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阅读描写题的答题技巧纵观历年初中语文的各次考试,凡牵涉有景物的文章,一般都要考考景物在文中的作用或表达效果。当老师没有给学生讲讲景物与人物之间的联系时,多数的学生面对这样的考题会束手无策。面对分数,学生不甘心丢,老师也不甘心失。于是,很多老师都为此而总结出一套自己的应考经验。在这几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也总结出一些应考的方法,下面我来谈谈我的理解,但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让学生储备知识点1、教师要让学生弄清景物描写的对象。学生弄清景物描写的对象,是能答题,可能得分前提。景物描写的对象,概括地说,凡环绕人的但不是对人的描写,都可以说是景物的描写。具体地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风景描写、风俗描写和风物描写。如果用绘画用语来表达,那就是:风景画、风俗画和风物画。风景画的主要内容是自然风景。广义的风景画,包括人工景物,如宫殿、寺庙、园林等。狭义的风景画,主要是指自然风景,如日、月、星、云,高山、大漠、潮汐、雷电等。我这里采用广义的概念。风物画的范围,似乎更小一些,主要指人工制造的具有特点的景物与器物。较大的如园林,较小的如金石风物描写,应该有独具的特点。风俗画,也可以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风俗画,指能反映某一时代、某一地区、某一民族或社会集团的社会生活所特有的风俗人情、社会风貌、生活方式的文学作品。例如,红楼梦是17世纪中国上层贵族的风俗画。狭义的风俗画,指作品中有关地区的独特的风俗人情、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描写。我们这里所说的风俗画,主要指后者。2、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景物描写会在哪些文学作品中出现。其实,任何一部(篇)文学作品均有可能出现景物描写。散文、诗歌、小说、戏剧这四大文学体裁的作品中均有可能出现景物描写。只不过我们应该明确地告诉学生,诗歌中,景物又叫意象。3、教师要让学生熟记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我归纳为以这样的四种:一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二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三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四是突出主题。学生熟记了这四点,加上他会辨别景物,等于有“米”可做“粥”了。二、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答题的方法1、关于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的答题技巧。在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有时也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例如故乡开头的景物描写:“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作者活画出一幅萧条荒寂的故乡冬景图,也是当时中国农村的缩影,这是闰土生活的典型环境。孔乙己开头写道:“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这里的环境描写为孔乙己的活动提供了场所,同时文中的“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的酒店格局,盐煮笋、茴香豆、等“下酒物”,在不经意间已展示出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交代了文化背景。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环境描写”“交代”是关键词,因此答题格式应为:这里用了描写,写出了,交代了。2、关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答题技巧。景物描写有时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在这方面,鲁迅可谓是行家里手。社戏中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如“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课文是从视觉、听觉、嗅觉等三个方面来表现大自然的美。视觉方面写了碧绿的豆麦田地,淡黑的连山,皎洁的月光;听觉方面写了歌吹了;嗅觉方面写了豆麦和河底水草的清香;写得有声有色,勾画出一幅情景交融的江南水乡美景图。在景物描写中,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比拟等修辞手法,烘托气氛,表现“我”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渲染了我去看戏途中高兴的心情。再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出游之前有一段轻快明丽的景色,烘托了菲利普一家人欢快的心情;而见到落魄的于勒后,景色变得阴郁浓重,这就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再如孤独之旅中写道:“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这里的景物描写就渲染了暴风雨来临前令人压抑的气氛,烘托了杜小康内心的孤独苦闷之情。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给学生的答题技巧就是:此处运用了描写,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了的心情。这是考试的重心所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多练。练的方法:学生口说,说完后笔写,写完后交给老师或小组内的优秀同学检查。也许你会认为,你这不是应试教育吗?是的,这的确是在应试,不应试,学生的分数从何而来?教书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教书的过程不是授给学生“鱼”,而是授给学生“渔”,有时我们也只有先给学生“鱼”,然后再让其在其中去摸“渔”。为了让学生答题时能更准确地写出答案的要点,我还特意为学生写了“好景好心情,坏景坏心情”的口决,旨在让学生知道怎样用形容词去形容它。3、关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的答题技巧。有时景物描写能够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例如孤独之旅中对暴风雨的描写,既渲染了气氛,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后文杜小康的成长以及变得坚强埋下了伏笔。又如社戏中“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交代了时间,地点的转换,说明是返回途中,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暗示文后的“偷豆”吃这一小插曲。答题技巧:此处的景物描写,交代了,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4、关于突出主题的答题技巧。景物描写有时可以揭示主旨,这一作用一般出现在文章的结尾。例如故乡的结尾,作者再次描写了海边的景色:“我在蒙眬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这是“我”对故乡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表现出“我”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决心。答题技巧:这里的景物描写,表现了的主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三、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我在上面也谈过,教书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要不教,你就得给学生“渔”。学生学会知识迁移,就是获得了一条极大的“鱼”,终身受益。那么,上面所讲的景物描写的作用和答题技巧除了在小说中适用外,在其他文学作品中也适用吗?答曰:适用,百分之百的适用。比如:秋思之祖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这样描写景物:“枯藤老树昏鸦”,这里的景物就是为了渲染一种冷落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