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伍子胥与范蠡.doc_第1页
浅谈伍子胥与范蠡.doc_第2页
浅谈伍子胥与范蠡.doc_第3页
浅谈伍子胥与范蠡.doc_第4页
浅谈伍子胥与范蠡.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伍子胥与范蠡 陈泽洲春秋末年,吴、越两国竞相崛起与中国东南,“吴越二邦,同气共俗,地户之位,非吴则越”, 由于矛盾的不可避免性,两国开始了数十载的争霸战争。而在此过程中涌现了一批人才智士,其中最为耀眼,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莫过于吴国大夫伍子胥和越国大夫范蠡。他们二人在吴越争霸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人物命运却大相径庭。国语越王勾践灭吴所记叙的故事以人物言论为主,较客观地论述了勾践灭吴的史实,但是对二人着墨较少,故笔者经多种途径查找相关资料,在此梳理生平事迹,以吴越争霸为主线,略作浅谈。本文就二人的三个阶段,即吴越争霸前、中、后,对其人生经历分别进行论述。一、在楚怀才不遇伍子胥和范蠡二人均为楚人,吴越争霸开始之前,均未被赏识重用。伍子胥,名员,楚国太傅伍奢之子。时“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出自墨子兼爱中),楚王昏庸,宠爱小人费无忌,无视太子建,伍奢便谏上曰:“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 楚王听信谗言,囚禁了伍奢,并召其二子。大儿子来见,父子二人被屠于市;小儿子伍子胥固执刚强,时人评之“少好于文,长习于武, 勇于策谋”。 伍奢料到以伍子胥的性格和智谋是不会轻易来见他的,果然,在使者到时,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雠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 于是伍子胥未见其父,而是在楚平王的追杀中逃亡他国。另一方面,我们对范蠡进行解读。范蠡,字少伯。“在家时一贯装狂,倜傥脱俗,”“自谓衰贱,未尝世禄,故自菲薄。饮食则甘天下之无味;居则安天下之贱位。复披发佯狂,不与于世”, 意为范蠡自认为家世衰败,地位低下,便披头散发,装疯卖傻,举止豪爽,不于世同。当时文种担任宛令,听说范蠡有驭世之才,派小吏去察访,小吏回来报告说:“范蠡是本国狂人,生来就有疯病。”但文种认为,“士有贤俊的资质,必遭狂妄的讥讽 ,内有独见的明智,外遇不测的毁谤。” 于是就驾车去寻找范蠡,但范蠡却一直避而不见。经文种再三拜访,范蠡才出来与之相见。两人一见如故,谈论数日,竟成为莫逆之交。他们一致对楚国失望,便决心投向有发展条件的东南之地。 二、功成吴越 伍子胥在逃亡过程中,历尽险难,相传伍子胥行到昭关(今安徽含山北),差点被关吏所捕。“伍胥遂与胜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岂徒百金剑邪!”不受。伍胥未至吴而疾,止中道,乞食。” 可见楚王重金、高爵以追之,不可谓不强势。深明大义的渔夫救了伍子胥,反映出其逃亡的艰辛,也加深了其强烈的复仇心。当伍子胥到达越都时,正值吴王僚当政,公子光为将军。伍子胥因公子光而得见吴王。伍子胥敏锐的洞察到公子光的心思,在吴王僚因楚平王大丧伐楚,国内空虚之际,令专诸杀王僚,而拥立公子光为王,即吴王阖闾。阖闾任子胥为外交使节,共商国是。子胥认为报复仇的机会来临,“他一战伐楚拔舒,再战取楚之六,三战破楚取居巢,四战而攻入郢都,楚昭王出奔。” 伍子胥在楚都未找到昭王,“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吴王阖闾在其执政期间,任用伍子胥,进行改革。一、伍子胥深知国家之治在于对人才的重用,他说:“贤才,邦之宝也”。子胥善为兵法,一日“七荐孙子”,使阖闾重用足智多谋治军有术的著名军事家孙武,改革军队,加强操练,严明军纪,提高了军队的战斗素质。子胥举荐贤才,竭诚辅佐。越绝书称:“值吴伍子胥教化,天下从之,从未有死亡之失”。二、为了达到“安君治民”、“兴王成霸”的目的, 顺应吴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破楚伐越的需要, 阖闾接受伍子胥“立城郭,设守备,实仓禀,治兵库”的建议,并委伍子胥以修筑大规模都城的重任。几年之后,“东宫周一里二百七十步,路西宫在长秋,周一里二十六步”, “禾稼登熟,兵革利坚”。五年之后,吴王阖闾乘越王允常新死,起兵伐越,越王勾践御之,战于槜李,吴师大败,阖闾伤指而死。其子夫差即位,不忘勾践杀父之仇,三年后在夫椒之战中大败越国,攻破越都,使越屈服,事业达到极点,吴国达到鼎盛。而之后,夫差生活奢华无度,对外穷兵黩武。将遇明君则显,不遇则险。于是,伍子胥走上了一条与其父伍奢几乎一样的道路。 同样,范蠡和文种去往东南,因吴有子胥在,无处施才,便离吴入越。在吴越争霸会稽之耻前,范蠡对勾践说“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有节事。”、“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 这就是说国家的政事,应在国势盛大富强之时,考虑如何长期保持下去,即持盈;应在国家遇到倾覆之时,考虑如何使国势稳定,转危为安,即定倾;应对政事采取适当措施,使之井然有序,即节事。要长期保持国势强盛,就要效法“天道”;要使国势稳定、转危为安,就要效法“人;道”要对政事采取有效措施,使之井然有序,就要效法“地道”。 而越王勾践没有听谏,一意孤行,终被吴国破都,兵败夫椒,栖于会稽。社稷有失,宗庙被辱,勾践意识到自己当初没有听从文种的忠言,便重用起文种、范蠡等人。而范蠡在国破军残之际,临危不乱,从容不迫,他告诉勾践,要保存越国,唯一的办法是与吴将和。勾践“乃令大夫种行成於吴,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勾践使陪臣种敢告下执事:勾践请为臣,妻为妾。”后“以美女宝器令种闲献吴太宰嚭”, 勾践原本要文种陪他去吴国,但范蠡说:“四封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种也。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种亦不如蠡也”, 于是勾践同意范蠡的请求,改由文种守国。范蠡这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二人去吴后,范蠡也不断的鼓励勾践, “辅危主,存亡国。不耻屈危之难,安守被辱之地,往而必反,与君复仇者,臣之事也。” 范蠡认为在政治斗争中,凶吉,安危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当事者应处卑而不以为恶,居危而不以为薄,虽处穷厄之地,不移复国之志。” 范蠡趁吴王患病之际,让勾践亲尝吴王之粪,以取悦吴王,这一招使得吴王夫差失去了警惕,遂赦越王归国。从此,在范蠡、文种的辅佐之下,勾践“十年生聚 十年教训”,最后趁夫差黄池之会,国内空虚之际,袭击吴国,吴师败北。四年之后,勾践再次出兵伐吴,吴王夫差被困于姑苏山之上。这时,夫差派人求和,勾践不忍其言,想允许达成和议。但范蠡坚决反对,他说:“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晏罢,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则不远,君忘会稽之厄乎?” 于是,勾践决定不与吴国求和,夫差遂自杀。 三、迥异的结局 吴王夫差取得胜利之后,沉迷于声色,穷兵黩武,日渐荒废。夫差将要伐齐,子胥上谏说:“未可。臣闻句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国患。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癣也。愿王释齐先越。” 但是夫差不听,伐齐后虏齐高、国以归,之后听信了越国大夫文种贷栗的建议,子胥又说“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 于是太宰嚭多次与子胥争论,并且谗言与夫差。开始时,夫差不信,后渐疑,派子胥使与齐国。伍子胥明白吴国即将亡国,于是把其子寄与齐国鲍氏,这使得吴王大怒,于是使人赐属镂剑给子胥,让其自杀。子胥死前说要取其眼置于东门之上以观越师入而灭吴,这更加激怒了夫差,于是夫差取子胥之尸,盛以鸱夷,而投之于江。九年之后,吴国果为越所灭。“伍子胥在不被吴王信任的情况下,不恋高位,耻于明哲保身,而以国事为重,舍命直谏,这种以是谏非的行为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伍子胥忠言直谏,虽死尤荣,他在吴越争霸战争中对振兴吴国所进行的改革,无疑也是我们现代社会所需要学习和实践的。 反观越国范蠡,在越国灭吴称霸中国之际,功成身退。范蠡深知“大名之下,难以久居”,“ 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在请辞遭到勾践“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不然,将加诛于子”的拒绝后,不为利诱、威胁,“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至于后来去越至齐、陶,屡致巨富,不一一细说。太史公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名垂后世”, 由此观之,范蠡在为人处世上也是颇为成功的。综上所述,对贯穿吴越争霸主线的伍子胥和范蠡两人作一个简单的论述。伍子胥因杀父之仇奔走他国,为复仇不惜掘墓鞭尸;自居士大夫之气,不恋高位;为名节、国家直谏,不惧死亡威胁。充分反映了士大夫阶层“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的精神。而范蠡处野倜傥潇洒,不为世俗所扰;在朝机智坚韧,不为强权所移。于政治浪涌中游刃有余,春秋争霸中淡然若素,尽其所力,功成身退。体现了不为封建伦理束缚,追求自由的精神。小结:1、研究历史必须得严谨务实,实事求是,尊重史实,尊重作者的原意。2、解读历史不能拘谨,通俗化的历史也是值得提倡的。3、注意引用他人论点论据的规范性,标准性,尽可能地符合学术标准。注释:越绝书卷七史记伍子胥列传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第三望舒智者范蠡载文史知识2001年第10期孟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