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消费主义的历史街区空间认知摘要:当今城市社会已从生产型社会进入了消费型社会,同时城市消费空间也相伴而生,而历史街区作为文化空间消费具有典型性。本文将以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基于不同利益群体对历史街区空间的认同度,进行了实地访谈,问卷等形式的社会调查,来解读文化消费主义背景下历史街区的空间,并提出相应的空间营造策略。关键词:消费主义;历史街区;空间;平江历史文化保护区1.引言20世纪60年代之后,伴随着战后工业化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西方世界广泛出现了鲍德里亚(J.Baudrillard)所称的“消费社会”,并且向世界各地开始蔓延。消费成为了社会关系表达,交流,沟通的一种方式,代言了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塑造了价值观念和文化取向的新语言模式。就城市社会而言,从生产社会步入消费社会后,消费主义也引旭导城市空间的充分响应。列斐伏尔曾指出:“空间像其它商品一样既能被生产也能被消费,空间也成了消费的对象。某种程度上无论我们在山上或者在海边时,我们已经消费了空间。当工业欧洲的居民南下到成为他们休闲空间的地中海地区时,他们正是由生产的空间(space of production)转移到空间的消费(consumption of space)”1。张庭伟也曾指出“城市建设活动已不再是消费,而是一种生产活动,其产品是城市化的空间”2。由此城市空间便被深深的打上了消费主义的烙印,由消费主义引领的城市消费空间(Consumer Space)被广泛的塑造与生产。近年来,上海“新天地”,宁波老外滩,南京1912等历史风貌区以其特有的文化历史沉淀和特色建筑空间为基础,通过塑造一系列消费空间符号,一跃成为了城市文化消费最活跃的场所,从而使得一种新的消费空间形态以文化造就消费空间的符号与形态,开始显现并越来越盛行。历史街区作为社会感知行为和文化意识形态的文化消费与作为传统文化符号表征的历史街区相交时,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形成统一,共生的关系,但是我们有必要转换视角,基于文化消费主义视角来认知历史街区的空间。本文以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基于不同利益群体对空间的认同度,进行了实地访谈,问卷等形式的社会调查,来解读文化消费主义背景下历史街区的空间,并提出相应的空间营造策略。2消费主义视角下的平江历史街区2.1 平江历史街区的总体概况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苏州古城的东北角,东临外护城河,南至干将路,西至临顿路,北至白塔东路(见图1),面积约为116.5公顷,是苏州迄今最完整,最典型的古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其核心是平江路,被誉为苏州古城的缩影。平江历史街区所呈现的“水陆结合,河街平行,街依水生”的格局基本上延续了南宋平江图中“街巷,河道”的街区格局,是苏州“小桥,流水,人家”江南水乡的典型代表。街区建筑依照路网结构,交通量和路幅宽度保持了“街巷弄”的传统苏州民居肌理,展示了江南苏式建筑的特色和韵味且保存完整。街区内保存有13座八百多年前的古桥。古树,古井,古牌坊散落在街区中,拥有苏州古城墙遗址和世界文化遗产耦园。历史上有为数众多的文人雅士、达官贵人曾生活于此,如明代状元申时行,清代宰相潘世恩、吴廷琛,外交家洪钧,国学大师顾颉刚等。图2 平江历史街区现状肌理图1 平江历史街区区位图2.2 基于文化体验的消费空间表2-1平江历史街区休闲体验产品系列历史街区是承载城市传统文化的一种特殊城市空间,是城市记忆保持最完整,最丰富的地区。在这一特定的历史与文化氛围中,基于现代人普遍的怀旧情结,以历史符号及场景的建构为基础,重塑或者是重造“历史空间,历史故事”,来实现与人们记忆怀旧的完美碰撞和对接,呈现一种现代性下的“怀旧”,完成对旅游休闲空间的营造。值得指出的是不论这种碰撞和对接是“有意义的”还是“真实的”,人们参与的意义在于由此可以获得一种情感上的体验感受,如沃文特尔所指出的:“现代化的迅速发展以及过去的加速消失,强化了人们的怀旧感,使人们更加怀念过去那种简单,安全和美好的生活环境,去寻找自己的历史渊源。”平江历史街区经过改造,其供游客消费体验的产品主要有三类(见表2-1):实体景观体验产品、休闲活动体验产品、主题事件体验产品。通过对游客在平江历史街区内主要活动的调查(见表2-2),可以发现观看街区景观的游客占了52.2%,其次依次是“体验老苏州风情”(37.1%)、“餐饮美食”(32.2%)、“拍照”(28.0%),“欣赏老民居”(25.1%),主要目的为购物的游客仅仅只有4.2%。可以看出游客对平江历史街区的兴趣更多的是集中在对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的体验和感受上。将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在街区里的主要活动内容进行交叉研究可以发现,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主要活动依然是“观看街区景观”和“体验老苏州风情”。然而,外地游客对于在街区里拍照更为有兴趣,本地居民却相对于餐饮美食更有兴趣(见表2-3)。由此可以看出外地游客对于街区的兴趣要更加的浓厚。表2-2 平江历史街区旅游活动内容另外,笔者对游客对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历史认知度进行了调查分析表明,不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游客,都对平江历史街区的了解不足,本地居民有44.1%表示不了解,30.1%表示一般了解,只有18.2%表示了解,而对于外地游客了解度就更加的低了(见表2-4)。 排序频数选择率(%)活动类型115252.2观看街区景观211137.1体验老苏州风情39632.2餐饮美食48328.0拍照57525.1欣赏老民居6134.2购物表2-3 平江历史街区本地游客与外地游客旅游活动内容本地居民外地居民排序活动内容频数选择率(%)排序活动类型频数选择率(%)1观看街区景观6546.01观看街区景观8656.62体验老苏州风情4330.32体验老苏州风情6744.73餐饮美食4028.13餐饮美食6239.14欣赏老民居2819.44欣赏老民居5836.85拍照2316.35拍照4830.86购物32.46购物95.37其他96.27表2-4 本地居民与外地游客对平江历史街区历史了解度比较本地居民外地游客合计频数百分比(%)频数百分比(%)频数百分比(%)很不了解137.72415.03511.6不大了解6244.19158.215451.3一般4330.13221.67525.6比较了解2114.785.2289.7非常了解53.50051.6由此可见,一方面游客在平江历史街区中的活动还是以贴身体验式的休闲活动和感观型的体验为主,日常实际消费如购物所占比重较小,而联系游客与历史街区进行互动体验式消费的根本媒介是被符号化了的历史文化与人文景观,这也充分反映出外来游客心目中的历史街区应该更侧重于历史符号与历史场景的塑造,构成一种历史沉淀与现实社会存在的文化空间与空间想象。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大多数的消费者对平江历史街区的历史并不是很了解,但是他们仍然很乐意并热衷于在这种带有特定符号的空间中进行消费,其根本目的在于体验基于怀旧意义上的消费,迎合内心文化冲动与情结的回归,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消费空间其本身意义就是消费的内容,是被消费商品的附加符号或消费符号,从而就会呈现出“在何地消费”比“消费何物”更重要。 图3 平江历史街区保护现状一览2.3 消费空间的认同评价(1)外地游客眼中“好恶交织”的平江历史街区外地游客作为平江历史街区外部消费的主角,笔者调查分析了其对改造前后的平江历史街区性质(见表2-5)、街区空间氛围(见表2-6),以及整体评价和推荐意向(见表2-7)三个方面的认可度。在改造前外地游客对平江历史街区的了解并不多,部分外地游客认为改造前平江历史街区是一个历史文化街(选择率35.8%)和老街区(选择率35.5%),甚至有部分游客认为是一个仿古街区(选择率35.5%),而改造后大部分游客认为平江历史街区是一个文化旅游街区(选择率42.4%),仿古街区(选择率34.6%),以及商业街区(选择率32.1%)。其次才是一个历史文化街区(选择率26.2%)。认为还带有老街区性质和老居民区的游客只有15.0%和9.2%。可以看出,改造后的平江历史街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属性在逐步的淡化,取而代之商业旅游文化的属性在增强。在对平江历史街区改造后的街区氛围调查中,绝大部分的游客认为平江历史街区已经被打造成为一个商业街区(选择率79.7%),大部分的游客觉得这里已经没有了苏州本地居民的生活气息(选择率62.7%)和老苏州市井气息(选择率63.8%),只有33.5%的游客觉得能够体会到原汁原味的老苏州的生活方式。在特别针对平江历史街区文化氛围的认知上,只有35.6%的游客觉得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可以明显的看出改造后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更多的呈现出得是商业氛围,日常生活气息较为缺乏,这也引发了众多游客的不满。在对外地游客对平江历史街区整体评价及推荐意向的调查中,笔者发现外地游客对街区的整体感受比较好,且大多数游客表示有机会会再来及会推荐给好友。表2-5 外地游客对改造前后平江历史街区性质认知排序频数选择率(%)改造前排序频数选择率(%)改造后15635.8历史文化街区16642.4文化旅游街区25335.5老街区25334.6仿古街区35335.5仿古街区34832.1商业街区43322.1文化旅游街区44126.2历史文化街区52315.1老居民区52215.0老街区653.2商业街区6149.2老居民区731.9不知道7表2-6 外地游客对平江历史街区氛围的评价总体评价非常喜欢12.3%比较喜欢54.8%一般29.3%不大喜欢2.1%很不喜欢1.2%均值3.75%均差0.75%在访意向肯定会42.3%可能会33.9%不确定15.6%可能不会7.3%肯定不会0.7%均值4.1%均差0.96%推荐意向肯定会56.8%可能会25.5%不确定8.4%可能不会7.9%肯定不会1.3%均值4.2%均差1.00%表2-7 外地游客对平江历史街区的整体评价及推荐意向对街区氛围的陈述很同意比较同意一般不大同意很不同意1、这里大多是游客,是一个典型的商业街区34.1%45.6%11.5%5.8%2.5%2、这里没什么本地居民和日常气息28.2%34.5%23.4%9.7%3.9%3、在里没有了老苏州的市井生活气息29.3%34.5%23.4%9.0%3.3%4、在这里可以体验老苏州原滋原味生活方式11.0%21.5%36.8%23.3%7.3%5、这里具有深厚的现代历史文化氛围7.3%28.3%37.6%20.9%5.6%6、这里具有深厚的现代时尚文化氛围13.6%43.2%33.2%5.9%3.8%7、在这里有一种怀旧的,时光倒流的感觉16.9%28.2%30.6%19.0%5.2%基于以上三方面的调查可以看出,改造后的平江历史街区作为一个商业旅游文化街区基本获得了外地游客的认同,但是同时由于商业性过于强烈,与老苏州原来的想象有一定的差距,其文化氛围与历史遗存的真实性有很大的削弱,从而难以载负起当代人怀旧心灵的归属。(2)本地居民及原住民眼中“渐行渐远”的平江历史街区作为平江历史街区内部消费的主角,本地居民大多数对改造前的平江历史街区有所了解,也更能深刻的认识到改造后的平江历史街区性质已经发生了本源性的变化(见表2-8)。在对平江历史街区氛围认可度的调查中(见表2-9),70.1%的本地居民表示改造后的平江历史街区被塑造成为了商业街区,一半以上的本地居民表示没有了居民日常生活和市井生活的气息,38.8%的本地居民表示还可以体验到原汁原味的老苏州生活,相对的只有41.6%的居民表示街区还具有传统历史文化氛围。不过,苏州本地居民还是对平江历史街区的改造持有肯定的态度,在对街区整体评价及推荐意向的调查中(见表2-10),表示比较喜欢的居民占到了将近一半,且大多数的居民表示愿意推荐给好友。表2-8 本地居民对平江历史街区改造前后性质认知比较表2-9 本地居民对平江历史街区氛围的评价比较对街区氛围的陈述很同意比较同意一般不大同意很不同意1、这里大多是游客,是一个典型的商业街区39.8%30.3%14.3%11.3%3.8%2、这里没什么本地居民和日常气息27%24.5%29.5%18.3%0.5%3、在里没有了老苏州的市井生活气息25.1%32.8%18.4%21.1%2.3%4、在这里可以体验老苏州原滋原味生活方式12.3%26.5%32.3%19.3%9.2%5、这里具有深厚的现代历史文化氛围14.3%27.3%30.5%18.4%9.6%6、这里具有深厚的现代时尚文化氛围15.3%35.5%30.2%13.3%4.3%7、在这里有一种怀旧的,时光倒流的感觉16.7%21.9%33.6%16.1%11.6%表2-10 本地居民对平江历史街区的整体评价及推荐意向总体评价非常喜欢7.3%比较喜欢47.8%一般39.3%不大喜欢4.8%很不喜欢0.6%均值3.52%均差0.77%在访意向肯定会43.8%可能会41.2%不确定11.7%可能不会2.3%肯定不会0.7%均值4.23%均差0.82%推荐意向肯定会44.8%可能会44.2%不确定4.6%可能不会4.8%肯定不会1.5%均值4.25%均差0.88%总体来看,在外部消费的推动下平江历史街区改造后的空间代表着外来主题对空间的利益需求,而其内部消费空间却随着物质环境的改变和社会结构的革新逐渐消失,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平江历史街区成为了资本增值的工具,本地居民的内部消费空间完全被资本推动下的外部消费空间所吞噬,与此同时历史街区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传统文脉也逐渐的消失殆尽。3历史街区空间的营造策略立足于消费主义,历史街区空间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被拓展化了,其更新策略也需相应地发生变化。在消费主义视角下历史街区空间更新,其关键在于历史街区中内部消费空间与外部消费空间的统一,在满足历史街区内部消费空间的基础上最大化的满足外部消费,外部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内部消费。基于此,寻求更为合理的历史街区空间营造策略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来尝试。 3.1 避免内部消费空间被吞噬历史街区的更新与保护必然伴随着对原有空间主体的吞噬。因此,从延续历史街区空间的角度来说,以街区肌理、街区氛围、街区习俗以及街区原住民的延续为代表或象征。对此,一方面通过控制街区原住民的迁出率和回迁率来维持原住民所占人口比例与人口结构,另一方面通过有效引导历史街区的商业业态和地方文化的传播途径来保证原住民的内部消费空间,即将历史街区空间严格的划分为公益性空间和盈利性空间,通过公益性空间保留和创造原住民的交往空间及内部消费空间,将普通原住民的街巷文化、里弄文化、茶馆文化等独树一帜的特色文化依附于街区的内部空间,构成吸引外地居民的兴趣点,或通过传统工艺及艺术的制作与展示等有形的行为活动来获得人们对历史街区的认可,从而推动代表内部消费的公益性空间与代表外部消费的盈利性空间共生发展,并结合传统的划分标准进行交叉管理控制,以盈利性空间反哺公益性空间,使两类空间主体和谐共存,既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历史街区的资源优势也延续了历史精神。3.2 防止外部消费空间的过度入侵历史街区的更新与保护必然伴随着大笔资金的注入,商业资本的过度注入必然会导致街区空间的过度资本化以及外部消费空间的过度入侵。笔者认为一方面鼓励原住民自改是缓减政府财政压力的有效途径,在美国,民间组织是遗产保护的重要发起点,通过政府与民间的合作,由政府提供技术,民间提供资金,在明确产权的前提下,以原住民自主意愿为驱动力保存历史街区空间的遗存,由此可以形成一种可持续的渐进性自发保护模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17811-2025动物源性蛋白质饲料胃蛋白酶消化率的测定过滤法
- 2025年安全生产法规机关测试题集
- 2025年文化艺术行业财务岗位面试预测题及解析
- 2025年村级儿童之家保洁员招聘面试常见问题及参考答案
- 劳动合同协议范本示例
- 2025年安全员安全知识考核题解
- 2025年汽车销售顾问销售技巧测评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农业技术推广员专业知识能力测评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景观生态规划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职业安全卫生培训题与答案解析
- 美发服务礼仪培训课件
- 人教版小学一至六年级英语单词汇总表
- 《生理性止血》课件
- 2019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单词表带音标
- 一例臀部巨大脓肿切开引流患者的个案护理汇报课件
- 液化石油气机械修理工施工质量管控详细措施培训
- 中建挂篮悬臂浇筑箱梁施工方案
- JCT2199-2013 泡沫混凝土用泡沫剂
- 创业的励志格言80句
- 加油站主要生产设备清单
- 国寿新绿洲团体意外伤害保险(A款)条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