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3 种群和群落课件.ppt_第1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3 种群和群落课件.ppt_第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3 种群和群落课件.ppt_第3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3 种群和群落课件.ppt_第4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3 种群和群落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3种群和群落 高考这样考 2015 全国卷 t31 10分 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 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 结果如下表 注 表中 1 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 小于2 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 通常 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分别是 研究表明 该鱼在3 时达到性成熟 进入成年 9 时丧失繁殖能力 进入老年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 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 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增长 型 稳定型 衰退型 1 1 1 保持稳定 2 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 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 强 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 在该湖泊中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 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活动能力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考纲考频 1 种群的特征 5年16考 2 种群的数量变化 5年12考 3 群落的结构特征 5年23考 4 群落的演替 5年8考 考查特点 1 种群 重点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有关种群方面的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的分析等 试题以选择题为主 2 群落 重点考查群落的空间结构 群落的演替 种间关系等 试题同时具有选择和非选择两种题型 一 种群的特征及种群数量的变化1 种群的数量特征 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含义 a 迁入率和迁出率 b c d e 年龄组成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性别比例 2 种群数量变化图解 1 图中曲线1产生的条件 等 2 图中曲线2产生的条件 3 图中3所代表的含义是 4 图中4所代表的是 或 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 气候适宜 没有敌害 食物 空间有限 天敌较多 环境阻力 k值 环境容纳量 二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1 物种组成 是区别 的重要特征 2 丰富度 群落中 的多少 3 群落的空间结构 包括垂直结构和 前者是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 不同群落 物种数目 水平结构 明显的分层现象 4 种间关系曲线图 捕食 互利共生 竞争 寄生 5 群落演替 1 初生演替 在原来没有植被或原有植被被 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 次生演替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 但 基本保留 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彻底消灭 原有土壤条件 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及种群的数量变化 典例1 2014 福建高考 t3 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 一年生草本植物 的种群数量变化 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 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b 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c 统计种群密度时 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 最小值后取平均值d 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 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 s 型增长 解题技法 1 明确 代表的生物学含义 2 1972年各项指标都比1975年高 种群密度 数量 越大 种内斗争程度越 强 弱 3 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约为 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的死亡率约为 4 图中 代表成熟株数 5年间整体呈 上升 下降 趋势 强 下降 知识 方法 误区 1 高考常考点 1 种群的数量特征 包括种群密度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出生率与死亡率及迁入率与迁出率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 j 型增长曲线成因 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 气候适宜 没有敌害 其特点是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 倍 增长 数学模型 nt n0 t 3 s 型增长曲线成因 资源和空间条件有限 随种群密度增大 种内斗争加剧 天敌数量增多 从而使出生率降低 死亡率升高 直至平衡 2 调查种群密度的注意事项 1 样方法 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 种群密度的估计应以所有样方的平均值为准 2 标志重捕法误差分析 调查值比实际值偏高 第二次捕获标记数偏少 原因一 标记个体不易重捕 原因二 标志物在调查期间脱落 调查值比实际值偏低 第二次捕获标记数偏多 原因一 标志物对个体会产生伤害 导致个体易被捕 原因二 标志物过分醒目 导致个体易被捕 题组过关 1 2015 北京高考 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 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 各处理区均设7个10m 10m的观测点 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 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 结果见下表 对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 表述错误的是 a 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b 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c 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d 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解析 选a 定时灌溉 不驱走大蚂蚁与驱走大蚂蚁相比 小蚂蚁出现率增加幅度大 不灌溉 驱走大蚂蚁与不驱走大蚂蚁相比 小蚂蚁出现率减少幅度小 可以得出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数量增长和活动范围 故a项错误 c项正确 定时灌溉 小蚂蚁出现率增加 不灌溉 小蚂蚁出现率减少 可以得出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故d项正确 本题中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 故b项正确 知识总结 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适用范围 1 样方法 适用于植物或活动范围有限的动物 2 标志重捕法 适用于活动能力强 活动范围广的动物 3 抽样检测法 检测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 4 取样器取样法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2 2015 山东实验中学一模 自然种群增长呈 s 型曲线 k表示环境容纳量 n表示增长曲线上对应点的种群数量 根据表中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b 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时进行c 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5点d 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200 解题指导 解答本题的关键 1 利用公式 k n k和表中数据求出k值 2 从表中分析出 曲线上s3点对应种群的k 2 解析 选d 在种群 s 型增长曲线中 环境阻力一直存在 但在k 2前很小 过了k 2后 环境阻力开始骤然增加 a项错误 将任一点的n值代入 求得k 200 d项正确 s3时 种群数量为100 为k 2 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渔业捕捞应控制剩余量在此数值 c项错误 对于害虫防治 应在k 2之前进行 b项错误 考点二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典例2 2014 海南高考 t19 某池塘中 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 取食多种底栖动物 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 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 该种鱼发育阶段不同 其所处营养级可能不同c 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 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d 解题技法 1 依据题干信息 画出池塘中各种生物相互关系图 如下图 2 分析上图可知 幼体鱼 浮游动物 并与浮游动物 水位和浮游藻类 幼体鱼和成年鱼生存场所不同 所处 也不完全相同 群落中不同种生物的上下分层现象 属于 不属于 群落的垂直结构 同种生物上下分布 属于 不属于 群落的垂直结构 捕食 竞争 营养级 属于 不属于 知识 方法 误区 群落垂直结构的两个认识误区 1 下图山坡a 森林b 海洋c区域内植物的分布并不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a处 受温度影响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 属于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 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b处 受光照强度影响形成植物的分层现象 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c处 受光质 波长 影响形成藻类植物的分层现象 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2 同种生物不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分析 在一个群落中 不同生长期的同种植物能形成垂直分层现象 但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举例 如一片竹林中 高矮不一的同种竹子 不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题组过关 1 2015 海南高考 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b 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 互利共生 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d 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 植物及微生物利用 解题指导 解答本题需明确 1 题干关键词 森林群落 2 隐含信息 森林可以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解析 选b 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是物质循环 故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 a项正确 森林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在垂直方向上生物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项错误 森林中的生物之间存在互利共生 捕食和竞争等关系 c项正确 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 植物及微生物利用 d项正确 加固训练 2015 长沙一模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种群和群落都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层现象b 种群密度能够真实地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c 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研究种群的丰富度d 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 解析 选d 种群没有垂直分层现象 a项错误 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b项错误 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研究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c项错误 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 如捕食和竞争 d项正确 2 2015 全国卷 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 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解析 选d a项 草本阶段群落的丰富度小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 故错误 b项 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比草本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故错误 c项 草本阶段群落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自我调节能力比灌木阶段的群落小 故错误 d项 灌木阶段是在草本阶段基础上演替形成的 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形成创造了较适宜的环境条件 故正确 3 2015 济南二模 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 图乙 丙 丁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图甲中 b点不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 d点不存在水平结构b 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c 图丙可表示该地块上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d 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解析 选a 群落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a项错误 由图甲可以看出 随时间的推移 物种数量逐渐增多 丰富度增加 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升高 而恢复力稳定性逐渐降低 b c两项均正确 在灌木和乔木占优势之前 草本植物的种类 数量逐渐增加 在灌木和乔木占优势后 草本植物的种类 数量减少 最终趋于稳定 d项正确 4 2014 新课标全国卷 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 1 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 哪个属于初生演替 哪个属于次生演替 2 一般来说 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 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 分析其主要原因 3 据调查 近5万年以来 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 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 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 近50年来 由于人类过度开垦 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 该现象表明 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 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 填 未发生改变 变慢 或 变快 演替的方向 填 发生改变 或 未发生改变 解题指导 解答本题需明确 1 隐含信息 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演替起始条件不同 2 关键知识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判断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解析 1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 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 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 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 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