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5课《书愤》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5课《书愤》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5课《书愤》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5课《书愤》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5课《书愤》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入新课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这是每一个爱国人士的情怀 每当国家面临危亡时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 屈原 杜甫和陆游是有代表性的三个诗人 在屈原的作品中我们学习了 离骚 杜甫的作品中我们学习了 蜀相 今天我们学习陆游的 书愤 书愤 陆游 学习目标 1 品味诗歌语言 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 学习诗人运用对比衬托 借景抒情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3 理解诗人陆游的爱国主义情怀 重点 理解 书愤 的主旨以及学习诗人运用对比衬托 借景抒情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难点 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理解陆游等爱国志士壮志难酬 年华空老 有心报国 无路请缨的悲愤情怀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 现存9300多首 能诗能词也能散 才华横溢 胡未灭 鬓先秋 泪空流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重到故乡交旧少 凄凉 却恐它乡胜故乡 他有一颗火热赤诚的爱国之心 渴望大宋江山的统一 但终了只落得黯然神伤 他曾有过美丽的爱情 但最终将爱情的玫瑰丢落风中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他的诗歌突出的特点是 多豪丽语 言征伐恢复事 气势雄浑 感情奔放 笔意明快 他的作品集有 渭南文集 剑南诗稿 等 后人辑录有 放翁词 诗界千年靡靡风 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十九从军乐 亘古男儿一放翁 梁启超 读陆放翁集 陆游 陆游 南宋人 1125 1210 字务观 号放翁 越州山阴 现在浙江绍兴 人 少年时就立下了 上马击狂胡 下马草军书 的志向 1154年 29岁 应礼部试 为秦桧所黜 孝宗即位后 赐进士出身 曾任镇江 隆兴通判 乾道八年 1172年 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 投身军旅生活 淳熙五年 1178年 53岁 被召回临安 先后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 他一贯坚持抗金主张 为主和派所忌 任职期间多次遭到罢斥 晚岁闲居故里 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他的诗大致可以分为三期 第一期是从少年到中年 46岁 入蜀以前 这一时期存诗仅200首左右 作品主要偏于文字形式 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 第二期是入蜀以后 到他64岁罢官东归 存诗2400余首 他从军南郑 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的时期 也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 第三期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 64 85岁 现存诗约近6500首 诗中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 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 诗到无人爱处工 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所向往的艺术境界 另外 在这一时期的诗中 也表现出趋向质朴而沉实的创作风格 在陆游的诗中 始终贯串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年入蜀以后表现尤为明显 不仅在同时代的诗人中显得很突出 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 陆游的诗可谓各体兼备 无论是古体 律诗 绝句都有出色之作 其中尤以七律写得又多又好 在这方面 陆游继承了前人的经验 同时又富有自己的创作 所以有人称他和杜甫 李商隐完成七律创作上的 三变 舒位 瓶水斋诗活 又称他的七律当时无与伦比 除七律外 陆游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当推绝句 陆游的诗虽然呈现着多彩多姿的风格 但从总的创作倾向看 还是以现实主义为主 他继承了屈原等前代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 并立足于自己的时代而作了出色的发挥 陆游不仅工诗 还兼长词 现存词共有130首 他的词也风格多样并有自己的特色 有不少词写得清丽缠绵 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较接近 如有名的 钗头凤 即属此类 而有些词常常抒发着深沉的人生感受 或寄寓着高超的襟怀 如 卜算子 驿外断桥边 双头莲 华鬓星星 等 或苍远 或寓意深刻 这类词又和苏轼比较接近 但是最能体现陆游的身世经历和个性特色的 还是他的那些写得慷慨雄浑 荡漾着爱国激情的词作 如 汉宫春 箭箭雕弓 春 壮岁从戎 诉衷情 当年万里侯 夜游宫 雪晓清笳乱起 等 都是着一片报国热忱的雄健之作 这类词与辛弃疾比较接近 书愤 这首诗作于淳熙十三年 1186年 其时诗人61岁 诗人一生 寄意恢复 但为朝廷里的投降派所阻 始终未能实现 因而悲愤异常 这首诗是他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 前两联回忆过去 抒写他的抗敌抱负 气如山 一语提挈全诗 须重读 楼船夜雪 铁马秋风 写诗人的向往 要用炽热的感情读出 后两联侧重写现在 塞上 两句集中表现了诗人的悲愤 出师 两句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 矢志北伐 死而后已 这首诗的基调是悲愤 然而并不绝望 还有豪壮的感情蕴藉其中 诵读提示和整体感知 陆游的诗今存9300首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 陆诗的突出特点是 多豪丽语 言征伐恢复事 这首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通篇都是围绕着 志 写的 鉴赏要点 写作背景 书愤 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 1186 此时他已是61岁的老人 从淳熙七年起 他罢官在家乡山阴 今浙江绍兴 赋闲了5年 直到这一年春天 又被起用 任命为朝奉大夫 权知严州军州事 这首七律即写于此时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 这是诗的表达方式 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 诸葛亮在 后出师表 曾说过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的话 诗人正是以此自勉 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这一联忆过去 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 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 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 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 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 这是暗写他欲图恢复失地 世事艰 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 这是为下文 空自许 作铺垫 从章法上说 点了诗题中的 愤 字 这一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 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 大散关失而复得 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 诗人用 楼船夜雪 铁马秋风 形象地概括了这两次胜利的战斗 可见他当年很想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 这两次战斗都发生在绍兴三十一年 1161年 当时诗人才36岁 此联说现在 抒岁月蹉跎 壮志未酬的感慨 塞上长城 点明诗人之志 空自许 跟 世事艰 照应 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 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宋孝宗淳熙13年春 陆游家居山阴 时诗人被黜在野 想山河破碎中原未复 感小人误国世事多艰 郁愤之情喷薄而出 遂作 书愤 陆游曾说 国仇未报壮士老 匣中宝剑夜有声 英雄而无用武之地 陆游开篇直抒胸臆 把自己沉浸在铁马金戈的记忆里 引出如山的壮志豪情 面对南宋的苟安 诗人何曾想过杀敌报国的事业竟会这样艰难 一个 气 字 使全诗弥漫在志在收复中原的氛围里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逐联赏析 颔联写有两件战事 宋高宗绍兴31年 1161 冬 金主完颜亮南侵 宋军在瓜洲击溃金兵 第2年 宋军从西北前线出击 收复大散关 一说 宋孝宗乾道8年 1172 陆游入王炎幕僚 积极筹划北征 曾强渡渭水 与金兵在大散关发生遭遇战 不久 王炎被调回临安 宣抚使府中幕僚随之星散 北征成泡影 诗中 楼船 与 夜雪 铁马 与 秋风 的意象 两两相合 构成两幅意气豪迈的战争画卷 诗人以曾经的辉煌战例与 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 的现实 形成鲜明对照 细细品味 包含了壮志难酬的愤激和辛酸 楼船雪夜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诗人用 塞上长城 典故明志 南朝宋文帝听信谗言杀名将檀道济 檀道济说 自毁汝万里长城 陆游以此自许 可见其年轻时就立下了征战沙场 收复山河的远大志向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很有舍我其谁的劲头 现实是诗人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 一个 空 字 几乎是一生奋斗无成的写照 揽镜自照 却是两鬓先白 时日无多 身世之感 国家之痛 不由人不悲从中来 尾联用诸葛亮坚持北伐故事 诸葛亮上表出师 忠心为主 是何等慷慨 最终 未捷身死 但名满天下 千载而下 有谁可与之相提并论 诗人实际是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以诸葛亮自况 意在斥责朝廷上下碌碌奸人苟安主降 也表明自己并未消沉的英雄气概 恢复中原的决心至死不渝 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出路 转而将渺茫的希望寄托在古贤身上 真是万般无奈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那知 年轻时血气方刚 天真纯真 艰 艰难 道出辛酸与坎坷 浓缩了因主战而受的种种刁难 排挤和迫害 我本无私 倾力报国 那么国必成全于我 孰料竟有奸人作梗 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 诗人开篇一自问 问出多少郁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国仇未报壮士老 匣中宝剑夜有声 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 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 气如山 当年的豪情壮志 意气风发 以身许国的爱国志士形象 首联慨叹国事艰难 追述年轻时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颔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 集中描写宋军在镇江 南郑两地英雄抗金的战斗情景 楼船 铁马 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丽场面 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 大散关失而复得 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 辉煌的过去恰与 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 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 归次汉中镜上 良时恐作他年恨 大散关头又一秋 1172 观长安城图 三秦父老应惆怅 不见王师出散关 1174 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 我曾从戎清渭侧 散关巍峨下临贼 观大散关图 上马击狂胡 下马草军书 1175 怀昔 昔者戍梁益 寝饭鞍马间 一日岁欲暮 扬鞭临散关 1191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诗人用 楼船夜雪 铁马秋风 形象地概括了两次战斗的胜利 具体记叙当年戍守御敌之事 写得英姿飒爽 气概不凡 且此联全用名词 意象两两相合 便有两幅开阔 壮盛的战场画卷 意象选取甚为干净 典型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用典明志 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 万里长城 皇帝要杀他 他说 自毁汝万里长城 陆游以此自许 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 捍卫国家 扬威边地 舍我其谁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大志落空 奋斗落空 一切落空 而揽镜自照 却是衰鬓先斑 皓首皤皤 两相比照 何等悲怆 这一结局 非我不尽志所致 非我不尽力所致 而是小人误我 世事磨我 我有心 天不予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用典明志 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并以此自勉 诸葛坚持北伐 虽 出师未捷身先死 但终归名满天宇 长使英雄泪满襟 千载而下 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 奸臣当道 壮士报国无门的悲哀 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虽屡遭挫折 但意志并未消沉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称道 出师表 的诗句 出师 一表千载无 游诸葛武侯书台 一表何人继 出师 七十二岁吟 凛然 出师表 一字不可删 感秋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表 所说的 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 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诸葛亮的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的精神 正是陆游所要发扬的精神 诸葛亮的 亲贤臣 远小人 的告诫 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公卿有党排宗泽 帷幄无人用岳飞 夜读范志能揽辔录 诸公可叹善谋身 误国当时岂一秦 追感往事 连宋高宗自己也曾说 讲和之策 断自朕志 秦桧但能赞朕而已 鼓唱是非 力说张浚用兵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 书 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书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书 年事已高 壮志未酬之情 书 敬仰诸葛 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报国欲死无战场 书生无地效孤忠 书愤 者 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这首诗语言明畅 劲健有力 沉雄浑厚 感慨苍茫 真有英雄暮年之叹 被称为是陆游 一生感情 爱国 经历的艺术概括 它借北望中原 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 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 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 激昂中透着悲怆 阅读诗歌思考 1 诗人 书 了哪些事 2 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不平 或忧愤了什么 3 书愤 颔联有哪些意象 有何作用 4 本诗用了何典故 有何作用 5 本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6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问题探究 1 诗人 书 了哪些事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书 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书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书 年事已高 壮志未酬之情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 敬仰诸葛 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2 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不平 或忧愤了什么 a 忧愤国家 金人入侵 国土沦陷 被迫迁都 b 忧愤朝政 求和偏安 打击主战派 政治黑暗 c 忧愤自己 年老体衰 功业无成 壮志未酬 3 书愤 颔联有哪些意象 有何作用 第二联 楼船夜雪瓜州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由六个名词叠加 省略了相关的动词 体现了诗歌的精炼性和含蓄性 而且名词叠加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效果 给人一种声势浩大 勇猛进攻 抵御敌寇 收复失地的抗敌场面 且此联全用名词 意象两两相合 便有两幅开阔 壮盛的战场画卷 这种名词叠加的艺术手法对后世影响较大 例如元代马致远的小令 天净沙 就是连续地运用名词叠加 营造浓郁的抒情意境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4 本诗用了何典故 有何作用 两个典故 塞上长城 出师一表 用典使诗文含蓄 曲折 不直露 塞上长城 的典故出自 南史 檀道济传 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 万里长城 皇帝要杀他 他说 自毁汝万里长城 陆游以此自许 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 捍卫国家 扬威边地 舍我其谁 出师一表 出自 三国志 尾联用典明志 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推崇 仰慕之情 诸葛坚持北伐 把统一中原为其终身大业 诸葛亮在 后出师表 曾说过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的话 诗人正是以此自勉 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5 本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主张抗战 英勇杀敌 忧国忧民 遭受打击 虽壮志未酬 仍忠心不已 6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主旨 答 诗人借北望中原 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 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 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 激昂中透着悲怆 书愤 作于淳熙十三年 1186 时诗人61岁 诗人一生渴望收复河山 但朝廷投降派弄权 不图恢复 因而统一大业日趋渺茫 加上老之已至 时不我待 悲愤填膺也就异于寻常 最为可贵的是 诗人老骥伏枥 从不 阅读小结 绝望 而矢志北伐 死而后已是他一生的追求 他始终渴望效法诸葛亮 鞠躬尽瘁 干一番报国大业 放翁 无可奈何的你 心事浩淼的你 就归老林泉 而你的这一声长叹 却在历史的长空里 回荡千年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8岁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诉衷情 70岁 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 鬓先秋 泪空流 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 身老沧洲 示儿 85岁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诗作 南宋偏安江南 中原沦于敌手 爱国之士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把自己的终身追求与国家的命运完全融合为一体 所以 陆诗的突出特点是 多豪丽语 言征伐恢复事 同类赏析 满江红岳飞 怒发冲冠 凭阑处 潇潇雨歇 抬望眼 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靖康耻 犹未雪 臣子恨 何时灭 驾长车 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 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拿剑 拿剑 痛击狂胡三百万 回望中原 你看见萧萧边关 你听见刁斗笳鼓 猛然呐喊 激愤万千 气势如山 比五千仞摩天之岳还高 比三万里入海之河还长远 少年时的梦想 壮年时的期盼 都是想恢复中原 恢复那几万里河山 而梦想是你的 期盼是你的 所有的正义和悲愤都是你的 江山却是那个姓赵的 他只想求得半壁江山的苟安 于是 你的手 你可以草就军书和锦绣文章的手 你可以抽倚天之剑的手 你充满正气和愿望的手 此时 攥紧的是一把喷血的激愤和疼痛 狂胡不是你的对手 你在茫茫夜雪里的楼船猛然一动 就啸气成剑 就剑影刀光 就杀声震天 就让狂胡伏尸百万 那河山就阳光遍布 那遗民就笑语纷然 秋风里 你铁血强劲的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