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控规成果规范说明-2013.5.21(含附录1、2、3、4).doc_第1页
上海控规成果规范说明-2013.5.21(含附录1、2、3、4).doc_第2页
上海控规成果规范说明-2013.5.21(含附录1、2、3、4).doc_第3页
上海控规成果规范说明-2013.5.21(含附录1、2、3、4).doc_第4页
上海控规成果规范说明-2013.5.21(含附录1、2、3、4).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目 录 1.总 则.3 1.1 目的和依据.3 1.2 适用范围.3 2.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构成.3 2.1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构成.3 2.2 法定文件的成果构成.3 2.3 技术文件的成果构成.4 3.整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4 3.1 法定文件的成果要求.4 3.2 技术文件的成果要求.16 4.附加图则的成果要求.34 4.1 适用范围.34 4.2附加图则的成果构成.34 4.3 编制程序.48 4.4 附加图则过程性文件的成果要求.53 5.控规局部调整的成果要求.54 5.1 法定文件的成果要求.54 5.2 技术文件的成果要求.54 6.增补普适图则的成果要求.57 6.1 法定文件的成果要求.57 6.2 技术文件的成果要求.58 7.过程性文件的成果要求.59 7.1 规划研究/评估报告的成果要求.59 7.2 初步方案的成果要求.63 7.3 公示稿的成果要求.63 7.4 草案的成果要求.64 8.产业园区的成果要求.64 8.1 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构成.64 8.2 整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构成.64 8.3 地块细分的成果构成.88 8.4 关于产业园区控规成果规范的调整说明.90 9.远郊新市镇的成果要求.92 9.1 远郊新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构成.92 9.2 整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要求.93 10.电子文件成果要求.122 10.1 电子数据文件组织、命名及格式规范.122 10.2 基本要求.125 10.3 通用制图规则.126 10.4 法定文件的形式规范.131 10.5 技术文件的形式规范.132 2 11.附 则.133 11.1 解释权.133 11.2 生效日期.133 附录一 控制性详细规划用词说明.134 附录二 控制性详细规划公共服务设施标准符号.135 附录三 控规方案导言内容要求.136 附录四 规划研究/评估报告的内容要求.138 附录五 样稿 附录六 附加图则操作手册 (备注:文件中下划线处为对上版成果规范有调整之处。) 3 1.1. 总总 则则 1.1 目的和依据 为规范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内容、深度及表达形式,依据城市规 划编制办法、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住房和城乡建设 部第 7 号令)、上海市城乡规划条例、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规定 、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准则等制定本规范。 1.2 适用范围 本市中心城、新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成果均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 新市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成果参照执行。 2.2.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构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构成 2.1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构成 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包括法定文件和技术文件两部分。 2.2 法定文件的成果构成 1法定文件包括图则和文本两部分。图则包括普适图则和附加图则。 2普适图则中包含街坊编号、地块编号、用地面积、用地界线、用地性 质、混合用地建筑量比例、容积率、建筑高度、住宅套数、配套设施、控制线、 备注、建筑控制线、道路中心线控制点坐标等普适性控制要素。 3编制地区类型分为一般地区、重点地区、历史文化风貌区和发展预留 区。重点地区、历史文化风貌区应在普适图则的基础上,通过城市设计或专项 研究编制附加图则,并作为法定文件的组成部分。 4 4发展预留区,根据需要应适时增补普适图则,亦可同步编制附加图则。 5文本是以条文的方式对图则的解释和应用说明,按法定程序批准后具 有法律效力。 2.3 技术文件的成果构成 1技术文件是制定法定文件的基础性文件。技术文件是规划管理部门执行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参考文件,为控规实施方案编制和审批、建设项目规划管理 提供指导。 2技术文件包括基础资料汇编、说明书和编制文件。其中,基础资料汇编 包括现状基础资料和现状图纸,说明书包括规划说明和规划系统图。基础资料 汇编与编制文件由区局认定并保证其准确性。 3.3. 整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整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成果要求 3.1 法定文件的成果要求 3.1.13.1.1 普适图则普适图则的内容的内容 3.1.1.1 普适图则的组成普适图则的组成 包括图、表格、图纸信息和编制信息四部分。其中: 1图:图: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图、本单元的区域位置和图例尺。 2表格:表格:含用地汇总表、技术经济指标表、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和备注。 3图纸信息:图纸信息:含图纸名称、比例尺和风玫瑰。 4编制信息:编制信息:含规委审议会日期、批准文号和城乡规划专用章、调整备 注表。 5 3.1.1.2 普适图则中控制性详细规划图的内容普适图则中控制性详细规划图的内容 1编制地区类型。编制地区类型。划定重点地区、发展预留区和历史文化风貌区。 2地块划分。地块划分。以封闭多义线划示地块边界,并标注地块编号。 3用地性质。用地性质。按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准则(以下简称技术 准则)的用地分类标准,将各地块土地使用性质用统一标准底色表示。 4设施。设施。用统一的标准符号,标注在地块内相对能表达规划意向的位置 上,独立占地的设施应同时划示明确的地块边界,如中小学设施等。社区级公 共服务设施需要在图则中以图标形式标出,综合设置的地块中需将各类设施全 部标出。市级或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无需在图纸上以图标形式另行标出。 5控制线。控制线。应以独立图层和指定线形划示道路中心线、道路红线、河道 河口线(蓝线)、带状绿地控制线(绿线)1、电力设施控制线(黄线)、微 波通道、特种管线、原水管、净水输配水管渠通道等控制线(棕线)、紫线 (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建筑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范围);划示铁路控制线和 轨道交通控制线,应注明轨道交通站点的位置,以及其它特殊设施控制要求。 6空间管制。空间管制。划示街坊的建筑控制线,并标注建筑控制线与道路红线的 距离。对于重点地区以外的重要路段(划示重要路段),须标注贴线率,贴线 率为下限,不标注贴线率即为不予控制。重点地区的建筑控制线和贴线率以 “附加图则”为准,在普适图则中无需划示。发展备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无 需划示建筑控制线。 7其它。图纸须附地形图,附坐标网格线(X*Y400m*500m)2,与基础 要素底版地形图分幅网格相符;须标注道路名称、河道名称等;须注明铁路、 轨道交通线路及其站点名称;须标注红线宽度和绿线宽度;须标注道路中心线 控制点坐标;保留地块和在待建地块应注明主要建筑物名称、居住小区的名称 或项目名称。 1 本成果规范中要求在普适图则中划示的绿线特指,由于现状保留等情况导致在规划中无法划出独立用地 的沿路或沿河的带状绿地,在图则中以不闭合的连续线型表达。未来该地块的建设和开发,需确保绿线的 实施。 2 X、Y 轴与测绘系统保持一致。横向的为测绘坐标系中的 Y 轴,纵向的为测绘坐标系中的 X 轴。 6 3.1.1.3 普适图则中表格的内容普适图则中表格的内容 1规划用地汇总表。规划用地汇总表。详见附表 1。 规划用地汇总表必须包括各类用地的总面积及其在总规划用地面积中所占 的比例。 用地面积数值应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单位为公顷(hm2)。 占地比例数值应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单位为%。 2 2技术经济指标表。技术经济指标表。详见附表 2。 技术经济指标表必须包括总建筑面积、人口规模、人口净密度、住宅总套 数、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等指标。总建筑面积中,须分别列出住宅建筑面积(细 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四类)、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基础教育设 施建筑面积、商办建筑面积以及其他建筑面积。建筑面积分项统计中不包含市 政设施和城市发展备建用地。建筑面积数值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单位为万平 方米。人口规模数值应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单位为万人。对于特殊功能单元, 如产业区、风貌区等,可以适当增减相关指标内容。 3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 (1)“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必须包含的内容有:编制地区类型、街坊 编号、地块编号、用地性质代码、用地面积、混合用地建筑量比例、容积率、 建筑高度、住宅套数、配套设施、规划动态、备注。 (2)“编制地区类型”一般地区、重点地区、历史文化风貌区、发展预 留区。 (3)“地块编号”为“街坊编号-地块编号”的组合代码,如“0101”。 在控规修编或调整中,原街坊或地块发生拆分,则原街坊或地块在其后加“A”、 “B”、“C”后缀以示区别,如 01 街坊拆分后地块编号为“01A01”、 “01B01”;01 地块拆分后为“0101A”、“0101B”,以此类推。 (4)“用地面积”数值保留至个位,单位为“平方米”。 (5)“容积率”控制为上限,特殊要求地块可同时控制上限和下限,以 区间值表示。数值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应用地块开发强度修正的地块应在该 地块备注栏中标注“经容积率修正”。 (6)“用地性质代码”应按技术准则的用地分类标准,将各地块的 土地使用性质用代码表达,用地分类表达精度一般分至中类,住宅组团用地和 7 基础教育设施用地分至小类;城市发展备置用地、控制用地可分至大类。在建 设意向相对明确的情况下,公共设施、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和 绿地可分至小类。其中,“X”为城市发展备建用地,计入建设用地面积; “K”为控制用地,不计入建设用地面积;G9 和 Rr6 不计入建设用地面积。市 政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无需控制容积率和建筑高度指标。 (7)“混合用地建筑量比例”,可以上限、下限或区间值的形式明确混 合用地中需控制的那类性质的建筑量占地块总建筑量的比例。数值保留至个位, 单位为“%”。其中,上限以“”表达,下限以“”表达,区间值在备注 中以文字形式明确。 (8)“建筑高度”应注明建筑控制高度的上限,特殊要求地块可同时控 制上限和下限,以区间值表示。数值保留至个位,单位为“米”。 (9)“住宅套数”应注明住宅套数的下限。单位为“套” (10)“配套设施”应说明设施名称及其规模。如延安路高中,24 班;第 一敬老院,120 床;延安路公厕,建筑面积 100m2。对停车位有特殊要求的地 块,须注明停车位数量,如本地块增建公共停车位 个或本地块配建停车位 不大/小于 个。 (11)“规划动态”应说明地块规划动态。规划动态分为“保留”、“在 待建”、“置换”以及“规划”。 “保留”指在下一次修编之前,该地块用地性质不变、其上的建筑物基本 保留的地块。在指标一览表中,保留地块需填写“用地面积”、“用地性质” 和“规划动态”,其它指标不予填写。 “在待建”指该地块已经合法程序划拨或出让,地块规划指标已经合法的 行政许可程序确定,但在本次规划编制启动时,其建设活动尚未完成的地块。 在待建地块的指标以土地出让合同为准,填写指标一览表内容同保留地块。 “置换”指已建设用地的用地性质发生调整,且保留局部或全部现状建 筑、总建筑量不增加的地块,填写指标一览表同保留地块。 “规划”指该地块拟根据本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规划控制指标予以开发 建设。规划地块需填写指标一览表所有栏目。在保留现状建筑的基础上增加建 筑量的地块,也属于“规划”地块,需填写指标一览表所有栏目,同时需在备 注栏中注明保留建筑量的数值。 8 (12)“备注”中可填写各在待建地块土地出让合同编号及其他相关文件 编号、保留公共服务设施类型、主要保留单位名称、在待建项目名称等。 3.1.1.4 普适图则中图纸信息的内容普适图则中图纸信息的内容 1图纸名称。图纸名称。注明:上海市 XX 区 XX 社区(镇)XX 单元控制性详细规 划 普适图则 01/02。 3.1.1.5 普适图则中编制信息的内容普适图则中编制信息的内容 1盖章栏。盖章栏。注明:上海市规划委员会 XX 年 XX 月 XX 日第 XX 次会议通 过。沪府规20XX XX 号文批准。 2调整备注表。调整备注表。详见附表 3。 3.1.23.1.2 法定文件法定文件文本文本的内容的内容 3.1.2.1总则总则 1法律效力。法律效力。阐明本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律依据和法律效力,以及与其 他法律法规的关系。 2法定文件。法定文件。阐明本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定文件的组成部分和内容。 3规划范围。规划范围。说明本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范围和规划用地面积。 4编制依据。编制依据。说明本控制性详细规划所依据的法规、条例、标准、规范、 政府文件以及已批复的上位规划及相关规划、相关行政许可。 5规划原则。规划原则。明确本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划原则。 6规划控制指标。规划控制指标。明确普适图则中控制指标的上下限控制。 7规划动态。规划动态。明确保留、在待建和规划的定义。说明地块现有用途与规 划用途之间的关系。说明在未实质性改变地块现有用途的情况下,保留地块一 般性改扩建的规划执行方法和程序。 8规划更新。规划更新。明确规划增补普适图则、附加图则、控规局部调整图则、 规划修编之间的关系和法律效力。 9 9规划执行。规划执行。阐明规划执行阶段的适用程序。 10其他规定。其他规定。本控制性详细规划中需要注明的其它规定。 3.1.2.2功能定位与发展规模功能定位与发展规模 1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明确本控制性详细规划所在地区的发展目标和 功能定位。 2. 发展规模。发展规模。确定规划范围的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和建设规模。 3.1.2.3土地使用土地使用 1用地性质。用地性质。明确地块的土地使用性质,说明混合用地比例的划分原则。 说明土地使用相容性的规划执行方法和程序。 2地块边界和用地面积。地块边界和用地面积。说明规划地块划分的依据、地块面积的数据来 源。说明在规划执行阶段,地块边界调整(细分、合并或调整)的适用程序。 3重点地区和发展预留区。重点地区和发展预留区。说明规划范围内规划的重点地区和发展预留 区划定的依据、功能定位和规划原则,以及该地区所适用的规划执行方法和程 序。 4其他规定。其他规定。本控制性详细规划中需要注明的其它土地使用规定。 3.1.2.4开发强度开发强度 1. 开发强度的计算开发强度的计算。说明以容积率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开发强度计算指 标。说明当用地边界调整时,容积率和建筑总量的计算口径。说明独立设置和 非独立设置的公益性配套设施的容积率计算口径。 2. 容积率的确定容积率的确定。说明规划范围内涉及到的各强度区级别及控制要求,在 各级强度区中确定适用基本强度和特定强度的街坊及控制要求。 3其他规定其他规定。本控制性详细规划中需要注明的其他开发强度规定。 10 3.1.2.5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 1设施内容。设施内容。编制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一览表(详见附表 4) 2非独立设置的非独立设置的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位置。的位置。说明非独立设置的社区级 公共服务设施符号所在的位置为规划建议位置,可结合规划实施在适当的范围 内调整。 3实施时序。实施时序。规定社区公益性设施的实施时序。 4其他规定。其他规定。本控制性详细规划中需要说明的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定。 3.1.2.6空间管制空间管制 1空间景观构架。空间景观构架。说明规划地区的空间结构和风貌特色。 2建筑高度控制。建筑高度控制。说明地区基准高度、标志性建筑的设置要求;说明建 筑高度控制的规划执行方法和程序。 3建筑界面控制。建筑界面控制。对不同地段有针对性地提出建筑界面的控制原则要求 和管理规定。说明建筑控制线和贴线率的规划执行方法和程序。 4其他规定。其他规定。本控制性详细规划中需要注明的其他空间管制的规定。 3.1.2.7住宅住宅 1控制指标。控制指标。说明住宅的规划指标。 2住宅套数控制。住宅套数控制。说明住宅套数控制的规划执行方法和程序。 3其他规定。其他规定。本市经市政府批准的重点地区、重点项目中的围合式住宅项 目可参照关于本市试点保障性住房项目中围合式住宅朝向问题的暂行规定 执行。本控制性详细规划中需要注明的其他住宅规划的规定。 11 3.1.2.8道路交通道路交通 1道路断面和交叉口。道路断面和交叉口。本规划道路系统的功能/等级布局和断面形式(详 见附表 5)。 2交通设施控制线。交通设施控制线。说明交通设施控制线及远期道路红线的控制要求。 3交通设施。交通设施。说明交通设施的数量和设置位置(详见附表 6)。说明综合 设置的交通设施符号所在的位置为规划建议位置,可结合规划实施在适当的范 围内调整。说明对环境有特殊影响的交通设施的卫生安全防护距离和范围。 3.1.2.9市政设施市政设施 1.1.市政设施控制线市政设施控制线 说明高压走廊、微波通道、特殊管线(如原水管、污水总管、危险品管道) 等的走向及控制要求;以河口线作为河道蓝线,明确蓝线宽度、陆域控制宽度 和航道等级(详见附表 7)。 2.2.市政设施市政设施 说明各种市政设施的用地面积、设置方式、防护隔离要求。编制市政设 施一览表(详见附表 8) 3.1.2.10综合防灾综合防灾 1.1.防灾设施。防灾设施。说明防洪除涝、消防、应急避难场所等设施的布局位置、用 地面积等。 3.1.2.11地名规划地名规划 1.1.地名申报。地名申报。说明申报的要求。 2.2.二级地名命名。二级地名命名。说明二级地名命名的规则。 3.3.规划调整。规划调整。说明地名可能因规划调整而产生的调整。 4.4.地名调整。地名调整。说明地名调整的程序。 12 3.1.2.12其他规定其他规定 1历史风貌保护。历史风貌保护。针对历史文化风貌区、文物保护单位提出相应的保护 范围和控制要求。 2地下空间。地下空间。针对地下空间提出相应的开发范围和控制要求。说明普适 图则和附加图则的地下空间控制规定。 3其他规定。其他规定。提出本控制性详细规划需要说明的其他规定。如有其它特 定控制要求,可以另增章节予以说明。 3.1.2.13附则附则 1控制性详细规划用词说明。控制性详细规划用词说明。 2解释权归属。解释权归属。明确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解释权归属及修改规定。 3生效日期。生效日期。明确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定文件公布实施的日期。 3.1.33.1.3 法定文件的附表法定文件的附表 3.1.3.1 图则图则规划用地汇总表规划用地汇总表 附表附表 1 规划用地汇总表规划用地汇总表 用地性质用地性质用地面积用地面积( (公顷公顷) ) 占建设用地比例占建设用地比例 (% %) 居住用地居住用地 (R)(R) 住宅组团用地(Rr) 一类住宅组团用地(Rr1) 二类住宅组团用地(Rr2) 三类住宅组团用地(Rr3) 四类住宅组团用地(Rr4) 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c) 基础教育设施用地(Rs) 公共设施用地公共设施用地 (C)(C) 行政办公用地(C1) 13 商业服务业用地(C2) 文化用地(C3) 体育用地(C4) 工业用地工业用地 (M)(M) 一类工业用地(M1) 二类工业用地(M2) 仓储物流用地仓储物流用地 (W)(W) 普通仓储用地(W1) 危险品仓储用地(W2) 对外交通用地对外交通用地 (T)(T) 铁路用地(T1) 公路用地(T2) 道路广场用地道路广场用地 (S)(S) 道路用地(S1) 广场用地(S2)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U)(U) 供应设施用地(U1) 邮电设施用地(U2) 绿地绿地 (G)(G) 公共绿地(G1) 生产防护绿地(G2) 其它绿地(G9) 特殊用地特殊用地 (D)(D) 军事用地(D1) 外事用地(D2) 保安用地(D3) 城市发展备建用地城市发展备建用地 (X)(X) 建设用地建设用地 合计合计 100% 控制用地(K) 水域(E1) 规划范围总用地规划范围总用地 3.1.3.2 图则图则技术经济指标表技术经济指标表 附表附表 2 技术经济指标表技术经济指标表 14 项目项目指标指标备注(须注明现状保留多少)备注(须注明现状保留多少) 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住宅建筑面积住宅建筑面积 一类住宅建筑面积一类住宅建筑面积 二类住宅建筑面积二类住宅建筑面积 三类住宅建筑面积三类住宅建筑面积 四类住宅建筑面积四类住宅建筑面积 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面积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面积 基础教育设施建筑面积基础教育设施建筑面积 商办建筑面积商办建筑面积 其他建筑面积其他建筑面积 人口规模(万人)人口规模(万人) 人口净密度(人人口净密度(人/公顷)公顷) 住宅总套数(套)住宅总套数(套) 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平方米) 3.1.3.3 图则图则调整备注表调整备注表 附表附表 3 调整备注表调整备注表 序号序号文件名称文件名称批文号批文号批准日期批准日期调整地块编号索引调整地块编号索引 1 关于同意 社区 单元控制性详 细规划 的批复 沪府规20 号年 月 日首份图则 2 关于同意 社区 单元控制性详 细规划 地块局部调整的批复 沪府规20 号年 月 日 3 沪府规20 号年 月 日 3.1.3.4 文本文本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一览表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一览表 附表附表 4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一览表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一览表 设施类别设施类别设施名称设施名称 地块编号地块编号 用地面积用地面积 (平方米)(平方米) 建筑面积建筑面积 (平方米)(平方米) 设置形式设置形式 (独立(独立/综合)综合) 备注备注 (规划(规划/保留保留/改建)改建) 文化设施文化设施 体育设施体育设施 教育设施教育设施 医疗设施医疗设施 区级及区级及 以上公以上公 共服务共服务 设施设施 福利设施福利设施 社区级社区级行政管理行政管理 200综合 15 体育体育500 独立 文化文化 200综合 医疗医疗15001000独立 社区服务社区服务 商业(菜场)商业(菜场) 公共服公共服 务设施务设施 其他其他 高中高中 完中完中 初中初中 小学小学 基础教基础教 育设施育设施 幼托幼托 3.1.3.5 文本文本道路断面一览表道路断面一览表 附表附表 5 道路断面一览表道路断面一览表 道路名称道路名称 道路道路 等级等级 红线宽度红线宽度 (m m) 防护距离防护距离 (m m) 建议断面形式建议断面形式 (附断面图)(附断面图) 备注备注 路 ( 路 路段)主干道 红线 60m 防护距离 10m 断面形式 路段处: 交叉口渠化段: 含公交 专用道 路 ( 路 路段)次干道 红线 40m 防护距离 5m 断面形式 路段处: 交叉口渠化段: 路 ( 路 路段)支路红线 30m 断面形式 路段处: 交叉口渠化段: 路 ( 路 路段)支路红线 24m 断面形式 路段处: 交叉口渠化段: 自行车 专用道 路 ( 路 路段)支路红线 12m 断面形式 路段处: 交叉口渠化段: 3.1.3.6 文本文本交通设施一览表交通设施一览表 附表附表 6 交通设施一览表交通设施一览表 16 设施类别设施类别设施名称设施名称地块编号地块编号 用地面积用地面积 (平方米)(平方米) 建筑面积建筑面积 (平方米)(平方米) 设置形式设置形式 (独立(独立/综合)综合) 备注备注 (新增(新增/保留保留/改建)改建) 加油站加油站 停车场停车场 公交首末站公交首末站 3.1.3.7 文本文本河道控制一览表河道控制一览表 附表附表 7 河道控制一览表河道控制一览表 河道名称河道名称河道等级河道等级 蓝线宽度蓝线宽度 (m m) 陆域控制宽陆域控制宽 度(度(m m) 航道等级航道等级 航道净空航道净空 (m m) 备注备注 3.1.3.8 文本文本市政设施一览表市政设施一览表 附表附表 8 市政设施一览表市政设施一览表 设施类别设施类别设施名称设施名称 地块编号地块编号 用地面积用地面积 (平方米)(平方米) 建筑面积建筑面积 (平方米)(平方米) 设置形式设置形式 (独立(独立/综合)综合) 备注备注 (新增(新增/保留保留/改建)改建) 给水给水 污水污水 3.2 技术文件的成果要求 3.2.13.2.1 基础资料汇编的内容基础资料汇编的内容 17 3.2.1.1 现状基础资料现状基础资料 1自然条件。自然条件。简要说明规划范围的水文、地质、地形、地貌、自然灾害 和生态环境特征等;对地质灾害易发或地质环境复杂的地区,应进行地质环境 适宜性评价。 2现状人口。现状人口。说明规划范围的现状人口总量、人口结构和空间分布等情 况。 3土地使用现状。土地使用现状。说明规划范围的土地使用和土地权属情况,包括: (1)用地结构及各类用地布局现状与评价(附表 1); (2)现状的土地权属与地籍信息汇总与评价(附表 2); 在“地籍信息一览表”中对现状土地用地面积、用地性质、土地属性、用 地单位名称等进行填写(可选择主要单位填写相关信息)。 (3)已批在待建项目情况汇总(附表 3)。 需附“在待建土地出让情况一览表”,在待建地块编号应与合同编号对应, 并根据出让合同标明项目名称、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容积率、建筑面积、建 筑高度等土地出让条件,详见附表 3。视项目具体情况,可增加“在待建项目 动态情况图”,将地块分为在建、待建二类,并对每个地块的具体项目名称进 行标识,以反映目前的建设项目情况。 4建筑物状况(选做)。建筑物状况(选做)。说明规划范围的建筑物状况,如建筑物的用途、 面积、建设年代、建筑质量等情况;说明现状开发建设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现状。说明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的级别、类型、规模和分 布情况。(详见附表 4) 6绿地与水系现状。绿地与水系现状。说明现状绿地级别、分布情况和绿地规模;对河道 水系的级别、河道宽度、航道情况进行描述。 7道路交通现状。道路交通现状。说明现状道路的系统构架、等级体系、主要功能、红 线及断面形式、交叉口形式;现状交通设施的分布与规模。(详见附表 5) 8市政公用设施现状。市政公用设施现状。说明现状各类市政公用设施的分布、规模、用地 面积以及管网等级和分布。(详见附表 6) 9地下空间现状(选做)。地下空间现状(选做)。说明地下空间的利用情况。 18 10历史文化风貌现状(选做)。历史文化风貌现状(选做)。说明规划范围的历史风貌情况(包括各 级文物保护单位情况)、建筑特色及环境特征等。(详见附表 7) 11其它现状情况。其它现状情况。说明规划范围的其他现状情况。 3.2.1.2 公众意愿综述公众意愿综述 说明现状调查过程中公众意愿调查的组织情况及效果,对公众(包括有关 政府部门)意见和建议进行总结和分析。 3.2.1.3 现状图现状图 1区域关系图。区域关系图。标明本控制性详细规划地区的地理位置、与周边地区的 关系及交通联系。 2用地地籍图。用地地籍图。标明现状用地范围和地籍等情况。 3土地使用现状图。土地使用现状图。分类表达现状各类用地范围,标绘道路网络、公共 服务设施现状、绿地现状等,必要时可分别绘制。 4现状公共服务设施图。现状公共服务设施图。表达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教育设施的分布情况。 要时可分别绘制。 5道路交通现状图。道路交通现状图。表达现状道路系统以及交通设施情况。必要时可分 别绘制。 6市政设施现状图。市政设施现状图。表示现状市政站点设施的规模、位置及大型市政管 线(总管)走向。 7现状绿地水系图。现状绿地水系图。表达现状绿地和水系的分布。必要时可分别绘制。 8现状建筑物质量评价图(选做)。现状建筑物质量评价图(选做)。对建筑物情况复杂,或涉及有较多 改造地区的规划范围,应编制“现状建筑物质量评价图”,标明现状建筑物的位 置、用途,并根据年限、结构等对现状建筑物进行质量评价。 9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分析图(选做)。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分析图(选做)。对地质灾害易发或地质环境复 杂的地区,应制作“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分析图”,对地质环境、地质灾害等 影响规划建设的因素进行评价分析。 19 10其它图纸。其它图纸。可根据项目特点,增加其它相关图纸。 3.2.23.2.2 说明书的内容说明书的内容 本规范中说明书的章节是对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单元的基本要求,对于特殊 功能单元,如产业区、风貌区等,可以适当增减相关章节内容。 其中,规委会草案和上报技审阶段,应在说明书第一章节前增加第应在说明书第一章节前增加第“控规控规 方案导言方案导言”,以简洁概括的导言形式,将规划方案的主要内容、主要特色亮点 等进行提炼。(具体要求详见附录三) 3.2.2.1 概况概况 综述规划编制的背景情况。所在区、新城或新市镇的区位情况,周边单元 的发展状况及对本单元发展的影响分析以及其他相关区位分析。 3.2.2.2 上位规划及相关规划汇总上位规划及相关规划汇总 说明已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单元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对规划 范围的要求,以及相邻地区已批准规划的情况;重点说明上位规划在功能定位、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人口规模、居住用地比例、人均住宅建筑面积标准、公共 服务设施配套等方面对规划范围所提出的控制要求。须附上位规划主要图纸, 其中包括集建区范围图、上位土地使用规划图、控规编制单元划分图等,并标 示本规划范围在上位规划中的区位;如为规划修编,则需附原控规土地使用规 划图,图纸应为 A4 或 A3 幅面。单元编号应符合全市控规编制单元划分及 编码(集中建设区)。 3.2.2.3 总则总则 1规划依据和规划参考。规划依据和规划参考。说明本控制性详细规划所依据的法规、条例、 标准、规范、政府文件以及已批复的上位规划及相关规划 3。 20 2规划原则。规划原则。说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所遵循的主要原则。 3规划目标。规划目标。说明规划范围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提出规划范围的规 划理念、发展目标。 3.2.2.4 发展规模发展规模 确定规划范围的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和建设规模。 1建设规模。建设规模。总体评述发展规模情况。 2住宅建筑量。住宅建筑量。说明住宅建筑总量以及住宅套数,说明各类型住宅的规 划人均住宅建筑面积指标;对比规划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与上位规划的指标要求, 说明存在的差异及原因。 3商业办公和其他建筑量。商业办公和其他建筑量。说明规划商业办公和其他建筑量的情况。 4人口规模。人口规模。说明规划范围的总人口规模,分析人口规模的推算过程。 若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建设规模突破上层次规划所确定的规模时,应进 行详尽的论证。 3.2.2.5 土地使用规划土地使用规划 1现状分析。现状分析。分析现状土地使用特点和存在问题。 2开发动态。开发动态。分析规划范围内保留、在待建、置换和规划用地的范围、 面积及比例构成。 3用地布局。用地布局。说明规划范围用地布局结构与功能组织,说明各类用地的 分布和规模。包括: (1)影响规划范围用地布局结构与功能组织的重大因素分析说明; (2)用地布局与功能组织的基本思路及方案说明; (3)各类用地的布局、规模及规划要求。 4规划结构。规划结构。确定规划结构,明确功能分区、发展轴线和重要发展节点。 3 本节所涉及的所有法定规划需注明规划时限、批文号及审批年月。相关的规划附图须能反映与本规划的 关系。 21 5地块控制。地块控制。以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准则中用地分类标准和 现状用地权属为依据划分地块,并确定各地块的控制指标: (1)地块划分原则。按技术准则的要求划分各类用地边界。 (2)指标确定依据。包括: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高度、住宅套数等 指标。 (3)重点地区(含城市各级公共活动中心区、历史风貌地区、重要滨水 区和风景区、交通枢纽地区),明确其管制内容和要求。 (4)发展预留区,重点说明其主导功能、强度分区、配套要求及各类交 通市政基础设施控制要求。 (5)土地细分与合并。对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划定的较大规模地块,在具 体开发时需进一步细分的,或是划定的较小规模地块,为达到开发的规模效应 需合并开发的(特别是旧城改造地区,说明报告应研究改造地块的最小规模并 加以规定),应说明细分与合并的原则和规定。 3.2.2.6 开发强度开发强度 1开发强度控制。开发强度控制。说明规划范围是否适用技术准则中的开发强度控 制。如规划范围不适用开发强度控制,则需要说明确定开发强度的依据。 2基本强度区级别。基本强度区级别。说明规划范围内涉及到的各基本强度区级别,说明 确定基本强度区分级的依据。对于郊区城镇(特别是对于只包含较少控规编制 单元的新市镇),需明确各级别基本强度区中商办用地、住宅组团用地的比例。 (详见附表 9) 3基本强度与特定强度。基本强度与特定强度。在各个基本强度区中确定适用基本强度的街坊 以及适用特定强度的街坊并说明依据。提出基本强度、特定强度的容积率控制 要求。 4地块开发强度修正。地块开发强度修正。确定适用地块开发强度修正规则的地块,分别说 明所适用的地块开发强度修正条件。说明地块开发强度修正后,建筑量增加情 况。 22 5规划重点地块指标说明。规划重点地块指标说明。对容积率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地块,以及规划 容积率住宅超过 2.5、商办超过 4 以上的地块,须编制“规划重点地块指标说 明一览表” (详见附表 8)加以说明。 6其他建设用地的开发强度规定其他建设用地的开发强度规定。说明技术准则未涉及的其它建设 用地的开发强度确定的依据。 3.2.2.7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落实上层次规划确定的公共服务设施。落实上层次规划确定的公共服务设施。说明现状市级、区级公共服务 设施的情况并分析存在问题;对比上位规划中关于市级、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 控制要求,说明对上位规划深化和调整的内容及原因。 2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说明现状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情况 并分析存在问题;说明规划各类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及分布、设置方式、 服务半径等。 3基础教育设施规划。基础教育设施规划。说明现状基础教育设施的建设情况并分析存在问 题;说明规划基础教育设施的规模及分布、设置方式、服务半径等。 3.2.2.8 空间管制规划空间管制规划 1空间景观构架:空间景观构架:空间景观构架是指城市空间结构、景观形象和环境特 色的整体构架。说明城市设计的目标策略、空间结构、公共空间布局、高度分 区、城市形态、风貌特色等。 2建筑高度控制:建筑高度控制:说明现状建筑高度情况,说明高度控制的原则,明确 地区建筑高度的总体布局,提出高度分区,确定地区基准高度,提出地标建筑 设置的布局设想及控制要求。 3公共空间规划:公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