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传统节日.doc_第1页
国旗下讲话传统节日.doc_第2页
国旗下讲话传统节日.doc_第3页
国旗下讲话传统节日.doc_第4页
国旗下讲话传统节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旗下讲话传统节日 国旗下讲话传统节日篇一:国旗下讲话珍惜传统节日,弘扬传统美德 珍惜传统节日,弘扬传统美德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珍惜传统节日,弘扬传统美德。 五千年的斗转星移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历史的背影虽已渐行渐远,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却传承至今,散发着永恒的魅力。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被保留到现在。然而,一个严峻的现实正摆在我们面前,近年来“洋节热”现象层出不穷,而许多人对我们的传统节日却有些冷漠,了解甚少。2005年11月24日,韩国成功申请端午节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消息传来,举国震惊,但同时也为我们敲响了抢救中国传统文化的警钟。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节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情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自豪和心结。4月4日,是今年的清明节,国家将其定为法定节假日的意义并不是简单的放假休息,而是通过扫墓、祭拜等活动来追忆祖辈,传承文明,弘扬美德,从而使我们更加珍惜先辈已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心怀感恩,继往开来,奋力拼搏。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给予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宝贵财富,不要等它湮没在时代的潮流中才追悔莫及。今年春节以来,中国大江南北都在发起“光盘”行动吃“光”你“盘”子里的东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为未来社会的栋梁,我们南中学子更应多了解传统文化,并有责任坚守传统文化的阵地,时刻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为此,我号召全体师生:从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节约水电,珍惜粮食,爱护公物,用实际行动来弘扬祖国的传统美德,真正做到“勤以修身,俭以养德”。最后,让我们以男生公寓楼的对联共勉:日新其德仁智修双,三省吾身知行合一。 谢谢大家!国旗下讲话传统节日篇二:传统节日国旗下讲话 民族节日,我们共同的日子 传承中国传统节日,坚守民族文化底线 中国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的农耕文明,有着浓浓的黄土气息。 中国传统节日不仅构建起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而且唤起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并且还具有着优秀的中国精神。 然而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向世界敞开大门,洋节风生水起,仅春节就受到圣诞节和情人节的“前后夹击”。于是,有人提出“拒绝洋节”的口号。但是,在我看来,正如冯骥才所说的:“洋节不可怕,可怕的是遗忘自己”。实质上讲,我们是因为失去了历史精神与文化情感才丢弃了自己的节日,而不是洋节的到来使我们“文化迷失”。对于洋节的态度我们不应该偏激,而是要更加理性。我们不应该拒绝“洋节”,因为外来节日充实了我们的文化生活,但绝不能丢弃自己的节日,一个民族的节日就是它的文化生日。 在今天,在全球化的今天,在我们大声疾呼保护中国传统节日的今天,在我们力图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今天,大家有没有问过自己,自己是否会包饺子,是否会滚汤圆,是否会剪出精致的窗花,是否还会编出一个大大的中国结。 我们要不得闭门造车、极端民粹,更要不得全盘西化、自我否定。门户打开,总会有新鲜东西进来。传统节日篇三:过传统节日,扬传统文化国旗下讲话 过传统节日,扬传统文化 一个国家的传统节日富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是一个民族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是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主要形式。传统节日是带给我们儿时最欢乐的记忆,是陪伴我们人生岁月的纪念日,是和家人、国人共欢乐的盛大聚会,是凝聚全民族向心力的纽带,对一个民族的发展意义深远。倘若一个民族没有了自己的节日,就不能称其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民族。 然而当今中国,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学生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却受到了西方节日的重大影响,他们几乎不知道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中国传统节日的深层意蕴,对西方节日却如数家珍,趋之若鹜。 形成这种现状,与西方国家文化渗透的力量有关,也与青少年学生缺乏足够判断的盲目接受有关;既有商家唯利是图的商业利诱,也有大众传媒毫无头脑的推波助澜。这股盲潮的涌流泛滥,已经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面对这种冲击,我们不能漠然视之,但也并非畏之如虎,我们深知:只有海纳百川,才能发扬民族传统文化。我们既不是全盘否定,也不能照单全收,需要的是运用历史地、辩证的眼光和态度,去批判的吸收。我们既不能崇洋媚外,也不是固步自封,需要的是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我们更不能不加选择不加节制去崇尚西方节日,带着媚俗丑态去奉迎西方节日,甚至在盲目崇拜中迷失自我。 再过两天,就是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多年历史。那么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呢? 第一,端午节是纪念诗人的节日,是爱国的节日。因为爱国诗人屈原见国破人亡,五月初五投汨罗江。屈原沉江后,古人将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万舟齐发、呐喊鼓乐吓退蛟龙,以此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后来演变成为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端午节的人文内涵已密不可分。端午节成为中国人传递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的重要仪式。 第二,端午节是卫生节。端午前后正是春夏交替之时,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虫滋生,病虫害渐多,是传染病的高发时期。为了避免疾病的发生,古人在端午节前后插艾叶、悬菖蒲用以驱蚊蝇、虫子,净化空气。 端午这一天,成年人还要喝黄酒和菖蒲酒驱蛇虫,小孩子要佩戴藏有朱砂、香草的香囊预防疾病。这些习俗表达的是古人驱瘟避邪、祈福健康平安的愿望。这样来看,端午节是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 第三,端午节是体育节,因为人们在这天要在水上赛龙舟。龙舟竞渡是一项很有气势、极具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端午竞渡能对群众性的水上运动、强身健体、民众团结起到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唐代诗人刘禹锡曾经赋诗一首记叙了沅江的一次赛龙舟活动。“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现在龙舟竞渡逐渐演变成一项国际体育赛事,起到友谊纽带的作用。 第四点,端午节是美食节,因为我们要吃可口粽子。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人们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形状看有四角形、锥形、菱形、有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的“筒粽”。 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可谓粽叶飘香粽子可口。 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存在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之心。今天的国旗下讲话,我们了解了端午文化,也希望我们能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积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