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代词代词是起替代、指示作用的词。(一)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包括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1、第一人称代词包括“吾”、“我”、“予”、“余”、“朕”等。例如: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今者吾丧我。(庄子齐物论)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孟子公孙丑上) 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史记管晏列传) 朕皇考曰伯庸。(屈原离骚)2、第二人称代词包括“女(汝)”、“尔”、“若”、“而”、“乃”等。例如: 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史记项羽本纪) 吾翁即汝翁,必欲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汉书陈胜项籍传)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3、第三人称代词有 “其”、“厥”、“之”、“彼”“夫”、“渠”、“伊”、“他”等。(1)“其”“其”主要充当定语。例如: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孟子万章上)“其”还可以充当主谓词组或分句的主语。例如: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史记廉蔺列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2)“厥”“厥”的语法功用大致和“其”相当,在句中充当定语。例如:故興師遣將,以征厥罪。(史记衛將軍驃騎列傳)(3)“之”只做宾语,不做主语或定语。如: 赦之,以劝事君者。(左传成公二年)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左传隐公元年)间或做兼语式中的兼语。例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劝学)“之”和“其”都不是典型的第三人称代词,因为它们的语法功能不完备,即除了能分别充当宾语定语外,在上古它们都不能充当单句的主语。此外,以下两种情况也可证明:一是“之”和“其”除称代以外,还可以指处所、事物或情况等。例如: 请京,使居之。(郑伯克段于鄢) 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齐侯使宴婴请继室) 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伤而匿之。(鞍之战)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二是“之”和“其”除了可以称代第三方以外,有时候也可以用来称代说话人自己或听话的一方。例如: 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晋灵公不君)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同)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国语越语上)在古代汉语里,人称代词本身没有单数复数的区别,我们只能根据上下文意来判断某一代词表示的是单数还是复数。有时,古人在第一、第二人称代词后面加上“侪”、“属”、“曹”、“辈”等词语,意思大至相当于“我们这些人”、“你们这些人”而并非是表示复数。(二)指示代词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是”、“之”、“此”、“斯”、“兹”、“夫”、“彼”、“其”、“他”、“然”、“尔”、“焉”、“诸”等。1、近指代词一般来说,“是”、“之”、“此”、“斯”、“兹”表示近指。例如: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於南冥。(庄子逍遥游) 之二虫又何知?(同上)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於邻国也。(寡人之於国也)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论语雍也)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文选登楼赋)2、“夫”、“彼”、“其”表示远指。例如: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 彼所谓豪杰之士也。(许行)3、“他”、“然”、“尔”、“焉”、“诸”(1)“他”表示旁指,多作宾语、定语,可译为“别的”或“其他的”。例如: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梁惠王下) “他”在古代又写作“佗”或“它”,例如:佗邑唯命。(左传隐公元年)(2)“然”和“尔”作为指示代词,常用作谓语,指代上文所说的情况,可对译为“这样”或“如此”。例如: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寡人之于国也) 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乐府诗集焦仲卿妻)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3)“焉”是一个较特殊的指示代词,常用作补语,可理解为“于+是(之)”;“于”是介词,“是(之)”是代词,多指代人物或处所。例如: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许行) 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郑伯克段于鄢)(4)“诸”是代词“之”和介词“于”(或语气助词“乎”)的合音,我们称它为“兼词”,即一个词兼有两个词的语法功用。例如: 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郑伯克段于鄢)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梁惠王下)4、无定代词“或”和 “莫”是古代汉语特有的无定代词。“或”是肯定性无定代词,“莫”是否定性无定代词,都只作主语。(1)“或”“或”有时泛指某种人而这人往往是假设的对象,可译为“有人”。例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有时“或”指代它前面已经出现过(或隐含)的人或物中的一部分。例如: 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许行)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可乎?(寡人之于国也)(2)“莫”否定性无定代词“莫”在句中作主语,译为“没有谁”“没有什么”等。例如: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庄子秋水)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晋灵公不君)上古时期“莫”字有时也做否定副词,相当于“不”,如: 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诗小雅小旻)汉代以后,“莫”字常常用于祈使句,当“勿”讲,表禁止。 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何区分“莫”的词性:看先行词;时代标准;从结构上看。(三)疑问代词常见的疑问代词有“谁”、“孰”、“何”、“胡”、“曷”、“奚”、“安”、“恶”、“焉”等。1、问人的:“谁”和“孰”(1)“谁”的用法和现代汉语完全一样,只是作宾语时要放在动词前面。例如: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2)“孰”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事物,主要用于选择问句中。例如: 吾子与子路孰贤?(孟子公孙丑上) “孰”指人时,也有不表选择的,这就和“谁”的用法相同了。例如: 孰为夫子?(论语微子)2、问事物:“何”、“胡”、“曷”、“奚”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什么”。(1)“何”使用最广泛,可以充当宾语、定语、谓语;有时也充当主语、状语。充当状语时相当于“怎么”、“为什么”。例如: 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许行) 是何言也?(孟子公孙丑下)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许行) 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史记魏公子列传)(2)“胡”、“曷”、“奚”主要用作状语,表示“为什么”、“怎么”的意思。例如: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兮?(诗魏风伐檀) 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潜归去来兮辞) 吾子其曷归?(左传昭公元年)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论语为政)“曷”在诗经中经常用来询问时间,也是“何时”之义,可以作定语,也可以作状语。例如: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诗王风扬之水) 我日构祸,曷云能榖?(诗小雅四月)“胡”、“曷”、“奚”作宾语,常和介词“以”、“为”组成“奚以”、“胡为”、“曷为”这样的介宾词组,在句中充当状语,询问原因,也是“为什么”的意思。例如: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李白蜀道难) 孟子三见宣王,不言事。门人曰:“曷为三遇齐王而不言事?”(荀子大略)“何”、“奚”有时也可以称代处所,相当于“哪里”、“什么地方”。例如:颜回见仲尼,请行,曰:“奚之?”曰:“将之卫。”(庄子人间世)(3)“安”、“恶”、“焉”主要用来称代处所,在句中充当宾语或状语,相当于“哪里”。例如: 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 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孟子尽心上) 文侯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17转预备发言稿
- 时间的脚印公开课课件
- 二零二五年新型门窗产品采购与安装工程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房产证抵押贷款借条合同抵押权设定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科技创新结对合作协议书
- 2025版海洋工程设备租赁合同含海洋资源保密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红酒品鉴会策划与销售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续借合同规范
- 2025百花广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合作协议
- 高三试卷: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数学
- 胶水培训课件
- 社区开展康复护理知识讲座
- 竣工资料移交清单
- 农业绿色发展背景下我国化肥减量增效研究
- 硬质合金成型工(三级高级工)理论考试题库(汇总版)
- 高一1学生情况调查表
- 涂料用常用树脂课件
- 营销经理助理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
- 滇中引水工程
- 准东-华东±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杆塔设计原则
- 铁路货车制动故障分析与处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