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单元 第23课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doc_第1页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单元 第23课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doc_第2页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单元 第23课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doc_第3页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单元 第23课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doc_第4页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单元 第23课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3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对应学生用书P77文与可(10181079),即文同,北宋画家,字与可,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与苏轼为中表兄弟。善画山水,尤善画竹,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的竹叶画法,开后世“湖州竹派”。筼筜谷,山谷名,在洋州(今陕西洋县)西北,盛产一种叫“筼筜”(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的竹子。文与可在洋州时,苏轼先为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后改知徐州,这时文与可已去世。元丰二年(1079)七月七日作者晾晒书画时,见到了文与可在洋州时赠给他的“偃竹图”,睹物思人,悲不自禁,乃写成了这一篇情深意切、凄恻动人的优秀散文。本文总结文与可的绘画理论,陈述自己对“胸有成竹”和“心手相应”创作思想的理解,指出“艺”与“道”的密切关系,又通过叙述文与可的轶事和二人间的交往,表现了他的品德、个性。因旧谊深厚,故睹物思人,传递出深切的悼念之情。对应学生用书P78一、通假字1与可没于陈州通殁,去世2少纵即逝矣 通稍,稍微二、古今异义1初不自贵重古义:看重今义:价值高2吾将以为袜古义:把当作 今义:认为3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古义:连词,表原因 今义:表因果关系三、一词多义1熟(均选自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执笔熟视副词,仔细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形容词,熟练2语(均选自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今语士大夫动词,告诉有车过腹痛之语名词,说法3过(均选自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不学之过也名词,过错有车过腹痛之语动词,经过4遗与可以书遗余曰(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动词,寄给小学而大遗(师说)动词,丢弃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唐太宗论止盗)名词,遗失、遗漏的东西深追先帝遗诏(出师表)形容词,遗留的5诸投诸地而骂曰(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兼词,相当于“之于”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兼词,相当于“之于”6间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名词,隔阂彼节者有间(庖丁解牛)名词,间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形容词,秘密地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名词,期间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见蔡桓公)副词,顷刻间至军中(鸿门宴)介词,从小路7许月落庭空影许长(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代词,如此的,这样的许之,夜缒而出(烛之武退秦师)动词,答应,允许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数量词,表示大约的数量塞上长城空自许(书愤)动词,期望8以(均选自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以追其所见连词,表目的,来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介词,把与可以书遗余曰介词,把吾将以为袜介词,把(当作)9为以为口实(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动词,作为,当作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成为,变成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为学)动词,做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动词,是何辞为(鸿门宴)句末语气词,呢慎勿为妇死(孔雀东南飞)介词,为了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介词,给,替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介词,对,向10乃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副词,竟然乃见其所欲画者(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连词,却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副词,才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代词,你的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判断词,是四、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余因而实之 实:证实(2)名词作状语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蜩腹:像蝉破壳 蛇蚹:像蛇腹长鳞剑拔:像剑拔出鞘一样2动词的活用动词作名词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萌:幼芽3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动词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老:养老(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初不自贵重 贵重:以为贵重4数词的活用数词作动词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 一:统一,一致五、文言句式1定语后置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四方之持缣素而请)之人”2状语后置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故画竹,(于胸中)必先得成竹”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故凡(于中)有见而操之不熟者”足相蹑于其门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足(于其门)相蹑”3宾语前置初不自贵重(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即“初不贵重自”)4省略句吾将以为袜(“以”后省略宾语“之”)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以”后省略宾语“之”)对应学生用书P791如何理解“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句中的“视”“见”字的意思?明确:所欲画者并非指实物,而是映现于胸中的鲜活形象。这里所说的“视”是凝神思想的意思,这里所说的“见”是指在脑海中映现的意思。2文中记叙了文与可的哪些事情,说明文与可是怎样一个人?明确:文中通过三件轶事表现文与可的个性:(1)将求画者送来的缣素视为袜材,对求画者多不感自得而觉讨厌。表现他的脱俗、淡泊。(2)作者与文与可关于“万尺竹”之辩,由诗书往来之中,既见其才情过人,又见其风趣、旷达。(3)与可赠画给作者,作者还之以诗,可见他对挚友情谊之深和为人的无拘、率直。3文章通过画竹体现了什么艺术规律?明确:文与可主张画竹之前,必须先对竹子有深入细致的观察了解,再经过反复的酝酿、构思,心目当中隐然形成成熟的完整的竹子形象,然后研墨伸纸作画,手不停挥,一气呵成,一幅竹画便创作出来了。这种从生活体验到艺术创作的过程,也就是形象思维的过程,是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的。4这篇题画记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明确:作为一篇绘画题记,大多要描述画面的形象,叙说画家作画的过程,交代收藏者的得画经历,总之,不外以鉴赏、考订为主要内容。而苏轼这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却不是一般的绘画题记,它实际上是一篇纪念文章,是表现对一位诗人而兼书画家的朋友、亲戚的追怀、悼念,因此就不能不打破一般绘画题记的常规写法。5文中引用了哪些典故?对表达文章的主旨起到什么作用?明确:(1)“庖丁解牛”和“轮扁斫轮”的典故。引用这两个典故是用庖丁解牛、轮扁斫轮技艺的纯熟来比喻文与可画竹技艺之高,不光有成竹于胸,亦能心手相应。表现作者对文与可画竹技术的赞美。(2)“渭滨千亩”的典故。引用典故用来比喻洋州多竹。苏轼的这两句诗,一是赞文与可两袖清风的操守,一是写密友间的戏笑。作者回忆这两句诗,表现作者与文与可生前友好之情和失友之痛。(3)“车过腹痛”的典故。此典是说桥玄与曹操二人因关系密切而作戏笑之语,苏轼用此典来指他与文与可关系亲密,才会写这篇文章来记载二人戏笑之语。6本文借画竹阐发了哪两个方面的创作思想?明确:“胸有成竹”和“心手相应”。(1)前者:“故画竹,必先少纵则逝矣。”其含意是:心中要有事物完整鲜明的形象,灵感来时,要适时捕捉,一气呵成,使胸中的形象成于笔下。(2)后者:“夫既心识其所以然不学之过也。”其含意是:要努力学习,在实践中逐渐做到熟练地掌握技巧。1文章开头别开生面,打破了一般画记程式:记画的内容,评画的得失,讲画的传世情况。也突破了一般散文以记叙、描写和抒情为主的表现手法。刻意创新,独辟蹊径,以议论为先导,辅以叙述和抒情,给人一种独特新奇的美感。2始终紧扣题目。开头赞扬文与可的画技,中间载畴昔戏言,最后补叙写记缘由,始终围绕着筼筜谷偃竹图来抒发怀念亡友的沉痛心情,使文意一脉贯通,疏而不漏。3反意作笔,以喜表悲。用作者的话来说,是“载与可畴昔欢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亲厚无间是说彼此感情很融洽,达到毫无戒心、忘我的程度。因此,愈写戏笑无忌,愈显友情的深厚、怀念的深切、哀悼的深沉,比正面的写法,收到了更好的艺术效果。4细节生动逼真。如竹之萌生、兔起鹘落、二问三答、失笑喷饭等处的细节,写得十分生动形象,有逼真传神的功效。犹如晶莹的星星点缀在朦胧的夜空中,闪烁着耀眼的艺术光辉。对应学生用书P79文言翻译(二)文言文翻译的步骤及文言文翻译题的采分点一、文言文翻译的步骤翻译文言文一般应遵循怎样的操作程序呢?让我们以下面一段文言文的翻译为例说明之。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选自独醒杂志1反复阅读原文若干遍,把握原文大意初读一遍,往往搞不清来龙去脉,甚至把不加标点的文言文看了一两遍只能觉得它们是彼此没有关系的“一堆文字”。一般来说,一段文言文总有一个意义中心,在反复阅读原文的过程中(不要看了一遍甚至不看完一遍就急于去“碰题”或死死盯住个别难词难句,绞尽脑汁),这个意义中心会逐渐明确起来反复阅读原文,直到准确把握了原文大意为止。怎样才算把握了原文大意呢?第一,要弄清所读的文段是讲故事的,或是讲道理的,还是介绍知识的(从文体的角度说,是记叙文、议论文还是说明文)。第二,若是讲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梗概、中心意思各是什么;若是讲道理的,分几层讲的什么道理;若是介绍知识的,分几层介绍的哪一方面的什么知识。以这段文言文为例:人物有“士”和“邑令”,动物有猫;贯串文段始终的是一幅画有老鼠的画;中心意思是地方官经过观察才明白了画儿坠地的原因是猫在夜里捕“鼠”,知道了老鼠画得像真的一样。在进行第一步时,不求字字句句弄通甚至可以绕过个别的实在不明其义的难词难句。这看起来是“慢”了,实际上为以下的几步打好了全面、深入、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其实,全过程是“快”了这是欲快先慢,前慢后快。2心译(或口译),发现难词难句其实,在第一步(反复阅读原文)进行的过程中,有些难词难句已经被不断地“消化”了。第二步进行心译或口译,是为了进一步确定“难点”。难词难句者,难理解或理解了却难翻译的词句。这段文言文的难词是士人、轴、漫、逮、群猫,难句是“黎明物色”和“踉跄逐之”。3联系上下文,围绕全文大意,“突破”难词难句这是翻译文言文的关键,前两步都是为这一步做准备。考试时,可以绕过某些实在弄不明白的词和句;平时进行阅读文言文的训练时,必须在联系上下文、围绕全文大意的原则下,适当利用工具书,“全部”突破难词难句。以这段文言文的上述难词难句为例:士人:辞海释士为士民,学习道艺者,古代所谓四民为:士、商、农、工。联系后文“善画”,士人可译为读书人或知识分子。轴:本是裱好的画儿两端的圆木棒,在文中,上文有“作鼠”。这里只能译作画老鼠“一幅”。漫:辞海中有五个义项水涨;浸坏;污;随意(如漫游、漫谈);徒然。联系上文“令初不爱”,文中的“漫”只能取“随意”之义译为“随便”“随随便便”均可。逮:辞海中释为“及,到”,联系后文的“则逐之”,则可译为“等到”。群猫:后文有“莫不然者”(没有不如此的),不能译为“一群猫”,而应译为“众多的猫”。黎明物色:辞海对“物色”的释义为:按照某种标准访求。在此照搬显然不通。联系上文“轴必坠地”“令怪之”(“画儿必定掉在地上”,“地方官以之为怪”),再联系后文“猫蹲其旁”“逮举轴”,便可译为:“黎明时,(在暗地里)观察究竟。”踉跄逐之:联系上文,踉跄者为“蹲其旁”的猫,追逐的是画儿上的鼠,该句可译为“就跌跌撞撞地(飞奔过去)追赶画儿上的老鼠”。二、文言文翻译题的采分点抓住关键词句例如: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焉。”他日,董祁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注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董祁:范献子的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纺:系。参考答案范氏富,盍已乎:范家富贵,何不(为什么不)取消(停止)这门婚事(亲事)呢?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范献子把董叔抓来(捉来、逮住)绑在庭院中的槐树上。欲而得之,又何请焉:想要的得到了,还请求什么呢?命题者往往选择含有与现代汉语用法差别较大的词语、句式的句子来作为翻译题。得分点如下:范氏富,盍已乎(2分。“盍”1分,何不,为什么不;“已”1分,停止)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3分。“执”1分,捉住;省略句“执之”1分;“纺”1分,绑)欲而得之,又何请焉(3分。“欲”1分,想要;宾语前置“何请”1分,请求什么;句意1分)评分细则的拟订会体现在句子的几个关键得分点处。句中的关键词语(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多义实词、常见虚词)特殊句式的翻译(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判断句,包括固定句式)因此做翻译题的时候,应该有采点得分的意识,要洞悉命题者关键想考查你哪些地方。要抓住翻译的两个关键点:一是关键词,二是特殊句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句子。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它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问题:把下面的三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译文:_(2)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译文:_(3)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译文:_参考答案(1)五十天就攻下它,光凭人力是做不到这样的。(2)古人有这样做的,武王就是这样。(3)用竹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浆,来迎接大王您的军队。对应学生用书P134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月落庭空影许长许:也许B余因而实之 实:证实C而读书者与之 与:许可D而临事忽焉丧之 丧:亡失解析:选AA项,“许”,如此。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予不能然也然二百五十匹绢B以追其所见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C生而有之也而读书者与之D而节叶具焉而养生者取之解析:选DD项“而”,都为连词,表转折,但是。A项“然”,代词,这样/连词,表转折,然而;B项“以”,连词,来/介词,把;C项“之”,代词,指节、叶/代词,指“轮扁斫轮”的道理。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初不自贵重B而心识其所以然C吾将以为袜 D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解析:选DA项,“贵重”古义为“看重”,今义为“价值高”;B项,“所以”古义表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C项,“以为”古义为“把作为”,今义为“认为”。4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B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C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D足相蹑于其门解析:选BA、C、D三项为状语后置句,B项为定语后置句。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译文:_(2)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译文:_(3)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译文:_答案:(1)当时画竹的人都是一节一节地堆累勾勒而成,一叶一叶地堆积起来,这样哪里还会有完整的、活生生的竹子呢?(2)子由没有作过画,所以只得到了它的意蕴罢了。(3)打开信得到了这首诗,忍不住笑起来,把嘴里的饭喷了满桌子。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三槐堂铭(并序)苏轼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馀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铭曰: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注必:必然的意志。皇:通“遑”,闲暇。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略:稍微B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艾:停止C呜呼休哉 休:美好D相时射利,皇恤厥德 相:察看解析:选AA项,“略”,大致,大体上。7下列选项中不能都表现“天可必”这一观点的一组是()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仁者必有后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天将复兴王氏也欤归视其家,槐阴满庭ABCD解析:选C是对“天可必”表示疑问;是王公的期盼。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的第一段从天命有常这一角度立论,肯定了善善恶恶的因果报应,提出了“仁者必有后”的观点,作为全文的理论基础。B第二段记叙了王佑手植三槐的经过和期待,以及王佑子孙后代多有仁德贤能者的事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