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参赛_《改变浮和沉》教学设计_刘美华.doc_第1页
教育部参赛_《改变浮和沉》教学设计_刘美华.doc_第2页
教育部参赛_《改变浮和沉》教学设计_刘美华.doc_第3页
教育部参赛_《改变浮和沉》教学设计_刘美华.doc_第4页
教育部参赛_《改变浮和沉》教学设计_刘美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改变浮和沉教案设计设计人:山东省昌乐特师附小 刘美华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三年级科学3.课时:14.课前准备:电脑,网络视频,实物投影,教学课件,上网查找的文本、图片资料,实验材料水槽、玻璃棒等等。将课前师生准备的分组实验材料分装成两个材料袋:1号材料袋:土豆一个、塑料小瓶一个、钩码一个、铁钉一个、泡沫塑料一块、橡皮泥一块、乒乓球一个、硬币一枚、棉签一根;2号材料袋:食盐一袋、沙子一袋、胶带一盘、剪刀一把、小勺一个、钩码一个。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是可以改变的;(2)了解改变浮沉的常用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能对物体浮沉的转换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并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2)有选择的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制定可行的研究计划;(3)知道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体验到科学探究的快乐;(2)学生能意识到科学就在身边,并从小树立为国争光的思想。三、教材分析改变浮和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中第四单元“水的科学”里的一课。本课是在前面学习了水的浮力的基础上,探究如何改变物体的浮和沉,使学生对影响物体浮力大小的因素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并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问题,培养学生科学与生活相联系的意识。重点: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对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验证,实事求是地描述实验现象。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并归纳方法。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假设法,观察法,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和归纳。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游戏激趣师:同学们,现在老师手里有一样东西,大家能猜到是什么?学生充分猜。师:答案真不少,大家为什么不去猜是皮球或者是西瓜呢?(生:物体太大不可能握在手里)师:同学们真聪明!这就是生活经验,经验越多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师把手打开,展示卡通贴纸。2导入新课师:现在是夏天,大家喜欢游泳吗?/show/1/75/6811422k3b404c7f.html师:那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掉进深水里,会怎么样?(生:沉入水底)师:所以每年暑假,学校都教育大家不要到河边或水塘附近玩耍,以免发生溺水事故。可老师这里却有这样一张图片/cjfj_show.asp?id=392师:没有游泳圈,也没穿救生衣,这些人却能悠闲地浮在水面上,大家相信吗?师:其实这是一个真实的画面,就发生在死海里。大家知道死海的故事吗?接下来咱来看一段视频,大家认真看,仔细听,就能发现海水里的秘密!/show/H4CSnOCJIpysEW1f.html?st=1_1_1_1播放死活不死视频。师:死海里有什么秘密?为什么能托起人体?(海水的咸度非常高,也就是海水含盐量高。海水含盐量高,海水的密度就大。海水密度大,海水的浮力就强。)师: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世界真奇妙!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不难发现物体在水中的浮和沉不是绝对的。也就是说物体在水中的浮和沉是可以改变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改变浮和沉。师板书课题。二、科学实验,探究新知1对实验材料进行分类(1)认识实验材料师:请各小组长打开1号材料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哪些实验材料?展示给小组同学看一看。(2)对实验材料进行分类师:现在,请你们根据这些物体在水中的浮和沉,把它们分成两类。学生对准备好的九种实验材料(土豆、塑料小瓶、钩码、铁钉、泡沫板、橡皮泥、乒乓球、棉签、硬币)进行分类。师提醒学生:对沉浮意见不一致的材料,可以放在水中验证一下,注意不要把水溅到桌子上。(3)小组汇报分类结果师用课件演示分类结果。2探究活动:改变物体的浮和沉(1)科学猜想,制定方案小组同学讨论、交流、制定方案。师巡视指导。师:怎样使浮着的物体沉下去,哪个小组来介绍一下你们的想法?(学生充分答,提醒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补充。)师:同学们的想法可真多!那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你又有什么好主意呢?(学生充分答)(2)动手操作,实验验证课件出示实验报告单。“让浮着的物体沉下去”实验记录单浮着的物体方法现象(浮或沉)“让下沉的物体浮上来”实验记录单下沉的物体方法现象(浮或沉)学生小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实验。(3)汇报交流,总结方法师:下面请小组同学汇报实验成果。先说出你们研究的是哪种材料,然后按照“实验的目的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方法,结果又是怎样的”这样的说明顺序进行汇报。大家听明白了吗?哪个小组先来?小组同学轮流展示实验成果。教师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启发其他小组同学对改变同一物体浮或沉的方法进行补充。师:刚才各个小组的同学都借助现有的材料,对改变物体的浮和沉进行了探究。方法多种多样,充分展现了同学们的智慧。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改变物体浮和沉的方法都有哪些?三、学以致用,服务生活师:刚才,我们一起总结了改变物体浮和沉的方法,改变物体的浮和沉在生活中的应用特别广泛。我们来看看生活中这些现象和做法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show/1/21/bb377da2e63df28e.html/tabloid/2006-12/12/content_2049533.htm:8088/xxpd/kczy/xia/yw/3/05/bsd-kebiao/2/kzzl.htm师: “钢铁在水中是下沉的,但钢铁做成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游客穿救生衣、用游泳圈”,“捞铁牛”学生展开交流,回答问题。四、课堂延伸,升华思想师:同学们再来思考一个问题,生活中有没有东西既可以浮在水面又可以沉在水中呢?(水里的鱼)屏幕出示鲸鱼图片。/show/1/10/73085c36a6e168d9.html师:科学家正是从鱼类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一种军事武器潜艇。屏幕出示核潜艇图片资料/stm/zy_wuzhuangbu/2007718/46580.shtml(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师解说:潜艇是一种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潜入水中作战的舰艇,也称潜水艇,是海军的主要舰种之一。其中,最为先进的就是核潜艇,核潜艇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军事力量之一。说实话,我国的核潜艇技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们的军事装备也越来越先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核潜艇技术一定走在世界前列。所以,从现在起,大家要刻苦努力,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将来为祖国争光。大家能做到吗?五、课外拓展,动手实践屏幕出示:课下请同学们用改变物体“浮”和“沉”的原理自制一个小潜水艇模型,试着解释潜水艇是如何改变浮沉的。一周后我们举行产品展示会,比一比哪位同学的设计最有创造力。六、板书设计改变浮和沉重量形状改变物体 借助浮(沉)物体 改变液体比重七、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我首先通过猜谜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又通过一段视频,让学生知道物体在水中的浮和沉是可以改变的,从而引出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研究的改变物体沉浮的问题上,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兴趣。在小组合作探究环节,我将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