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厂构筑物计算_第1页
水厂构筑物计算_第2页
水厂构筑物计算_第3页
水厂构筑物计算_第4页
水厂构筑物计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根据卡罗塞氧化沟工艺流程的特点,需要进行设计计算的污水处理构筑物包括中格栅、提升泵房、细格栅、沉砂池、Carrousel氧化沟、二次沉淀池、紫外线消毒池等。1 泵前中格栅格栅是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或塑料栅条制成,斜置在污水流经的渠道上或水泵集水井处,用以拦截污水中的大块悬浮杂质,以免后续处理单元的水泵或构筑物造成损害。根据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05期.城镇排水),粗格栅栅条间距50100mm,中格栅栅条间距为1640mm,细格栅栅条间距为310mm。格栅与水泵房的设置方式:中格栅提升泵房细格栅。污水处理厂的进水中格栅按远期设计,即设计秒流量Q=1182L/s1.182m3/s,设计中选择N2组中格栅,每组格栅的设计流量为0.591m3/s。1.设计参数根据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05期.城镇排水),采用格栅栅条间隙b=20mm,格栅倾角为75,过栅流速v2=0.9m/s。图3-1 中格栅计算草图2.设计计算(1)栅条间隙数式中 格栅栅条间隙数(个); 设计流量(m3/s); 格栅倾角() 本设计取75。; 栅条间隙(m); 栅前水深(m); 过栅流速(m/s)。(2)格栅槽宽度式中 格栅槽宽度(m); 每根格栅条的宽度(m);设计中取S0.01m。m(3)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式中 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m); 进水渠宽(m);B11.00m; 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展开角度,一般可采用20。m(4)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m(5)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式中 水头损失(m); 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使水头损失增大的倍数,一般采用3; 格栅条的阻力系数,其数值与格栅栅条的断面几何形状有关,栅条断面形状为迎水面为半圆形的矩形时; 重力加速度。m(6)栅槽总高度式中 栅后槽总高度(m); 槽前渠道超高(m),一般采用0.3m。 -栅前水深。m(7)格栅槽总长度式中 格栅槽总长度(m); 槽前渠道深(m);m(8)每日栅渣量式中 每日栅渣量(m3/d); 每日每103m3污水的栅渣量(m3/103m3污水),格栅间隙为1625mm时,W1=0.100.05。设计中取W1=0.05 m3/103m3污水)。应采用机械除渣及皮带输送机或无轴输送机输送栅渣,本设计采用机械栅渣打包机将栅渣打包,汽车运走。(9)进水与出水渠道城市污水管DN1000mm送入进水渠道,设计中取进水渠道宽度B1=1.00m,进水水深0.5m,出水渠道宽度B2=1.00m,出水水深0.5m。2 泵后细格栅污水由进水泵房提升至细格栅沉砂池,细格栅用于进一步去除污水中较小的颗粒悬浮、漂浮物,利于污水的后续处理。设计中泵后细格栅按近期设计秒流量设计,即Qmax =0.788m3/s,选N2组格栅,每组格栅与沉砂池合建,每组格栅的设计流量为0.394m3/s。1.设计参数根据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05期.城镇排水),采用格栅栅条间隙b=10mm,格栅倾角为75,过栅流速v2=0.9m/s,栅前部分长度0.5m。设计中取栅前水深h=0.6m。2.设计计算(1)栅条间隙数式中 格栅栅条间隙数(个); 设计流量(m3/s); 格栅倾角(); 栅条间隙(m); 栅前水深(m); 过栅流速(m/s)。(2)格栅槽宽度式中 格栅槽宽度(m); 每根格栅条的宽度(m);设计中取S0.008m。m(5)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式中 水头损失(m); 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使水头损失增大的倍数,一般采用3; 格栅条的阻力系数,其数值与格栅栅条的断面几何形状有关,栅条断面形状为锐边矩形时; 重力加速度。(6)栅后槽总高度式中 栅后槽总高度(m); 槽前渠道超高(m),一般采用0.3m。m(8)每日栅渣量式中 每日栅渣量(m3/d); 每日每103m3污水的栅渣量(m3/103m3污水),格栅间隙10mm时,取W1=0.05 m3/103m3污水)。根据计算,本设计中采用机械除渣及皮带输送机或无轴输送机输送栅渣,采用机械栅渣打包机将栅渣打包,汽车运走。(9)进水与出水渠道污水经泵房提升通过DN800mm的钢管道送入细格栅的进水渠道,设计中取细格栅的进水渠道宽度B1=1.12m,进水水深0.6m,出水渠道B2=B1=1.12m,出水水深0.6m。3 旋流式沉砂池 因旋流式沉砂池按设计秒流量Qmax =0.788m3/s,采用二组旋流式沉砂池,分别与细格栅连接,每组沉砂池的设计流量为394L/s。再根据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05期.城镇排水),选用550型号的旋流式沉砂池,其尺寸示意图见图3-3,各部分尺寸见表3-3。图3-3 旋流式沉砂池尺寸示意图表3-3 旋流式沉砂池型号及尺寸(mm)型号流量L/SABCDEFGHIJL550530365015007501500400170060051058080014504 A2/C氧化沟 氧化沟设计流量按照最大日流量6万m3/d设计,设四组氧化沟,每组氧化沟设计流量为1.5万m3/d。1.设计参数(1)氧化沟内混合液污泥浓度氧化沟内混合液污泥浓度(MLSS)X值一般采用20006000mg/L,为提高系统抗负荷变化的能力,本设计中取X=4000mg/L。(2)污泥龄本设计在考虑去除BOD5的同时,还考虑反硝化,并且考虑中型污水处理厂不进行厌氧或好氧消化稳定,因此设计污泥龄取,使其部分稳定。(3)回流污泥浓度式中 回流污泥浓度(mg/L); 污泥容积指数,设计中取; 系数,一般采用。(4)污泥回流比2.平面尺寸计算(1)前置厌氧区有效容积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4年版)6.6.13条,生物反应池的始端厌氧选择池,水力停留时间宜采用0.51.0 h。本设计取t=1.0 h。厌氧区有效容积(2)好氧区有效容积因考虑到同时去除BOD5和进行硝化作用,可按活性污泥法动力学公式计算氧化沟好氧区容积式中 好氧区有效容积(m3); 污泥净产率系数(kgVSS/kgBOD5),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一般取0.40.8,设计中取; 污水设计流量(m3/d); 、分别为进、出水BOD5浓度(mg/L); 污泥齡(d);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mg/L),其中; 污泥内源呼吸系数(1/d);对于城市污水,一般采用0.030.10。设计中取。m3(3)缺氧区有效容积反硝化区脱氮量式中 反硝化区脱氮(kg/d); 、分别为进、出水TN浓度(g/L);kg/d反硝化区所需污泥量式中 反硝化区所需污泥量(kg); 反硝化速率kgNO3-/kgMLSSd;根据试验结果,值介于0.0190.26之间;设计中取。kg反硝化区有效容积式中 反硝化区有效容积(m3)。m3(4)总有效容积式中 氧化沟总有效容积(m3);具有活性作用的污泥占总污泥量的比例,一般采用0.55左右;设计中取m3(5) 预反硝化区 前置预反硝化区,其容积为本系统总体容积的15%(6)氧化沟平面尺寸氧化沟共设N2组,并联运行。根据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05期.城镇排水),卡罗塞氧化沟的设计有效深度一般为4.04.5m,本设计中有效水深取4.2m,超高为0.8m,则氧化沟总高度为5.0m。取氧化沟为矩形断面,沟宽为9.0m,则氧化沟总长度式中 氧化沟总长度(m);氧化沟分组数;氧化沟有效水深(m);氧化沟的沟宽(m);m3.设计参数校核(1)水力停留时间h(介于1024h之间,满足要求)(2)BOD-污泥负荷率式中 BOD-污泥负荷率kgBOD5/(kgMLVSSd);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mg/L)。设计中取。kgBOD5/(kgMLVSSd)值小于0.2 kgBOD5/(kgMLVSSd),这样能够使污泥自身氧化过程加强,减少污泥产量。4.进出水系统(1)氧化沟的进水设计由于本设计中采用了2组氧化沟,故需要进水装置进行配水。进水装置一般采用配水堰或配水闸,起均匀配水、控制流量、改变进水方向的作用。进水装置通常设在配水井中,进水配水堰降落后进水,抬起则不进水。沉砂池的出水通过DN800mm的管道送往配水井,管道内的流速为1.57m/s。然后用4条管道送入到每一组氧化沟,送水管径DN600mm,管道内的流速为1.39m/s。分配井计算草图见图3-5。a.分配井中心管直径式中 分配井中心管直径(m);中心管内污水流速(m/s),一般采用m/s;进水流量(m3/s)。设计中取m/s,m3/sm,设计中取1.20mb.集水井直径式中 集水井直径(m);集水井内污水流速(m/s),一般采用0.20.4m/s。设计中取m/sm,设计中取2.20mc.分配井直径式中 集水井直径(m);集水井内污水流速(m/s),一般采用0.20.4m/s。设计中取m/sm,设计中取3.00md.分配管管径在分配井中连接2根管径mm,m/s的管道,将污水分别送往2个氧化沟。(2)氧化沟的出水设计氧化沟的出水采用矩形堰跌落出水,则堰上水头式中 堰上水头(m);每组氧化沟出水量(m3/s),指污水最大流量(0.788m3/s)与回流污泥量(0.68550%m3/s)之和;流量系数,一般采用0.40.5;堰宽(m);设计中取,mm每两组氧化沟的出水分别通过一根DN600mm的管道送往集配水井,管内污水流速1.39m/s。回流污泥管将污泥送回氧化沟,管径为DN300mm,管内污泥流速为1.21m/s。5.剩余污泥量kg/d湿污泥量式中 湿污泥量(m3/d);污泥含水率;初次沉淀污泥含水率介于95%97%,剩余活性污泥达99%以上,设计中取m3/d6.需氧量式中 同时去除BOD脱氮所需氧量(kgO2/d);测定BOD时间,一般采用5d;常数,一般采用0.23左右;剩余污泥排放量(kg/d);一般采用0.7左右;需要氧化的氨氮浓度(mg/L);还原的硝酸盐氮(mg/L)。设计中取,。假设生物污泥中大约含在12.4%的氮用于细胞的合成,则每天用于合成的总氮为:kg/d即TN中有mg/L用于合成细胞。按最不利情况,原水中NH3-N量与TN量相同,设出水中NH3-N量和NO3-N量各为5mg/L,则需要氧化的NH3-N量为:mg/L需要还原的NO3-N量为:mg/L则: kg/d把实际需氧量折合成标准需氧量:式中 标准需氧量(kg/d);标准大气压下,20时清水中的饱和溶解氧浓度(mg/L),查排水工程(下册.第607页)氧在蒸馏水中的溶解度表得mg/L;标准大气压下,T时清水中的饱和溶解氧浓度(mg/L);曝气池内溶解氧浓度(mg/L);污水传氧速率与清水传氧速率之比,一般采用0.50.95;污水中饱和溶解氧与清水中饱和溶解氧浓度值之比,一般采用0.900.97(mg/L);设计中取,mg/L,假设最高温度为25,查表得mg/L5 普通辐流式沉淀池普通辐流式沉淀池,是中心进水、周边出水、中心传动排泥的辐流式沉淀池,其直径660m,最大可达100m,池周水深1.53.0m,用机械排泥,池底坡度不宜小于0.05。为了使布水均匀,进水管设穿孔挡板,穿孔率为10%20%。出水堰亦采用锯齿堰,堰前设挡板,拦截浮渣。设计中取N=2组圆形普通辐流式沉淀池,并根据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05期.城镇排水),设计流量应按日平均流量计算,故每组沉淀池的设计流量为684.8/2=342.4L/s。从氧化沟流出的混合液进入集配水井,经过集配水井分配流量后再流入辐流式沉淀池。1.沉淀池表面积式中 沉淀部分有效面积(m2);日平均流量(m3/h);表面负荷m3/(m2h),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规定,活性污泥法后一般采用0.61.5m3/(m2h),设计中取。m22.沉淀池直径满足要求设计中取直径为36.4m,则半径为18.2m。3.沉淀池有效水深式中 沉淀池有效水深(m);沉淀时间(h),一般采用1.54.0h;设计中取h。m4.径深比 ,介于612之间,符合要求。5.污泥部分所需容积式中 污泥部分所需容积(m3);污水日平均流量(m3/s),;污泥回流比(%),;曝气池中污泥浓度(mg/L),;二沉池排泥浓度(mg/L),。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规定,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h的污泥量计算,并应有连续排泥措施。本设计中按1h的污泥量计算。m36.沉淀池总高度式中 沉淀池总高度(m);沉淀池超高(m),一般采用0.30.5m;沉淀池有效水深(m);沉淀池缓冲层高度(m),一般采用0.3m;沉淀池底部圆锥体高度(m);沉淀池污泥区高度(m)。设计中取,。根据污泥部分容积过大及二沉池污泥的特点,采用机械刮吸泥机连续排泥,池底坡度为。式中 沉淀池底部圆锥体高度(m);沉淀池半径(m);沉淀池进水竖井半径(m),一般采用1.0m;沉淀池池底坡度。设计中取m,m,。m式中 污泥部分所需容积(m3);沉淀池底部圆锥体体积(m3);沉淀池表面积(m2); m3m 所以 m 本设计中取6.6m7.进水管的计算式中 进水管设计流量(m3/s);单池设计流量(m3/s);污泥回流比(%);单池污水平均流量(m3/s)。设计中取m3/s,m3/sm3/s进水管直径取mm,查水力计算表得流速m/s,。8.进水竖井计算进水竖井直径直径采用m;进水竖井采用多孔配水,配水口尺寸,共设6个沿井壁均匀颁分布;流速:m/s,介于0.150.2之间,符合要求。孔距:m9.稳流筒计算筒中流速:设计中取m/s(0.020.03);稳流筒过流面积:m2稳流筒直径:m10.出水槽计算采用双边干边90三角堰出水槽集水,出水槽沿池壁环形布置,环形槽中水流由左右两侧汇入出水口。每侧流量:集水槽中流速m/s;设集水槽宽m;槽内终点水深:m槽内起点水深:式中 槽内临界水深(m);系数,一般采用1;重力加速度。mm设计中取出水堰后自由跌落0.10m,集水槽高度:0.1+0.5=0.6m。集水槽断面尺寸为:0.6m0.6m。11.出水堰计算式中 三角堰单堰流量(L/s);进水流量(L/s);集水堰总长度(m);集水堰外侧堰长(m);集水堰内侧堰长(m);三角堰数量(个);三角堰单宽(m);堰上水头(m);堰上负荷L/(sm)。设计中取m,水槽距池壁0.5mmmm个L/smL/(sm)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相关规定:初次沉淀池的出口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2.9L/(sm);二次沉淀池的出水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1.7L/(sm)。计算结果1.57小于1.7,符合要求。12.出水管出水管管径取mmm/s13.集配水井的设计计算(1)配水井中心管直径式中 配水井中心管直径(m);中心管内污水流速(m/s),一般采用m/s;进水流量(m3/s),即四组氧化沟总出水量(污水最大流量(0.788m3/s)与回流污泥量(0.68550%m3/s)之和)。设计中取m/s,m3/sm,设计中取1.55m(2)配水井直径式中 配水井直径(m);配水井内污水流速(m/s),一般采用0.20.4m/s。设计中取m/sm(3)集水井直径式中 集水井直径(m);集水井内污水流速(m/s),一般采用0.20.4m/s。设计中取m/sm(4)进水管管径取进入集配水井的管径mm。校核流速:(m/s)0.7(m/s),符合要求。(5)出水管管径由前面结果可知,二次沉淀池的进水管即为集配水井的出水管,其管径mm,m/s。集配水井内设有超越闸门,以便超越。13.排泥装置沉淀池采用周边传动刮吸泥机,周边传动刮吸泥机的线速度为23m/min,刮吸泥机底部设有刮泥板和吸泥管,利用静水压力将污泥吸入污泥槽,沿进水竖井中的排泥管将污泥排出池外。排泥管管径DN500mm,回流污泥量171.3L/s,流速0.87m/s。6紫外线消毒渠依据加拿大TROJAN公司生产的紫外线消毒系统的主要参数,选用设备型号UV4000PLUS,其计算草图如图3-7所示。图3-7 紫外线消毒渠示意图1.灯管数 UV4000PLUS 紫外线消毒设备每3800 m3/d需2.5 根灯管,则取根,拟选用10根灯管为一个模块,则模块数N=4个。2.消毒渠设计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规定:紫外线照射渠不宜少于2条。按设备要求渠道深度为cm,本设计中采用2条,设渠中水流速度为m/s。 渠道过水断面积m2渠道宽度m 若灯管间距为6cm,灯管宽5cm,沿每条渠道宽度可安装10根灯管,故选取用UV4000PLUS 系统,两个UV 灯组,一个UV 灯组2 个模块。 渠道长度每个模块长度2.5m,渠道出水设堰板调节,调节堰到灯组间距1.5m,进水口到灯组间距1.5m,两个灯组间距1.0m,则渠道总长L为:m复核辐射时间s,介于10100s之间,符合要求。7污泥泵选择根据前面计算,本设计中回流污泥量为342.5L/s=1233m3/h,剩余污泥量为500m3/d=20.83m3/h,根据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1册.常用设备),回流污泥泵选择3台(2用1备)型号为200QW360-6-11的潜污泵,剩余污泥泵选择2台(1用1备)型号为50QW25-10-1.5的潜污泵,其性能参数见表4-1。表4-1 潜污泵型号及相关参数水泵型号流量Q(m3/h)扬程H(m)电动机功率(KW)出口直径(mm)台数300QW720-6-227206223002用1备50QW25-10-1.525101.5501用1备8污泥泵房计算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规定,污泥泵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