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袋料黑木耳栽培技术.doc_第1页
76-袋料黑木耳栽培技术.doc_第2页
76-袋料黑木耳栽培技术.doc_第3页
76-袋料黑木耳栽培技术.doc_第4页
76-袋料黑木耳栽培技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袋料黑木耳栽培技术谢海彬 吴永波黑木耳又称木耳、光木耳、细木耳。在真菌分类中,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木耳目,木耳科,木耳属。黑木耳肉质细腻,滑嫩爽口,营养丰富,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之一。我国黑木耳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居世界首位,远销日本、东南亚、北美各国,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我国黑木耳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但长期以来主要靠自然接种法生产,处于半野生状态,产量低而不稳。上世纪70年代初期,由于黑木耳纯菌种接种技术的推广,使黑木耳生产由野生状态发展到人工栽培,不仅缩短了黑木耳的生长周期,还大幅度提高了黑木耳的产量和质量。由于段木栽培黑木耳,需要大量的耳木,菌林矛盾日益突出,黑木耳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与传统的段木栽培相比,袋料栽培具有原材料来源丰富,资源利用率高,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既适合农户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栽培,又可进行规模化生产,是目前推广使用的黑木耳栽培新方法。近年来,有关科研单位利用木屑、稻草、棉籽壳、玉米芯等为原料栽培黑木耳获得成功,给黑木耳栽培开辟了新的途径。袋料栽培黑木耳一年可生产两季,成本低,产量高,生产周期短,发展潜力大。一、场地袋料黑木耳生产需具备相应的基础设施。要求交通方便、有水电、地势干燥、环境清洁、空气清新,300m以内无禽畜舍、无垃圾(粪便)场,无污水和其他污染源。房间最好选南北朝向,如果厂房为两面建房,中间要有较宽的走廊。单面建房,朝南方向要建较宽的内走廊,便于运输和同行。房间为砖木或砖混结构,地面要硬化,四壁要求平整、光洁,利于清洁、消毒。房间设计既能密闭保温又能通风。房间应按工艺流程进行布局,按工序依次为:配料室、灭菌室、冷却室、接种室和培养室,做到既相连又相隔离。二、设备1、称量器具:一般应配备磅秤、杆秤、粗天平、量杯、量筒等,以供秤(量)取培养料、药品和拌料用水。2、装袋机:为了提高装袋效率,应购置装袋机。常用的机型为螺旋推进式装袋机,通过更换不同尺寸的搅龙和搅龙套来实现不同口径的装袋需要。3、灭菌设备:灭菌锅是袋料黑木耳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设备,灭菌设备分为高压蒸汽灭菌锅和常压蒸汽灭菌锅(灶)两类。通常采用砖和水泥砌成常压灭菌灶。4、接种设备及工具:接种设备主要是接种箱。接种箱结构简单,移动方便,易于消毒灭菌,适合袋料黑木耳生产中制作原种、菌袋。接种工具有接种锄、接种勺、接种镊、紫外线灯、酒精灯等。5、恒温培养室:培养室要远离污染源,避免周围的垃圾因刮风而影响室内环境卫生。培养室的结构和建造方式虽然不尽相同,但在使用上都应达到房间通风、保温、保湿、控光效果好,培养架结实、牢固的要求。培养室必须具备门窗、换气扇、取暖设施等,能使空气对流,满足黑木耳菌丝生长期间对大量新鲜空气的要求。培养室最好是坐北朝南,这样既有利于通风换气,又可提高冬季的室温。袋料黑木耳生产流程:配料装袋灭菌接种培养菌袋挑选整地开口催芽子实体生长发育期管理采收一、季节安排:根据不同品种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方式安排栽培季节。在安排栽培季节时要考虑出耳期的最适温度和不允许超出的范围,要避开三伏天,避免高温、高湿造成的杂菌感染和流耳。汉中袋栽黑木耳的栽培季节有春季和秋季,春栽的制袋季节应安排在11月下旬至12月底,3月上旬4月初白天平均气温达到10以上菌袋下地较为适宜。秋栽的制袋季节应安排在8月9月初,10月初菌袋下地较为适宜。二、原辅材料:袋料黑木耳生产就是利用含有木质素、纤维素较多的农副产品作为培养基进行栽培的一种方法。选用阔叶树锯末、玉米芯、棉子壳为主要原料,辅助原料有麦麸、米糠、石膏粉、生石灰、白糖等。培养料应选用新鲜无霉变的原料,木屑选用阔叶树种(不能用松树、柏树、以及有气味的杂木)。玉米芯应先在日光下暴晒一至两天,再用粉碎机打成黄豆粒大小的颗粒,不要粉碎成糠状以免影响培养料的通气性。袋料黑木耳生产常用的几种配方如下:(1)杂木屑81.5、麸皮10、玉米粉5、黄豆粉2、生石灰粉0.5、石膏粉1:(2)杂木屑81.5、麸皮15、黄豆粉2、生石灰粉0.5、石膏粉1;(3)杂木屑70、棉子壳17、麸皮10、红糖1、石膏1.5、生石灰粉0.5;(4)杂木屑80、麸皮8、米糠10、红糖1、石膏粉1。(5)杂木屑80、麸皮75、笼糠7.5、米皮糠3、红糖1,石膏粉1。以上配方料与水的比例为1:1.2。三、拌料与装袋1、拌料要求 培养料配置前,应将主、副料用适当孔距的筛子过筛,清除杂物后再按配方比例称取、混合。人工拌料,应先将地面打扫干净,将干料拌匀后再加定量的水,反复搅拌直到搅拌均匀。使用搅拌机拌料,可直接上料搅拌,边搅拌边加水。拌料要把握四个关键环节:一是拌料力求均匀。拌料均匀就是主、副料混合均匀、水分均匀、酸碱度均匀。培养料混合均匀可使菌丝生长整齐。二是含水量要达到60%左右。培养料拌好后,用手握紧指缝间有少量的水分渗出,伸开手掌培养料能成团,落地能散开就说明水分合适。三是操作要快。拌料时应根据拌料的数量配备足够的人员,尽量缩短时间,以免因气温高而导致培养料发酸。一般拌料应在两小时之内完成。四是pH值要适当。酸碱度应达到7-7.5,偏高或偏低时可用石灰水进行调节。2、装袋我市袋料栽培黑木耳的塑料袋规格通常以1733为宜,每袋装干料约400克,装完袋后称重应为750-850克。装料高度应为袋高的5分之4。手工装袋时要变装变压料,使料袋上下松紧一致,装完后压平表面并在料袋中间扎一透气孔,然后封口。四、灭菌灭菌时容器内料袋不能排列过密,要保证蒸气流动畅通,灭菌彻底。使用常压灭菌灶,当温度至6065时放一次冷气,温度达到100时保持10-12小时。灭菌时要防止漏气,否则容器内达不到需要的温度影响灭菌效果。五、接种应使用品种应使用符合国家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规定已登记注册的优良品种,并经过栽培试验证明该品种的种性适应汉中地区气候条件,抗逆性强的品种。我市常用的袋料栽培黑木耳品种有:新科、916、雪梅3号等。黑木耳菌种选用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看外观。看菌袋标签与黑木耳菌种是否相符,以防错购。培养时间应在两个月内。从接种日算,菌龄应在50-70天为宜,同时看袋辟有无破裂或棉塞脱落等现象。2、注意看菌丝。菌丝洁白纯度、绒毛粗壮、短密齐的为优质菌种。如有绿、黄、红、青、灰色菌丝,则为已感染菌的菌种,需淘汰。3、注意看耳基。袋壁与料之间如无淡黑色耳基的为优良菌种,有少量耳基为正常菌种,如果太多,则传代次数过多,接种后虽出耳早且多,但长不大,产量较低。4、注意看袋壁。如果袋壁没有或仅有浅褐色胶质物属合格菌种;如果有黄褐色液体,属老化菌种,不可购买。5、注意看菌块。木屑菌种表面均长有白色菌丝,分开时以成块而不松散为佳。如果菌块已干涸收缩则不可用。6、注意闻气味。拔去棉塞,闻到菌种清香味,则为合格品;若发出酒酸、霉臭等异味,则是变质菌种,不可用。7、注意巧使用。如果菌种培养时间过短或温度过低,菌丝未长满全袋或菌丝未长入木屑内部的,应继续在适温下培养,然后再用于接种。如果适龄菌种购回后一时不能接种,应放于清洁、干燥和光线较暗的室内。接种前,严禁拔掉棉塞,对已开袋接种的菌种不宜过夜,以防杂菌污染经过灭菌的料袋冷却至25以下时方可接种。接种可分为开放式和接种箱封闭式两种方式,以接种箱接种效果最佳。接种室(箱)每次使用后,要及时清理、清洁,排除废气、清除废物,台面要用75%酒精或新洁尔灭溶液擦试消毒。接种消毒要严格,接种人员双手用75%酒精擦洗,接种箱常用气雾消毒盒消毒,消毒剂点燃后密封30分钟后即可可始接种。每箱接种时间应控制在一个小时内。每袋(瓶)原种(一斤左右)可接40-45袋,接种时注意尽量少损伤菌种,避免用手指强力按压,导致菌种不萌发。六、菌袋培养接完种的菌袋要及时放到培养室进行培养。料袋进入培养室前,应做好培养室的各项准备工作。1、培养室准备黑木耳菌丝生长期间培养室内光线不宜过强,一般应在100Lx以下。光照较强的培养室窗口要进行遮光。培养架一般采用层叠式,宽度以60为宜,层间距25-30,底层离地面15-20,上层距屋顶1.5米左右。培养架应摆放整齐,排与排中间要留过道,以便管理和培养料的进出。培养室在使用前57天用苯酚250毫升,兑水20-25斤进行喷雾消毒,并按每立方米用甲醛10毫升、高锰酸钾5克的比例进行熏蒸,密闭48小时后打开门窗通风。接完种的菌袋上架前先在架上铺一层纸,以防刺破袋底。2、培养室的管理菌袋培养期间,应直立式摆放在架上,袋间应留有适当的距离。菌袋培养期间培养室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接种后7天内,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528,715天培养室温度降到在2224,1535天培养室温度降到2022。35d以后培养室温应控制在1820。培养3045天左右菌丝长满培养料,可将培养室温度降至常温。整个培养期间培养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5%左右,室内光线要控制暗些。每天早晚通风换气各一次,保证培养室内空气清新。同时,要注意防鼠、防虫,菌袋培养期间应定期检查,观察生长情况,及时剔除不合格菌种。耳棒培养期间,若发现袋内有黄、红、绿、青等颜色的斑块即为杂菌,应及时清理。对污染严重的菌袋,特别是桔红色链孢霉感染的要立即隔离,在远处深埋或烧毁,以免蔓延和污染环境。经过4550天的培养菌丝满袋后再适当培养1015天,使菌丝充分吃料,集聚营养物质,提高抗污染能力,然后移入栽培场进行出耳管理。七、出耳场地准备袋栽黑木耳的栽培场地应选择清洁平整,通风良好,阳光充足,靠近水源的地方。场地选好后,做成宽12米左右的畦(长度因地形而定),畦间留0.8米宽的走道。疏松、整平畦面土壤,清理干净杂草,再喷洒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药剂,以杀灭畦上害虫和杂草。畦面最好铺少量谷壳或稻草,也可用地膜打洞后铺畦,以防下雨天泥沙粘耳。八、培育耳芽培养好的菌袋必须经过严格挑选 。菌丝洁白、生长有力,无杂菌感染、无损伤的菌袋才能进入耳场出耳。菌袋开口应选择阴天或晴天。菌袋表面消毒用0.1%高锰酸钾溶液喷洒消毒,然后用设计好的钉板(一般用5厘米的铁钉间隔1.52公分呈梅花形排列)朝发好菌的耳袋四周打洞,每袋打96110个孔,深度11.5厘米。也可使用开口机械开口,每袋开口数量同上。开口后按袋间距3cm5cm竖直立于畦面(每平方米摆50袋60袋),上覆塑料膜、遮阳网(75%)或草帘子;菌床两头及菌床边侧每隔4m5m设通风口。开口后的主要管理工作是保温、保湿,防止孔口干燥,促进菌丝恢复。此期间控制畦内温度在1524,空气相对湿度80%85%。空气湿度不足时可向畦沟走道浇水,以增加湿度。但在耳芽形成阶段不宜向菌袋喷水。经过1520天菌袋开口处可形成原基。只有耳片较大时才可向耳片直接喷水,在耳芽开片后,早晚各喷一次,喷水时一定要掌握温度,高于25时不能喷水,耳棚周围及走道应每周用多菌灵或菇霉灵液喷雾一次,保持栽培环境清洁卫生,减少杂菌污染的机会。九、耳片分化期的管理菌袋开口处耳芽形成达到90%以上,且耳芽直径约35时,即进入耳片分化期。此期,应及时去掉覆盖的塑料膜和遮阳网,按袋间距8cm10cm调整菌袋摆放位置(每平方米摆25袋30袋)。此期,应安装雾化喷水设施,为木耳生长创造干湿交替的环境。白天每隔34小时开启一次雾化喷水设施,每次30分钟即可,阴天、雨天不喷水。在整个耳片分化期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协调水、温、气、光等多种因素,创造干干湿湿的环境条件,促进耳片长大。如果长期湿度不足,耳芽失水老化影响耳片分化,严重时菌袋干缩使耳芽脱落,导致减产。湿度过大,尤其是在高温、高湿和通风不好的时候,极易引起霉菌污染和形成烂耳。2、增加光照:木耳在出耳阶段需要有足够的散射光和一定的直射光,增加光照强度可提高耳片的蒸腾作用,促进木耳新陈代谢,使耳片变的肥厚、色黑、质优。十、采收当木耳长至8分熟时(此时耳片充分展开,边缘变薄,耳根收缩,腹面略见白色孢子。)采收。采收前二、三天停止喷水,当耳片干缩时按照“采大留小”的原则采收,并去除残余的耳基。采完后35天停止浇水,使菌丝恢复后再喷水管理,促使继续出耳。一般情况下,一个菌袋可采摘23批,每批间隔15天左右,头批产量高,后两批低。采收后的木耳应晾晒在塑料纱窗网上,在日光下直接晒干,在晒干之前不要用手翻动子实体,以免影响产品质量。如遇到雨天设法烘干,防止霉变。代料栽培黑木耳防止杂菌污染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生产成败的关键。病虫害防治应按照NY/T5333-20063.5.4的规定执行。宜采用预防为主,合理利用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方法进行综合防治。在进行化学防治时,必须选用已在国家登记的可以在指定食用菌生产上使用的农药进行防治,严格按照使用方法喷施。一、侵染性病害及其防治代料栽培黑木耳,防治杂菌的主要对象是木霉。汉中黑木耳栽培中常见的侵染性病害有:木霉属、拟青霉属、青霉属、毛霉属为主。脉孢属是高温高湿季节毁灭性杂菌,根霉属和曲霉属次之。侵染性病害与木耳争夺养分,抑制木耳菌丝生长,加速段木腐朽,影响产量。严重时,会布满整个耳棒,导致耳木不能结实。侵染性病害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一旦发生很难消除。在防治策略上,应本着立足净化栽培环境和加强管理,辅之以无公害药剂防治的原则。1、杂菌污染的主要原因(1)黑木耳菌丝比较纤细,分解木质素和纤维素的能力较弱,所以生长速度较慢。(2)培养基质营养丰富,菌块的表面无保户层,在接种块(含衰老的菌丝体)、腐烂的耳基、耳芽处容易引起杂菌污染。(3)黑木耳生长发育期的气温条件和pH都适合竞争性杂菌的生长繁殖。它们都比黑木耳菌丝生长快,可与黑木耳争夺养料和空间。木霉、黑根霉、脉孢霉可掩盖并杀死黑木耳菌丝;黑木耳菌丝可掩盖毛霉、青霉和宛氏拟青霉菌落,并在污染部位提前出耳,但易衰老,吐黄水,引致木霉污染。(4)黑木耳菌株对木霉的耐性和抗性有很大差异。同时,造成杂菌污染与菌种的质量以及管理水平也有密切关系。2、杂菌的综合防治措施(1)品种:选用耐高温、抗霉能力强,定殖封面快,出耳整齐,生活力强的高产菌种。(2)选择适宜的制种季节:黑木耳系中温型食用菌,如果进行春、秋两季栽培,制种季节遇到高温高湿,则会因杂菌污染而导致失败。因此,秋耳袋栽可提早到6月上旬制菌袋,待菌丝长满袋后,置阴凉(不超过30)、干燥、黑暗处越夏。在秋季气温降至25时,开袋出耳。春耳袋栽,可安排在1月或2月初制袋,4月中旬开袋出耳。这样,可避免高温制种的危险。(3)接种:采用甲醛与过氧乙酸或苯酚配合使用。接种前ld,先用甲醛对接种室(箱)及周围环境熏蒸,减少杂菌基数,连续接种时,采用过氧乙酸或苯酚喷雾。(4)菌丝培养:避免翻动菌袋,接种后菌袋最好用干净的报纸覆盖。(5)保证适当的菌龄:黑木耳菌丝必须长满菌袋,大约50d左右才能开袋出耳。如果菌丝未长满菌袋即进行出耳管理,容易滋生杂菌。(6)栽培管理:耳场内的温度控制在24左右,当温度高,空气流动量大时,容易散失水分,要在早晨和傍晚喷水,勤喷细喷;气温低,空气流动量小,水分不易散失,要少喷水;如遇阴雨天气,空气湿度大,则不应喷水。只有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才能促进菌丝和耳片的健壮生长,这是在出耳期间预防杂菌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栽培时去掉接种块,杜绝虫源,遇到菌丝吐黄水时,应及时排除。采耳后去净耳基。(7)药剂防治:如果菌袋局部感染杂菌,应及时用刀片刮除,必要时采用8001000倍液特克多或300倍液敌霜灵或1000倍液甲基托布津、或4000倍液灭病威,控制木霉蔓延。也可用石灰水处理。(8)成熟的耳片应及时采收。二、 生理性病害及其防治1、流耳黑木耳流耳是细胞破裂的一种生理障碍现象。黑木耳在接近成熟时,遇到温度较高、湿度较大而光照和通风条件较差的环境,子实体容易发生溃烂。其次,细菌的感染和害虫危害也是造成烂耳的原因之一。针对上述原因,可通过加强栽培管理,注意通风,改善光照条件,在耳片接近成熟或已成熟时及时采收等措施来预防。2、黑木耳菌丝腐烂黑木耳菌丝腐烂常发生在黑木耳点种后菌丝定殖期。由于接种时培养料含水率过高,细菌侵入,使点种穴中菌丝腐烂而流出白色液体。黑木耳菌丝腐烂现象的预防主要是通过严格控制含水率,点种时做好器具、人员的消毒等工作。三、常见害虫及其防治汉中黑木耳栽培中常见的害虫有:食丝谷蛾、果蝇、黑光伪步甲、蛞蝓、线虫等其它有害动物。对害虫的防治,首先,要保护和利用耳场的害虫天敌(如蜘蛛、瓢虫等)进行生物防治。在电源方便的耳场,可以安装黑光灯诱杀具趋光性成虫。化学防治措施如下:1、钻蛀性害虫的防治:对食丝谷蛾等钻蛀性害虫,要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对新点种的耳木用8001000倍80%大生M-45液喷雾二次。可杀死羽化成虫及初孵幼虫,降低虫口密度和基数。8月下旬以后,幼虫钻入点种穴或耳棒树皮下,用8001000倍80%大生M-45或10002000倍50%蛾螨灵乳油注入有新鲜虫粪的点种穴或皮下,防治效果较好。2、黑光伪步甲的防治:在春季第一茬或第二茬木耳采收后,喷洒5000倍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