空间种内斗争(2)阳光、温度、水分捕食竞争零(3)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一、单项选择题1下图中的甲、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年龄结构的类型分别为()a衰退型和增长型b增长型和衰退型c稳定型和衰退型 d稳定型和增长型解析:选a。考查种群的年龄结构。种群甲中,幼年个体数少,而成年和老年个体数相对较多,为衰退型;种群乙中,幼年个体数多,成年个体数很少,为增长型。2右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a100只 b200只c300只 d400只解析:选d。首先注意纵坐标是种群增长速率,而不是种群数量,在增长速率最大时,种群数量为k/2(k为种群数量最大值),因此k值2002400(只)。3下列关于使用样方法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样方大小应视调查对象的大小和分布情况而定b选取样方应注意随机取样,样方数量越多越好c统计完成后以样方种群密度的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d调查时位于样方边线上的个体一般都要统计在内解析:选a。考查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法。统计完成后以各个样方内种群数量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调查时位于样方边线上的个体一般取任意两相邻边线上的个体参与计数,另两边线上的个体不计。4某中学生物科技小组对某一地段中的蒲公英进行调查,得到下列一组数据:样方x1x2x3x4x5x6x7x8种群密度(株/m2)675107984该物种的种群密度是()a6 b6.5c7 d9解析:选c。样方法是通过计算若干样方中某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数,然后以其平均密度来估计种群总体平均密度的方法。该物种的种群密度为:7(株/m2)。5下面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的变化是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b在自然种群数量变化中,j型和s型增长均可以见到,且严格按照数学模型曲线增长c种群的增长一般表现为s型曲线d种群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和迁出、出生率和死亡率解析:选b。在自然种群数量变化中,“j”型和“s”型增长均可以见到,但曲线不像数学模型所预测的那样光滑、典型,常常表现为两类增长型之间的中间型。6(2011年陕西榆林高二检测)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b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d曲线y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实现最大增长率解析:选b。bc段虽然种群增长率下降,但是种群中个体数目仍然是增加的,种群出生率仍然大于死亡率。7(2011年江苏盐城高二检测)20世纪初,人们将驼鹿引入某岛屿。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驼鹿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变化曲线。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开始5年内驼鹿数量几乎不变b驼鹿数量最少的是第15年c20年后驼鹿种群增长率几乎为0d引起30年内驼鹿种群数量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大肆捕杀解析:选c。本题综合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及识图能力。由图示知:在15年内值不变,且大于1,那么说明种群数量一直在增长;驼鹿数量最少的是第20年;20年后值一直是1,那么增长率是0。8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生态因素对该种群的影响没有作用b种群的增长率保持相对稳定c食物将不再是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d出生率再也不会超过死亡率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s”型曲线所具有的特点。“s”型曲线的特点是开始时经过一个适应环境的停滞期后,即进入指数增长时期,种群密度增加,然后增长速度变慢,最后增量和减量相等,种群不再增长而达到最高密度的稳定期,这时种群的数量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的增长速度为零,此时的环境条件刚好维持生物的生活,所以种群的数量暂时会保持稳定。二、多项选择题9右图表示某湖泊中草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k值时,种群的出生率为零b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ck值表示该湖泊所容纳草鱼的最多个体数d在k/2时开始捕捞,可以持续获得最高产量解析:选cd。在k值时,种群数量达到该湖泊所能容纳草鱼的最大数量,此时,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降为零。捕捞时,要持续获得最高产量应取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的k/2时开始捕捞。10右图所示为在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d处波动主要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b“竭泽而渔”会使鱼虾数量下降至b点以下,使种群发展停滞甚至崩溃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d灭鼠最好在cd段进行解析:选abc。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包括增长、波动、下降。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增长;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不变;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下降。“竭泽而渔”会使鱼虾数量降至种群值(b点)以下,种群增长速率很慢,种群发展停滞甚至崩溃。种群数量为值时,即图中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所以c项正确。灭鼠最好在ab段进行。三、非选择题11“标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的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n)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上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 hm2(1 hm210000 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雄性个体数初捕32321418重捕3641818(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的计算公式_。(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_只/hm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_。(4)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 m2有3.6个洞口,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_。解析:标记重捕法的前提是,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据此可写出公式m/nm/n,因此nmn/m。该草地中布氏田鼠的平均密度为323642144只/hm2。再捕的田鼠中已经被捕的比例少了,故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比实际的高。根据两次捕获的田鼠中雌雄个体数可得种群中性别比例为/(1418)/(1818)32/368/9。由于平均每100 m2有3.6个洞口,则1 hm2有360个洞,洞口数/田鼠数3601442.51。答案:(1)nmn/m(2)144高(3)8/9(或32/36)(4)2.5112(思维拓展题)图甲是依据我国3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结构图。图乙是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甲乙(1)分析图甲可知:1953年我国人口属于_型,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是_年。(2)人口也可以当成一个种群来看待。但某校一个班的学生不能当成一个种群,请根据种群的概念,分析其原因_。(3)分析图乙,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ac的条件是_,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_。(4)在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_(填图乙中的字母)点。(5)一个新物种进入某一生态系统后,没有出现如图乙所示的种群数量变化,请根据你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_。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种群的概念、种群的数量变动在实践中的应用及分析图示的能力。(1)由甲中的三幅图看出:1982年人口的出生率很低,是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的一年。(2)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一个班的学生不是一个自然地域的个体,而且一个班的学生也不包括各阶段的年龄组成。(3)在ac曲线的时间段内,种群的数量一直增加,说明环境较适宜,食物较充足,当数量达到环境的最大容纳量时,增长率为0。(4)c点是种群增长率最大的时刻,若控制有益生物的数量应使其保留在c点时。(5)一个新物种进入某一地域后,若环境适宜则出现乙图曲线,若不适应环境则可能死亡。答案:(1)增长1982(2)学校不是一个自然地域;一个班的学生不包括各年龄段的个体(3)食物充足,天敌较少(或理想环境、无环境阻力)0(4)c(5)不适应环境而死掉(或适应环境只表现出“j型”增长曲线)13(实验探究)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a、b、c和d共4组实验,用1000 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 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图如下,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实验组abcd培养液中葡萄糖质量分数/%4.04.00.80.8培养液体积/ml200800200800(1)图中曲线、和分别是_组、_组和_组的结果。(2)b组和a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b组_。(3)d组和b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d组_。(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培养原液计数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_和_。(5)实验结束后,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血球计数板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_。解析:酵母菌的生殖方式有两种,在有氧气且营养物质丰富的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